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78 毫秒
1.
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Major histocompatibility complex.MHC)是由染色体上一系列紧密连锁的基因位点组成的高度多态性基因群,在脊椎动物体内普遍存在.其编码产物为免疫球蛋白样受体.MHC与免疫功能密切相关,能够控制同种移植排斥反应、应答免疫以及调节免疫等.本文依据进化过程,概述了不同种属动物(软骨鱼类、真骨鱼类、两柄类、家禽、常见哺乳动物及野生动物等)的MHC基因研究进展,以及MHC基因类型与抗病性和繁殖性能之间的关系等,同时文章还综述了MHC基因研究的意义与实际应用.  相似文献   

2.
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Major Histocompatibility Complex,MHC)是广泛存在于脊椎动物体内,与免疫相关并编码免疫蛋白受体的基因群。在鱼类中,由于其高度的多态性,使其在遗传、进化以及抗病育种等方面备受青睐。从MHC II类基因的分子结构与功能、克隆及组织分布、遗传特征及基因多态性与抗病力的关系以及MHC II类基因在鱼类研究中的应用进行综述,并对鱼类MHCⅡ类基因未来的研究重点进行展望。  相似文献   

3.
鸡马立克氏病(Marek’s disease, MD)是淋巴细胞增生性肿瘤疾病,是危害家禽业的重要疫病。该文系统综述了不同MHC血清单倍型与MD的抗性关系;与MD有关的遗传标记,包括微卫星标记、单核苷酸多态性(SNP)位点、拷贝数变异区域(CNVR)、数量性状基因座(QTL); MDV感染过程中宿主基因与病毒基因的互作,包括抗性候选基因和非编码RNA在内的MD抗性遗传因子鉴定;抗性品系的培育,包括美国农业部禽病研究室培育的MD抗性品系和易感品系、海兰公司培育的HL-W36抗病品系、俄罗斯培育抗MD雪白鸡,国内培育的抗MD霞烟鸡以及含有特定MHC单倍型的群体等内容,以期为深入了解鸡马立克氏病抗性的遗传基础及抗病品系的培育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为全面了解草鱼MHC I区基因及其表达特征,利用已知斑马鱼MHC I区基因序列,通过本地Blast得到草鱼MHC I区的部分基因序列。采用RT-PCR技术,检测MHC I区BRD2、KNSL2、RXRB、TAPBP、FABGL、MHC Ia、PSMB9以及TAP2等8个基因在健康草鱼各组织的表达水平。结果表明,除FABGL在肾脏表达量最高外,其他基因都在血液中的表达量最高。通过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草鱼在嗜水气单孢菌感染后4、12、24、48及96h,MHC I区免疫相关基因在脾脏和肾脏中的表达情况。结果发现,BRD2表达量分别在12h和24h在肾脏和脾脏中达到最高;MHC Ia表达量在脾脏和肾脏中都先上升后下降,并都在24h达最大值;PSMB9表达量在脾脏先上升后下降,在12h达最大值,在肾脏中则先下降后上升,在24h达最大值;TAP2在脾脏和肾脏中整体呈先下降后上升的趋势,在24h都达最大值,并最后都回调至正常范围。BRD2、MHC Ia、PSMB9、TAP2的表达量在攻毒后都有显著性变化,表明这4个基因在草鱼免疫方面具有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在基础日粮中(对照组)分别添加2.5%、5.0%、7.5%的杜仲叶粉在湖泊养殖网箱饲养青鱼60 d后,分别测定各处理青鱼的尾增重、相对增重率、饲料系数、肥满度等生长指标,以β-actin为内参研究基因免疫球蛋白M(Ig M)、白介素-1β(IL1β)、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物(MHC I、MHC II)、肿瘤坏死α因子(TNFα)和补体C3六个免疫功能基因在青鱼肝、肾、肠和肌肉组织中的表达差异性,探讨饲料中添加不同剂量的杜仲叶粉对青鱼生长性能以及组织免疫相关基因表达的影响。结果表明:添加7.5%杜仲叶粉组的青鱼相对增重率提高29.26%(P0.01),饲料系数降低22.73%(P0.01),且显著增加肥满度(P0.05)。添加2.5%、5.0%杜仲叶粉也有提高尾增重、相对增重率、肥满度,降低饲料系数等作用,但效果不如7.5%添加量显著。Ig M、MHC I、MHC II、TNFα、IL1β以及补体C3基因肾中的各基因表达差异显著(P0.05);肝中IL1β、MHC II、TNFα和C3基因表达也有明显差异;肠和肌肉中的各基因表达量无显著差异(P0.05)。研究结果揭示了基础饲料中添加7.5%杜仲叶粉能显著促进青鱼鱼种的生长性能,并提高其免疫功能。  相似文献   

6.
通过检索黄鳝核苷酸序列,分析黄鳝已经克隆出的免疫相关的基因.主要免疫基因有MHC、细胞间粘附分子、硒蛋白、肝抗菌肽、补体成分等;与疾病相关的酶类有弹性蛋白酶、醛缩酶、肽基脯氨酰异构酶等;Y-box结合蛋白、抗增殖蛋白、泛素蛋白等蛋白也参与免疫反应.  相似文献   

7.
简述了奶牛MHC基因的结构、位置、分类、多态性的一般特性,并且介绍了MHC基因与生产性状、乳房炎等一些经济性状的关系。  相似文献   

8.
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是一种多器官损害的自身免疫疾病。γδT细胞作为一种特殊的T细胞亚群,主要以非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MHC)限制性方式识别抗原。在机体抗感染免疫、抗肿瘤免疫、自身免疫疾病等的发生中扮演了重要角色。本文就γδT细胞生物学特点及其在系统性红斑狼疮中可能的发病机制方面的研究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9.
【目的】定位并注释双峰驼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major histocompatibility complex,MHC)基因序列,为进一步研究双峰驼MHC基因提供科学依据。【方法】运用比较基因组学方法,提取人类MHC(HLA)基因编码序列和牛MHC(BoLA)基因编码序列并分别与双峰驼转录本进行blastn基因序列比对,识别出相似度较高的scaffolds,通过分析HLA、BoLA基因序列比对在这些scaffolds上的位置顺序,对多条scaffolds进行拼接,得到双峰驼MHC的Pseudo chromosome;再分别提取HLA、BoLA全基因组序列与双峰驼已拼接的scaffolds进行基因组共线性分析,利用lastz建立起的Pseudo chromosome与HLA、BoLA全基因组序列的线性关系判断筛选出的scaffolds是否准确;然后通过分析MHC基因在两物种间的线性关系,在双峰驼参考基因组中提取出MHC基因序列,并对这些序列进行基因注释;最后根据得到的双峰驼MHC基因绘制系统进化树,研究其基因间的进化关系。【结果】通过对HLA、BoLA基因编码序列与双峰驼转录本用blastn进行序列比对,识别出了相似度较高的3条scaffolds,即NW_011511766.1(全长4.1M)、NW_011515227.1(全长1.2M)和NW_011514613.1(全长15K),对其拼接得到双峰驼MHC的Pseudo chromosome;利用lastz共线性分析,识别出HLA基因序列和BoLA基因序列并比对出其在双峰驼MHC基因的共线性区域。该区域与拼接得到的Pseudo chromosome一致,证明筛选出的scaffolds是准确的。并且发现Class-Ⅰ类和Class-Ⅲ类基因集中分布在NW_011515227.1上,而Class-Ⅱ类基因集中分布在NW_011511766.1和NW_011514613.1上,进一步分析得知Class-Ⅱ类基因主要分布在NW_011511766.1的3.5—4.1M的位置;将存在共线性区域的序列提取出来,与比对到双峰驼上的MHC基因的编码序列进行blat分析,结果在双峰驼基因组中共识别出24个与牛BoLA基因高度相似的基因,其中Ⅰ类基因1个,Ⅱ类10个,Ⅲ类基因13个。对双峰驼这24个MHC基因进行信息注释并绘制系统进化树,结果显示注释的Class-Ⅰ类和Class-Ⅱ类基因在同一分支。【结论】通过比较基因组学方法定位并注释了双峰驼的MHC基因,将双峰驼MHC基因序列定位到了3条scaffolds上,找到并注释了24个MHC基因,绘制了双峰驼MHC的Pseudo chromosome,为进一步研究双峰驼MHC基因奠定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0.
牛LncRNA-133a对骨骼肌卫星细胞增殖分化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探讨长链非编码RNA LncRNA-133a对牛骨骼肌卫星细胞增殖分化过程的影响。【方法】 利用测序样品3、6、9月龄胎牛及24月龄成年和牛骨骼肌肌肉组织,qRT-PCR法检测LncRNA-133a的组织时序表达谱。构建牛骨骼肌卫星细胞的体外成肌诱导分化模型,模拟牛骨骼肌的生长发育过程,qRT-PCR法检测LncRNA-133a和肌细胞分化标记因子MyoG、MHC的细胞时序表达谱。利用过表达LncRNA-133载体(pCDNA3.1-EGFP-LncRNA-133a) 或LncRNA-133a抑制物(si-LncRNA 133a) 转染牛骨骼肌卫星细胞,qRT-PCR法检测转染效率以及各转染处理组LncRNA-133a、MyoD、MyoG及MHC基因mRNA的表达水平,Western blotting检测MHC 基因的蛋白表达水平;同时,通过EdU细胞增殖检测、免疫荧光蛋白染色技术检测牛骨骼肌卫星细胞增殖阶段的细胞增殖量和分化阶段的肌管融合程度。【结果】 组织表达谱分析发现LncRNA-133a在3月龄胎牛肌肉组织中表达量最高,6月龄胎牛肌肉组织中次之,9月龄胎牛及成年牛肌肉组织中表达量最低,时序表达呈下降趋势;利用成功构建的牛骨骼肌卫星细胞体外诱导分化模型,进行LncRNA-133a、MyoG、MHC的细胞时序表达谱分析,结果发现在牛骨骼肌卫星细胞分化过程中(D0-D3),肌分化标记因子MyoG、MHC的表达水平逐渐升高,LncRNA-133a的表达在分化阶段呈上升趋势,且分化48 h时(D2)表达量最高;成功构建的过表达LncRNA-133a或抑制LncRNA-133a的牛骨骼肌卫星细胞模型,在增殖期(D0):与对照组相比,过表达LncRNA-133a处理组EdU增殖染色检测得到EdU阳性细胞数显著增加(P<0.01),而LncRNA-133a抑制处理组EdU阳性细胞数显著减少(P<0.01);在分化48 h时(D2):与对照组相比,LncRNA-133a过表达处理组肌细胞分化标记因子MyoD、MyoG及MHC的mRNA表达水平显著升高(P<0.05),Western blotting检测MHC蛋白表达量显著增加(P<0.01),且MHC蛋白的免疫荧光蛋白染色检测观察到融合肌管的体积占比更大;而LncRNA-133a抑制处理组MyoD、MyoG及MHC的mRNA表达水平均降低,其中MyoG显著降低(P<0.05), MHC蛋白表达量显著减少(P<0.01),同时MHC蛋白融合肌管的体积占比也降低。【结论】 研究证实LncRNA-133a具有促进牛骨骼肌卫星细胞增殖及分化的作用,为进一步挖掘LncRNA-133a调节牛骨骼肌卫星细胞增殖分化调控网络机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1.
鸡的免疫性状是一种由多个微效基因调控的经济性状。随着规模化和集约化养鸡业的发展,家鸡免疫功能受环境中的病原体影响加重,传统的疾病治疗方案受限。应用分子生物学技术手段,探究家鸡的免疫相关基因的调控机制,有助于从根本上提高家鸡的免疫力。对家鸡免疫系统进行了概述,从免疫防治和疾病方向综述了TLRs、MHC、MX、IFN、NRAMP和IL等影响家鸡免疫性状的关键调控基因,旨在为家鸡抗病育种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2.
[目的]检验石斑鱼(Epinephelus coioides)MHC Ⅰα和β2m基因是否参与诱导抗寄生虫免疫应答,为揭示鱼类免疫系统启动抗刺激隐核虫(Cryptocaryon irritans)感染的细胞免疫应答分子机制打下基础.[方法]以实时荧光定量PCR对刺激隐核虫感染斜带石斑鱼前后MHCⅠα和β2m基因在感染局部位点和免疫器官中的表达变化进行检测.[结果]MHCⅠα和β2m基因在健康斜带石斑鱼的组织中均呈组成性表达,且以在外周血、腮、头肾和脾脏中的表达量较高.经刺激隐核虫感染后,MHCⅠα和β2m基因在斜带石斑鱼皮肤中的表达明显上调,均在感染后第5 d达峰值,其中MHCⅠα基因的最大表达量为2.6倍、β2m基因的最大表达量为6.1倍;在腮中二者呈波动性变化,而在头肾中以显著下调为主.在脾脏中,MHCⅠα基因在刺激隐核虫感染后第5 d显著上调表达,为对照组的2.0倍,至感染后第7 d其表达水平略微下调,为对照组的1.5倍;β2m基因表达于感染后12h即升高至对照组的4.0倍,此后呈下调表达趋势,至感染后第5 d其表达水平再次上调为对照组的3.4倍.[结论]在刺激隐核虫感染过程中,斜带石斑鱼MHCⅠα和β2m基因的相对表达量在皮肤、鳃、头肾和脾脏中均发生了明显变化,即鱼类MHC Ⅰ类分子可能参与了机体的细胞免疫,在抗寄生虫感染的特异性免疫应答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3.
叶平  余为一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28):15668-15669
[目的]制备鸡MHCⅡ类分子的单克隆抗体。[方法]在分析鸡MHCII类分子蛋白序列基础上,选取鸡MHCⅡα链基因第2~6外显子和β链基因第3~6外显子进行原核表达,以纯化的融合蛋白免疫Balb/c小鼠,取其脾细胞与骨髓瘤细胞SP2/0进行融合,经克隆和间接ELISA筛选阳性细胞株。[结果]共得到1株分泌鸡MHCⅡα链抗体和2株MHCⅡβ链抗体的杂交瘤细胞,分别命名为MHCⅡα-4、Ⅱβ6-2和Ⅱβ6-31,其腹水效价分别为1∶256000、1∶256000和1∶1280000。Western blotting分析表明其特异性强,能与相应蛋白结合。[结论]成功获得了3株稳定分泌抗鸡MHCⅡ类分子抗体的杂交瘤细胞。  相似文献   

14.
家禽MHC分子多态性与抗病育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主要就家禽的组织相容性复合体(MHC)基因结构与多态性、与疾病的相关性以及抗病育种等方面进行了阐述,并提出了存在的问题和今后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15.
PCR-DGGE技术分析蛋鸡MHC基因对肠道细菌种群结构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研究蛋鸡MHC(Major Histocompatibility Complex,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物)基因对不同周龄和不同部位肠道细菌种群结构的影响。【方法】使用基于16S rDNA的PCR-DGGE技术,结合特异性和共性条带割胶回收DNA进行克隆和测序,对2,4,6和8周龄商品蛋鸡和15I5系蛋鸡嗉囊、十二指肠、空肠、回肠和盲肠内含物细菌群落的结构和多样性进行比较,鉴定8周龄蛋鸡部分特异性和共性群落成员。【结果】商品蛋鸡和15I5系蛋鸡盲肠细菌的多样性最高,其次是回肠和空肠,嗉囊和十二指肠的细菌多样性比较低,且随着蛋鸡周龄增加,各肠段细菌多样性呈上升趋势,MHC基因对细菌多样性无显著影响。DGGE图谱聚类分析表明,蛋鸡MHC基因对4、6周龄肠道细菌的影响最大,对2周龄影响最小;而且MHC基因对消化道前段细菌的影响小于对后段影响。序列分析发现,8周龄商品蛋鸡和15I5系蛋鸡均有大量的三得利乳杆菌(Lactobacillus suntoryeus),是蛋鸡消化道前段的优势细菌;商品蛋鸡空肠、回肠和盲肠中的特异性条带主要是Ochrobactrum spp,索氏梭菌(Clostridium sordellii),超巨巨单胞菌(Megamonas hypermegale)和大量不可培养的细菌;15I5系蛋鸡的特异性条带主要是不可培养的细菌。【结论】蛋鸡MHC基因可影响不同周龄、不同肠段细菌群落的结构。  相似文献   

16.
主要组织相容复合体(Major histocompatibility complex,MHC)的概念源于解释异体排斥和相容现象,现已拓展为与抗感染以及所有免疫反应相关的基因群.在鱼类中由于其高度的多态性,使其在结构、功能、多态、表达及抗病性等方面备受关注.对鱼类MHC及基因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以期为提高鱼类抗病性的育种选择提供理论基础和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17.
[目的]为进一步研究大黄鱼抗刺激隐核虫的免疫防御奠定基础,也为海水鱼类养殖的免疫预防提供参考.[方法]用孵化2h内的刺激隐核虫感染大黄鱼,并运用Real-time PCR检测MHC ⅡB基因在各组织(鳃、皮肤、脾和头肾)中表达量的变化.[结果]MHCⅡB基因在鳃、皮肤和脾脏中的表达水平呈现先上调后逐渐下降的趋势,在感染6和12 h后表达量显著升高(P<0.05);在头肾中,MHCⅡB基因在感染后6和12 h的表达量显著下调(P<0.05),在感染2d后显著上升(P<0.05).[结论]大黄鱼MHC ⅡB基因在刺激隐核虫的免疫应答过程中可能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8.
羊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MHC)具有高度多态性,与羊的多种疾病抗性密切相关。MHC 已是世界范围内的研究热点且已取得了很大的研究进展。介绍了羊MHC 的结构与功能、国内外有关羊MHC 的多态性研究现状及MHC 与羊抗病育种的相关研究,并展望了MHC 在羊抗病育种中的应用前景,为今后羊的抗病育种研究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9.
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Major histocompatibility complex,MHC)是脊椎动物基因组中最具多态性和基因密集的区域。MHC基因在免疫系统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能够参与机体内、外抗原的呈递,从而影响机体对疾病的抵抗力。鸡是除哺乳类动物外,最早及最深入研究MHC基因的一类脊椎动物,研究证实MHC基因是鸡抗病育种研究中的优选标记基因。试验利用罗氏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对我国家养的5个雉鸡种群(中国环颈雉、白雉鸡、日本绿雉、申红雉鸡和黑化雉鸡) MHC B-F基因在不同组织中表达含量进行了测定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MHC B-F基因在各种群雉鸡的7个组织中均有表达,其中肝脏中MHC B-F基因相对表达量最高,肌胃中相对表达量最少。在所测的7个组织中除腺胃外,申红雉鸡MHC B-F基因的相对表达量普遍高于其他种群。试验研究了MHC B-F基因在我国家养雉鸡不同组织器官中的表达量差异,为进一步研究MHC B-F基因对抗感染性疾病的影响及其对疾病的抵抗力提供了基础数据。  相似文献   

20.
草鱼MHCⅡα基因cDNA的克隆与组织表达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快速扩增cDNA末端方法,获得1007bp草鱼MHCⅡα基因全长eDNA片段,序列包括717bp的开放阅读框、34bp的5’端非编码区以及256bp的3’端非编码区.氨基酸序列比对和同源性比较分析结果表明,草鱼MHCⅡα与鲤鱼MHCⅡα相似性最高,为79%,与斑马鱼的相似性为75%,与人的相似性最低,为34%.RT-PCR组织表达分析,MHCⅡα基因在正常草鱼组织中除了肌肉中没有扩增出MHCⅡα基因转录本外,在所检测的其他组织中都有不同程度的表达,其中脾脏、头肾有较强的表达,血液有中等程度的表达,肝脏、眼与肌肉相对表达较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