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许襄中 《食用菌》1989,11(6):16-17
草菇味道鲜美,营养丰富,是高温盛夏的唯一菇种。但因草菇的生物转化效率低,作者试图探索激素对草菇的增产作用,特别是在复因子作用下效果如何,还未见报道,因此拟正交试验,找出影响草菇产量的主要因子和最佳组合应用于生产。材料与方法设计一个四因素、四水平的正交试验,因素水平见表1。供试草菇菌种有V_7、V_9、V_(10)和V_(14)。培  相似文献   

2.
草菇是一种人们喜爱的夏令菇类,也是外贸的适销商品.尽管它具有耐高温,生长快、周期短、营养价值高等特点,但其产量低而不稳.如以稻草为原料者,生物效率一般仅8—10%,高者为15%.探索新的增产措施,提高稻草栽草菇的生物转化率,是一个值得研究的课题.本试验旨在探索843生长调节剂对草菇的增产效应.  相似文献   

3.
黄腐酸营养液在黄瓜追肥上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郑怀云  刘芳 《蔬菜》2018,(3):18-20
为研究黄腐酸在黄瓜增产提质方面的应用效果,选用嘉有黄腐酸营养液开展黄瓜田间追肥试验。结果表明:施用黄腐酸营养液能够改善土壤理化性状,促进黄瓜生长;处理1(增施黄腐酸营养液12.50 kg)能够极显著增加黄瓜产量,667 m2产量达4 673.88 kg,较常规施肥及处理2(增施营养液6.25 kg)分别增产576.21、314.93 kg;处理1及处理2黄瓜的干物质、可溶性固形物、可溶性糖、VC含量均高于常规施肥处理。施用黄腐酸营养液后,虽然黄瓜的追肥成本增加,但经济效益较好,在农业生产上值得推广和应用。  相似文献   

4.
为避免草菇采后易发生的腐烂、液化等现象,研究了涂膜保鲜技术对保持草菇商品价值和食用价值的效果。采用0.5%、1.0%、1.5%的壳聚糖对采后草菇分别进行0.5、1.0、1.5 min浸渍涂膜处理后,置于(15±1)℃无光照的恒温贮藏库内进行贮藏,比较不同壳聚糖浸渍处理对草菇失重率、感官品质、硬度、维生素C含量等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1.0%壳聚糖浸渍涂膜0.5 min处理的草菇在贮藏2 d后的可溶性固形物和VC损失率分别38%、29%,均低于其他处理;贮藏3 d后草菇失重率最低,硬度下降较为缓慢,感官分值及保鲜度均优于其他处理,软腐率、褐变率、黄变率分别为46%、54%、3%,均低于其他处理组。1.0%壳聚糖浸渍涂膜0.5 min处理可以较好保持草菇的营养品质,提高草菇贮藏期的品质。  相似文献   

5.
利用种草菇后菇渣再种平菇及蘑菇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广东省气候炎热 ,特别适宜种植草菇。在夏天 ,我国种草菇地区不断增多。草菇是人们十分喜爱的鲜美食用菌 ,近年在广东栽培面积很大。由于草菇生育期极短 ,对原料利用不充分 ,菇渣中还有大量养分未分解。据估计广东一年用 12 0 0 0t原料种草菇 ,大约产生 10 0 0 0t菇渣 ,这些废料 90 %直接作肥料或丢弃 ,利用率很低。对此 ,我们研究用几种种草菇的菇渣再种平菇及双孢蘑菇技术 ,并进行规模化生产。种平菇前三潮菇生物学效率都在70 %左右 ,使每kg废料又多产生 1~ 2元效益。种蘑菇产量和对照相当 ,每m2 达 9kg ,很有推广价值。1 以棉籽壳为主…  相似文献   

6.
草菇颗粒菌种的研制及栽培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草菇是适合高温生长恒温结实的食用菌,目前草菇生产主要集中于东南亚一带,正逐步往规模化与集约化生产方向发展。许多学者对草菇进行了大量研究,研究工作主要集中在草菇的生物学、遗传学、育种学、栽培技术、培养料改进等方面,而通过机械生产草菇颗粒菌种的研究尚未见报告。本研究旨在通过研制适合草菇菌丝生长的颗粒用于制种,以替代稻草种和棉子壳种,对简化草菇制种工序,推进草菇产业化有积极作用。现将研究情况总结如下:1 制粒工艺1 1 培养基配方 草粉 78%,石灰 1 %,粘合剂(褐藻酸钠或α 淀粉)1 %,添加剂(牛粪粉或麸皮…  相似文献   

7.
田菁素是从田菁炼胶后的胶渣提取而成。含18种氨基酸。关于它对平菇的增产作用,我们已作了报道。这里就其在草菇上的试验结果总结如下。材料与方法菌种为台湾草菇。培养料为当年春季刚收过第三潮菇的金针菇下脚料,外加磷石膏5%、石灰5%、腐  相似文献   

8.
棚栽草菇高产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草菇属高温类食用菌 ,是人们十分喜爱的夏令蔬菜之一 ;草菇营养丰富 :干品草菇中的蛋白质含量占到 2 5 9%~ 2 9 6 % ,而且蛋白质中氨基酸的含量全面 ,人体所必需的八种氨基酸均存在 ,草菇中脂肪的含量为 2 2 4 %~ 3 6 % ,并含 4 %~ 2 0 %的具有抑制肿瘤生长作用的多糖类物质 ,还含有多种矿物质及维生素等 ,具有很高的药用价值。蘑菇大棚或者蔬菜大棚都可以栽培草菇 ,现将大棚栽培草菇技术介绍如下 :1 培养料制备 利用蘑菇大棚栽培草菇 ,一方面是利用蘑菇棚空闲期栽培 ;另一方面利用蘑菇栽培后的废料 ,再投入适量棉籽壳 ,可以获得比纯…  相似文献   

9.
微波处理与涂膜对草菇控温贮藏保鲜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探讨了微波杀菌、壳聚糖和黄原胶涂膜对草菇控温贮藏保鲜的影响.采用单因素试验比较不同加热火力、加热时间微波杀菌和不同配比壳聚糖、黄原胶涂膜的草菇保鲜效果,再根据单因素优选试验结果,选取微波时间、子实体包装规格、涂膜剂浓度(壳聚糖和黄原胶共混涂膜剂浓度)和贮藏温度为主要因素,以鲜度感观评分为指标,先微波后涂膜进行正交试验.结果表明,输出功率462 W微波加热15 s 或20 s对草菇具有较好的杀菌保鲜效果;涂膜处理保鲜效果均显著优于对照组;优化保鲜工艺:包装规格150 g,微波(462 W)处理时间20 s,涂膜剂浓度2.0%(壳聚糖∶黄原胶=1∶1)和贮藏温度15 ℃,在此优化条件下,草菇贮藏保鲜达216 h以上(>9 d).  相似文献   

10.
杨大林 《蔬菜》2004,(8):26-26
草菇,又名兰花菇、苞脚菇。营养丰富,味美可口,在炎热的夏季,用几枚草菇做汤食用,风味独特,别具一格,食后回味无穷,深受消费者欢迎。草菇生长季节为6-9月,是一种生长快,产期短,见效快的品种,从播种到出菇8~10 d。采用两段栽培新技术,每100 kg原料40 d可产鲜菇50 kg,产值300~400元。草菇两段栽培技术系笔者在多年的生产实践中借鉴平菇覆土能显著增产的原理,试验成功的一项实用高产新技术,采用此法,经多年大面积推广,产量与传统的堆栽、畦栽及压块栽培法相比可提高1~2倍,生物效率平均达58 %,最高达65 %,现将此技术介绍如下:一、优选菌种所…  相似文献   

11.
药物泥浆裹根预防核果类根癌病的效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植物根癌病是个顽症,目前尚无根治办法。本研究从病害侵染途径入手,选用5种药物,利用定量药物溶液与粘土混合搅拌获得含药物的粘土泥浆(1000g粘土加450ml配好的药液),使药物泥浆充分包裹苗木根系,构成伤口保护层,预防苗木感染根癌病。经过近2年的观察,经壳寡糖柠檬酸盐愈伤剂100倍、200倍,碧康原液200倍和福美双400倍处理过的毛桃苗木经菌种灌根接种后均未见发病植株,而不用泥浆裹根的毛桃对照菌种接种后的发病率为57%、不含药物泥浆裹根对照接种土壤杆菌的发病率为12%。砧木RT—01的处理中,除壳寡糖柠檬酸盐愈伤剂200倍和福美双400倍处理的出现少量发病、发病率分别为2%和5%外,其他所有药物处理的菌种灌根接种后均未见发病植株。同期不用泥浆裹根的砧木菌种接种后的发病率为42%、不含药物泥浆裹根对照发病率为17%。苗木经药物处理后,基径生长情况与感病对照相比有显著差异,不同药物、不同浓度处理的苗木间差异不显著,但碧康处理对幼苗会产生药害;各处理对砧木的影响与毛桃的类似。本结果说明,在核果类果树幼苗移栽时,采用药物泥浆裹根技术能较好地预防苗木感染根癌病的可能。  相似文献   

12.
2Results and Analysis2.1Essential amino acid composition of proteinfromspores ofA.blazeiJ1and J3Essential amino acid compositions ofprotein fromspores ofA.blazei,strains J1andJ3,are shown in Table1(see the Chineseversion).Ile,Leu and Phe+Tyr levels inprotein from J3spores were113.6%,16.7%and5.0%higher,respectively compared withthe corresponding protein fromJ1(P<0.05),whereas the content of other amino acids were6%-35%higher in protein fromJ1.The totalessential amino acid content of prot…  相似文献   

13.
为了筛选出能够诱导瓠瓜产生黄瓜绿斑驳花叶病毒(Cucumber green mottle mosaic virus,CGMMV)病抗性的化学诱抗剂,在瓠瓜幼苗上分别喷施不同浓度的2,1,3-苯并噻二唑(2,1,3-Benzothiodiazole,BTH)、芸薹素内酯(Brassinolide,BL)、壳聚糖(Chitosan Oligosaccharide,CTS)、水杨酸(Salicylic Acid,SA)后,人工摩擦接种CGMMV,评价它们的相对防治效果。结果表明:接种前3 d用0.050 g·L-1 BTH、5.0×10-5 g·L-1 BL、1.0 g·L-1 CTS、0.138 g·L-1 SA处理均可使瓠瓜CGMMV的病情指数降低,其中5.0×10-5 g·L-1 BL防效最佳,达70.38%。进一步研究表明,BL、CTS、SA以喷药后3 d为最佳诱导时间,而BTH为喷药后1 d。4种化学物质均能诱导瓠瓜对CGMMV产生抗性,其抗性差异与诱抗剂种类、浓度及诱导时间相关。  相似文献   

14.
采用国际通用营养价值评价方法,研究了羽叶决明替代常规培养料木屑对鸡腿菇子实体蛋白质营养价值的影响。结果表明,羽叶决明替代木屑栽培鸡腿菇,其子实体蛋白质营养价值较高;在6种不同替代组合培养料栽培的鸡腿菇中,以羽叶决明100%替代木屑的蛋白质综合评价最优、营养价值最高,6项评价指标中,其中必需氨基酸指数(Essential AminoAcid Index)、生物价(Biological Value)、营养指数(Nutritional Index)3项分别为117.37、116.23和68.08,均居首位,且与对照间差异达到极显著水平(P〈0.01),氨基酸评分(Amino Acid Score)和氨基酸比值系数分(Amino Acid Ratio Coefficient Score)分别为80.39和77.56,均居第2位,化学评分(Chemical Score)为69.84,居第3位。  相似文献   

15.
5个枇杷晚熟品种果实氨基酸组成和含量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探讨白肉枇杷和红肉枇杷果实的风味和营养品质的差异,利用氨基酸自动分析仪测定了5个晚熟枇杷品种果实的氨基酸含量。结果表明,新白1号枇杷果实中天门冬氨酸和谷氨酸等鲜味类氨基酸含量占总氨基酸的53.9%,明显高于红肉枇杷中的含量;而红肉枇杷的甜味类氨基酸和芳香类氨基酸含量略高于白肉枇杷。白肉枇杷中药用氨基酸含量高于红肉枇杷,而红肉枇杷符合氨基酸模式谱的指标多于白肉枇杷。  相似文献   

16.
壳聚糖处理对出库红富士苹果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任邦来 《北方园艺》2011,(12):137-139
利用不同浓度壳聚糖溶液对出库红富士苹果进行涂膜处理,经常温贮藏,定期测定红富士苹果果实硬度、含糖量、含酸量和维生素C含量等指标。结果表明:壳聚糖涂膜处理能够有效延缓出库红富士苹果果实硬度下降,减少糖分、总酸和VC的损失,能较好地保持红富士苹果品质。以1.0%的壳聚糖溶液涂膜处理保质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17.
小檗碱和壳聚糖抗蔬菜病原真菌活性测定及复合膜制备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了小檗碱和壳聚糖对几种常见蔬菜病原真菌的抑制活性,以及以小檗碱和壳聚糖为主料制备复合膜的方法,并测定了该膜的药物释放效果。试验表明:低浓度(0.234 mg/mL)小檗碱即可抑制辣椒炭疽病菌(Vermicularia capsici)等5种蔬菜病原真菌的生长。20 mg/mL浓度壳聚糖对番茄灰霉病菌(Botrytis cinerea)的抑制率高达65%,而对其余4种果蔬病原真菌也有一定的抑制作用。为了集成这2种天然化合物的优点,制备了小檗碱-壳聚糖复合膜,该膜具有缓释功能,在模拟外部环境(磷酸缓冲液,pH 6.8)条件下,20 d小檗碱累计释放率接近25%,提示其在果蔬贮藏抗菌中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8.
采用国际上通用的营养价值评价方法,对桦褐孔菌菌丝体与子实体蛋白质的营养价值进行全面评价。结果表明,桦褐孔菌子实体中蛋白质的氨基酸含量分别比菌丝体和鸡蛋模式高45.9%和49.1%,其菌丝体的氨基酸评分、化学评分、必需氨基酸指数、生物价、营养指数和氨基酸比值系数分分别为75.0,44.5,92.2,88.8,24.7和52.0,营养价值比子实体高。  相似文献   

19.
曾辉 《中国食用菌》2010,29(1):23-27
通过对褐色蘑菇MC441透气袋栽培种不同的基质含水量、膨胀珍珠岩添加量、培养温度、冷藏温度等方面进行对比试验,并与同样冷藏3个月后的美国Sylvan公司的褐色蘑菇栽培种SB65、SB295进行出菇比较。结果表明:MC441的麦粒基质最适含水量为42%~45%;在小麦基质中添加干重比例为3%的膨胀珍珠岩(含水量预先调至72%),可使MC441经过3个月冷藏仍具有良好的外观和活力;MC441最适的培养温度在(21±1)℃;在2℃~4℃下,MC441经过3个月冷藏后出库成品率稳定在99%左右;MC441和进口的SB65、SB295之间,在产量和菇体大小方面不相上下,可以在国内替代进口菌种用于栽培褐色蘑菇。  相似文献   

20.
蛋白质的营养评价及其在食用菌营养评价上的应用   总被引:29,自引:6,他引:23  
本文阐述了食用菌蛋白质营养评价的基本方法。在生物学评价法中主要介绍了真消化值、蛋白质功效比、净蛋白比、净蛋白利用率及生物价;在非生物学评价法中主要介绍了化学分、氨基酸分、必需氨基酸指数、营养指数及氨基酸比值系数分。文中分析了各种评价方法的优缺点,井探讨了菌类蛋白质营养评价的应用价值及其前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