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65 毫秒
1.
GS豫麦10号(原名豫西832)是由洛阳农业高等专科学校小麦育种课题组1988年育成的品种。其组合为“中引4号×偃师4号”。1988年9月通过河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命名为豫麦10号。1991年5月通过国家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命名为GS豫麦10号。1 特征特性GS豫麦10号为弱春性、大穗型、中熟品种。幼苗半直立,分蘖力中等偏弱,成穗率中等偏低。苗期长势较弱,拔节后生长旺盛,抽穗后茎叶披有明显蜡质。株高86cm左右,茎秆粗壮;叶片宽大,株型较松散;穗子粗大,呈长方形或棍棒形、长芒、白…  相似文献   

2.
“红日啤麦3号”是日本三宝乐株式会社等外方育种单位和红日种子公司共同选育的二棱啤麦品种,原代号为“合2000—11”,2004年通过了黑龙江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的审定并正式命名为“红日啤麦三号”。  相似文献   

3.
豫农416是河南农业大学以豫麦49为母本、(豫麦21/豫麦35)F1为父本进行杂交,通过系谱法选育而成的超高产优质广适小麦新品种.该品种2009年9月通过河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审定编号:豫审麦2009001.豫农416已申请农业部植物新品种保护,品种权公告号:CNA005366E.  相似文献   

4.
大豆新品种“濮海10号”是以“豫豆10号”为母本,“豫豆8号”为父本杂交选育成的高产、稳产、中早熟、抗逆性强和适应性广的优质品种。1998—2000年参加全国黄淮海中片区域试验,2000年同时参加全国大豆生产性试验。2001年通过全国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命名为“GS濮海10号”。  相似文献   

5.
豫农035由河南农业大学杂交选育而成.其组合母本为豫麦52号变异株,父本为豫麦18号变异株。2007年12月第二届国家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第一次会议审定通过,农业部第943号公告公布。审定编号为:国审麦2007006号,证书编号:2007—3—6.该品种植物新品种公告号为:CNA003422E。  相似文献   

6.
冬小麦新品种晋麦86号(原名汾4858)是以晋麦62号为母本、97水3205为父本进行有性杂交育成。2008年6月由山西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组织有关小麦专家进行了田间考察验收.同年9月经山西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命名为晋麦86号,审定编号为2008006。  相似文献   

7.
豫花9号(原名濮花10号)花生,是濮阳市农科所选用濮阳513(交)作母本,豫花2号作父本进行杂交,选育而成的高产稳产、大果花生新品种,适合麦垄套种。1997年4月由河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命名。1选育经过根据高产稳产、优质、早熟、适应性广、大果...  相似文献   

8.
<正>新春48号(原品系代号1142)是新疆农业科学院粮食作物研究所、新疆九立禾种业有限责任公司于2004年采用新春18号为母本,高代材料P03J1/34为父本,通过人工杂交后系统选育而成的高产早熟春小麦新品种。2017年通过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命名,审定编号为新审麦2017年09号。  相似文献   

9.
沈麦112系沈阳农业大学农学院通过有性杂交多年选育的一个优质、高产春小麦新品种,2009年12月经辽宁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审定编号为辽审麦[2009]34号。  相似文献   

10.
庄浪13号是庄浪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和甘肃省农业科学院小麦研究所于2002年以兰天15为母本,豫麦53为父本,通过有性杂交,经7年选育而成的小麦新品种,原代号02-116。于2017年12月通过甘肃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审定编号为20180018。  相似文献   

11.
<正>国麦301是河南农业大学国家小麦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与河南赛德种业有限公司合作,以抗白粉病种质材料G883为母本、高产小麦品种濮麦9号为父本进行杂交,通过系谱法选育而成的高产抗白粉病小麦新品种。2012年11月该品种通过河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审定编号为豫审麦2012011。  相似文献   

12.
根据《主要农作物品种审定办法》和《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推进种子管理体制改革加强市场监管的意见》(国办发[2006]40号)的有关规定,经第二届国家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第一次会议审议,并经国家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进行为期一个月的公示,决定停止推广原全国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通过的竹系26等50个水稻品种、丰抗2号等36个小麦品种、丹玉6号等34个玉米品种、豫棉一号等50个棉花品种、铁丰18等32个大豆品种,现予公告。  相似文献   

13.
1 品种来源 中育10号(03中16)是中国农业科学院棉花研究所1996年用豫麦41号与宝丰94-24进行杂交,1997年再与豫麦49进行复交,经6年选育而成的小麦新品种.该品种2007年9月通过河南省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审定编号:豫审麦2007005),已申请新品种权保护(品种申请号:20050411.8).  相似文献   

14.
杨兆生  闫素红 《麦类作物》2008,28(1):175-175
1品种来源 中育10号(03中16)是中国农业科学院棉花研究所1996年用豫麦41号与宝丰94—24进行杂交,1997年再与豫麦49进行复交,经6年选育而成的小麦新品种。该品种2007年9月通过河南省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审定编号:豫审麦2007005),已申请新品种权保护(品种申请号:20050411.8)。  相似文献   

15.
<正>中棉所60(sGK中156)于2009年5月通过河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审定编号:冀审棉2009002号),2012年通过天津引种认定(津准引棉2011002),2013年通过陕西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审定编号:陕审棉2013001号),2014年通过河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审定编号:豫审棉2014001)。1特征特性转基因抗虫常规春棉品种,生育期118.9d。  相似文献   

16.
龙啤麦3号系黑龙江省农科院作物所与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协作,通过国家“948”项目,对引进的美国大麦资源Z027S099T进行鉴定、评价和利用,经过系统选育而成的优质、高产、抗病的啤酒大麦新品种.2013年4月由黑龙江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登记推广,命名为龙啤麦3号.  相似文献   

17.
豫棉1号原名新棉278,是1981年12月河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第二次全体会议审定合格,正式命名为豫棉1号,并决定在河南省推广;1982年种植面积约40万亩。一、选育经过。豫棉1号是以陕棉4号为母本,刘庄1号(中棉所3号选系)为父本,杂交选育而成。1974年于杂交三代中选  相似文献   

18.
正商麦156系商丘市农林科学院以许农5号为母本、百农AK58为父本,经有性杂交、多年系统选育而成的高产、稳产、多抗小麦新品种。2015年12月通过河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审定编号为豫审麦2015011。1特征特性商麦156属半冬性中晚熟品种,全生育期229.2~233.8d。幼苗半匍匐,叶片宽长,叶色浓绿;冬季抗寒性较好,分蘖力较强,成穗率偏低,春  相似文献   

19.
豫麦57号是漯河农科所1991年从安阳市农科所引进的穿梭组合安 90-2的F_1代种子[原组合为80(6)-3-3-10×矮早781],经过我所多年定向选育,从中选出优系安90-2-9-2,取名为漯麦四号。1995年和1996年参加本所品系比较试验,1996~1999年参加河南省区试及生产试验,1999年通过河南省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命名为豫麦57号。1998~2001年参加国家黄淮南片区试及生产试验。  相似文献   

20.
豫麦34是郑州市农科所育成的小麦新品种,以优质高产著称,并具有稳产、抗病、晚播早熟等优良性状。亲本组合为(孟201×牛朱特)×豫麦2号。1982年选配杂交组合,1994年8月通过河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1995年3月被农业部鉴评为面包用优质小麦新品种,同年10月在全国第二届农业博览会上评为银奖。1997年通过全国黄淮区区试,1998年1月通过国家审定。1 特征特性 豫麦34属弱春性大粒型品种,分蘖力中等,生育期224d。10月中下旬为适播期,比一般品种早熟3~4d。株高80cm,长芒、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