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施肥对杨树人工林土壤养分及环境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报道了施肥4年对杨树人工林土壤养分的消长、水分物理特性及土壤微生物的影响。结果表明,施肥可提高土壤有机质,全N、速效N含量,其最适处理(100kgN/hm2+100kgP2O5/hm2)分别比施肥前提高21%、60%和14%;而施肥对全P、速效P以及土壤水分物理特性影响不大;对各处理土壤微生物的分析表明,施肥使土壤微生物总数比造林前提高了377%,从而提高土壤活性,促进林木生长。适当地施肥并不会对土壤理化性质和生态环境造成剧烈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油茶林土壤微生物生态分布及土壤酶活性的研究   总被引:24,自引:3,他引:24  
为了了解油茶林土壤肥力状况,我们对株洲地区油茶林地土壤微生物数量和土壤酶活性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根际土壤中的细菌数量明显大于非根际土壤,根际土壤酶的活性高于非根际土壤;新造幼林地土壤微生物数量较萌芽更新林地多,土壤酶的活性也以新造幼林地较萌雅量更新林地土壤高;低改林地土壤微生物数量较未低改林地多,土壤酶的活性也以低改林地高。  相似文献   

3.
为了探讨长江中上游低质低效次生林改造途径,摸索综合评价土壤肥力及林分土壤发育状况的方法。研究了次生林不同林分类型土壤微生物数量及酶的活性.结果表明:次生林土壤微生物数量主要集中在0~20cm的土层中,随土层加深,其数量迅速减少;不同林分类型土壤微生物数量相差很大,阔叶林、针阔混交林的数量多而针叶林的数量少;土壤酶的活性以针阔混交林、阔叶林的强.  相似文献   

4.
对套种棘托竹荪(Dictyophora echinovolvata)毛竹(Phyllostachys heterocycla cv.pubescens)林土壤理化性质、土壤磷脂脂肪酸特性及其土壤酶活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相比未套种林分毛竹林套种棘托竹荪能显著增加土壤有机质含量(P<0.05),土壤pH值提高了4.97%;显著提高了全氮、速效氮、全磷的含量,增加了钾的活性(P<0.05);微生物群落结构存在差异,套种显著提高了土壤总PLFA、细菌和真菌的含量(P<0.05),细菌/真菌比值有所下降;脲酶、蔗糖酶、蛋白酶、氧化氢酶、磷酸酶的活性显著升高(P<0.05),分别比未套种提高了58.33%、50.00%、21.43%、19.12%、5.43%.  相似文献   

5.
河西走廓灌区农田林网防风保水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绿洲边缘地带复合林网的总体防风效能为19-54.6%,并可使网格内74.3%面积的土壤含水量高于无林网保护的单作小麦地,扣除林网树木耗水,灌水15天后,平均每公顷可节水150t,春小麦平均增产28.4%。  相似文献   

6.
矿质肥料对柳杉苗根区土壤生化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对柳杉1年生苗施用矿质肥料,分析苗木根区与非根区土壤养分、土壤酶活性、土壤微生物数量。结果表明:施肥显著地增加了柳杉苗根区土壤的微生物数量,细菌增幅最大,其次是真菌,施肥对非根区土的微生物数量无明显影响;施肥对柳杉苗根区土壤酶活性影响较复杂,脲酶和蔗糖酶的活性不受施肥影响,磷钾和氮磷钾处理均能显著提高蛋白酶活性,施肥还能有效地降低柳杉苗根区土壤多酚氧化酶的活性。  相似文献   

7.
免深耕土壤调理剂使用技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免深耕土壤调理剂是一种能够疏松土壤、提高土壤透气性和土壤微生物活性、增强土壤肥水渗透力的生物化学制剂,适用于改良各种类型土壤和盐碱地。由于它疏松土壤深度达地表以下80至120厘米,可真正实现免深耕,免除了土地翻耕程序和劳动成本,同时可提高肥料利用率50%以上,保水节肥。 实践证明,凡使用了免深耕土壤调理剂的地块,  相似文献   

8.
通过对昌吉州四县市农田林网化程度的研究结果表明:林网化程度100%、75%的林网分别比对照(10%)的小麦产量平均提高19.1%和10.3%;防护用材林的林网或林粮间作的间作区内的日平均气温均在小麦灌浆成熟期的最佳温度范围内,林网内或间作区内日平均气温降低1.1℃或1.3℃,林网或林粮间作可以使小麦增产10.6%或11.4%。防护用材林的群众杨、少先队杨、八厘庄杨、俄罗斯杨的直接(木材)经济效益比乡土树种箭杆杨分别提高了72.6%、39.0%、56.6%、30.9%。而小株距大行距则是林粮间作的最佳间作形式。  相似文献   

9.
淮北农区是江苏重要的粮棉生产基地,林网建设在本区生态经济建设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但随着本区生态、经济,资源状况及人们价值观念的变化,林网建设不断出现新的情况。目前,第一代林网急待更新;新一代林网如何适应这些变化扬长避短,更好地发挥其综合效益,这些问题迫切需要尽快研究解决。本文从淮阴地区的实际出发,对此作了些粗浅的探讨,为有关方面提供参考。 1 第一代林网的地位和作用 淮北农区有意识地进行林网建设始于70年代初。1977年华北中原地区平原绿化会议召开以后,林网建设逐步被纳入各级政府的议事日程并有了较快的发展。到1990年底,淮北地区已营建林网约1752万亩,约占耕地面积的70.3%。第一代林网建设有3个显著特  相似文献   

10.
本项研究表明,林网内农作物光合作用强度较旷野增加18.92%—50.78%,产量提高20—39%;影响农作物光合作用的主导因子是作物层的CO_2浓度、光照强度、空气温度和叶面温度;林网内作物层的CO_2浓度较旷野平均增加17—72PPm,可以说林网对农作物具有一定的CO_2施肥作用,林网还有增加气温和叶面温度的作用。综合分析,进一步揭示了防护林体系内农作物的增产机理。  相似文献   

11.
太原市平原林网在改善气候、土壤及水文条件等生态环境 ,防止多种自然灾害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保证粮食稳产高产等方面 ,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但是由于过去林网建设过分注重了生态效益 ,并且树种单一 ,已不能适应新形势下的林业建设。今后如何对现有林网更新提高 ,就成为平原林网建设应该解决的主要课题。基于此 ,笔者提出发展多树种、经济林 ,将平原林网建成不仅具有经济、生态效益 ,而且兼有旅游观赏为一体的园田式新林网的思路 ,并就此有关问题作一些探讨。1 平原林网现状及存在问题1.1 平原林网现状太原市平原林网建设始于 2 0世纪 7…  相似文献   

12.
以湘西北女儿寨小流域为研究对象,运用典范相关分析法研究退化侵蚀地植被恢复区土壤养分、微生物及酶活性之间的相互关系.结果表明:土壤养分综合因子中起主要作用的为N与P,土壤微生物综合因子中起主要作用的为细菌数量、微生物生物量C、微生物生物量N,土壤酶活性综合因子中起主要作用的为脲酶、多酚氧化酶、磷酸酶和转化酶;脲酶和多酚氧化酶的活性与土壤N,P的转化有关,而N,P的转化与微生物生物量C、微生物生物量N的累积有关;脲酶、多酚氧化酶及磷酸酶的活性对微生物生物量C积累有一定的促进作用,转化酶的活性对微生物生物量N积累有一定的抑制作用,脲酶活性有利于提高土壤N素含量,降低土壤P素水平,多酚氧化酶活性与土壤N素负相关;不同植被恢复群落不同土壤层次的养分、微生物及酶活性在各对典范变量上的聚集趋势可为植被恢复过程中的土壤健康诊断与立地类型划分提供一定的依据.  相似文献   

13.
大庆苏打盐碱地造林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研究采用田间试验法,应用微生物肥料进行植树造林,栽植树木为16个品种。在不同时间内,采集植物和土壤样品,分别测定树木的形态、生理生化等指标;测定土壤物理、化学参数。经过2004-2007年连续4a的野外观测,通过对比施用活性微生物菌肥与不施用肥料的盐碱土上种植乔木和灌木等绿化树种生长状况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施用活性微生物菌肥的乔木、灌木在成(存)活率、生物量、乔木胸径、新梢生长量、叶绿素含量、根系发育和生长势等各个方面均明显优于对照树木。因此,有望应用活性微生物菌肥在盐碱地的造林方面进行推广。本试验证明微生物肥料可以在盐碱土中广泛使用,在一定程度上能改善盐碱土的理化性质,提高土壤肥力,促进树木的生长。  相似文献   

14.
农林复合系统的林网对冬小麦水分利用效率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樊巍 《林业科学》2000,36(4):16-20
本文研究了林网式农林复合系统对冬小麦水分利用效率(WUE)的影响。结果表明:农林复合系统可以提高冬小麦的水分利用效率,其日平均水分利用效率较对照提高了6.33%。小麦水分利用效率也存在着“午休”现象,林网可以有效的缓减这一现象,应用主成份分析证明林网提高小麦水分利用效率的主要原因是影响了空气温度、叶温、饱和差和光合强度。  相似文献   

15.
农田防护林是农区造林的主体工程,是农田的“卫士”或“屏障”。 有关资料表明:在林网保护下的农田比空旷地的平均风速降低50%左右,水分蒸发量减少40%左右,春、秋两季的日平均气温增高1~3℃,相对湿度提高4~10%,土壤含水率提高40~70%,生长期延长15~20天,农作物单产增加30~50%,甚至一倍以上。  相似文献   

16.
生物炭对土壤微生物影响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生物炭作为土壤改良剂在国际上引起广泛关注。生物炭施入土壤后可以通过改变土壤的理化性质,直接或间接的影响土壤微生物的生存环境,为微生物提供良好的生长、繁殖空间,从而影响了微生物的丰度、活性以及群落组成,最终提高了作物产量。文章主要针对生物炭对土壤微生物影响的结果,以及不同种类的生物炭对土壤微生物影响的差异进行阐述,并着眼于当前该领域研究上存在的不足及对未来研究的方向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7.
以辽宁省鞍山地区油松纯林和油松-杜鹃混交林为研究对象,探讨了两种林分类型对林下土壤微生物数量和酶活性变化的影响。研究结果可知:混交林相对纯林,在微生物的细菌、放线菌、真菌和土壤酶的脲酶、过氧化氢酶和蛋白酶活性变化上都有显著提高,对土壤质量的改善起到了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8.
通过调查不同树种新造林树高生长量、保存率及其土壤细菌、真菌、放线菌数量等,研究其生长、适应性及对土壤微生物数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光皮桦、桤木、楸树、栾树、湿地松5年生树高分别为7.4、6.5、6.3、4.8、4.2m,保存率分别为92%、65%、82%、78%、90%;不同树种造林后对土壤微生物数量的提高有明显差异,5个树种造林后林分土壤微生物数量提高的效果排序为桤木〉光皮桦〉栾木〉楸树〉湿地松;新造林均表现为造林当年土壤微生物数量明显下降,一般下降35%~40%,第2年底回升并超过造林前水平,第3-5年逐年增加。  相似文献   

19.
通过对广西龙胜里骆林区不同林龄杉木幼林和间种黄豆的杉木幼林土壤微生物及生化特性的分析测定表明,3龄杉木幼林土壤微生物数量最高,生化活性较强。间种黄豆的杉木幼林土壤细菌和放线菌数量以及生化活性强度明显高于纯幼林。显示了3龄幼林和间种黄豆的幼林土壤微生物较活跃,具有较高肥力和森林生产力。  相似文献   

20.
杉木是我国主要造林树种之一,具有生长快、产量高、材质好的优点。土壤微生物与杉木林地土壤理化性质、土壤肥力以及植物根系之间有密切的关联。文中概述了不同林分条件下杉木林地土壤微生物的群落特征及其与土壤质量之间的响应机制,尤其是与植物根系共生关系方面的研究进展,以期为实现杉木林质量的精准提升提供理论参考。天然林和阔叶林较杉木人工林有更丰富的微生物群落,在杉木林生长发育过程中,中龄阶段各微生物指标最低。杉木林土壤微生物群落组成、生物量和活性等均与土壤酸碱性、通气状况、养分含量等存在密切的响应关系。杉木林菌根真菌主要属于球囊霉属,国内对杉木林下菌根真菌的研究仍处于初级阶段。未来土壤微生物的研究热点包括土壤微生物的时空演变规律、土壤微生物在提升土壤肥力上的机理和途径、菌根真菌在土壤养分高效利用中的机制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