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2012—2013年通过对贵州省余庆县枇杷有害生物调查,结果表明:余庆县枇杷园发生病虫种类有30种,其中,侵染性病害7种,非侵染性病害3种;虫害5目14科19种;螨类1目1科1种。发生普遍、危害严重的病虫有枇杷炭疽病、枇杷轮斑病、枇杷灰斑病、枇杷圆斑病、枇杷花腐病、枇杷日灼病、枇杷裂果病、果实栓皮病、星天牛、桑天牛、枇杷瘤蛾、中国梨木虱、红蜘蛛等。针对枇杷主要病虫发生特点,提出以农业控害为基础,抓好物理防治和生物防治为重点,抓住关键时期,对症使用高效、低毒、低残毒农药和生物源农药的防治策略。  相似文献   

2.
福建省枇杷真菌性病害调查与鉴定   总被引:9,自引:1,他引:9  
报道福建省枇杷11种真菌性病害,其中叶部病害7种,果实病害4种,发现国内未报道的枇杷新病害2种(果实心腐病和青果白粉病)。初步调查结果表明,叶灰斑病和果实炭疽病是枇杷的主要病害,均普遍发生且严重。  相似文献   

3.
《农村实用技术》2014,(5):42-42
<正>枇杷皮薄,易受机械损伤,伤口易腐烂,果皮易变褐色。如未经处理在室温下存放10天,即有80%果实腐烂,因此枇杷的保鲜对枇杷的运输和销售极为重要。1、采前喷药果实采收前,喷0.5%波尔多液、或50%退菌特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或65%代森锌可湿性粉剂600倍液、或7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800倍液、或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保护果实。每隔10~15天连喷2~3次,可减少果实采收后炭疽病、疮痂病和灰霉病  相似文献   

4.
为了对贵阳地区枇杷抗叶斑病种质的育种和栽培提供参考,以贵阳市农业试验中心枇杷种质资源圃中44个枇杷种质为试材,采用田间调查法,对枇杷种质进行叶斑病的抗性调查。结果显示:44个枇杷种质均不同程度地感染叶斑病,病情指数在2.67~51.33;其中,抗病种质15份(高抗6份,抗病9份),占参试种质的34.1%,中抗种质18份,占参试种质的40.9%,感病种质11份(感病8份,高感3份),占参试种质的25.0%,以中抗的种质居多;春季发病最重,冬季最轻,夏季和秋季发病程度相近,即温暖潮湿的季节容易发生叶斑病;不同树冠方位以东面、西面和北面较容易感病,南面和中部感病较轻;病情指数与果实品质存在显著相关性,病害越严重,果实的单果重、总糖、糖酸比及固酸比的数值越小,可滴定酸的数值则越大。  相似文献   

5.
每年枇杷果实成熟前,常有许多枇杷树体出现大量落叶,这样的树体纵然挂着较多的果实,但因叶片缺少而发育不良,损失较大。究其原因,乃是枇杷急性灰斑病侵害所致。灰斑病是枇杷的主要病害。由半知菌纲的盘多毛孢侵染叶片、花、果实、幼芽、枝干而引起。过去认为灰斑病菌以侵害叶片为主,病叶症状是在叶上先出现淡褐色小斑点,后转为黄褐色大斑,或者许多斑点汇合成一大块病斑,使叶片卷曲或叶尖焦枯。可是近来发现,这急性灰斑病的病原菌是盘多毛孢的变种,寄生于叶片后,不仅在叶面产生上述那种病斑,而且有病斑的叶片都会引起脱落,而呈现急性症状。急…  相似文献   

6.
秋肥是枇杷一年中最重要的一次肥料,以宁海白为试验对象,研究不同秋季施肥处理对枇杷开花、坐果和果实品质的影响。本试验于秋季开花前采用不同的施肥方案进行处理,于花期调查枇杷花穗性状、不同批次花的比例,于幼果期调查每穗坐果数,并于成熟期分析果实品质。结果表明,秋季施肥可以增加花穗的纵径和横径,以及每穗花朵数量;减少枇杷第一批花比例,提高第二批花和第三批花比例;提高枇杷每穗坐果数;以及增加果实的大小。使用有机肥对枇杷开花、坐果和果实品质的影响要好于单纯使用化肥,并且能显著提升果实品质,而使用纯化肥会导致果实固酸比下降从而影响果实品质。本研究为指导枇杷合理有效施用秋肥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早钟6号枇杷具有特早熟、丰产、果大、质优等特点,市场竞争力强,效益高,成为近年广泛种植的枇杷新品种,是莆田市目前主栽品种之一.其果实套袋一般只用单层牛皮纸,受阳光和风等环境条件的影响较大,易发生锈斑病、紫斑病,影响果品质量.本试验对"早钟6号"枇杷的果实套袋层数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8.
枇杷灰斑病是枇杷的主要病害,全年都有发生,能侵害枇杷的叶片、果实和枝干.灰斑病菌有三种类型,其中一种属急性型,病菌蔓延快,病斑爆发性、危害性强,是危害枇杷树最严重的一种病害.这种急性型灰斑病,常因异常天气影响,如春夏季干旱、冬春季大雪等恶劣天气,使植株易染病,衰弱树染病后容易枯死.  相似文献   

9.
枇杷大棚栽培湿度大 ,温度适宜 ,有利于病害发生 ,叶斑病和灰霉病是其中两大病害。通过 1997- 2 0 0 1年的观察调查 ,初步掌握了枇杷大棚栽培病害发生规律和防治技术。1 病害的发生规律1 1 枇杷叶斑病叶斑病是叶片斑点病、角斑病和灰斑病的总称 ,常在叶片上混合发生。叶片发病后 ,随着病斑扩大 ,互相连接成不规则状 ,难以区分 ,严重时病斑周围失绿、黄化、脱落。斑点病、角斑病主要为害叶片 ,灰斑病除为害叶片外 ,还为害果实。果实发病时 ,初为紫褐色圆形斑点 ,病斑迅速发展后 ,呈明显凹陷 ,影响食用。大棚内温度 15 - 2 5℃ ,相对湿度80…  相似文献   

10.
以大棚和露地栽培的‘早钟6号’枇杷为试材,测定了枇杷果实发育过程中单果重、色泽与糖、有机酸等品质成分含量的动态变化。结果表明,大棚设施栽培提高了早春棚内温度,有利于促进果实提早发育与成熟,成熟期比露地提早约40~50 d,平均单果重61 g左右、比露地提高了69%。露地与大棚枇杷中葡萄糖、果糖、蔗糖的变化趋势基本相近,都随果实发育而呈上升趋势,山梨醇则相反,随果实发育呈下降趋势;成熟时大棚枇杷的各种糖分含量均高于露地,以总糖含量计大棚枇杷比露地枇杷高约40%。大棚枇杷的奎宁酸含量在果实发育初期陡降至低位,随后呈缓缓下降趋势至成熟期;而露地果实是先缓缓上升至一高点后再随着果实的快速生长而下降。苹果酸的变化与奎宁酸不同,大棚枇杷的苹果酸先急升5倍后再随着果实的发育呈下降趋势,至成熟时最低;而露地枇杷的苹果酸先有一个缓慢上升的过程,再随着果实发育逐渐下降至成熟时最低。成熟时大棚枇杷的总有机酸含量为0.34%,仅为露地的一半。因此,大棚环境有利于枇杷果实发育与糖分积累,从而提早成熟、提高品质。  相似文献   

11.
单层双色纸袋套袋对白沙枇杷果实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单层双色纸袋对3个白沙枇杷品种果实进行套袋,结果表明单层双色纸袋套袋可提高枇杷果实的品质.白玉枇杷套袋后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和可滴定酸含量都上升,果实外观色泽均匀,锈斑较少;冠玉和青种枇杷套袋后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增加,可滴定酸含量下降,内在品质明显提高,皱皮果少,果面洁净.  相似文献   

12.
春节1号枇杷适应性强,无论山区、丘陵、平原,凡能生长枇杷的地区均可种植。果实在春节、元宵节期间分批成熟,采果期可延长到3月~4月。价高畅销,填补了在传统佳节无枇杷鲜果供应市场的空白。果实色泽金黄,外观诱人;单果重达50克~80克,最大果重达  相似文献   

13.
枇杷果脯真空渗糖和微波真空干燥工艺参数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谭红军  杨勇  吴振  师萱  陈岗 《安徽农业科学》2013,41(5):2254-2256
[目的]提高枇杷果实的附加值。[方法]通过试验优化详细探讨了枇杷果脯的真空渗糖和微波真空干燥工艺参数,确定枇杷果脯的最佳制作工艺。[结果]试验表明,枇杷果脯最佳真空渗糖工艺参数为糖液浓度40%、柠檬酸用量0.25%、渗糖温度40℃、渗糖时间90 min;最佳微波真空干燥工艺参数为真空度0.07 MPa、微波强度5.06 W/g、微波干燥时间16.4 min;按此条件进行验证试验,枇杷果脯质量最佳。[结论]研究建立了枇杷果脯的真空渗糖和微波真空干燥工艺参数,可为枇杷果实的精深加工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4.
江苏省白沙枇杷优质丰产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白沙枇杷以优良的品质而被冠为枇杷中的精品,江苏省是我国白沙枇杷主产区之一。根据多年的生产实践,总结了江苏地区白沙枇杷丰产优质栽培管理技术,主要包括选择良种,合理建园与定植;科学矮化整形,培养早丰产树冠;按需平衡施肥,合理排灌水分;生草与覆盖相结合,有效管理土壤;合理修剪,促进矮化丰产;精细疏花疏果,保障果实质量;适时合理套袋,提高果实商品性;多方措施,有效防冻;无公害综合防治病虫害;适时采收与保鲜,以期为促进江苏省白沙枇杷产量、品质和效益的提高及扩大生产提供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15.
进行白沙枇杷宁海白大棚设施栽培试验,结果表明,单膜棚内栽培的枇杷只有少量花和幼果受冻,而露地枇杷花和幼果都发生较严重的冻害;大棚枇杷着果率比露地栽培明显要高;通过地膜覆盖、套袋,裂果率、果锈率和发病率明显降低,果实品质好。  相似文献   

16.
低温条件下不同品种枇杷果实的贮藏特性与品质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4个品种枇杷白沙、大红袍、夹脚和大叶杨墩等果实在低温条件下的贮藏特性与品质变化。结果表明,不同品种枇杷果实的耐贮性和品质变化存在较大差异。白沙枇杷贮后10 d内风味浓郁,口感好,适合鲜销或10 d以内的低温短期贮运;大红袍枇杷果实在低温贮藏中易发生木质化败坏现象,贮藏时间宜在30 d左右;夹脚枇杷贮藏可达50 d以上,但酸含量仍较高;大叶杨墩枇杷低温贮藏50 d后,仍保持较好的滋味和外观品质,同时由于该品种枇杷原料价格较低,因而具有较好的商业物流综合保鲜价值。  相似文献   

17.
人工诱导枇杷单性结实开花结果习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GA3+CPPU诱导早钟6号和东湖早枇杷单性结实,观测其花果物候期、花穗、花朵、果实形态变化,探索了人工诱导枇杷单性结实开花结果的习性.结果表明,人工诱导枇杷单性结实后花果物候期提前,花蕾、果实变长,雌雄异熟,雄蕊先雌蕊3~7 d焦枯,花期缩短;无籽果实生长发育为单"S"型,冬季温暖地区幼果形成期和幼果期需补充足够的植物生长调节剂.  相似文献   

18.
枇杷的种植过程是十分复杂的,种植期间会遇到各种病虫害的影响,因此需要加大枇杷病虫害防治工作,提高枇杷果实的产量和品质。本文首先介绍了枇杷主要病虫害发生的特点,包括侵染性病害、生理性病害和虫害三部分;其次分析了枇杷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希望对枇杷的种植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9.
2014年3月—2015年3月,对云南省蒙自市石榴、枣、枇杷和桃子果园内桔小实蝇的种群动态及对不同水果的为害习性进行了系统调查。结果表明:在枇杷、枣、石榴和桃四种果园内,7—9月为桔小实蝇的发生高峰期,10月以后种群数量逐渐下降,11月至翌年4月,种群数量均维持在较低水平,4—6月间各果园内种群动态各有不同。其中,石榴园内桔小实蝇种群数量最大,其次依次为枣园、枇杷园和桃园。桔小实蝇在不同寄主果实、相同寄主不同成熟度果实的单果产卵孔数、单果产卵量及产卵孔部位均有差异:青涩枇杷果实上桔小实蝇的单果产卵孔数、单果产卵量均明显低于黄熟枇杷果实,产卵孔的分布也较黄熟果更集中于果蒂部;在石榴上产卵孔则大多分布于果梗部;在桃、枣和黄熟枇杷果实上的果蒂部和果梗部的产卵孔分布差异不大;不同果实上桔小实蝇的单果产卵孔数及单果产卵量与果实大小有一定关系,果实大的水果,如石榴和桃的产卵孔和产卵量较多于果实小的枇杷和枣。  相似文献   

20.
采收成熟度对枇杷果实品质和耐贮性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研究了不同采收成熟度"解放钟"枇杷果实中有机酸、总糖、可滴定酸等成份的变化和8~10℃低温保鲜及MAP保鲜效果。结果表明:枇杷果实中的有机酸主要为苹果酸(约占85%),其次为乳酸(约占10%);随着采收成熟度的提高,总酸含量下降,总糖和可溶性固形物含量上升,硬度下降;九成熟的枇杷鲜果柔软多汁,酸甜适口,风味较好;8~10℃低温保鲜的枇杷以八成熟采收为佳,MAP保鲜的枇杷以九成熟采收为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