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油茶不同器官氮、磷、钾化学计量特征随年龄的变化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油茶Camellia oleifera为中国特有的食用油料树种,但关于油茶不同器官氮、磷、钾的生态化学计量特征的认识还不够充分。以浙江省常山县油茶人工林为对象,通过测定不同年龄油茶叶片、枝条、主干、根系和果实中氮、磷、钾质量分数,探讨了油茶不同年龄各器官氮、磷、钾化学计量特征及在各器官中的分配规律。结果表明:油茶氮质量分数从大到小依次为叶片、枝条、根系、果实、主干,磷质量分数从高到低依次为叶片、枝条、果实、根系、主干,钾质量分数从高到低依次为果实、叶片、根系、枝条、主干;随年龄的增加,枝条中的氮、磷质量分数逐渐增大,而其他器官中氮、磷质量分数先增大后减小,钾质量分数先增高而后降低。油茶各器官氮磷比(N:P)为3.91~10.68,氮钾比(N:K)为0.33~1.31,钾磷比(K:P)为3.71~19.08;随年龄的增长,油茶果实N:P逐渐增高,而其他器官N:P则先增高而后降低,叶片、枝条、根系和果实的N:K逐渐增大,叶片、主干和果实K:P先升高而后下降,枝条、根系的K:P逐渐降低。油茶叶片的氮、磷平均分配比例为31.4%和28.6%,钾在根系中具有最高的分配比例,平均占比达30.5%。影响油茶生长的限制元素是氮,在生产经营程中,可适当增施氮。  相似文献   

2.
为揭示平茬后云南松的施肥效应机制及其云南松穗条培育提供科学指导。以1 a生云南松为研究对象,采用2因素3水平3×3回归设计,分析不同氮(N)、磷(P)肥对云南松营养元素含量及化学计量比的影响。结果表明:施肥后,各器官营养元素变异来源和显著性关系随时间变化发生改变,且随着施肥后时间的增加,各器官营养元素含量及化学计量比与变异来源之间的显著性关系减少。总体上,平茬后云南松各器官的N含量随施肥时间的增加逐渐下降,根和萌条中的P含量变化趋势为先下降后上升、茎和叶中P含量为先上升后下降,各器官的K含量为先下降后上升。N肥显著影响各器官的N、P、K含量,P肥显著影响根、叶、萌条中N、P、K含量和茎中N、K含量。N、P配施显著影响各器官的N、P、K含量。随着时间的推移,各器官 N∶P呈现显著下降的趋势。施肥后整个时间动态变化中,N∶P在不同器官中均小于14。综上所述,N、P配施改变了平茬后云南松各器官的元素动态变化和元素含量变化,根据化学计量比推测其生长的主要限制元素是N元素。  相似文献   

3.
【目的】了解外源氮、磷添加后云南松苗木各器官及土壤中氮、磷、钾化学计量比的变化特征,为云南松苗木培育过程中养分的合理管理提供依据。【方法】以2年生云南松苗木为试材,设置氮、磷配施试验,每种肥料设置3个施肥水平,氮肥的施用水平为0,0.4和0.8 g/株,磷肥的施用水平为0,0.8和1.6 g/株,共9个施肥处理组合。施肥后2,4,6个月分别测定苗木根、茎、叶及土壤的氮(N)、磷(P)、钾(K)含量,计算N∶P、N∶K、K∶P,探讨施肥对云南松苗木 土壤氮、磷、钾化学计量比的影响。【结果】施肥处理后2,4,6个月,9个施肥处理组合的云南松苗木根、茎、叶平均N∶P分别为2.85~4.30,3.60~5.12和5.18~6.65,总体上表现为氮受限,其中根的平均N∶P以氮肥0.8 g/株+磷肥0.8 g/株处理最小,茎、叶的平均N∶P以氮肥0.4 g/株+磷肥0.8 g/株处理最小;平均K∶P分别为3.72~5.87,5.04~7.26和5.62~7.71,均以氮肥0.4 g/株+磷肥0.8 g/株处理最小;平均N∶K分别为0.71~0.78,0.71~0.74和0.89~0.93,总体上均以氮肥 0.4 g/株处理最大。根、叶N∶P、K∶P随苗木的生长呈现降低趋势,茎N∶P、K∶P表现为先降低后升高的趋势;根、叶N∶K随苗木的生长呈现出先降低后增加的趋势,茎N∶K呈现增加趋势。施肥后2,4,6个月各施肥处理组合土壤的平均N∶P、N∶K和K∶P分别在3.48~4.58,0.70~0.74,4.93~6.52内波动,随着时间推移,N∶P、K∶P呈现先降低后增加的趋势,N∶K呈增加趋势。氮、磷配施改变了苗木与土壤的相关关系,且这种关系存在明显的时间变异,施肥处理后2个月内云南松苗木各器官与土壤化学计量间无明显的相关关系,而随时间延长,呈显著相关关系。【结论】综合来看,氮、磷配施改变了苗木及土壤的氮、磷、钾化学计量比,表现为降低了苗木及土壤的N∶P、K∶P,提高了苗木及土壤的N∶K。随着时间变化,N∶P、K∶P总体上呈现出降低的趋势,N∶K呈现出逐渐增加的趋势,表明氮限制有加剧趋势。  相似文献   

4.
以西荞1号为材料,研究了高产条件下苦荞干物质积累及氮、磷、钾养分吸收利用规律.结果表明:全生育期苦荞的总干物质积累呈"S"形曲线,根、茎、叶的干物质质量分别在播种后60d,75d和45d达到最大值,干物质量分别为379.7,3 113.7,2 561.2kg/hm~2.各器官氮(N)、磷(P)和钾(K)百分比(籽粒除外)随生育时期的推进呈现出先升高后逐渐降低的趋势,幼苗期(播种后15d)上升较快,后期逐渐下降.籽粒中氮和磷的百分比随生育期的推进呈逐渐上升的趋势,而钾呈逐渐下降的变化趋势.氮、钾总积累量变化规律相似,出苗后持续增加,播种后60d达最大值,而后略有下降.整个生育期磷素总积累量持续上升,成熟时各器官以籽粒中积累量最高,为10.46kg/hm~2.高产条件下,苦荞N,P,K最大需求量分别为152.1,19.6,182.2kg/hm~2,需肥比例分别为1.00∶0.13∶1.20.  相似文献   

5.
以安徽铜陵4年生凤丹人工林为对象,在不同遮阴处理(100%光照,CK;63%的光照,L_(63);34%的光照,L_(34))下,分析了凤丹的生物量和化学计量特征的变化,探讨凤丹生物量和化学计量特征对光照强度变化的响应。结果显示:与CK相比,经L_(63)处理后凤丹的总生物量和茎生物量下降但叶片和果实生物量分别增加10.75%和335.69%;经L_(34)处理后,总生物量及各构件生物量降低,但根、叶和果实生物量分配上升。遮阴处理显著增加凤丹整株的全C、全N和全K质量分数,全P在L_(63)处理中质量分数上升、L_(34)处理中降低;L_(64)处理下质量分数(w)w(C)∶w(N)和w(C)∶w(P)显著降低,经L_(34)处理的w(C)∶w(P)增加,而w(N)∶w(P)则随着遮阴程度加剧而增加。在构件水平上,除了茎部的全N质量分数外,遮阴处理下各构件的全C、N、P、K元素质量分数,以及茎和果实的w(C)∶w(N)、根的w(N)∶w(P)上升,根和叶的w(C)∶w(N),茎、叶和果实的w(N)∶w(P)则降低;凤丹所有构件在L_(63)处理下w(C)∶w(P)降低,L_(34)处理的凤丹根、茎和果实的w(C)∶w(P)上升。基于可溶性糖质量分数间接估计凤丹的源强度和库强度,结果显示,经L_(63)处理的源强度和库强度显著提高,经L_(34)处理的源强度和库强度则降低,遮阴处理显著降低凤丹的源库比。综上所述,凤丹通过调节生物量分配、改变化学计量特征,并协调源-库关系实现对遮阴的响应,凤丹经L_(63)处理后生长与繁殖表现最好,暗示适度遮阴可提高凤丹产量。  相似文献   

6.
以麻疯树FD-8号为试材,采用盆栽方式,研究复合肥施用量(0~30 g/盆,折算后为0~4.246 t/hm2)对秋播麻疯树种子萌发、幼苗生长及养分吸收利用的影响。结果表明:施用复合肥能明显加快麻疯树幼苗出土,促进幼苗生长,提高植株N、P、K含量和积累量。但随着施肥量的增加,麻疯树出苗率、根系生长量、地径、茎高、干物质积累量、苗木质量指数及植株N、P、K积累量先增加而后下降,肥料N、P、K养分利用率则显著下降。其中,复合肥(N∶P2O5∶K2O=28∶6∶6)施用量10 g/盆(折算后为1.415 t/hm2)的综合效应最好。  相似文献   

7.
生态化学计量在研究生态系统动态变化和功能方面具有重要作用。为阐明林龄对土壤养分含量的影响及为森林经营提供科学依据,研究了不同林龄(5、10、20和40年)陈山红心杉根际和非根际土壤有机碳、全氮和全磷含量及其生态化学计量比。结果表明:根际和非根际土中,有机碳分别介于13.05~37.00、9.18~33.06 g/kg,全氮分别介于1.20~3.22、1.40~3.89 g/kg,全磷分别介于0.23~0.68、0.28~0.84 g/kg,C∶N分别介于9.60~15.70、6.54~8.87,C∶P分别介于33.90~95.84、23.31~56.13,N∶P分别介于3.14~8.78、3.56~6.74。根际有机碳、C∶N和C∶P大于非根际,其余在根际和非根际间无显著差异。随着林龄的增加,有机碳、全氮含量及C、N、P生态化学计量比均先降低后升高,土壤全磷含量呈下降趋势。相关性表明C∶N和C∶P主要受有机碳的影响,而N∶P受全氮的影响大于全磷。因此,在森林经营过程中,须注意监测土壤养分含量及生态化学计量特征的动态变化,并应考虑根际和非根际土壤的差异性。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不同干旱胁迫程度对白枪杆幼苗生长、生物量积累与分配,以及不同器官C、N、P积累与分配,探究白枪杆对不同干旱环境的适应性。【方法】以1 a生白枪杆幼苗实生苗为试验材料,研究干旱胁迫处理分别是对照(CK)、轻度干旱胁迫(LS)、中度干旱胁迫(MS)和重度干旱胁迫(SS)对白枪杆幼苗生长、生物量的积累量与分配、根冠比、各器官C、N、P含量及化学计量特征的分析和各器官C、N、P的积累和分配规律等指标测定。【结果】随干旱胁迫程度的上升,白枪杆幼苗的苗高和地径的增长量显著降低(P<0.05)。叶片、茎和根的生物量及总生物量、叶片生物量占比降低,茎和根生物量占比和根冠比降低。白枪杆幼苗C、N和P的积累量随干旱胁迫程度的上升呈下降趋势;与适宜的水分处理相比,白枪杆幼苗各器官的C∶N均呈先下降后上升的趋势,叶片和根的C∶P呈先下降后上升的趋势;白枪杆幼苗各器官N∶P低于14,表明生长主要受N限制。【结论】白枪杆幼苗生长及生物量和C、N、P含量及化学计量特征对不同干旱胁迫程度的响应有差异,主要表现在随干旱胁迫程度的上升,白枪杆幼苗的苗高、地径增长量呈下降趋势,生物量的分配也倾向于地下部分...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NaCl胁迫对大红花Hibiscus rosa-sinensis、龙船花Ixora chinensis、鹅掌藤Schefflera arboricola和朱蕉Cordyline fruticosa元素含量和贮量的影响,为盐胁迫下的植物养分管理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选取上述4种园林植物为材料,采用模拟盐胁迫环境的方法,设置w为0(对照)、0.3%和0.6%NaCl胁迫水平,分析4种园林植物的Na、Cl、N、P和K含量及贮量。【结果】各植物不同器官的Na、Cl、N、P和K质量分数分别为0.30~19.66、0.12~25.79、5.72~23.86、0.92~2.86和6.77~26.67 g·kg~(-1)。NaCl胁迫使各器官的Na和Cl含量大幅度增加。大红花、龙船花各器官的N含量均随NaCl胁迫浓度增加而显著升高,鹅掌藤和朱蕉各器官的N含量、4种园林植物各器官的P含量及叶片和茎的K含量变化无明显规律,4种园林植物根的K含量均减少。NaCl胁迫增加了4种园林植物各器官的Na贮量(鹅掌藤的根除外),增加了大红花、龙船花和朱蕉各器官的Cl贮量,NaCl胁迫减少了大红花根以外的植物各器官的N贮量及4种植物的P和K贮量。NaCl胁迫后,Na和Cl贮量的变化幅度比N、P和K大,且主要集中在叶和茎。除朱蕉的根以外,所有植物器官的K+/Na+含量比均随NaCl胁迫浓度的增加而降低,且除龙船花以外的其他植物叶和根的K+/Na+含量比下降幅度小于茎,大红花和鹅掌藤的各器官K+/Na+含量比下降幅度小于龙船花和朱蕉。【结论】本研究的4种园林植物中,大红花和鹅掌藤抵御盐害的能力较强。  相似文献   

10.
以威廉斯8818香蕉为试材,采用整株挖掘、分解取样的方法,研究其干物质的构成特点、各器官矿质元素含量和累积及分布特征。结果表明,香蕉植株果实膨大期总干物质量为5.4 kg/株,其中叶片占36.1%,假茎占34.3%,球茎占15.1%,果实占10.6%,根占2.9%,果轴占1.1%。每株累积吸收N 61.65 g、P 4.40 g、K49.65 g,N、P、K的吸收比例为1∶0.07∶0.81。此时期,N、P、K分配率规律为叶片假茎果实,果轴中则最低。叶片中N含量最高,其次为果实和果轴,假茎(叶鞘)最低。P以果实含量最高,叶片次之,球茎最低。K以果实含量最高,根次之,假茎(叶鞘)和球茎最低。叶片、假茎(叶鞘)、真茎(地上茎)和球茎中各矿质元素含量的大小顺序为NKP,而果实、果轴和根中则为KNP。  相似文献   

11.
为讨论生态化学计量特征与连作年限的关系,选取塔里木河上游阿拉尔垦区5、10、15、20和30年连作的棉田作为研究样地,分析棉花不同器官生态化学计量特征及其与土壤、产量的关系。结果表明:1)C质量分数、N∶P的平均值±标准差在叶片中最高((422.3±20.6)g/kg;11.4±4.6),N和P质量分数在棉籽中最高((38.1±11.8)g/kg;(14.4±5.0)g/kg),C与N、C与P质量比在纤维中最高(193.0±44.2;1 008.4±305.4);棉花各器官C、N和P随连作年限延长均表现为先增高后降低的趋势,C与N、C与P、N与P质量比无统一变化规律。2)棉花各器官C、N和P及计量比的变异性表现为N∶PPC∶PC∶NNC;整体变异来源分析表明不同器官间对棉花C、N和P质量分数,C与N、C与P和N与P质量比变化的贡献大于连作年限间差异。3)棉花产量随连作年限延长表现为先增加后减少,在20年时最高,5年时最低;棉田土壤C和N质量分数,C∶N、C:P和棉花C均与棉花产量具有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关系。分析表明,棉花各器官生态化学计量特征在不同连坐年限中存在差异性,受N、P元素共同限制,同时与产量具有一定联系。  相似文献   

12.
为研究树番茄幼苗的生长特性和N、P、K分配格局对光照和肥料的响应特征,揭示树番茄苗木生长规律、生理特性与光照和肥料的协调机制,以树番茄幼苗为研究对象,设置3个施肥量:无肥(F0)、中肥(F1,20 g·株-1)、高肥(F2,40 g·株-1),设4个遮阴水平:无遮阴(L0,100%NR,NR为自然光照)、轻度遮阴(L1,75.0%NR)、中度遮阴(L2,52.8%NR)、重度遮阴(L3,30.0%NR),共12个处理组合。结果表明:树番茄幼苗通过增加对地上生物量的投资和减少对地下部分(根系)的投资来适应低光环境,52.8%NR条件下每株增施20 g复合肥,树番茄幼苗生长指标、生物量达到最大值;各器官的N、P、K含量及其化学计量比在不同处理组合中具有各自的变化规律,N、P、K含量均在叶中达到最大值,各器官N、P、K含量及其比值都存在显著相关关系;随着施肥和遮阴程度的改变,各器官养分分配存在权衡现象,全光照下,添加中肥有利于N、K向茎中分配,P向粗根中分配;遮阴后有利于N向叶分配,P和K向茎中分配;中度遮阴下每株增施20 g复合肥可以促进各器官N...  相似文献   

13.
以云南乌蒙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6种植被类型为研究对象,分析不同植被类型土壤养分分布特征及供给状况。结果表明:(1)6种植被类型土壤养分整体表现为方竹林较高,次生林和草甸次之,原生林最低,土壤C和K的质量分数较高,N和P的质量分数较低;各植被类型土壤养分及比值变异系数均为中等强度变异,其中,土壤P、K的变异系数小于C、N,土壤w(C)∶w(P)和w(N)∶w(K)的变异系数明显小于w(C)∶w(N)、w(P)∶w(K)。(2)土壤C、N、P、K质量分数及其化学计量比在不同土层、不同植被类型间差异显著(P<0.05)。不同植被类型土壤C、N质量分数整体随土层深度增加而减少;原生常绿阔叶林土壤P质量分数随土层深度增加整体增加,其他植被类型土壤P质量分数随土层深度增加整体逐渐减少;除方竹林和草甸外,其他植被类型土壤K质量分数随土层深度增加而增加。(3)土壤C、N、P质量分数间均存在极显著的正相关关系(P<0.01);不同植被类型土壤养化学计量比在不同土层中变化规律各异,除土壤w(N)∶w(K)外,各土壤养分化学计量比之间差异显著(P<0.05)。因此,云南乌蒙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相似文献   

14.
水曲柳人工纯林与混交林土壤生态化学计量特征的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东北林业大学森林培育实验站营造的29年生水曲柳纯林、水曲柳-落叶松混交林、水曲柳-云杉混交林和水曲柳-红松混交林土壤为研究对象,对其土壤中的C、N、P、K质量分数及其生态化学计量特征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表明:水曲柳纯林的土壤C、N、P、K质量分数皆高于水曲柳-云杉混交林和水曲柳-红松混交林,土壤C、P质量分数皆低于水曲柳-落叶松混交林,土壤N质量分数与水曲柳-落叶松混交林差异不明显,土壤K质量分数高于水曲柳-落叶松混交林;水曲柳纯林的土壤w(C)∶w(N)低于水曲柳-云杉混交林和水曲柳-红松混交林,w(C)∶w(P)低于3种混交林,w(C)∶w(K)、w(N)∶w(K)和w(P)∶w(K)皆高于水曲柳-云杉混交林与水曲柳-红松混交林,低于水曲柳-落叶松混交林,w(N)∶w(P)高于水曲柳-红松混交林;研究区土壤C、N、P质量分数间耦合关系显著;土壤C、N、P质量分数是影响土壤w(C)∶w(N)、w(C)∶w(P)、w(C)∶w(K)、w(N)∶w(P)、w(N)∶w(K)和w(P)∶w(K)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5.
为研究天山北部地区主要阔叶树种根、茎、叶器官的N、P、K养分质量分数特点及其相互关系,于2011年6—8月在新疆昌吉州苗圃,对14种天山北坡主要阔叶树种根、茎、叶的N、P、K养分质量分数进行测定。结果证明:不同树种根、茎、叶器官的N、P、K养分质量分数差异显著,同一树种不同器官的N、P、K养分质量分数差异显著;器官根、茎、叶之间的N质量分数呈显著线性相关,K质量分数呈显著线性相关,而P质量分数互相之间线性相关不显著;天山北坡主要阔叶树种的叶片N质量分数均高于国内外陆地植物叶片平均N质量分数水平,P质量分数高于国内陆地植物叶片平均P质量分数水平,接近全球陆地植物叶片平均P质量分数水平。  相似文献   

16.
通过测定9个生育期北乌头根、茎、叶中矿质元素的质量分数,研究北乌头生长季各器官中矿质元素的变化规律及其在各器官中的分配规律,结果表明:北乌头中各营养元素质量分数从高到低的顺序为N、K、P、Ca、Mg、Fe、Zn、Mn、Cu;北乌头各器官营养元素质量分数存在明显的生育期变化,出苗期北乌头根和叶中N、P、K和Cu质量分数均显著降低,开花期根和叶中N、P和Cu质量分数均显著升高,果期北乌头叶片中P、Mg和Fe质量分数均显著升高;除Cu和P外,其他营养元素在北乌头叶中质量分数最高,并且多数营养元素在叶中分配比例较高;北乌头各器官中营养元素间存在一定相关关系,并以协同作用为主;北乌头有3个养分需求高峰期,即出苗期、开花期、结果期,且每个时期需求养分的种类也不同。  相似文献   

17.
对水淹和干旱条件下牛鞭草(Hemarthria altissima)根、茎、叶的各营养元素质量分数进行测定,研究三峡库区蓄水对牛鞭草营养元素响应后期干旱胁迫的影响.试验采用盆栽控制实验,共设置6个处理组,包括对照组(CK)、表土水淹组(SF)、全淹组(TF)、对照-干旱组(CD)、表土水淹-干旱组(SFD)和全淹-干旱组(TFD).结果表明:1)水淹胁迫阶段,牛鞭草SF和TF组根部的N,P,K,Fe,Mn质量分数均呈升高趋势,叶Fe,Mn质量分数变化趋势同根Fe,Mn质量分数类似,但叶P,K质量分数均低于CK组.2)干旱阶段,牛鞭草CD和SFD组的根、茎、叶N,P,K,Fe质量分数与CK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而TFD组的根、茎、叶N,K,Fe,Mn质量分数均高于CK组;此外,CD与SFD组之间各部分的N,K,Fe质量分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SFD组的P质量分数显著低于CD组,Mn质量分数显著高于CD组.3)复水阶段,牛鞭草TF组根K,Fe,Mn质量分数和茎、叶N,K质量分数均显著高于CK组,而干旱组(CD,SFD和TFD)的根、茎、叶N,P,K,Fe,Mn质量分数与CK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  相似文献   

18.
通过测定9个生育期北乌头根、茎、叶中矿质元素的质量分数,研究北乌头生长季各器官中矿质元素的变化规律及其在各器官中的分配规律,结果表明:北乌头中各营养元素质量分数从高到低的顺序为N、K、P、Ca、Mg、Fe、Zn、Mn、Cu;北乌头各器官营养元素质量分数存在明显的生育期变化,出苗期北乌头根和叶中N、P、K和Cu质量分数均显著降低,开花期根和叶中N、P和Cu质量分数均显著升高,果期北乌头叶片中P、Mg和Fe质量分数均显著升高;除Cu和P外,其他营养元素在北乌头叶中质量分数最高,并且多数营养元素在叶中分配比例较高;北乌头各器官中营养元素间存在一定相关关系,并以协同作用为主;北乌头有3个养分需求高峰期,即出苗期、开花期、结果期,且每个时期需求养分的种类也不同。  相似文献   

19.
对水淹和干旱条件下牛鞭草(Hemarthria altissima)根、茎、叶的各营养元素质量分数进行测定,研究三峡库区蓄水对牛鞭草营养元素响应后期干旱胁迫的影响.试验采用盆栽控制实验,共设置6个处理组,包括对照组(CK)、表土水淹组(SF)、全淹组(TF)、对照-干旱组(CD)、表土水淹-干旱组(SFD)和全淹-干旱组(TFD).结果表明:1)水淹胁迫阶段,牛鞭草SF和TF组根部的N,P,K,Fe,Mn质量分数均呈升高趋势,叶Fe,Mn质量分数变化趋势同根Fe,Mn质量分数类似,但叶P,K质量分数均低于CK组.2)干旱阶段,牛鞭草CD和SFD组的根、茎、叶N,P,K,Fe质量分数与CK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而TFD组的根、茎、叶N,K,Fe,Mn质量分数均高于CK组;此外,CD与SFD组之间各部分的N,K,Fe质量分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SFD组的P质量分数显著低于CD组,Mn质量分数显著高于CD组.3)复水阶段,牛鞭草TF组根K,Fe,Mn质量分数和茎、叶N,K质量分数均显著高于CK组,而干旱组(CD,SFD和TFD)的根、茎、叶N,P,K,Fe,Mn质量分数与CK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研究表明,前期水淹并未对牛鞭草N,K,Fe等营养元素质量分数响应后期干旱胁迫造成影响,牛鞭草对水淹和干旱胁迫良好的适应性也为三峡库区消落带植被构建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0.
以云南省蒙自市喀斯特断陷盆地中的天然林分、灌丛和草地群落为研究对象,测定土壤C、N、P、K、Ca、Mg、Na、Fe、Al、Cu、Zn、Mn元素的质量分数,并分析化学计量特征及土壤与植物元素的相关性。结果表明:不同群落中,土壤全量K、Mg、Na和Fe的质量分数存在显著差异(p<0.05),其中,天然林土壤内的K和Na的质量分数显著高于灌丛和草地群落,Mg的质量分数显著高于灌丛,Fe的质量分数显著低于草地;不同群落间土壤的化学计量特征也存在显著差异(p<0.05),天然林土壤的w(C)∶w(P)、w(N)∶w(P)、w(Na)∶w(N)、w(K)∶w(Ca)、w(K)∶w(Mg)的比值显著高于灌丛和草地,w(C)∶w(Mg)、w(N)∶w(Mg)、w(Ca)∶w(Mg)的比值显著低于灌丛和草地,w(C)∶w(K)、w(N)∶w(K)的比值显著低于草地;在3种不同群落中,植物Ca与土壤Cu的质量分数显著相关(p<0.05),植物Mg与土壤C、N、Fe、Cu的质量分数显著相关(p<0.05),植物Cu与土壤C、N、P、Ca、Cu的质量分数显著相关(p<0.05),...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