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74 毫秒
1.
1992年世界茶叶总产量为242万吨,比91年减少5%,原因是东南非洲严重干旱和印斯雨量低于正常水平。斯里兰卡减产26%,印度减产5%以上,马拉维减产近三成,津巴布韦减产近2/3,其他大多数非洲生产国也遭受不同程度的减产。中国和印度尼西亚增产。预计93年世界茶叶产量比92年增加,1—5月主要茶叶生产国产量为44.13万吨,比92年同期36.18万吨增产8万吨。  相似文献   

2.
据联合国粮农组织(FAO)近期报道,由于茶叶主产国减产,1986年世界茶叶总产量减少,茶叶价格尽管继1986年后期最低价格后有所回升,但仍处疲软状态。 1986年世界茶叶总产量比1985年的233万吨约减少7万吨。主产国印度由于年初几个月的冷空气和干旱的影响,茶叶产量只达62.5万吨,比1985年减少5%;斯里兰卡茶叶产量明显低于1985年21.6万吨的水平;印度尼西亚和孟加拉国约减产20%;肯尼亚  相似文献   

3.
去年夏秋季节的高温干旱天气,给各地茶叶生产造成了较大的损失,幼龄茶园大量苗木枯死,生产茶园夏秋茶大幅减产减收,还殃及今年春茶生产,导致今年春茶受旱情影响减产达20%以上。据气象部门预测,今年我国大部分茶区降水量也较正常年份少,各茶叶生产单位应加强茶园防旱抗旱工作力度。  相似文献   

4.
茶树害虫假眼小绿叶蝉无公害防治技术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肖强 《中国茶叶》2008,30(8):25-25
假眼小绿叶蝉(Empoasca vitis Gothe)是我国茶区分布最广、为害最重的一种茶树害虫。该虫以成虫和若虫吸取茶树汁液为害,干扰茶树营养物质的正常输送,导致茶树芽叶失水、生长迟缓、焦边、焦叶,造成茶叶减产。全年以夏秋茶受害最重,一般受假眼小绿叶蝉为害可使夏秋茶减产10%~15%,为害严重年份减产可高达50%以上。此外,假眼小绿叶蝉为害后的芽叶,在加工过程中易断碎,易产生烟焦味,对茶叶品质亦有严重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正苏南茶区既是江苏省茶叶的古老产区,又是新发展的商品茶生产基地,又以宜兴、溧阳、金坛、句容为重点基地。茶树品种以当地群体小叶种为主,同时先后引进外地良种。根据苏南茶区宜兴、溧阳、金坛、句容四县市近20年间3月份的气象资料和茶树受早春晚霜冻天气影响资料,经过相关分析,证实苏南主要茶区的天气具有同一性,晚霜冻天气过程和茶树萌发期、春茶开采具有同步性。然而,由于逐年之间季风强弱不同,来临的时间或早或迟,造成气候变化差异较大;早春气温呈现出不稳定性,乍暖乍寒,再加上气温日差较大,  相似文献   

6.
东北三省及内蒙古地区是全国大豆种植面积最大的区域。常年种植面积在400万~500万hm2,大豆重迎茬现象十分严重.如黑龙江北部地区大豆重迎茬面积达80%以上。重迎茬大豆减产严重.一般减产10%~20%.严重地块减产30%以上.是妨碍大豆生产发展的重要因素。因此大力推广控制大豆重迎茬减产技术对大豆生产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7.
茶炭疽病在福鼎县的流行及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蔡煌 《中国茶叶》1992,14(6):20-20
茶炭疽病在福建省福鼎茶区全年都可发生,今年发生面之广、为害之重是历史的最高峰,已在本县暴发成灾。据调查,去年秋季普遍发生的茶园,今年春茶都减产15%~23%;今年秋季1m~2树冠上的病叶数一般在500张以上,茶叶减产达25%~30%;严重的1m~2树冠病叶数达3000~4000张,茶叶减产40%~50%,苗圃地也普遍发生,致使数亿株苗木积压,经济收入下降35%左右。毗邻的浙江省苍南县和泰顺县  相似文献   

8.
浅析2003年新昌县夏秋龙井减产与气象因子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周竹定  凌光汉 《茶叶》2004,30(3):169-170
过去的一年,不但遭受了非典的冲击,影响茶叶的正常交易,而且还遭遇了历史上罕见的长期高温干旱,对茶叶生产带来了严重影响,尽管去年新昌县春季龙井茶实产1650吨,比前年增产13.4%,质量与价格双提高,产值达到2.046亿元,但全年龙井茶产量却下降为2835吨,减产10.15%,其中夏秋龙井下降到1185吨,减少30.3%,这是从1990年起步以来,出现了第一个减产年。  相似文献   

9.
豫东地区地处黄河古道.土质沙化适宜花生大面积种植,由于连年种植致使花生产量减产非常严重。河南省商丘市农林科学院对花生连作重茬研究表明,重茬1年减产约20%,重茬2年减产达30%以上,连作的年限越长。减产的幅度就越大。  相似文献   

10.
遮阳网覆盖防治茶树春季冻害的效果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倒春寒”是近年来频繁发生的自然灾害,对茶叶生产,特别是春季名优茶生产造成了严重的影响。据报道,自2003年以来,浙江等茶区每年发生的“倒春寒”现象使春茶减产10%。20%,发芽特早的品种,如乌牛早、黄叶早和平阳特早茶等品种或部分高山茶几乎全部冻死,损失惨重。因此,采取有效的技术措施,防止或减轻“倒春寒”对春季茶叶生产的影响十分必要。  相似文献   

11.
‘白叶1号’茶树品种在溧阳开采期预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姜润  钱半吨  蒋文妍  王文斌 《茶叶》2014,40(3):134-137
本文分析了溧阳地区引进种植白茶品种‘白叶1号’10年以来,前期气象条件与茶树萌动、春茶开采的关系,制定白茶萌动期和开采期预报方案,结果表明:日均温大于10℃后进入春茶生长关键阶段,本地白茶的萌动起点应在稳定通过5℃和6℃的初日之间;开采期积温预报法需要过10℃有效积温达到67℃或稳定通过6℃有效积温达到147℃,其中过10℃有效积温指标的稳定性更高;气象因子预报法选择气温和降水为主要影响因子,拟合回归方程进行预报.实际生产中综合参考各项指标,并结合白茶生长情报,可以跟踪指导茶区适时开采,对提高产量和经济效益有一定意义.  相似文献   

12.
在安溪县茶科所茶园开展铁观音伏季休茶试验。结果表明:采制春、暑、秋茶,留养夏茶的处理方式,秋茶采摘面平整、成熟期一致,秋茶产量、品质较佳,经济效益最好。  相似文献   

13.
王碧林  俞燎远  钟海东 《茶叶》2016,(3):159-161
茶树在进化过程中形成了喜阴喜湿和喜漫射光、怕强光直射的特性,适度遮阴的条件下,可改变茶园田间小气候,从而提高茶叶产量和品质。本研究茶叶和杜瓜立体栽培,充分利用了土地资源,提高复种指数,增加单位面积产出率。作者认为,一般茶树品种皆可套种,然白化类黄化类茶树品种尤为适应。杜瓜密度以每667m~220~30株为宜,杜瓜藤蔓在棚顶30%~40%左右的遮阴率为佳,将有利于茶树生长提高产量并改善茶叶品质。过密藤蔓造成茶园过度遮阴,茶树冠面阳光不足将影响茶树生长降低茶叶产质量。杜瓜套种使春茶开采期提早2~3天;每667 m~2茶园增收茶叶450元,杜瓜籽增收2700元,净产值增加2100元,比普通茶园增收20%~30%。  相似文献   

14.
石家庄地区春季早熟马铃薯高产高效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石家庄地区是典型的二季作区,这里的耕地面积多为平原,相对自然条件较好,春季化冻较早,3月1日~6月20日气候凉爽昼夜温差大,非常适合早熟马铃薯的生产。而6月20日~9月1日温度高且昼夜温差小,不再适宜马铃薯的生长,因此这里种植马铃薯必须掌握关键种植技术才能高产高效。但是当地农民因为对早熟马铃薯关键技术缺乏了解,经常在种植技术上出现很多失误,造成高投入低产出现象时有发生,严重制约了马铃薯生产的发展。为此根据石家庄地区气候特点,通过多年实践从操作时间及关键技术上把播前准备、种薯处理、科学播种、田间管理、病虫害防治、收获储存六方面进行了总结,从而提出了适宜石家庄地区采用的高产高效栽培技术,使当地的马铃薯种植面积逐年增加,经济效益得到显著提高。  相似文献   

15.
2020年,在新冠肺炎疫情影响下,浙江余杭积极探索线上销售和培训模式,严格做好采茶工安全防护工作,有序推进茶叶生产,实现了茶叶产量、产值双增长,径山茶品牌得到进一步提升,确保了余杭茶产业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6.
为探究越冬期不同的覆盖材料对茶园土壤温度及茶叶产量、品质的影响,寻求效果佳的防冻材料,研究采用稻草、白膜、黑膜、稻谷壳和防草布等5种材料在茶园行间进行地表覆盖,比较不同材料覆盖后对土壤温度和茶叶产量、品质,以及春茶萌发时间的影响。结果表明,相较于未进行覆盖的对照,5种覆盖处理均能提高土壤温度,平均增温1.5~2.9℃,且覆盖后可使茶叶产量提高4.3%~13.6%,春茶萌发时间提早2~4 d,其中增温效果稻草和稻谷壳优于其他材料。使用稻草和稻谷壳覆盖后,茶叶水浸出物、咖啡碱、茶多酚、氨基酸含量均有所提高。综合比较来看,稻草和稻谷壳的增温效果较黑膜、白膜和防草布更好,而且能提高茶叶产量与品质,更适合作为茶园越冬期防冻的覆盖材料。  相似文献   

17.
在相同生产时间,对机采与手采鲜叶按连续化颗粒型加工工艺技术生产平水日铸茶,对生产的茶叶品质进行感官审评、成本进行比较分析,比较两种采摘模式下的加工方法、茶叶品质和经济效益。结果表明,机采鲜叶在嫩度与匀整度上明显低于手采鲜叶;可采用相同的初加工工艺与技术参数进行加工;机采毛茶品质由于含梗量与嫩度的原因在外形与叶底上感官审评得分略低于手采毛茶,但在香气与滋味上接近、有的甚至还稍优于手采毛茶,综合品质两者接近;精加工后两者品质更趋一致。在生产成本与得率上,每公斤机采茶的成本比手采茶低36.22%,得率低25.48%,经济效益高约21.30%。  相似文献   

18.
以80个不同年份的景迈、芒景春季晒青毛茶为材料,通过HPLC指纹图谱技术分别构建了景迈与芒景春季晒青毛茶的标准色谱图。在景迈春茶标准色谱图中有22个特征峰,芒景春茶标准色谱图中有24个特征峰,有18个共有峰,其中景迈春茶与芒景春茶仅在表没食子儿茶素没食子酸酯(EGCG)与表儿茶素没食子酸酯(ECG)含量上存在一定差异。在景迈春茶、芒景春茶的聚类分析中,由于普洱茶陈化的不确定性和两地晒青毛茶的相似性,在不同年份晒青毛茶聚类分析中存在一定误差,在20个茶样中有1个茶样未被成功聚类。在景迈茶区与其他茶区晒青毛茶聚类分析中,能将景迈茶区春茶(包括景迈春茶与芒景春茶)成功聚类,并与其他茶区区别开来。通过相似度分析,景迈、芒景茶样与标准色谱相似度较高,分别为98.9%和99.2%,其他茶区春季晒青毛茶与标准色谱相似度较差,在95%以下。由此可知,HPLC指纹图谱技术可用于景迈茶区相同年份相同季节晒青毛茶的鉴别,为普洱茶不同茶区晒青毛茶的鉴别提供了较为科学的方法。  相似文献   

19.
陈明成  王敏  解娟  贺鼎  薛红  张凯 《中国茶叶》2020,(1):9-11,14
巴渝特早是从福建引进的福鼎大白茶群体中,经单株选择、无性繁殖和多年系统观察、筛选、培育而成的适制绿茶的茶树新品种。多年的品系比较及区域试验表明,该品种具有春季萌芽特早、春茶产量高、适应性强、全年生育期长、适制性好、综合性状优的特点,尤其适合开发名优早茶,制作的名优茶品质优异,春茶萌展期较福鼎大白茶提早10~15 d,全年生育期达280 d左右,较福鼎大白茶长15~22 d,平均单产较对照福鼎大白茶高20.5%,水浸出物含量35.43%、多酚类23.01%、咖啡碱2.82%、氨基酸3.15%、酚氨比7.30;其中,水浸出物、氨基酸含量均高于福鼎大白茶,酚氨比明显低于福鼎大白茶;适制名优绿茶,制茶品质优良;抗旱性和抗虫性较强,可在西南、江南、华南茶区海拔1000 m以下地区作为名优绿茶品种种植。  相似文献   

20.
春秋两季马铃薯微型薯休眠期及发芽特性比较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研究以Favorita和南中552两个早熟品种的微型薯为试验材料,对春秋两季生产的微型薯在4℃和20℃条件下贮藏的休眠期及其发芽动态进行了系统观察。结果表明,两个基因型在20℃和4℃下贮藏,春季微型薯休眠期比秋季分别短30d左右和60d左右,有光贮藏的微型薯打破休眠的时间比黑暗贮藏时分别延长一周和两周。块茎打破休眠后,发芽动态呈"S"曲线,但生产季节、贮藏温度间存在显著差异。春季微型薯发芽持续时间均长于秋季微型薯,低温贮藏使发芽持续时间更加延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