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以意大利耐抽薹生菜为试材,研究了不同浓度海水营养液对Hymec膜栽培生菜生长、品质及体内N、P、K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Hymec膜栽培条件下,10%海水营养液处理生菜的叶宽、叶片数、地上部干重显著高于对照,当海水浓度达到25%时生菜生长受到显著抑制,且随海水浓度升高受抑制程度加剧,75%海水营养液处理生菜出现一定程度枯死;除可溶性糖和硝酸盐外,10%海水营养液处理生菜的品质、N、P、K含量与对照差异均不显著,而25%海水营养液处理的可溶性糖、硝酸盐、游离氨基酸、Vc含量显著高于对照,P、K含量显著低于对照。表明利用Hym ec膜栽培可减轻一定浓度海水营养液对生菜的伤害。  相似文献   

2.
采用水培研究了不同浓度硒(0尧0.05尧0.5尧1尧2尧4 mg/L)对蕹菜产量和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硒浓度为1 mg/L 时、蕹菜生长状况最佳、产量最高;而当硒浓度大于2 mg/L 时、蕹菜生长受阻、产量下降、且产生中毒现象。随着 硒浓度的增加、蕹菜硒含量尧可溶性糖含量均不断增加、而维生素C 含量先降低后增加、蛋白质和硝酸盐含量均先增 加后降低。与对照相比、硒浓度为0.05尧0.5尧1尧2尧4 mg/L 的各处理、蕹菜硒含量增加幅度分别为108.35%尧1 706.23%尧 3 097.99%尧5 920.38%尧12 308.82%、蕹菜蛋白质含量增加幅度分别为20.09%尧12.50%尧11.61%尧3.57%尧6.25%;硒浓 度臆2mg/L 的各处理、蕹菜可溶性糖含量增加幅度分别为34.74%尧41.91%尧48.32%尧57.30%。低硒浓度(0.05尧0.5 mg/ L)使蕹菜维生素C 含量略有降低、而高硒浓度(逸1 mg/L)显著增加了蕹菜维生素C 含量、硒浓度臆2 mg/L 的处理使 蕹菜硝酸盐含量增加、而硒浓度为4 mg/L 时、蕹菜硝酸盐含量显著下降。综合考虑、硒浓度为1 mg/L 的处理显著增 加了蕹菜产量、提高了蕹菜品质、是蕹菜水培最适合的硒施肥水平。  相似文献   

3.
在山崎生菜营养液中添加5个不同浓度(0、20、100、500、1000μg·L-1)的高能植物生长调节剂DA-6,研究其对生菜生长及生理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DA-6浓度的增加,生菜的生物量和根系指标呈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100μg·L-1DA-6处理较其他处理提升了根系活力,并显著增加了生菜地上部干鲜重和根系干鲜重,增幅分别达到33.58%~742.86%、11.56%~286.79%、18.60%~264.29%和11.12%~267.83%。高浓度1000μg·L-1DA-6处理较对照处理降低了生菜生物量和根系活力。不同浓度的DA-6对生菜各项品质指标影响不同,随着DA-6浓度的增加,生菜中硝酸盐含量先降低后升高,但抗坏血酸、可溶性糖和可溶性蛋白含量则先增加后减少。100μg·L-1DA-6处理生菜硝酸盐含量较对照处理显著降低了23.40%,而抗坏血酸、可溶性糖和可溶性蛋白含量分别较对照处理显著增加了24.24%、64.29%和22.92%。此外,100μg·L-1DA-6提高了生菜叶片SOD、POD和CAT活性,降低了MDA含量,增加了叶片SPAD值,提升了光合和叶绿素荧光特性。在该试验条件下,推荐水培生菜营养液中添加浓度100μg·L-1DA-6,既保证了水培生菜的高产又提升了品质。  相似文献   

4.
利用LED光源,以剑叶蕹菜为试材,研究红光、蓝光、红蓝光3∶1、红蓝光5∶1和白光(对照)对蕹菜光合特性、光合色素及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红光、红蓝光5∶1和红蓝光3∶1处理下蕹菜光合速率和气孔导度均高于白光,且以红光处理下光合速率和气孔导度最大;不同光质处理下蕹菜光合速率与气孔导度呈正相关关系,与胞间CO2浓度呈负相关关系。红蓝光5∶1处理下蕹菜叶片光合色素含量最高,而红光和蓝光处理叶绿素含量均低于白光;不同光质处理下,叶绿素a与叶绿素b的比值均接近3∶1;蓝光处理蕹菜类胡萝卜素含量最低。蓝光处理下蕹菜硝酸盐含量最高,红蓝光5∶1处理、红蓝光3∶1处理和红光处理下蕹菜硝酸盐含量均低于白光对照,且以红光处理下硝酸盐含量最低。红光处理维生素C含量极显著高于白光,蕹菜维生素C含量与硝酸盐含量呈负相关关系。红蓝光5∶1处理下可溶性糖含量最高,蓝光处理可溶性糖含量最低,而可溶性蛋白含量最高。  相似文献   

5.
[目的]为研究Zn和Hg对植物的毒害机理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辽春14小麦为材料,研究不同浓度Zn^2+(0、10、50、100、200、400mg/L)和Hg^2+(0、10、20、40、80、120mg/L)对其生理特性的影响。[结果]10、50、100、200、400mg/L Zn^2+波处理的小麦叶片SOD活性分别为时照的115.93%、98.90%、126.37%、141.21%、157.14%,叶绿素和可溶性蛋白质含量均显著降低;10mg/L Zn^2+处理的小麦叶片MDA含量低于对照;随着Zn^2+浓度的升高,POD活性呈升高趋势。随着Hg^2+浓度的增大,叶绿素含量呈下降趋势,SOD和POD活性总体呈升高趋势;40mg/L Hg^2+处理的小麦叶片可溶性蛋白质含量与对照差异最大,为对照的79.15%;10mg/L Hg^2+处理的小麦叶片MDA含量为对照的70.85%。[结论]随Zn^2+和Hg^2+浓度增加,小麦细胞膜损伤加重,SOD和POD活性升高。  相似文献   

6.
[目的]为研究李氏禾的耐铬生理和分子机理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李氏禾幼苗为试材,分剐用含O(对照)、5、30、60mg/LCrCl3的1/2Hoagland营养液进行培养,培养45d后收获,分别测定根、茎、叶的生物量,用石蜡切片法观察不同组织显微结构的变化,用火焰原子吸收法测定各组织的铬浓度。[结果]除5mg/LCrCl3处理外,其他处理根、茎、叶的生物量均随CrCl3浓度的增加而减少,但与对照差异不显著。当CrCl3处理浓度≤30mg/L时,根、茎、叶和总生物量分别减少8.2%、11.6%、21.5%和13.2%;受铬污染的李氏禾根、叶组织结构与对照无明显差异。但茎的维管束明显缩小;转移系数(叶中铬含量与根中铬含量之比)随CrCl3处理浓度的增加而减小(从1.07减小到0.09)。[结论]李氏禾对铬有很强的耐性和积累能力。摘要[目的]为研究李氏禾的耐铬生理和分子机理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李氏禾幼苗为试材,分剐用含O(对照)、5、30、60mg/LCrCl,的1/2Hoagland营养液进行培养,培养45d后收获,分别测定根、茎、叶的生物量,用石蜡切片法观察不同组织显微结构的变化,用火焰原子吸收法测定各组织的铬浓度。[结果l除5mg/LCrCl,处理外,其他处理根、茎、叶的生物量均随CrCI,浓度的增加而减少,但与对照差异不显著。当CrCl,处理浓度≤30mg/L时,根、茎、叶和总生物量分别减少8.2%、11.6%、21.5%和13.2%;受铬污染的李氏禾根、叶组织结构与对照无明显差异。但茎的维管束明显缩小;转移系数(叶中铬含量与根中铬含量之比)随C以l,处理浓度的增加而减小(从1.07减小到0.09)。I结论I李氏禾对铬有很强的耐性和积累能力。  相似文献   

7.
氮肥对小白菜生长及硝酸盐积累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东平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33):18825-18827
[目的]研究氮肥对小白菜(Brassica rapa L.)生长及硝酸盐积累的影响。[方法]通过盆栽试验分析了不同氮肥施用量对小白菜生物量、硝酸盐和亚硝酸盐含量以及硝酸还原酶活性的影响。[结果]小白菜的生物量随着氮肥施用量的增加而增加,但当氮肥施用量达0.20 g/盆后,再增加用量增产效果已不明显;小白菜中硝酸盐含量随着施氮量的增加呈直线上升,而对照的硝酸盐含量随生育期的延长而降低;小白菜中硝酸还原酶活性与硝酸盐含量变化趋势一致;小白菜中亚硝酸盐含量随着施氮量的增加缓慢上升,但各处理亚硝酸盐含量均未超标。[结论]该研究可为小白菜种植时合理施肥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8.
海水胁迫下2种观赏植物的生长与生理特性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水培的方式,用1/2 Hoagland’s营养液培养红叶石楠红罗宾Photinia glabra×P.fraseri‘Red Robin’与金边黄杨Euonymus japonica‘Aureo-marinatus’幼苗稳定后进行处理,设海水体积分数为0(对照),10%,30%,50%,70%和100%等6个处理。随后分别在第3,6,9,12和15d采样进行分析,研究不同体积分数海水处理下2个观赏树种1年生幼苗形态、保护性酶活性及离子吸收分布的影响情况。结果表明:①红叶石楠在海水体积分数高于30%(pH8.92)时与金边黄杨低于50%(pH9.12)时,两者形态均发生变化。②随着海水体积分数的增加,胁迫时间的延长,红叶石楠与金边黄杨叶片内的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呈增加趋势,且前者叶片中丙二醛(MDA)质量摩尔浓度呈上升趋势,后者呈现下降趋势。③随着海水体积分数的增加,红叶石楠与金边黄杨叶片内钠离子(Na^+)质量浓度均增加,并且前者的涨幅低于后者,此外两者叶片中钾(K^+)、钙(Ca^2+)、镁(Mg^2+)离子质量浓度均出现无规律变化,且值低于对照。经过比较得出,在海水的胁迫下,红叶石楠的耐盐性低于金边黄杨,并且两者均能适应pH8.50以上的环境,均属于碱土植物。图1表6参24  相似文献   

9.
不同浓度营养液添加海藻肥对生菜产量及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不同浓度营养液添加稀释1 000倍海藻肥对生菜产量和品质的影响,以期为生菜的设施高效栽培提供参考。【方法】采用水培试验,设置4个营养液处理:1/2倍霍格兰营养液(CK)、1/2倍霍格兰营养液+1 000倍海藻肥(T1)、3/8倍霍格兰营养液+1 000倍海藻肥(T2)、1/4倍霍格兰营养液+1 000倍海藻肥(T3)。【结果】相比于不添加海藻肥的1/2倍霍格兰营养液(CK),T1、T2处理在鲜质量上无显著差异,但显著增加干物质的积累和光合色素含量。在各浓度营养液添加海藻肥能提高生菜多酚、类黄酮和可溶性糖含量,降低硝酸盐含量,尤其是T2、T3处理对生菜的品质提升效果更佳。T2、T3处理可溶性糖含量较CK显著提高,分别提高40%和32.06%,硝酸盐含量则分别降低42.9%和42.59%,多酚含量分别增加65.99%和65.06%,DPPH自由基清除率分别提高72.49%和75.77%。与CK相比,3/8霍格兰营养液添加海藻肥能够保持生菜生长不受影响,干物质含量增加;而在1/4霍格兰营养液添加海藻肥,生菜鲜质量较CK降低22.34%。【结论】T2、T3处理对生菜产量和品质提升效果较好。综合考虑生物量与施用成本,T2处理为比较适合水培生菜的高效优质栽培。  相似文献   

10.
利用NO3^- -N:NH+^4 -N为10.0:0(A),5.0:5.0(B)和2.5:7.5(C)0:10(D)四种配比的营养液对小白菜品种进行水培试验,结果表明:不同的NO3^- -N/NH4^+ -N配比对不同品种小白菜的硝酸盐含量及其品质等有着显著的影响,同一氮源培养下不同的小白菜品种间也表现出显著的差异;供试小白菜品种叶绿素SPAD值随着培养液中铵态氮比例的增大而增大;供试的小白菜品种的硝酸盐积累量随着铵态氮比例的增加而下降,而Vc、可溶相糖的含量增加,表明适当地配施铵态氮较纯硝态氮营养液培养小白菜能获得较低的硝酸盐积累量和良好的品质。  相似文献   

11.
黄慧福  潘永贵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3):1508-1509,1522
[目的]探讨常温下不同处理蕹菜的贮藏保鲜效果。[方法]采用不同浓度的Zn2+结合Na2SO3处理蕹菜,并在0.068 Mpa真空度下渗透20 min,沥干后用PE薄膜小袋包装,于15℃下贮藏。贮藏后1、3、5、7、9 d分别测定样品品质和各项生理指标的变化。[结果]PE薄膜袋包装能起到保持蕹菜水分的作用,经过9 d贮藏其失重在5%以内;Zn2+对蕹菜绿色保护有一定作用,且Zn2+离子浓度愈高,保绿效果愈好,但腐烂增加;Zn2+结合Na2SO3处理对维生素C、酸含量影响不大。[结论]综合考虑护绿与腐烂这2个因素,处理4即200 mg/L的Zn2+离子结合200 mg/L Na2SO3处理的蕹菜贮藏保鲜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究绿狐尾藻(Myriophyllum elatinoides Gaudich)和空心菜(Ipomoea aquatica Forsk)在漂浮环境培养条件下对不同氮磷水平养殖尾水的适应性及对氮磷营养的吸收和去除效果,为促进2种植物在池塘养殖尾水处理中的推广应用提供参考。【方法】以绿狐尾藻和空心菜为供试植物,设总氮(TN)和总磷(TP)浓度分别为5、10、15 mg/L和1、2、3 mg/L的低(A)、中(B)、高(C)3组模拟养殖尾水,比较2种植物在培养42 d时的生物量、氮磷累积量,以及对水体氮磷的去除能力。【结果】绿狐尾藻在A、B、C组持续生长42 d,其42 d净增生物量和氮磷累积量随生长时间延长、水体氮磷浓度增加而增加,最大值出现在C组;空心菜在A、B、C组正常生长28 d,其42 d净增生物量和氮、磷累积量随水体氮磷浓度增加而下降,最大值出现在A组。在42 d的试验期内,绿狐尾藻对水体氨氮(NH4+-N)、TN、活性磷(SRP)和TP的去除率最高,氮磷去除效果随水体氮磷浓度增加而上升且去除氨氮能力最强,最大值出现在C组;空心菜的氮磷去除效果随水体氮磷浓度增加而降低,且28 d后植株生长和去除能力下降。植物氮磷吸收贡献率结果显示,3组模拟养殖尾水中,绿狐尾藻植物吸收的氮磷贡献率介于33.65%~99.82%,高于空心菜的2.34%~62.21%。绿狐尾藻对低、中、高氮磷水平模拟养殖尾水的适应性优于空心菜;植物吸收是绿狐尾藻去除水体氮磷的主要途径。【结论】绿狐尾藻对水体氮磷的适应范围较广,表现为喜高氮磷,对水体氮磷水平的适应能力、生长和水体净化能力优于空心菜,可用于南方池塘养殖尾水的长期净化,应用潜力优于空心菜。空心菜的生长和对水体氮磷的去除效果随水体氮磷浓度增加而降低,应用于夏秋季池塘养殖尾水处理时宜定期收割以保证净化效果。  相似文献   

13.
为探索藤蕹大棚越冬的关键技术,以湖南藤蕹为试材,采用4种大棚越冬留种模式,分别是处理1:大棚+中棚+小拱棚;处理2:细土基质混合物盖畦,大棚+中棚+小拱棚;处理3:细土基质混合物盖畦,大棚+中棚+小拱棚+地膜;处理4:细土基质混合物盖畦,大棚+中棚+小拱棚+无纺布;以种藤窖藏越冬作对照(CK)。对4种模式下藤蕹的出苗时间、出苗数、苗长、产量以及经济效益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表明:处理4比对照提早出苗18 d,出苗数量增加20%以上,增产效果达到27.5%,且第1次起苗的经济效益大大增加,幅度达到155.3%,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4.
研究了阴沟肠杆菌对空心菜上乐果残留的降解效果,结果表明:施用阴沟肠杆菌培养液后,乐果在空心菜上的降解半衰期减少至2.69 d,施药14 d后的相对降解率为47.3%。  相似文献   

15.
空心菜对景观水中氮磷的去除效果研究初报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采用浮床种植空心菜等6种陆生植物,初步研究了浮床种植植物对景观水体中主要养分氮、磷的去除动态及效率,结果表明以空心菜去除效果最佳.空心菜能够大量吸收N、P营养提供自身生长所需,在试验进行的第6d及第10d可分别使试验水体的TN、TP去除率达到100%,对改善水质、修复水体具有重要作用,并且在改善水质的同时还能收获农产品、获得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6.
吸湿-回干和人工老化处理对蕹菜种子发芽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采用培养皿发芽法,研究了吸湿—回干和人工老化处理对蕹菜种子发芽的影响。结果表明,吸湿—回干处理种子10 h,可提高种子活力,促进发芽;蕹菜种子进行短期的人工老化处理,可显著或极显著提高种子活力。  相似文献   

17.
以彩叶草、一串红、矮牵牛、空心菜、孔雀草和鸡冠花为试材,从对水体总氮(Tn)和总磷(Tp)的去除能力及适合观赏性的角度进行了双向比较,以选出适合富营养化水体种植的陆生植物。结果表明:彩叶草、空心菜和孔雀草对富营养化水体具有净化和美化水体的双重功效,比较适合富营养化水体栽培。  相似文献   

18.
常见水生植物对农田退水中总氮和总磷的净化能力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解常见水生植物对农田退水中总氮(TN)和总磷(TP)的净化作用,通过模拟实验研究了空心菜、紫背浮萍、水芹菜、水浮莲、三叶浮萍和满江红对农田退水中TN和TP的净化能力.结果表明:在处理20 d后,供试水生植物对农田退水中TN的净化率达85.8%~95.6%,净化率大小顺序为:空心菜>水芹菜>水浮莲≈紫背浮萍>满江红≈三叶浮萍;TP的净化率达95.3%~97.2%,净化率大小顺序为:水芹菜>空心菜>水浮莲>紫背浮萍≈三叶浮萍≈满江红.而对照组仅为55.6%(TN)和58.9%(TP).这说明6种供试水生植物对农田退水中TN和TP均有较强的净化能力.  相似文献   

19.
采用盆栽试验方法,研究了蕹菜对土壤中重金属类环境激素Pb、Cd的吸收效应,并进行相关性分析,为开展蔬菜重金属污染治理、发展绿色食品和无公害蔬菜提供科学依据。结果表明,土壤中Pb(≤2000 mg/kg)、Cd(≤10.0 mg/kg)对蕹菜株高的抑制作用均不明显,但在最高浓度处理下(Pb 4000 mg/kg,Cd 50.0 mg/kg),蕹菜株高与空白对照差异显著;土壤中Pb、Cd导致蕹菜地上部减产的最大降幅分别为76.3%和65.8%;随着Pb、Cd投放浓度的增加,蕹菜植株各部位的Pb、Cd含量均呈递增趋势,但地上部对Pb的积累比对Cd的积累弱;蕹菜中Pb、Cd积累量与土壤中Pb、Cd含量相关性显著。  相似文献   

20.
考察了狼尾草、龙葵、空心菜、苣菜、芥菜和鱼腥草6种植物对土壤中十溴联苯醚(BDE-209)的生理响应及其修复效果。结果表明,在BDE-209污染条件下,供试植物体内丙二醛(MDA)含量升高,表明植物受到一定的毒害作用,而在植物抗逆境机制作用下,植物体内可溶性蛋白质含量升高,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下降;在供试植物生物量方面,BDE-209对龙葵、空心菜和狼尾草地上部有促进作用,而对苣菜、芥菜具有一定的抑制作用;6种修复植物体内均检测出BDE-209,且地上部与根部BDE-209含量具有显著差异,其中狼尾草根部干重含量高达16.93mg·kg-1;修复60d后,土壤中BDE-209含量均有一定程度的下降,最高去除率可达40.44%,且根际土与非根际土BDE-209去除率有显著差异。修复效果依优劣次序为狼尾草>龙葵、空心菜>鱼腥草>芥菜>苣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