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本研究采用叶盘漂浮法测定了来自黑龙江省、吉林省、辽宁省、北京、山东省、江苏省、湖北省和广东省8个省份13个黄瓜主产区的36个黄瓜霜霉病菌株对甲霜灵的抗药性。结果表明,黄瓜霜霉菌对甲霜灵的EC_(50)值为1.3277~171.5480μg/mL,平均EC_(50)值为64.6782μg/mL;36株菌株中,有3个中抗菌株,占总菌株数的8.3%;33个高抗菌株,占91.7%,为优势群体,无敏感菌株和低抗菌株。各地区采集的黄瓜霜霉菌对甲霜灵抗性水平范围28.25~3649.96倍,平均抗性水平为1376.13倍;除黑龙江省齐齐哈尔检测到1株中抗菌株和辽宁省海城检测到2株中抗菌株外,其余菌株对甲霜灵的抗性水平均超过100倍,表明多数菌株对甲霜灵已经产生很强的抗药性。  相似文献   

2.
从2009年分离得到的马铃薯晚疫病菌(Phytophthora infestans)中随机选取15株菌株,在实验室条件下测定其对霜脲氰的敏感性,结果表明:甘肃省马铃薯晚疫病菌的菌株对霜脲氰较敏感,其EC50值为0.0766~0.4063μg/mL,平均EC50值为0.1506±0.08μg/mL,未发现抗性菌株,中间类型占86.7%,敏感菌株占13.3%。  相似文献   

3.
甘肃马铃薯晚疫病菌对霜脲氰的敏感性测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2009年分离得到的马铃薯晚疫病菌(Phytophthora infestans)中随机选取15株菌株,在实验室条件下测定其对霜脲氰的敏感性,结果表明:甘肃省马铃薯晚疫病菌的菌株对霜脲氰较敏感,其EC50值为0.076 6~0.406 3μg/mL,平均EC50值为0.150 6±0.08 μg/mL,未发现抗性菌株,中间类型占86.7%,敏感菌株占13.3%.  相似文献   

4.
黄瓜霜霉菌对嘧菌酯抗药性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嘧菌酯为甲氧基丙烯酸酯类杀菌剂,具有杀菌谱广、杀菌活性高等优点,但同时该类药剂也属于高抗性风险药剂。为明确我国黄瓜主产区黄瓜霜霉菌对嘧菌酯的抗药性,采用叶盘漂浮法测定来自黑龙江、吉林、辽宁、北京、山东、江苏、湖北和广东8个省份13个黄瓜主产区36个黄瓜霜霉病菌(Pseudoperonospora cubensis)菌株对嘧菌酯的抗药性。黄瓜霜霉菌对嘧菌酯的EC50值为0.0107~0.2408μg·m L-1,平均EC50值为0.1004μg·m L-1。36个菌株中有26个中抗菌株、9个低抗菌株和1个敏感菌株,无高抗菌株。山东省菌株对嘧菌酯的抗性水平最高,其余省份菌株对嘧菌酯抗性水平相对较低。  相似文献   

5.
为研究黄瓜霜霉病菌对烯肟菌酯的敏感性及室内抗药性风险,采用叶碟保湿法测定了52株黄瓜霜霉病菌对烯肟菌酯的敏感性。结果表明52个菌株的EC50(抑制中浓度)差异较小,平均EC50为(0.010 1±0.003 1)μg/mL。黄瓜霜霉病菌对烯肟菌酯的敏感性频率分布呈连续单峰曲线,接近正态分布,没有出现敏感性下降的抗药性群体,这些病菌均为烯肟菌酯野生敏感菌株,因此可以采用其平均EC50作为黄瓜霜霉病菌对烯肟菌酯的敏感基线。室内药剂驯化和紫外线诱变试验,获得了10株黄瓜霜霉病菌对烯肟菌酯不同抗性水平的突变体,其EC50为1~5μg/mL,抗性指数为80~500倍,抗药性稳定,致病力、适合度、竞争力与亲本菌株相比没有明显差异,或优于亲本菌株。室内抗药性风险评估表明,黄瓜霜霉病菌对烯肟菌酯具有较高的抗药性风险,预示田间自然情况下抗药性菌株可能形成优势菌群而导致药剂防治失败的潜在风险。  相似文献   

6.
【目的】监测河北、内蒙古和吉林北方一季作区马铃薯晚疫病菌(Phytophthora infestans)对霜脲氰的抗性时空动态,明确霜脲氰及其混剂对马铃薯晚疫病的田间防治效果,为马铃薯晚疫病菌抗药性治理和杀菌剂合理使用提供依据。【方法】2011—2019年共采集分离到824个马铃薯晚疫病菌单孢菌株,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测定其对霜脲氰的敏感性,并通过田间药效试验验证霜脲氰及其混剂对马铃薯晚疫病的防治效果。【结果】河北、内蒙古和吉林3个地区的马铃薯晚疫病菌群体对霜脲氰抗性水平较低且抗性发展缓慢,平均EC50、平均抗性倍数、抗性频率和抗性指数随着监测年限及地域的不同而波动,但整体上趋于低位平稳。不同年份检测的马铃薯晚疫病菌菌株对霜脲氰的平均EC50为0.06—0.44μg·mL-1,平均抗性倍数为0.29—2.18,抗性指数为0.25—0.47。2011和2017年仅检测到敏感菌株,2012—2016年抗性菌株频率为1.90%—58.57%,2018年和2019年抗性菌株频率分别为20.83%和88.14%。不同省(自治区)的马铃薯晚疫病菌菌株对霜脲氰的平均EC50为0.17—0.18μg·m...  相似文献   

7.
荔枝霜疫霉病是荔枝最重要的病害之一烯酰吗啉用于防治该病害。采用生长速率法测定了烯酰吗啉 对2009要2012 年采自广东广西福建和云南等地区的115 个荔枝霜疫霉菌菌株的有效抑制中浓度值(EC50 值结 果表明院各菌株的EC50值介于0.0977~0.2226 g/mL 之间,平均为0.1702,0.0026g/mL最不敏感菌株的EC50 值是最敏感菌株的2.28 倍;所有菌株的EC50值频率分布呈连续单峰曲线,表明无抗药性亚群体。  相似文献   

8.
由Botrytis cinerea引起的灰霉病是温室黄瓜生产上的主要病害,该病害的防治主要依赖琥珀酸脱氢酶抑制剂啶酰菌胺。本研究中,采集了11个乡镇的温室黄瓜灰霉菌标本,采用单孢分离法分离了163个菌株。利用分生孢子萌发抑制法测定了这些菌株的EC_(50),其范围为0.045μg/mL to 50.148μg/mL。有101个菌株为抗性菌株,这些地区的抗性频率为33.33%到86.67%。大多数菌株表现为低抗或者中抗,其中中抗水平菌株抗性频率最高达到80%。测序分析发现,抗性菌株SDHB基因在His272处发生了点突变。适应性分析发现抗性菌株与敏感性菌株在菌丝生长速率,产孢量,孢子萌发率以及致病性等方面存在差异。结果暗示,灰霉病群体对啶酰菌胺的稳定抗药性可能会导致防治的失败。  相似文献   

9.
从我国主要烟区云南、贵州和山东烟草病株上分离到38个烟草黑胫病菌Phytophthora nicotianae var.nic-otianae菌株,采用菌落生长速率法测定了这些菌株对霜霉威的敏感性.结果表明:霜霉威对38个菌株的EC50值呈连续双峰(主峰明显)频次分布,分布在2493.3~19625μg/mL之间,均值为9688.7±1396.4 μ/mL;在离体条件下,烟草黑胫病菌对霜霉威的敏感性高,未出现敏感性下降的抗药性亚群体.频次分析表明,霜霉威对组成连续双峰频次分布主峰的25个菌株的EC50均值为7136.1±929.93μg/mL,可作为烟草黑胫病菌对霜霉威的敏感性基线.  相似文献   

10.
贵州省稻瘟病菌对三环唑敏感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1~2004年测定了源于贵州省25个县(市)的165个稻瘟病菌单孢菌株对三环唑的敏感性。结果表明,稻瘟病菌各菌株对三环唑的敏感性呈连续性分布,EC50最大为128.14μg/mL,最小为21.93μg/mL,相差倍数为5.7063倍。各地区稻瘟病菌对三环唑的敏感性有一定差异,六盘水地区、遵义地区、黔南地区菌株的敏感性相对较差,平均敏感性EC50分别为79.61、75.80和75.72μg/mL。  相似文献   

11.
辣椒疫霉菌对甲霜灵的敏感性测定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测定江西省不同地区108株辣椒疫霉病菌对甲霜灵的敏感性.其结果表明,EC50值为0.189 0~0.741 3μg/mL,平均EC50为(0.418 3±0.012 0)μg/mL,最不敏感菌株是最敏感菌株的3.92倍.108株菌株对甲霜灵的敏感性分布呈单峰曲线,末出现抗药性病原菌亚群体.根据总体一平...  相似文献   

12.
芒果炭疽病菌对多菌灵的抗药性监测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以117个野生型菌株菌丝生长的毒力测定结果建立了芒果炭疽病菌Colletotrichumgloeosporioides对多菌灵的敏感性基线,其平均EC50为(0 0568±0 0018)μg/mL,最低抑制浓度为1 0μg/mL.1996~2000年监测了芒果炭疽病菌对多菌灵抗药性的发生情况,结果表明,芒果炭疽病菌群体中存在着对多菌灵抗性的群体,抗药菌株的频率为48 59%,其中高抗与中抗菌株比例分别为18 66%和18 00%,低抗与极高抗菌株比例分别为7 38%和4 56%,讨论了不同地区菌株抗性频率存在差异的可能原因.  相似文献   

13.
黄瓜灰霉病菌对多菌灵、速克灵及乙霉威的抗性检测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为了明确山西省晋中地区黄瓜灰霉病菌对多菌灵、乙霉威及速克灵的抗性水平,运用组织分离法从太谷、祁县和平遥的罹病黄瓜上分离到30个灰霉病菌菌株(Botrytis cinerea Pers.),并用最低抑制浓度法(MIC)和菌落直径生长法分别测定了这30个菌株的抗性频率和抗性水平。结果表明,30个菌株对乙霉威、多菌灵和速克灵的抗性频率分别为70%,80%和90%;3种杀菌剂敏感菌株的平均EC50分别为0.036 9,0.057 4,0.269 2μg/mL;3种杀菌剂抗性菌株的平均抗性倍数分别为66.0倍、421.5倍和55.3倍。表明山西晋中地区黄瓜灰霉病菌对乙霉威和速克灵的抗性达到中抗,对多菌灵的抗性为高抗。建议在该地区生产中停止使用多菌灵,减少使用乙霉威和速克灵或与其他药剂混合使用。  相似文献   

14.
为了解三七黑斑病菌对烯唑醇的敏感性,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测定了分离自云南省砚山、石林、丘北和西双版纳不同地区的50个三七黑斑病菌菌株对烯唑醇的敏感性。结果表明,50个供试菌株对烯唑醇的EC50值在0.173 9~6.670 7 g/mL,平均EC50值为(1.784 5±1.195 4) g/mL,已出现对烯唑醇敏感性降低的亚群体,其中41个菌株对烯唑醇的敏感性频率分布呈正态分布,将这41个菌株的EC50平均值(1.354 2±0.652 9) g/mL作为三七黑斑病菌对烯唑醇的相对敏感基线;其他9个菌株中,抗性菌株有2个,抗性指数在3~10。由此推测,供试的三七黑斑病菌已出现对烯唑醇产生抗药性的趋势。本研究为三七黑斑病菌抗药性风险评估提供了一定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5.
油菜菌核病是危害油菜生产的主要病害,多菌灵作为防治该病害的有效杀菌剂在很多地区已产生抗性.川渝地区是我国油菜的重要产区,油菜菌核病发生普遍,但该地区病原菌对多菌灵抗性研究未见报道.该文开展川渝地区油菜菌核病对多菌灵敏感性基线、抗性监测及抗性分子机理的研究,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测定了106个野生菌株对多菌灵的敏感性,结果表明病原菌EC50值在0.009 12~0.182 7μg/mL之间,不同敏感性的菌株频率呈近连续的单峰曲线分布,平均EC50值为(0.067 25±0.034 06)μg/mL;以5.0μg/mL作为田间抗性菌株的区分剂量,检测了2013年采自该地区10个区、县、市585株病原菌对多菌灵的抗性,结果表明绝大多数为敏感菌株,占99.49%,仅发现3株田间抗性菌株,占0.51%;3株抗性菌株的抗性倍数达2 085倍以上,均为高抗菌株;以引物B1-1/B3-1PCR扩增抗性菌株的β-微管蛋白基因,测序并与标准菌株1 980比对,结果发现3株抗性菌株的198位氨基酸均由Glu变为Ala.  相似文献   

16.
番茄叶霉病菌对代森锰锌的抗性检测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从山西神池山区露地番茄植株上采集分离到番茄叶霉病菌30个菌株,经室内测定,对代森锰锌平均EC50值为9.0671μg/ml,MIC值为50μg/ml,以此作为敏感基线。山西省6个地区的保护地番茄叶霉病菌对代森锰锌的抗性频率是83.9%,晋南地区抗性频率最高为98.7%;辽宁沈阳、山东寿光、河北保定的抗性频率都超过了90%。所有抗性菌株中没有高抗菌株,低抗和中抗菌株所占比例较大,其抗性水平集中在50倍左右。  相似文献   

17.
不同来源葡萄霜霉病菌对4种杀菌剂的敏感性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采用离体叶盘法测定了不同来源葡萄霜霉病菌对4种杀菌剂的敏感性。结果表明,采自宁夏金沙林场的霜霉菌EC50由大到小依次为96%霜脲氰、96.4%甲霜灵、97.5%烯酰吗啉、95%醚菌酯;采自天水市麦积区社棠镇霜霉菌的EC50由大到小依次是96%霜脲氰、96.4%甲霜灵、95%醚菌酯、97.5烯酰吗啉;采自甘肃省农业科学院葡萄园的霜霉菌(兰州菌株)EC50由大到小依次是96%霜脲氰、95%醚菌酯、97.5%烯酰吗啉、96.4%甲霜灵。各地菌株对96%霜脲氰均不敏感,对95%醚菌酯和97.5%烯酰吗啉较敏感。兰州菌株对96.4%甲霜灵很敏感,这可能与菌株采集地使用该类药剂较少有关。  相似文献   

18.
毕节地区烟草黑胫病菌对甲霜灵抗药性的初步检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解烟草黑胫病菌对甲霜灵产生的抗药性,采用菌落生长测定法,对从贵州省毕节地区5个县分离的9株烟草黑胫病菌进行了抗性测定.结果表明:烟草黑胫病菌菌丝生长对甲霜灵均存在不同程度的敏感性,EC50值平均为0.7 158μg/mL,其中,CGch-2的耐药性最强,EC50值为1.225 3 μg/mL.毕节地区的烟草黑胫病菌...  相似文献   

19.
番茄晚疫病菌对甲霜灵、霜脲氰和烯酰吗啉的敏感性检测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研究广西番茄晚疫病菌对甲霜灵、霜脲氰和烯酰吗啉的敏感性,以期为该病的综合治理提供科学依据。【方法】用菌落生长直径法测定病菌对甲霜灵、霜脲氰和烯酰吗啉的敏感性,并用叶盘漂浮法加以比较。【结果】2000~2006年,从广西8个冬春植番茄区采集分离了239个菌株,测定结果表明,对甲霜灵表现为敏感型、中间型和抗性型的频率分别为42.26%、35.98%和23.53%,不同地区和年份的菌株对甲霜灵的敏感性差异很大。来自田林县、武宣县的菌株均为甲霜灵敏感性菌株,但在田阳县,抗甲霜灵菌株占优势,抗性频率高达51.35%,一些菌株的EC50值在500 µg•ml-1以上,抗性水平超过105倍。虽然霜脲氰在广西使用了近10年,烯酰吗啉也已应用了5~6年,但并未检测到番茄晚疫病菌对它们的敏感性下降的抗药性亚群体,病菌的敏感性接近正态分布,因此可以采用它们的平均EC50值(霜脲氰0.1647±0.0255 µg•ml-1,烯酰吗啉0.0970±0.0052 µg•ml-1)作为抗药性监测的敏感性基线。叶盘漂浮法测定结果与菌落生长直径法一致。【结论】广西田林县、武宣县和南宁市番茄晚疫病菌尚未出现抗甲霜灵菌株,仍可用甲霜灵来防治该病,而其它地区则应减少或不使用甲霜灵,改用霜脲氰或烯酰吗啉。  相似文献   

20.
从黑龙江和吉林两省烟草主要种植区获得烟草野火病菌(Pseudomonas syringaepv.tabaci)菌株61株,采用抑菌圈法对4%春雷霉素可湿性粉剂进行了敏感性测定.结果表明,不同地理来源的烟草野火病菌对细菌杀星敏感性有一定差异,EC5o值分布在0.41~6.54μg/mL之间,平均为2.18μg/mL;黑龙江省虎林的菌株h16为最敏感菌株,其EC50为0.41μg/mL,而黑龙江亚布力菌株h22敏感性最低,其EC50为6.54μg/mL.确定了两省烟草野火病菌对春雷霉素的敏感基线为2.18μg/mL,可用于烟草野火病菌对春雷霉素的抗药性监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