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室温下,用竹丝、塑料两种材料作为生物膜载体,使用SBR工艺对比研究这两种生物膜处理工艺去除污染物的实验结果及作用机理。实验结果表明:竹丝填料反应器对高锰酸盐指数、NH3-N(氨氮)、硝酸盐氮、亚硝酸盐氮、TP(总磷)的去除率分别为31.8%~51.9%、53.3%~71.9%、69.2%~84.0%、21.1%~33.3%、51.1%~74.5%,与塑料填料反应器相比具有明显的优势。因为竹丝填料是天然载体,其具有亲水基团和良好的生物亲和性,并且生物量多,这就使得微生物容易在竹丝填料上生长并快速形成生物膜,并且其生物膜的总体性能要比塑料填料反应器内生物膜的总体性能要好。总的来看,塑料填料反应器的处理效果不如竹丝填料反应器。  相似文献   

2.
厌氧流化床生物膜形成及脱落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综述了最近几年有关厌氧流化床反应器中生物膜的固定化及脱落方面的研究进展,以及生物膜的形成机理和脱落方式,并对厌氧流化床反应器的研究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3.
本文研究了厌氧附着膜膨胀床(以下简称AAFEB)反应器在中温下处理高浓度有机废水的部分性能。当生物膜形成并良好生长时,该系统的有机负荷可以达到70kgCOD/m~3载体·天.COD去除率为90%左右。 AAFEB反应器对环境温度变化的反应非常迟钝,COD去除率并不随着进水COD浓度的变化而发生比较明显的变化,并且具有良好的耐有机负荷率冲击的能力。在一定的基质浓度范围内,生物膜的此基质降解速度与基质浓度呈一级动力学关系,动力学方程为:  相似文献   

4.
流速对再生水滴灌系统毛管内生物膜表面特征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三维白光干涉形貌仪观测不同流速下附着于PE管内的生物膜表面形貌,分析再生水滴灌条件下不同流速对滴灌系统内生物膜表面形貌的影响.结果表明:中流速区,生物膜表面固体颗粒物质多,表面粗糙,生物膜较厚;高流速区,生物膜表面光滑,生物膜较薄;生物膜平均厚度与流速的关系符合指数规律,流速为0.22 m/s,生物膜平均厚度达到最大值.流速大于0.90 m/s的生物膜生长速率随着流速增加而下降快,生物膜易脱落,且水力剪切力力也急增,清洗滴灌系统的流速应大于0.90 m/s.  相似文献   

5.
厌氧流化床反应器生物粒子的膨胀性能和混合性能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欧阳铭  徐培 《中国沼气》1992,10(3):10-14
本文就氧厌流化床(AFB)反应器生物粒子的膨胀性能和混合性能作了研究。试验表明,载体挂膜形成生物粒子后,其膨胀性能得到改善。影响膨胀的因素有生物膜厚度、生物量和湿含量。生物粒子在反应器内在低膨胀率下存在明显的分层。  相似文献   

6.
滴头堵塞诱发过程及其可控方法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滴头作为滴灌系统的关键部件,其性能的优劣直接反映了整个滴灌系统寿命、节水性及灌水的均匀性.流道的堵塞问题一直是抑止滴灌技术发展的主要瓶颈,而随着再生水滴灌、微咸水滴灌、雨水滴灌等技术的迅速发展,对滴灌系统抗堵塞能力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堵塞问题成为了滴灌技术研究的热点.分析了滴头堵塞诱发的研究现状,就流道内的堵塞诱发因素、诱发过程、生物膜的存在对于堵塞的影响、流道内生物膜生物、物理特征以及控制方法等几个问题进行了探讨,并结合现代分子生物学技术及测量技术提出了有关流道内生物膜微生态多样性、生长特征等问题研究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7.
选用生物泳动床、生物滤池两种污水处理工艺下的再生水进行滴灌试验,研究灌水器内生物膜的生长情况。结果表明:灌水器内的生物膜经历附着期、生长期和成熟期,在成熟期达到动态平衡状态;灌水器进水口处的生物膜附着快、生长速度快,生物膜最厚。脱落的生物膜沉积于流道内或出水口,体现流量的变化。灌水器的平均流量变化落后于生物膜的生长变化;当生物膜到达成熟期时,生物膜反复脱落生长,是灌水器堵塞的高风险期,表现为灌水器的平均流量持续下降。系统运行184 h后,可采用加酸、加氯等措施冲洗滴灌灌水器。  相似文献   

8.
以一株分离自新疆传统乳制品中生物膜强阳性的戊糖乳杆菌为研究对象,采用微量板半定量法分别探索了不同理化因素及几种食品添加剂对乳酸菌生物膜形成的影响。结果表明戊糖乳杆菌生物膜形成的最佳理化条件为接种量1∶200、培养温度37℃、培养时间48 h、葡萄糖质量分数2%、p H值5.8~6.8,Ca2+及乳酸的加入基本能完全抑制生物膜的形成。  相似文献   

9.
以连续流产氢为目标,采用高透光性弥散光纤作为导光介质和光合细菌吸附成膜的载体,构造了环流型光纤生物膜制氢反应器。在实验研究的基础上,根据传质原理和Monod生化反应动力学建立了描述连续流反应器中底物传输和降解的二维数学模型。以强化底物传输和提高底物降解效率为目标,对反应器的实际操作参数进行了优化。研究结果表明,反应器的底物传输特性对反应器的底物降解效率有显著影响。反应器的底物降解效率随进口底物质量浓度的增加呈现先增大后减小的趋势。反应器的底物降解效率随流速的增加呈现逐渐减小的趋势。当反应器的进口底物质量浓度为10 g/L,流速为100 m L/h时,底物消耗速率最大,底物降解效率达到43.5%。合理地控制反应器中的底物传输使得生物膜区域具有适合的底物质量浓度分布,是维持反应器较高底物降解效率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0.
<正> 淹没在水面下,几乎所有的水生值物流都出现生物膜(Characklis,1986)Gilbert等(1987)提出,先形成生物膜,后结成大的生物污垢,生物膜发展的基本阶段是: 1.细菌细胞的附着物。 2.附着细胞的连续生长和伴随着胞外物质的生成,导致微小群体生长的结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