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为了降低气象条件对水稻种植的负面影响,稳定水稻种植产量与收益,文章概述了农业气象条件与水稻种植的关系,分析了农业气象条件对水稻种植的不同影响,阐述了我国农业气象条件与水稻种植区划研究现状,提出了不同农业气象条件下的水稻种植策略,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江南的初秋,酷热依旧。针对入夏以来,受异常气候、虫源基数和耕作方式等因素的影响,主要农作物病虫害发生加重的态势,为贯彻落实国务院领导的重要批示精神,全面分析今年水稻病虫害发生态势和防控形势,切实加强中、晚稻病虫害防治工作,确保增粮增收目标的实现,农业部于8月10日至11日在南昌召开了全国水稻病虫害防治现场会。农业部种植业司司长陈萌山强调,8 ̄10月份是水稻病虫害发生的主要时期,也是水稻病虫害防控的关键时期。根据当前水稻病虫发生情况,结合水稻生长、气象条件等因素分析,今年中、晚稻病虫害严重发生的可能性很大。当前和今后…  相似文献   

3.
山西省冬小麦主要病虫害气象等级预报模型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气象条件是影响农作物病虫害的主要因子,且与作物的发育期密切相关,特别是在特殊年份,如果模型所筛选的因子中较常年有明显的改变,预测结果与实际结果相差较大,因此各预测模型都具有一定的局限性。为提高数理统计预报的实用性,需要采用多年的历史资料,同时在实际工作中应采用尽量多的方法进行预测,以最大限度地获得较高的预测准确率。本文以山西冬小麦的主要病虫害(白粉病、条锈病、麦蜘蛛)为研究对象,研究其发生流行的气象条件预报指标,并建立山西省冬小麦主要病虫害发生的气象条件预测模型,进行山西省冬小麦主要病虫害发生的气象条件预测。通过历史资料进行回测验证,历史拟合准确率达到90%以上,说明应用该方法所建模型在一般年份可以进行冬小麦条锈病、白粉病、麦蜘蛛的预测。  相似文献   

4.
水稻两迁害虫影响气象条件等级预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水稻两迁害虫气象条件等级预报的研究,为水稻生产防虫减灾提供气象依据;通过对水稻两迁害虫发生资料与气象资料进行对比分析,考虑前期气象条件和虫源数,利用统计回归法建立预报模型。对水稻两迁害虫的气象条件等级预报进行研究,分长期和短期预报,将各因子和预报对象都划分为5级,用当地气象台发布的月、季度及一周的天气预报结论,综合分析前期虫源数是否有利,对未来月、季度和未来1~7天逐日影响水稻两迁害虫迁飞的气象条件等级进行预报。预报方法实用性强,逐日预报准确率达到了70%以上。水稻两迁害虫受气象条件的影响很大,通过对气象条件的等级预报进行研究,建立两迁害虫气象条件等级预报模型,在水稻生产中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黄土高原丘陵区红枣主要病虫害调查及预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笔者调查了近年来危害黄土高原丘陵区红枣的主要病虫害种类,总结了黄土高原丘陵区5种枣树主要病虫害暴发流行的气象条件,建立了枣锈病和枣桃小食心虫的气候预测模型。用佳县近34年的气象观测资料对模型进行检验。结果显示:2个预测模型计算的发病指数所指示的不同等级病虫害发生概率与实际基本相符;典型灾害年份指数值大小分布与实际灾情轻重程度吻合。所建2种病虫害预测模型可用来预测黄土高原枣区2种主要病虫害的暴发流行程度,为防灾减灾工作的及时部署和开展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6.
赵育 《种子科技》2022,(6):96-98
水稻是我国主要的粮食作物之一,水稻产量的高低关系到国家的粮食安全.近些年,随着水稻种植面积的进一步扩大,水稻病虫害呈现出扩大并逐渐加重的态势.各类水稻病虫害不断出现,尤其是已经控制住的水稻病虫害又呈现加重流行的态势,对水稻产量和品质构成了严重威胁.文章分析了相关现状问题,深入探究了绿色植保防治技术,明确了其推广方式,为...  相似文献   

7.
随着我国农业不断发展,水稻产量及质量越来越受到社会的普遍关注,为提升水稻质量与产量,降低特殊气象条件对水稻产量的影响,加强水稻中后期管理就显得至关重要。文章从特殊气象条件对农业整体及水稻生产的影响入手,并结合农民对特殊气象环境的认识,提出了特殊气象条件下水稻中后期管理方式。  相似文献   

8.
2016年12月8-9日,全国农技中心组织各省(区、市)测报人员和有关专家,对2017年农作物重大病虫害发生趋势进行了会商.依据病虫害发生基数、作物布局和气象条件等因素分析,预计2017年我国农作物重大病虫害总体为偏重发生年份,全国累计发生面积约3.47亿公顷次.其中,小麦赤霉病、水稻“两迁”害虫等流行性和迁飞性病虫害重发风险高,水稻螟虫、水稻纹枯病、小麦蚜虫、玉米螟发生区域广、危害重,稻瘟病、小麦条锈病、玉米大斑病、马铃薯晚疫病在部分地区可达偏重发生,黏虫、飞蝗总体发生平稳,局地可能出现高密度点片,草地螟维持轻发生状态.  相似文献   

9.
<正>当前,中稻已经进入穗期,晚稻进入分蘖拔节期,是产量形成的关键时期及病虫害高发、重发期。针对水稻稻飞虱、稻纵卷叶螟、稻瘟病等重大病虫严重发生流行态势,农业部种植业管理司会同全国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于近日在湖南长沙组织召开了"全国中晚稻病虫害防治现场会"。分析了水稻中后期病虫害发生态势,观摩了绿色防控与专业化防治相融合控制病虫害现场,动员和部署中晚稻重大病虫防控工作,进一步落实农业部科学抗灾夺取秋粮丰收行动,确保水  相似文献   

10.
水稻是我国主要的粮食作物之一,在吉林地区种植广泛。气象条件是影响水稻生长发育的主要因素之一。研究了吉林地区气候、降水、温度等气象因素与水稻生长的关系,为农业生产提供科学依据,为提高水稻产量和质量提供参考,促进了吉林地区水稻增产。  相似文献   

11.
气候变化对水稻病虫害发生发展趋势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摘要:以贺州市为例,利用其近20年来地面气象观测站气候资料及贺州市八步区植保站相应年份水稻病虫害资料,通过回归相关分析等统计方法,得出相关密切的几大气候因子,分析其历年来变化对水稻病虫害发生发展趋势影响。结果表明:冬季最低温度等主要6项气候因子影响贺州市水稻病虫害发展趋势,且6项气候因子的变化均有利于水稻病虫害发展加剧,即随着气候变化,贺州市水稻病虫害有不断加剧严重趋势。  相似文献   

12.
化州市晚稻稻飞虱主害代发生期及发生程度气象预测模型   总被引:4,自引:3,他引:1  
化州是广东省重要的水稻生产基地。稻飞虱是化州市主要的水稻害虫之一。笔者就6代稻飞虱发生期和发生程度与气象条件之间的关系进行分析研究,利用气象因子预测稻飞虱的发生与发展,以提高稻飞虱发生期和发生程度预测的准确性。应用SPSS分析软件进行逐步回归分析,对广东省化州市1996—2011年的晚稻稻飞虱主害代调查资料和气象观测资料进行分析,筛选出适合的气象预报因子,分别建立晚稻稻飞虱主害代成虫高峰期、若虫高峰期、发生程度和发生面积统计预报模型,用2012年和2013年的资料作为独立样本用于模型效果检验。结果表明,上述预测模型均通过0.01显著性统计检验。将化州市1996—2011年各年度对应的气象观测数据代入各式,模拟值与实测值的逐年变化趋势比较吻合,相对准确率分别为87.5%、93.8%、90.9%、94.2%。对建模内预报值和2012、2013年预报应用效果进行验证,模拟值与实测值基本吻合,可以为该区稻飞虱预测预报服务。可见通过逐步回归分析法对化州市晚稻稻飞虱主害代(6代)的发生期及发生程度进行预测,只要所选择的气象因子与相应的实测值有较高的相关性,就能较准确预测出发生期及发生程度范围;在稻飞虱发生期和发生程度模型建立中,选取的气象因子取了前驱值,所建立的模型更具预测性。  相似文献   

13.
海洋微生物防治农作物病虫害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由于化学农药在农作物病虫害防治中的各种弊端,使人类的眼光逐渐投向了其他领域来寻找一种新型的农药,要求这种新型农药具有抗病能力强,环境污染小等特点,从海洋微生物中筛选新型农药给人们提供了一个新的途径。对海洋微生物防治农作物病虫害的国内外研究现状进行总结,重点分析了海洋微生物在水稻、玉米、小麦、蔬菜、果树等病虫害的防治的研究进展,并讨论了海洋微生物作为新型农药的应用前景及现阶段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14.
长江农场水稻病虫害综合防治系统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摘 要:为提高上海长江农场水稻病虫害防治水平和管理人员工作效率,节省人力物力,构建了长江农场水稻病虫害综合防治系统。系统以.NET 2.0为开发平台,以SQL SERVER 2000为数据库管理系统,合理设计系统框架,实现了用户需要的各种功能。本研究结合上海市长江农场水稻病虫害防治实际需求,首先对水稻病虫害数据进行常规采集,在数据采集的基础上对病虫害的发生进行预测和预警,在发现病虫害症状时可以进行诊断,并根据诊断结果提供防治建议和方案,构建了一个采集—预测—诊断—防治一体化的水稻病虫害综合防治平台。系统基于B/S模式构建,较好的解决了长江农场水稻生产中的病虫害防治问题。  相似文献   

15.
甘蔗是我国主要的糖料作物,病虫害是甘蔗生产的最大威胁。近年来病虫害在云南的发生危害呈现出新的特点,主要表现为:一是常发性病虫害持续处于常发态势,二是次要病虫害上升为主要病虫害,三是病虫害混合发生,复合侵染,四是突发性危险性病虫害频发,暴发成灾。针对新特点从病源虫源、品种布局、气候条件和栽培管理等方面分析了其形成原因,提出了甘蔗病虫害绿色防控对策:一是严格执行甘蔗引种、调种检疫制度,选育推广抗病、抗虫健康种苗,二是完善甘蔗病虫害监测预警体系,提升安全科学用药水平,三是集成绿色防控技术模式,探索优化推广机制,四是建立健全应急防控机制,大力推进统防统治,五是创新科技培训机制,宣传普及植保新技术。  相似文献   

16.
近年来中国水稻病虫害发生及趋势分析   总被引:53,自引:3,他引:50  
水稻是中国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年种植面积3000万ha,约占粮食作物种植面积的1/3,稻谷产量占粮食总产量的45%。生物灾害是影响中国水稻稳产、高产的重要因素之一。全国每年因水稻病虫害为害虽经防治仍然造成经济损失400-500万t。稻飞虱、稻纵卷叶螟、水稻螟虫、稻瘟病、纹枯病是中国水稻生产上为害严重的几种重要的病虫害,2001-2004年全国水稻病虫害发生面积超过8500kha次,其中2003年稻飞虱、稻纵卷叶螟、水稻螟虫发生面积占总发生面积的72。5%。近年来水稻病虫在全国的发生特点表现为:一、大部地区病虫害发生较重,重大病虫暴发强度大。发生危害严重的病虫有水稻螟虫、稻纵卷叶螟、稻瘟病,发生程度中等以上的有稻飞虱、水稻纹枯病;二、次要病虫上升,为害加重。一些过去偶发性的次要病虫水稻条纹叶枯病、水稻细菌性条斑病、稻曲病等,发生面积扩大,发生程度明显上升,已经或正逐渐上升为重要病虫害;三、发生面积较大,波及面广。2004年以来,西北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强度偏强,厄尔尼诺事件将进一步发展,将有利于迁飞性害虫稻飞虱、稻纵卷叶螟的发生为害。近年来,随着粮食种植效益的提高,早稻面积将继续回升,单双季稻混栽面积将进一步加大,对水稻螟虫、稻飞虱、稻纵卷叶螟发生为害有利;部分地区部分高产、优质但易感稻瘟病的水稻品种种植,有利于稻瘟病的发生流行。  相似文献   

17.
在总结三年栽培试验和生产示范的基础上,参照国家绿色食品生产规范要求,制定了江苏淮北地区稻麦周年单产1200kg/667m~2栽培技术规程。规程明确了该区域稻麦周年单产1200kg/667m~2栽培的产量构成、种植方式、茬口安排、田间管理、病虫草害防治及收获等技术指标,侧重规范了该区域稻麦周年高产品种茬口搭配、栽培调控、病虫草害绿色防治等关键技术环节,以促进本地区稻麦周年生产实现高效化、规模化、规范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