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为简化评价杏杂交后代果实经济性状的指标并为筛选目标优系提供科学依据,以金太阳×串枝红正反交后代实生苗为试材,对其10个果实经济性状进行测定,并进行主成分分析和聚类分析,还对200株实生苗进行基于果实经济性状的聚类分析。结果表明:10个果实经济性状经过主成分分析,可提炼归纳为7个主成分,保留了原始变量88.305%的信息量;将7个主成分各特征向量进行聚类分析,在距离为15时可划分为6类。结合主成分分析和聚类分析,可将杏杂交后代果实经济性状评价指标简化为6个,为果实外观、单果重、果实发育期、果实内质评价、可溶性固形物、香气。通过10个果实经济性状指标,对200株杂交后代实生苗进行聚类分析,在距离为5时,可以划分为9类。  相似文献   

2.
马婷    王玺    张艳丽    宁德鲁   《西北林学院学报》2022,37(6):100-106
研究油橄榄杂交品种实生群体果实性状的变异,筛选优良单株,为油橄榄育种提供理论依据。以云杂1号、2号和3号油橄榄杂交品种实生后代群体为材料,对23份结果单株18个果实性状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杂交后代实生群体果实表型性状变异丰富,果实性状多样性指数在0.303~1.994,且数量性状多样性指数大于描述性状,平均值达1.786,平均变异系数为22.20%;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除果实成熟度指数外,大多数果实性状间均有不同程度的显著相关性;主成分分析提取了6个主成分,累计贡献率达81.236%,将18个性状简化为14个性状;通过聚类分析将23份种质分为2大类,其中第Ⅱ类仅含9号种质,果实极小、果质量轻、果肉率和含油率非常低,可被排除;第Ⅰ类中的第ⅱ亚类含4号、10号、16号3份种质,单果质量、果肉率最高,可作为果用品种推荐材料;第ⅴ亚类包括19号和22号种质,鲜果含油率>24%,可作为油用品种推荐材料。  相似文献   

3.
 为了解滇型杂交粳稻亲本的遗传差异,对云南农业大学稻作所多年来选育出的34份恢复系和29份保持系的10个农艺性状进行主成分及聚类分析。结果表明:滇型杂交粳稻63份亲本材料的10个农艺性状可简化为6个彼此互不相关的综合指标(主成分):即单穗产量、大穗、穗数、株形、穗形、穗性状因子,该6个主成分的特征根累积贡献率高达91.42%。基于主成分分析在欧氏距离的水平上进行系统聚类,以3.5的距离将63个材料划分成7大类群,其中第7类群有48份材料,占76.19%。第1,2,4,5,6等5个类群的材料全部为恢复系,说明在滇型杂交粳稻的恢复系中具有丰富的遗传多样性。然而,对于保持系和第7类恢复系而言,需借助分子手段进行研究以进一步了解其遗传差异。  相似文献   

4.
【目的】从油橄榄杂交实生苗中筛选出生长势较强的单株,为选育短童期品种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甘肃陇南地区主栽品种莱星和鄂植8号分别作为父母本进行杂交选育,测定杂交后代生长性状指标,通过表型变异分析、相关性分析、聚类分析和主成分分析综合评选生长势良好单株。【结果】相比于正交组合,莱星×鄂植8号反交组合实生苗生长指标的最大值、最小值、极差、平均值、标准差和变异系数更大,鄂植8号作为母本时,更容易将生长势强的性状遗传给后代。株高、基径、叶间距3个生长指标在正反交后代间存在显著差异,且变异系数大于20%,后期具有较高的选择潜力;实生苗株高、基径、叶间距、叶片长度、叶片宽度之间均存在极显著的正相关性;在欧氏距离10处,两个组合的实生苗按生长势强弱均聚为4类;正反交均提取出2个具有代表性的主成分,累计方差贡献率分别达到89.04%和86.39%,结合两种筛选方法,鄂植8号×莱星杂交F1代中生长势良好的单株共24株,入选率为33%。莱星×鄂植8号F1代中生长势良好的单株共16株,入选率为27%。【结论】在油橄榄杂交育种中,杂交组合顺序是童期选择的关键环节,...  相似文献   

5.
基于多元统计法的黄皮果实品质评价指标的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科学地简化黄皮果实品质的评价指标,以22份不同黄皮种质为试材,采用主成分分析和系统聚类法对测得的果实单果重、果形指数、可食率、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可滴定酸含量、总糖含量、维生素C含量等13项常规指标进行分析.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这13项指标反映的黄皮果实品质可用3个主成分来表示(累计贡献率达84.8951%).根据这3个主成分对13项品质指标的特征向量进行系统聚类,可将这些指标划分为5类.从这5类指标中分别选取单果重、果形指数、可滴定酸、总糖及糖酸比5个简化指标对黄皮果实品质进行聚类分析,在欧氏距离2.07时,可将供试的22份不同种质分为3类,这一结果与实际口感评价结果相吻合.  相似文献   

6.
以20个杏树品种为试验材料,运用SPSS19.0软件,分析研究了杏树果核数量性状指标,对测得果实的核纵径、核横径、核侧径、核型指数、核干重、仁纵径、仁横经、仁侧径、仁型指数、仁干重以及出仁率11项果核性状指标进行了主成分分析和聚类分析。结果表明,前3个主成分累积方差贡献率可达84.55%,囊括了所检测的11个果核性状指标。对20个杏树品种,使用前3个主成分的特征值进行系统聚类分析,欧式距离为10时,该20个杏树品种可聚为5类。对11个果核性状指标,利用前3个主成分的特征值进行系统聚类分析,在相同欧式距离处,该11个果核性状指标可聚为4类,分别从这4类指标中挑选仁侧径、核侧径、出仁率、仁型指数4个具有代表性的指标,对20个杏树品种进行系统聚类, 在欧式距离为10时, 聚类结果与用3个主成分值聚类结果相同,表明用以描述杏树果核性状的11个指标可简化为4个指标,即仁侧径、核侧径、出仁率、仁型指数。为其他经济林树种的性状指标筛选简化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7.
利用SPSS 19.0软件对枸杞(Lycium L.)果实的VC、棕桐酸、油酸含量等主要品质性状进行主成分分析和聚类分析。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将10个品质性状综合成4个主成分因子,可代表枸杞品质81.85%的原始数据信息量;聚类分析结果表明,15份枸杞种质资源可划分为4大类,各类别品质间的遗传距离较大。利用主成分分析和聚类分析进行枸杞品质性状的综合评价,可为枸杞亲本利用和品质育种提供重要的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8.
为了揭示我国丰富的苎麻种质资源,充分发掘利用其有益基因,利用主成分分析和聚类分析方法对收集的94份苎麻种质的7个主要农艺性状进行评价分析。利用主成分分析将苎麻的7个性状简化为4个主成分因子,其累积贡献率高达90.35%;其中第一主成分以株高、茎粗、有效株率的影响为主;第二主成分各个性状系数均为正,可以看作是苎麻种质农艺性状的综合反映;第三主成分以分株数、总株数的影响为主;第四主成分以有效株率的影响为主。采用系统聚类分析,将94份苎麻种质材料在阈值为3.79时聚为三个大类,可划分为高株细茎型、矮株粗茎型和1个特殊型。上述结果将苎麻种质资源农艺性状简化为4个主成分因子,并将94个苎麻品种分为3种类型,为苎麻优质品种选育和多功能应用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9.
库尔勒香梨杂交品种(系)果实品质测定与综合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确定库尔勒香梨杂交品种(系)果实品质主要评价指标,并对其进行综合评价,分析测定了新梨1号、新梨6号、新梨7号等10个香梨杂交品种(系)的单果重、果形指数、果肉硬度、含水量、可溶性固形物、可溶性糖、可滴定酸、维生素C、石细胞、糖酸比等10个品质指标,并采用主成分分析和聚类分析法对各品质指标进行分析,建立了果实品质综合评价模型.结果表明,在库尔勒香梨杂交品种(系)多个果实品质指标之间存在着相对独立性和密切相关性.经主成分分析,前5个主成分的累计贡献率已达到89.859%;通过聚类分析,10个主要果实品质指标聚成了6类,最终将品质指标简化为单果重、果形指数、果肉硬度、糖酸比、维生素C、可滴定酸6个具有代表性的指标,可以反映香梨杂交品种(系)果实品质的绝大部分信息.通过果实品质综合评价模型得出各品种(系)的综合得分并排序,结果为:84-4-170、新梨1号、82-27-20综合果实品质较优,新梨8号、新梨9号、新梨6号、新梨7号综合果实品质中等,84-1-91、84-5-58、84-4-112综合果实品质较差.  相似文献   

10.
主成分和聚类分析在蟹爪兰资源评价及育种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应用DPS统计软件,对25个蟹爪兰品种(系)资源的16个生物学性状进行了主成分分析和聚类分析,按照方差累计贡献率882% 提取了7 个主成分,通过计算各品种的主成分得分和综合得分值,分析出综合性状优良和主要性状突出的品种,另外通过16个性状的相关矩阵R分析得出各个性状间的相关性,以利于亲本和杂交后代的筛选。根据聚类分析结果,将25个供试品种(系)从株高、冠幅、茎节长等主要生物学性状的差异聚为3大类,并细分为7小类,为蟹爪兰的分类和良种选育与利用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1.
以151份鹰嘴豆种质资源为材料,采用主成分分析、相关分析及聚类分析方法,对151份材料5个表型性状和5个产量相关因子的遗传多样性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多样性指数最高的是百粒质量,其次是粒型;性状变异系数最大的是株型,其次是单株粒数。主成分分析表明,主要信息集中在6个主成分,其累计贡献率达84.48%;10个性状两两之间存在显著或极显著相关,其中单株荚数与株高、粒色、株型及百粒质量4个性状间呈显著或极显著相关;聚类分析结果表明,151份材料在欧氏距离1.059 2处划分为4类,第1类百粒质量最大,即籽粒较大;第2类株高最高,产量居中;第3类各性状都相对居中;第4类株高最低,单株荚数和单株粒数最大。本研究结果将为育种人员选配杂交组合,亲本选配、杂种优势利用等提供亲缘关系远近数据支撑。  相似文献   

12.
为了研究枸杞杂交F1代叶片及果实的性状分离规律,筛选能够用于枸杞杂交后代早期选择的指标,对09191×0968、0968×09191的F1代94株实生苗的叶片、果实性状指标进行测定和分析。结果表明:枸杞叶片和果实性状在杂交后代中都存在着广泛的分离,而且变化均呈连续性正态分布或偏正态分布。枸杞叶片大小与果实大小显著相关,叶片大小可以作为早期筛选大果型枸杞品种的性状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13.
油用亚麻F5各个农艺性状与产量关系的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分析了油用亚麻杂交后代株系的农艺性状对产量的贡献,主要考察了来自F578个油用亚麻株系的主要农艺性状与产量的关系。相关分析显示,F5中有6对性状达显著或极显著相关。对F5杂交种的7个农艺性状按最短距离法进行聚类分析,结果表明可分为4类;通过进行主成分分析,分别选取能代表全部遗传信息85%以上的4个主成分,并对各个性状在相应主成分中的贡献率进行分析,F5应选择单株粒重较大,果球数较多 、株高、分枝数和分茎数适中的材料。  相似文献   

14.
以151份鹰嘴豆种质资源为材料,采用主成分分析、相关分析及聚类分析方法,对151份材料5个表型性状和5个产量相关因子的遗传多样性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多样性指数最高的是百粒质量,其次是粒型;性状变异系数最大的是株型,其次是单株粒数。主成分分析表明,主要信息集中在6个主成分,其累计贡献率达84.48%;10个性状两两之间存在显著或极显著相关,其中单株荚数与株高、粒色、株型及百粒质量4个性状间呈显著或极显著相关;聚类分析结果表明,151份材料在欧氏距离1.059 2处划分为4类,第1类百粒质量最大,即籽粒较大;第2类株高最高,产量居中;第3类各性状都相对居中;第4类株高最低,单株荚数和单株粒数最大。本研究结果将为育种人员选配杂交组合,亲本选配、杂种优势利用等提供亲缘关系远近数据支撑。  相似文献   

15.
芒果果实品质评价因子的选择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简化芒果品质评价因素,为制定芒果品质评价指标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用主成分分析、系统聚类分析及合理—满意度多维价值理论的合并规则,对广西栽培的18个芒果品种的果形指数、硬度、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可滴定酸含量、可溶性糖含量和风味等19个主要品质指标进行综合评价,筛选芒果果实品质简化评价因子。【结果】芒果的多个品质指标变量间存在相对独立性和密切相关性,主成分分析后提取出可溶性固形物和可溶性总糖含量特征向量较大、水分含量特征向量绝对值较大等7个主成分,系统聚类分析后19个品质指标聚类简化成糖酸比、果肉色泽(L^*)、维生素C(Vc)、果实硬度等9个代表性指标,经合理—满意度多维价值理论合并规则综合评价,筛选出红芒6号、紫花芒、桂热82号、桂热120号和香芒5个品种为品质较优品种。【结论】主成分分析、系统聚类分析及合理—满意度多维价值理论的合并规则可用于简化芒果果实品质评价工作。  相似文献   

16.
云南苦荞资源农艺性状的主成分和聚类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揭示云南苦荞种质资源多样性,发掘苦荞资源中的有益基因,利用主成分分析和聚类分析,对收集的63个苦荞种质资源的12个农艺性状进行了多样性分析。结果表明,在云南苦荞资源中遗传多样性很丰富,其中株粒质量的遗传变异系数达到33.2%。应用主成分分析将云南苦荞12个性状简化为7个主成分,其累积贡献率为89.14%。采用系统聚类分析,将63份供试材料在遗传距离19.39水平上可聚为3个大类,可区分为生育期较长型、生育期中等、生育期较短型。其中第2类的株高适中、生育期适中、千粒质量大,综合性状表现较好,是选育优良品种(系)的理想材料。  相似文献   

17.
薄壳山核桃无性系果实性状指标简化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利用SPSS软件对17个薄壳山核桃无性系10个果实性状指标(果重、果高、果径、果型指数、果皮厚、核重、核高、核径、核型指数以及出核率)进行了主成分分析、聚类分析.结果表明,前3个主成分就能概括所有性状98.47%的信息.利用这3个主成分值对17个薄壳山核桃无性系进行系统聚类,在欧式距离为10时,无性系12号、17号、6...  相似文献   

18.
为综合评价近5年农家红花油茶优株考查结果,以41株农家红花油茶为调查材料,在果实成熟时随机采摘考种调查,分析14个产量和果实性状的主成分,并作二维散点图和系统聚类分析。结果表明,第1主成分为干籽产量,贡献率61.88%;第2主成分为单果籽数与干籽率,贡献率15.22%;第3主成分为干籽率、1粒干籽重和纵横径,贡献率9.63%。根据株系性状主成分表现,选出16个优良单株,其中9株第1主成分最大,丰产性最优。在主成分二维排序分析中,能够区分优劣株系的产量和果实性状。在聚类图中,当D=0.87时可把41个株系分成4类。二维排序分析与聚类分析均能较好地为农家红花油茶改良亲本利用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9.
探明甘肃地区油橄榄种质资源表型性状的遗传多样性和变异特点,旨在为当地油橄榄种质资源选育、评价和开发利用提供理论参考。对35份油橄榄种质资源的11个特征进行描述,对16个表型性状进行多样性、相关性、主成分、聚类等分析。结果表明:不同油橄榄种质表型性状之间存在显著差异,其变异系数变幅较大,介于8.64%~55.87%,单果重变异系数最大,果肉率变异系数最小。相关性分析发现,果实纵径、果实横径、单果重、果肉厚、果核纵径、果核横径、果核重和果肉率相互间均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主成分分析发现,16个表型性状可被提取为5个主成分,累积贡献率达到91.633%。聚类分析表明,在欧氏距离10处可将35份油橄榄种质资源分成5类,可作为5个不同育种方向,其中切姆拉里因其干鲜果含油率最高单独聚为一类,可作为特异种质进行挖掘利用;M1果实水分最少,干鲜果含油率仅次于切姆拉里,划分为油用类;贝拉和绿源小苹果果实水分最多,鲜果含油率低,划分为果用类;其余2类种质可结合其他生理指标进行挖掘利用。综上所述,不同油橄榄种质间表型性状差异较大,生物多样性较为丰富,小尼、绿源小苹果、M1、切姆拉里等种质表型...  相似文献   

20.
春大豆新品种(系)的聚类分析及主成分分析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近年育成的30个春大豆新品种(系)的12个生物学性状进行主成分分析和聚类分析。结果表明:聚类分析根据遗传距离可以将30个春大豆新品系划分为4个特性不同的类群,主成分分析选出了株高、全生育期、分枝数、荚数、粒重等综合性状因子对品种(系)进行了初步综合评价,为大豆育种提供有益信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