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9 毫秒
1.
江苏省杂交水稻育种的现状与展望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江苏省杂交水稻研究始于1970年。35年来,江苏的杂交稻育种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其间经历了起步、发展和突破三个阶段。20世纪70年代为起步阶段,以不育系选育为主;80年代至90年代前半期为发展阶段,杂交籼稻育种和生产迅速发展,杂交粳稻育种进入实用化阶段;1996年以后,以特优559、9优138和两优培九的育成为标志,三系杂交籼稻、杂交粳稻和两系杂交稻的选育均取得突破性进展。文中对江苏省杂交水稻育种的发展趋向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2.
<正>在即将到来的销售季,2013年杂交玉米、杂交水稻种子过剩数量双双创新高的严峻形势不仅让种子生产企业心悸,也让经销商捏一把汗。根据全国农技中心的预测,2013年杂交水稻、杂交玉米种子过剩量占需种量的比重,将从2012年的25.9%、60.0%增长到49.1%和84.3%。据业内人士介绍,过剩的种子都是  相似文献   

3.
江苏省杂交粳稻育种的现状、问题与对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江苏省杂交粳稻的研究始于19世纪70年代末.1982和1983年,先后参加华东地区和南方稻区杂交粳稻协作攻关,选育出盐优57V、徐优3-2、六优1号、六优3-2等首批杂交粳稻组合,但由于没有建立健全的种子生产体系,这些组合未能在生产上发挥应有的作用.1996年以后,杂交中粳和杂交晚粳的选育,均取得了突破性进展.杂交中粳走出低谷,打破了多年徘徊不前的局面;杂交晚粳的品质改良取得重大突破;杂交粳稻繁殖制种技术取得较大进展.但目前江苏的杂交粳稻仍然存在增产优势不突出、抗性较差;不育系育性不稳定、杂种纯度差;制种产量低、种子成本高等问题.提出今后江苏杂交粳稻研究应主攻高异交率不育系和强恢复系选育、加强迟熟中粳型杂交粳稻新组合选育、进一步加强高产高效制种技术研究,提高制种产量,降低种子成本,使江苏省杂交粳稻研究和生产上一个新台阶.  相似文献   

4.
安宁市观光杂交油菜高产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杂交油菜具有高产、抗病、抗倒伏、出油高的特性,安宁市农业技术推广所于2010年引进杂交油菜,经过几年的试验、示范、推广及高产创建,现已形成了一套成熟的杂交油菜高产栽培技术,筛选出了一批适宜安宁市及其周边种植的高产、优质杂交油菜品种。5年来共推广杂交油菜3 782.9 hm~2,2016年安宁市油菜平均产量2 599.5 kg/hm~2,达历史最高水平。2017年是安宁市油菜种植面积最大的一年,杂交油菜种植面  相似文献   

5.
<正> 最近,我们邀请省、地、县部分水稻科技人员,对我省杂交水稻生产问题,作了一次较为广泛的讨论.大家回顾了几年来杂交水稻的种植情况,分析了存在问题,并对今后发展杂交水稻提出若干建议. 一、我省杂交水稻的发展情况大家认为:几年来,我省杂交水稻的研究和推广成绩是主要的.1975年开始试种;1976年多点种植1200余亩;1977年达31200余亩,扩大了30倍,遍及全省70个县市;1978年62.6万亩,又扩大了20倍,虽遭百年不遇的高温大旱,大部分地区仍获得增产;1979年进一步扩大到182万亩,这一年由于狠抓政策落实和采取有效技术措施,大江南北、淮河两岸都传来丰收喜讯.徽州地区23万亩杂交水稻,增产  相似文献   

6.
<正>根据《种子法》和《农作物种子质量监督抽查管理办法》的规定,农业部决定于今年年初开展杂交玉米和杂交水稻种子质量监督抽查。这将是农业部"种子执法年"的第一个行动。杂交玉米种子抽查范围是北京、河北、山西、内蒙  相似文献   

7.
<正>北京、海南、云南……春节至今,虽然北京农林科学院杂交小麦中心(以下简称杂交小麦中心)主任赵昌平一天都没闲着,但他非常开心:小麦中心与中种集团合作成立的中种杂交小麦种业(北京)有限公司自2011年10月成立以来,业绩骄人:不仅在国内实现了杂交小麦的快速示范和推广,还使杂交小麦走出国门,在多个国家进行新品种试种与示范。仅仅成立一年多的小麦种业公司势头为何如此  相似文献   

8.
该研究分析了主要环境因子对杂交马褂木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杂交马褂木的胸径、树高、单株材积、单位面积蓄积,在不同立地类型间均存在极显著差异;在不同坡度区间之间,也均存在极显著差异;土壤的腐殖质、速效N含量与杂交马褂木径、高的生长呈密切正相关;土壤速效P含量与径、高生长之间有一定相关,K含量对杂交马褂木生长呈弱相关,没有明显影响;年降水量、年均温、年≥10℃有效积温对杂交马褂木的胸径、树高生长有明显的影响,优越的水热条件有利于杂交马褂木的营养生长。  相似文献   

9.
杂交茄子种高产制种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95年以来,昆明市农科所先后育成2个杂交茄子种9211和9314,但杂交制种产量始终上不去,每公顷产量仅75kg,成本过高,造成杂交茄子种虽好,但成本高于市场上其它杂交茄子种售价,难于在市场上推广。因此自2000年开始,经3年研究和摸索,我们形成了一套在昆明地区行之有效的杂交茄子种高产制种技术。关键技术在于:培育健壮的父、母本植株;在母本植株生长旺盛期杂交授粉,利于长成较大果实;令父本产生较多的花,采集足量父本花粉,使杂交果实受精良好,产出较多的种子。现分别介绍如下:1制种地选择选择能排能灌、地势较高、光照充足、土壤肥沃的壤土或砂…  相似文献   

10.
<正>春耕生产在即,各地"两杂"(杂交水稻和杂交玉米)种子市场已陆续启动。据农业部调度,目前除部分地区、个别品种出现结构性紧缺外,2010年全国"两杂"种子供应总量充足,质量有保证。其中,杂交玉米种子可供总量15.7亿千克,余种5.2亿千克;杂交水稻种子可供总量2.84亿千克,余种约3400万千克。  相似文献   

11.
<正>2008年,虽然因为北京将举办奥运会,全国经济的各个方面都会有一个大提升。但是,种子行业却面临着一系列的困难问题。两杂种子——杂交玉米和杂交水稻种子严重过剩、近2年审定品种价格上涨、气候原因市  相似文献   

12.
<正>1杂交构树杂交构树是利用现代生物技术和传统杂交育种方法培育出的新品种,耐干旱、耐贫薄、耐盐碱,1年能成  相似文献   

13.
袁隆平,中国工程院院士,享誉世界的“杂交水稻之父“.1961年偶然发现一株天然杂交水稻,由此启发提出利用水稻杂交优势的观点,并开始从事杂交水稻研究;1970年带领助手李必湖、尹华奇等在海南岛的普通野生稻群落中,发现一株雄花败育株,命名为“野败“;1973年发表了题为《利用野败选育三系的进展》的论文,正式宣告中国籼型杂交水稻“三系“配套成功;1986年,提出杂交水稻育种由三系法到两系法到一系法和从品种间到亚种间到远缘杂种优势利用3个发展阶段的战略设想,这一设想已成为国内外公认杂交水稻育种的指导思想;1995年,正式宣告两系法杂交水稻研究成功,可以在生产上大面积推广;1997年,提出选育超级杂交水稻的技术路线;1998年超级杂交稻研究被列为总理基金资助项目;2000年和2004年,指挥超级杂交稻研究已分别达到中国农业部制定的“中国超级稻计划“第一期(大面积单产10500kg/hm2)、第二期(大面积单产12000kg/hm2)目标;随后,进一步提出超级杂交稻第三期要达到大面积单产13500kg/hm2的指标.……  相似文献   

14.
在定义水稻主栽品种及主产区的基础上,对近5年湖南6类水稻主栽品种及其时空演变特征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各类水稻主栽品种集聚度差异显著,常规早稻常规中稻常规晚稻杂交晚稻杂交早稻杂交中稻;常规早稻、常规中稻、杂交晚稻主要分布在洞庭湖区,杂交早稻主要分布在湘南地区,杂交中稻主要分布在大湘西地区,常规晚稻主要分布在长株潭地区,各主产区集聚度差异明显;各类水稻主栽品种面积演变趋势基本一致;少数水稻主栽品种具有季别广适性;水稻主栽品种普遍存在生命周期现象;提出了优化湖南水稻主栽品种结构和区域布局的建议。  相似文献   

15.
2009年首次在老挝万象雨季进行了杂交水稻的试种示范,在当地气候、土壤、病虫害等自然生态情况下,研究了杂交水稻的生长表现和经济、生理、生态特性;提出了杂交水稻在当地高产栽培的主要技术措施及其发展策略。  相似文献   

16.
1985~2006年,对湖南省水稻区域试验参试的832个杂交水稻白叶枯病抗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抗病组合2个,中抗组合71个,抗病组合频率分别为0.2%和8.6%.不同时期和不同生态型杂交水稻的抗病组合频率差异显著,"七五"和"八五"期间抗病组合频率和杂交水稻抗病组合频率较高.至2007年,湖南审定了抗白叶枯病的杂交水稻"培两优288"、"金优179"和中抗白叶枯病的"株两优971"等29个,抗或中抗组合占审定组合的17.9%;其中,杂交晚稻16个,占55.2%;杂交早稻8个,占27.6%;杂交中稻5个,占17.2%.讨论了杂交水稻的抗白叶枯病育种.  相似文献   

17.
苹果杂种F1代叶片性状分离及早期选择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探讨叶片性状在苹果杂交实生后代早期预先选择中的可行性和实用性,2007~2008年连续两年对秦冠×富士﹑富士×秦冠杂交F1代的572株实生苗的叶片大小、叶长、叶宽、叶形指数、叶柄长度、叶柄粗度和叶片厚度等7个叶片性状指标进行了调查测定和统计分析.结果表明,苹果叶片性状在杂交后代中存在广泛性变异,其中叶片大小在个体间的差异变化最大;杂交后代群体中,叶片大小变化呈连续性正态分布,其中小叶型植株所占比率为8.97%~11.03%;3年生与4年生杂交苗的叶片性状表现基本一致,能反映叶片性状特征,可以作为叶片性状早期选择的开始年限;苹果杂种F1代实生苗叶片大小变异系数大,田间调查测定简便、易行,可以作为苹果"大群体"杂交后代叶片性状早期选择的有效指标.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杂交马褂木人工林在冲击沙壤土地区的生长规律和趋势。[方法]在标准地调查基础上,采用标准木解析法研究杂交马褂木人工林胸径、树高和材积生长规律,采用Logistic方程模拟生长并推测生长趋势。[结果]杂交马褂木生长迅速,6年生林分平均胸径、树高和材积分别为22.9 cm、20.6 m和0.206 6 m3;杂交马褂木生长具有阶段性,速生期为造林后4~8年,速生期生长量占总生长量60%以上。[结论]为杂交马褂人工林经营管理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9.
2009年首次在老挝万象雨季进行了杂交水稻的试种示范,在当地气候、土壤、病虫害等自然生态情况下,研究了杂交水稻的生长表现和经济、生理、生态特性;提出了杂交水稻在当地高产栽培的主要技术措施及其发展策略。  相似文献   

20.
1、选育经过:来源:①人工杂交,杂交亲本为(Norstar&#215;牡引88—13&#215;Alabaskaja);②经过:东农冬麦1号原代号为东农024,是东北农业大学采用人工有性杂交育成。其经过:1994年用“牡引88—13”为母本与父本“Alabaskaja”杂交,1995年以其杂种一代(F1)为父本与母本“Norstar”进行第二次杂交,杂交后将次三系杂交的后代经多年分离培育选择,于2001年选出优良品系多个,2002年从品系鉴定试验中选出的4号品系而育成,故定原代号名为“东农024”。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