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前言:为了确保我县粮食安全生产,小麦丰产丰收亩产达430公斤/亩的目标产量顺利完成和主要技术经济指标的实现,我站总结多年来小麦生产经验,参考地区相关资料,制定了适宜我县小麦高产栽培的技术规程,如下:1小麦主要技术指标及产量结构  相似文献   

2.
我国小麦生产优势区域布局与市场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小麦在农业生产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中国小麦产量和消费量多年来一直在1亿t左右,位居世界第一,是小麦的生产大国、消费大国,也是世界小麦贸易大国。入世以后,中国农业面临国际市场的影响,如何抓住机遇、应对挑战,加速发展小麦经济,在确保粮食安全的前提下,调整结构、优化品质、精深加工、扩大出口创汇,成为亟待解决的现实问题。河南省作为我国小麦的主产省份之一,在小麦新品种选育、小麦新产品开发以及小麦国内外市场开拓等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中国农业信息》2017,29(11):38
<正>目前,河北省小麦收获进入高峰期。从河北省农情调度和收获现场实打实收情况看,2017年河北小麦生产再获丰收。多年来,河北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小麦生产,出台一系列政策措施,促进小麦产业转型升级。着重在4个方面下功夫。1统筹节水稳粮,优化产业布局统筹考虑地下水超采综合治理、季节性休耕与稳粮的关系。一方面,把生产条件好、水资源相对较丰富的太行山山前平原区划定为小麦生产优势区,建档立卡,上图入册,加大投入,加强高标准农田建设,  相似文献   

4.
在我国冬小麦主产区华北大平原,缺水形势十分严峻,但多年来,农民在小麦生产中存在着大量浪费水资源问题。分析当前小麦生产中水资源浪费的原因,提出小麦节水栽培技术对策,以促进小麦可持续生产和国家粮食安全。  相似文献   

5.
欧洲共同体是较大的粮食生产组织,粮田面积占总耕地面积的56%,占农田面积的27%。1985年该组织的粮食总收获量占全世界粮食总收获量的7.6%、小麦占12.9%、大麦占22.6%。粮食生产在欧洲共同体的国民经济和对外贸易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80年代欧洲共同体的粮食产值占农业总产值的14%,占农产品产值的30%。近10多年来随着粮食生产的增加,共同体的粮食已由过去的不能出口,变为出口大于进口,每年  相似文献   

6.
小麦是陕西省武功县主要粮食作物,常年播种面积2.13万hm2,占粮食作物播种面积的48.5%,产量占47.8%.五十多年来,小麦生产经历了低产、中产和向高产过渡三个发展阶段,种植面积基本稳定,产量水平逐年提高.近年来,由于国家组织实施作物高产创建项目,科技投入和物资投入不断加大,个别村组百亩丰产方出现了单产超过550 kg/667 m2、个别农户出现600 kg/667m2的高产典型.实践证明,武功县小麦生产潜力有待进一步挖掘.本文针对当前生产实际及存在问题,提出一套适合当地生产特点的栽培管理措施,对大田生产具有积极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7.
<正> 优质、高效通用型种植模式,包括小麦生产和秋作物生产两个方面。小麦生产实行13、30cm或13、26cm宽窄行播种;秋作物采用两种作物、高低秆相互配套间作,并实行麦垄套种。一、小麦生产1991年麦播时,在郾城县商桥镇南街、核桃园、胡弯等村,共示范小麦宽窄行种植面积300余亩。1992年4月28日在南街和核桃园进行了小麦纹枯病发生情况调查(表1),表明小麦实行宽窄行种植,由于通风透光条件较好,纹枯病明显减轻,和等行距种植的麦田相比,宽窄行种植对纹枯病控制效果分别为59.7%和50.6%。  相似文献   

8.
<正> 小麦是我省主要粮食作物之一。解放初期,我省小麦生产上是以冬性、弱冬性农家品种为主,春性、偏春性品种很少。五十年代经过大规模群众评选、比较鉴定,选出高产、稳产的农家品种和改良品种。据不完全统计,用于生产的67个主要小麦品种中,冬性品种19个,占28.3%;弱冬性品种42个,占62.7%;春性品种3个,占4.5%;偏春性品种3个,占4.5%。冬性、弱冬性品种共占91.0%,春性、偏春性仅占90%。当时生长条件差,全省小麦平均亩产仅50公  相似文献   

9.
地处淮河流域的豫南地区,位于亚热带向暖温带过渡地带,是典型的一年稻--麦(油)两熟区,稻茬麦常年种植面积15.3万公顷以上,占小麦总面积的80%。由于该区域土壤有机质含量低,保水保肥性能较差,小麦生育后期阴雨天气多,日照偏少,不利于小麦蛋白质积累和面筋形成。2003年豫南稻茬麦被农业部列为"长江流域弱筋小麦优势种植区划带"。多年来,尽管在栽培上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但小麦产量没有大的突破。八十年代单产只有100多公斤,九十年代达到200公斤左右,2004年实现历史最高水平,平均单产245.6公斤。就全省来说仍属低产水平。本文通过对稻茬弱筋小麦生产技术方面存在的限制因素,运用氮素调控技术,并结合生产实践,提出稻茬优质专用弱筋小麦高产栽培技术对策。  相似文献   

10.
小麦病虫草害种类多,发生时间长,严重影响其优质、高产和稳产。单一使用杀虫剂、杀菌剂、除草剂、抗旱剂、肥料等,不能适应小麦生产需要。为此,河南科利化学实业公司研制出了多功能小麦专用药肥播撒得一号,以达到一次用药获多种药效的效果。现将1997~1998年播撒得一号在小麦上的试验结果报告如下。1 材料与方法1.1 材料播撒得一号,科利公司生产、提供;50%甲基1605防治地下害虫,湖北沙隆达生产,市售;20%三唑酮乳油防治小麦白粉病,江苏建湖农药厂生产,市售;75%2,4-D丁酯乳油除草剂,黑龙江佳木…  相似文献   

11.
中国小麦生产的成本效益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20多年来 ,我国小麦生产发展迅速 ,产量由1978年的5384万t增至1999年的11210万t ,22年增长了近1 1倍 ,小麦年产量占全国粮食总产量的22 %;1999年的生产量约占世界总产量的20 %,占亚洲生产量的49 %左右。加入WTO ,直面国外小麦争夺我国麦市的挑战 ,小麦的品质和生产成本将直接影响市场竞争的胜负 ,进而影响小麦生产的兴衰。通过小麦生产成本的分析比较 ,了解我国小麦生产的优劣势 ,有利于更好地降低成本 ,提高效益。一、小麦生产成本逐年提高从1990—1998年 ,每公顷小麦平均生产成本由173…  相似文献   

12.
黑龙港地区主要农作物生产的技术效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衡水市桃城区邓庄乡8个材249个农户5种主要农作物生产的投入产出调查资料为依据,应用统计最大生产函数模型对小麦、棉花、夏玉米、春大豆、夏大豆生产的技术效益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小麦生产的技术效益在5种作物中最高,其余依次为棉花、夏大豆、夏玉米、春大豆;技术效益总体上随投入量的增加而提高;小麦、棉花、夏大豆、夏玉米、春大豆的技术增产潜力分析为26.8%、39.4%、41.8%、45.1%和54.5%。  相似文献   

13.
本研究项目将甘肃省多年来所取得的小麦生产管理方面的成果,与计算机、数学模拟相结合,研制出适宜甘肃省小麦生产的管理与决策系统,可实现保优、节本、增效的目标。  相似文献   

14.
王木 《农村科技》2004,(4):46-46
加拿大是世界小麦生产大国之一,生产的小麦以优质闻名于世。生产小麦约80%用于出口。加拿大主要生产春小麦,占小麦总生产量的80%。种植的春麦中,约80%为硬质红小麦,其次是硬粒麦,其余为软白春麦。主要分布在平原三省——阿尔伯塔省、萨斯喀彻温省和马尼托巴省,而以萨省的小麦  相似文献   

15.
我国主要粮食作物区域布局变化研究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本文结合农业新阶段我国粮食生产形势,以基于GIS的中国耕作制度分区为基础,系统分析1985年以来我国粮食作物生产的区域变化,为目前及未来一段时间内的农业区域布局提供决策依据。本文研究结果即各主要粮食作物的区域变化趋势为:水稻主要产区长江中下游区、东南区和华南区,虽然播种面积呈下降趋势,而且在作物总播种面积中占的比例有所下降,但仍然处于绝对优势地位,分别占各区总播种面积的60%-70%,作为首要产区的长江中下游区的区位生产系数有所下降,东南区和华南区的区位系数呈上升趋势;小麦主产区黄淮海区和西北区在作物总播种面积中处于绝对优势地位,分别占总播种面积的50%左右,尤其黄淮海区占有绝对的优势地位,区位系数2000年上升为1.0616;玉米的主要产区为东北区和黄淮海区,东北区的玉米播种面积略有下降,但在该区播种面积比例仍然最大,占总播种面积的40%左右,东北区和黄淮海区的玉米产量在全国占绝对的优势地位,但两区的玉米生产区位系数有下降的趋势;大豆也以东北区为主要产区,播种面积比例最大,2000年占总播种面积30%.该区大豆总产量也呈持续增长态势,但区位生产系数略有下降。  相似文献   

16.
多年来,小麦条锈病一直是塔城盆地小麦重要病害之一,具有暴发流行速度快、发生区域广、流行频率高、危害损失大的特点,对小麦产量影响极大,常造成小麦大面积减产乃至绝收。2011年,塔城盆地小麦种植面积9.2万公顷,  相似文献   

17.
<正> 地膜小麦具有减少土壤蒸发、增高地温、减少害虫草害等多种效应,是提高寒旱山区小麦生产产量的有效途径,地膜小麦技术抓住了寒旱山区小麦生产存在的温度、水分两大瓶颈,对小麦生产具有较大的增产作用,一般增幅均在30%以上。总结地处寒旱山区的涉县多年来地膜小麦生产经验得出,地膜小麦生产关键在播种,播种科学就增产、增效,相反,则会浪费  相似文献   

18.
黑龙江省具有发展优质强筋春小麦的生态资源和规模化生产优势,是我国小麦商品粮重要生产基地。小麦适宜年播种面积22500万hm^2左右,小麦商品率可高达70%以上。该地区土地肥沃,土壤有机质含量4.8%以上;小麦生育期间光照长,昼夜温差大,各种生态条件与世界盛产优质强筋春小麦的加拿大和美国等主要国家非常相似,而且具有大型国营农场群规模化生产和能够保证小麦质量相对稳定均一特点。是我国少有能够生产优质强筋小麦的生态地区之一。  相似文献   

19.
1周口地区优质专用小麦品种利用现状 随着种植业结构的调整,1999年该区优质专用小麦生产发展势头很好.压缩了普通小麦的种植面积,扩大了中筋小麦品种(制作面条、馒头、饺子)的种植面积,发展了强筋(制作面包)小麦品种生产.  相似文献   

20.
靖江市地处沿江,土壤为沙土,多年来种植传统中强筋小麦扬麦158、宁麦8号,已形成一套完整的技术体系。目前,随着小麦市场品质的专一化和生产区域的规范化,靖江被划归为典型的优质弱筋小麦生产区。传统麦作技术应用于优质弱筋小麦生产具有一定的不合理性,必须对其进行改革,其中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