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采用ICP,AAS,AFS法测定了重庆市黔江排水有限公司污水处理厂终端污泥中9种重金属(Zn,Cr,Cu,Mn,Ni,Pb,As,Cd,Hg)的质量分数,并采用内梅罗综合污染指数法、 Hakanson潜在生态危害法、 Muller地累积指数法对污泥中9种重金属生态风险进行评价,同时,基于US EPA健康风险评价模型对5种重金属(Zn,Cu,Mn,Pb,Hg)进行非致癌健康风险评估,对另外4种重金属(Cr,Ni,As,Cd)进行致癌健康风险评估.生态风险评价表明, Ni,Cr,Pb无污染,生态危害程度很低,但Muller地累积指数法分析显示Cu,Zn,Hg,As存在一定生态危害风险,同时, Hakanson潜在生态危害风险评价和Muller地累积指数法评价均表明, Cd生态危害程度较高;健康风险评估表明该厂污泥中重金属基本不存在非致癌健康风险和致癌健康风险,但Cu,Mn的非致癌总风险相对较高,且各重金属经手口摄入途径产生最高非致癌健康风险,儿童所承受的非致癌健康风险高于成人约5.9倍,但儿童所承受的总致癌健康风险略低于成人.  相似文献   

2.
采集了重庆市主城区的商贸区、居民区、交通区、文教区、旅游区、工业区、农业区共40个街道灰尘样品,分析了样品中As,Cd,Cr,Cu,Hg,Ni,Pb,Zn等8个重金属元素总量,采用美国EPA人体暴露风险评价方法对街道灰尘中重金属含量进行了非致癌健康风险和致癌健康风险评估.结果表明,重庆市街道灰尘中重金属含量呈累积趋势.其中,Hg,Cr,Cu,Pb的变异系数超过了30%,受人为影响较大;儿童和成人对几种重金属的3种摄入方式大小依次为:手口暴露、皮肤暴露、呼吸暴露,儿童受到的伤害高于成人;重金属Cd和Ni的致癌风险度分别为3.6×10-8,5.3×10-7,低于国际防辐射委员会推荐的最大可接受风险值5×10-5,显示较低的致癌风险;Cr的致癌风险度为6.5×10-5,存在一定的致癌风险效应,应引起重视;其中,Cr元素中,商贸区和交通区的致癌风险度高于其他功能区.  相似文献   

3.
煤矿周边土壤重金属的含量特征及健康风险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解煤矿影响区土壤重金属含量特征及污染状况,该研究测定了土壤中重金属Cr、Ni、Cu、Zn、As、Cd和Pb元素的含量,采用单因子指数法、地累积指数法对土壤重金属污染水平进行评价,并运用暴露风险评价模型评估重金属对人体健康的风险.结果表明:Cr、Cu、As、Cd和Pb的均值含量均超过了安徽省表层土壤背景值,但土壤生态环境的风险低.Cd的单因子指数最大,有67%的采样点达到了警戒限值,其次是As;Cd的地累积指数最大,所有采样点均处于轻微污染范围;As次之.7种重金属的非致癌风险对儿童的影响大于成人,且在3种暴露途径中,手-口摄入途径最为显著;相比之下,Cr和As的致癌风险和非致癌风险较大.  相似文献   

4.
基于农田土壤重金属生物可给性的人体健康风险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SBET方法研究了广西某流域农田土壤7种重金属的生物可给性,并评估了土壤重金属经口摄入途径对不同人群造成的健康风险。结果表明:土壤中重金属Cd、Cu、Zn、Ni、Pb、As、Cr的生物可给性均值分别为70.55%、25.72%、10.89%、10.81%、7.78%、0.93%、0.71%。未经生物可给性修正的风险评价结果表明:土壤重金属对儿童的总非致癌风险(HI)和总致癌风险(Rt)分别为2.47和6.12×10-5,对成人的HI和Rt分别为0.32和4.01×10-5,即对儿童有较大的风险。经生物可给性修正后,土壤重金属对儿童和成人的非致癌风险和致癌风险均大幅度降低,但对儿童依然有一定的致癌风险。  相似文献   

5.
利用SBET方法研究了广西某流域农田土壤7种重金属的生物可给性,并评估了土壤重金属经口摄入途径对不同人群造成的健康风险。结果表明:土壤中重金属Cd、Cu、Zn、Ni、Pb、As、Cr的生物可给性均值分别为70.55%、25.72%、10.89%、10.81%、7.78%、0.93%、0.71%。未经生物可给性修正的风险评价结果表明:土壤重金属对儿童的总非致癌风险(HI)和总致癌风险(Rt)分别为2.47和6.12×10-5,对成人的HI和Rt分别为0.32和4.01×10-5,即对儿童有较大的风险。经生物可给性修正后,土壤重金属对儿童和成人的非致癌风险和致癌风险均大幅度降低,但对儿童依然有一定的致癌风险。  相似文献   

6.
为了解浙中地区水生蔬菜及其生长环境重金属健康风险,采集水生蔬菜及其生长环境土壤、水样品,测定铅、镉、铬、铜、锌、砷含量,采用美国环境保护署(US EPA)推荐的健康风险评价模型展开健康风险评价。结果表明,水生蔬菜单一重金属的目标危害系数(target hazard quotient,THQ)值依次为铬>铅>锌>铜>镉>砷,成人铬和儿童铅、铬的单一重金属THQ值均超过1,表明食用样品水生蔬菜,成人存在铬暴露健康风险,儿童存在铅、铬暴露健康风险。土壤中铜、锌、砷各暴露途径的非致癌风险在儿童和成人中均为口腔摄入>皮肤接触>呼吸暴露,铅、镉、铬各暴露途径的非致癌风险均为皮肤接触>口腔摄入>呼吸暴露。同一暴露途径儿童的非致癌风险普遍比成人高。铬对儿童和成人的致癌风险指数都高于10-4,表明铬对人体健康存在致癌风险。水环境中镉、砷、铬引起的致癌风险平均值分别为541×10-6 a-1、214×10-5 a-1、791×10-4 a-1,风险等级从低到高。所有调查区域水环境中铬的致癌风险值均高于10-4 a-1,说明铬已成为浙中地区水生蔬菜基地水环境中的主要致癌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7.
通过现场调查采样及室内分析,研究了兰州市七里河安宁污水处理厂和雁儿湾污水处理厂污泥中重金属的形态分布特征,并对其进行了潜在生态风险评价.结果表明,污泥总体呈高有机质、高全N和有效P、高微量营养元素,且Cu、Zn、Cd、Pb、Ni 5种重金属的含量均低于污泥农用控制标准,具有很好的农用价值.污泥中Zn、Cd、Pb主要以有机结合态和残渣态存在,而Cu、Ni可交 换态所占比例较高,分别为14.95%和14.41%,不稳定态所占比例分别为41.12%和31.04%,表现出较高的生物活性和可利用性.七里河和雁儿湾污泥中重金属的潜在生态风险属于低度风险;Cd、Cu是污泥中重金属潜在生态风险的主要贡献者,在污泥处理处置时应引起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8.
从新疆开都河下游绿洲农田土壤采集98个土壤样品,测定其中As、Cd、Cr、Cu、Ni、Pb和Zn的含量,利用地累积指数(I_(geo))评价农田土壤污染水平,采用US EPA健康风险评价模型,对农田土壤微量元素污染的潜在健康风险进行评估。结果表明,研究区农田土壤中Zn呈现轻度污染,Cd与Pb呈现轻微污染,As、Cr、Cu与Ni呈现无污染态势。研究区农田土壤中7种微量元素在3种暴露途径下成人和儿童的潜在非致癌风险商(HQ)从大到小依次为HQ_(Pb)HQ_(As)HQ_(Cr)HQ_(Cd)HQ_(Cu)HQ_(Ni)HQ_(Zn);HQ与潜在非致癌风险指数(HI)均小于1,属于可接受风险水平,微量元素对儿童的HI略小于成人。As和Cd在3种暴露途径下成人和儿童的单项致癌风险指数CR_(As)大于CR_(Cd)。CR与总致癌风险指数(TCR)均小于10-4,属于可接受风险水平;微量元素对儿童的潜在致癌风险略高于成人。研究区农田土壤中As、Cr与Pb是最主要的潜在非致癌风险因子,As是最主要的潜在致癌风险因子。  相似文献   

9.
为了探究乌鲁木齐市典型蔬菜基地表层土壤重金属对人的健康风险,采集140份土壤样品进行重金属分析,结合实测土壤重金属数据和美国环境保护署(US EPA)推荐的健康风险评价模型,评价成人和儿童的健康风险。结果表明,重金属对儿童的HI(总非致癌风险)和TCR(总致癌风险)大于成人,各分区表现为粮食作物区蔬菜作物区油料作物区水果区,砷(As)、铬(Cr)和铅(Pb)是各分区非致癌风险中较大的3个贡献因子,其中As、Cd也是各分区致癌风险中最主要的贡献因子。非致癌风险评价结果表明,重金属不会对成人健康造成危害,但可能对儿童健康造成危害。评价结果还表明,致癌风险处于人体可耐受的范围,As是最主要的致癌因子,镍(Ni)、Cr无致癌风险。用污染负荷指数(PLI)评价该区域污染程度的结果表明,该区域的整体污染程度比较小。  相似文献   

10.
王冰 《安徽农业科学》2018,46(5):147-149,159
依据农村土壤监测结果,对饮用水源地周边、耕地、居民区周边和养殖场周边土壤的重金属指标进行含量分布和健康风险评价。结果表明:农村土壤中重金属含量的顺序为CrPbAsCdHg;农村养殖场周边土壤中重金属的含量较其他3个点位均偏高;重金属对2类暴露人群的非致癌风险可以忽略;重金属Cr、As和Cd呼吸吸入致癌风险均明显小于10-6,重金属As经口摄入、经皮肤接触致癌风险对儿童和成年人的致癌风险均介于可以接受范围内。  相似文献   

11.
为探明湖南锡矿山矿区周边土壤重金属污染程度及重金属在优势植物中的分布,通过野外调查,分析锡矿山地区土壤重金属的含量、来源、生态风险及重金属在优势植物中的富集和迁移情况。结果表明,锡矿山土壤中重金属Sb、Cd和Hg的平均值远超湖南省土壤背景值,超标率均达到100%。来源分析表明,Sb、Hg、Zn、Cd、Pb、As主要受人为活动的影响,但重金属污染来源不完全一致,存在复合污染。生态风险评价结果显示,Sb、Cd和Hg是锡矿山地区极高的生态风险因子,62.50%的样点具有极高生态风险。健康风险评价结果显示,经口摄入是土壤重金属暴露的主要途径,且儿童受到的非致癌和致癌风险均高于成人。Sb和As分别是主要的非致癌和致癌健康风险因子。苎麻对As、Sb的富集系数和转移系数值均大于1,且在重度污染地区的根系滞留率低于其他6种优势植物。研究表明,锡矿山地区存在较高程度的生态风险和健康风险,苎麻具有较高的修复矿区土壤重金属潜力,可作为锡矿山地区重金属污染的修复植物。  相似文献   

12.
为了解恩施魔芋产地土壤环境质量及潜在的健康风险,对土壤重金属元素铜(Cu)、铬(Cr)、镉(Cd)、砷(As)、铅(Pb)含量进行测定,并对土壤重金属污染及健康风险进行评价。结果表明:魔芋产地土壤重金属元素含量均达到国家土壤重金属环境质量二级标准,单因子污染指数均低于1.0,综合污染指数为0.4,土壤处于安全等级,适合发展魔芋无公害生产。其中,Cd的单因子污染指数最高(0.77),是潜在的首要污染物。在5种重金属中,Cu含量与Cr含量呈极显著正相关,Pb含量与Cd含量呈极显著正相关。几种重金属引起的成人和儿童的非致癌风险、致癌风险、总非致癌风险、总致癌风险均低于相应风险阈值,对人体健康不会造成明显危害,但Cr和As存在着潜在的健康风险威胁。儿童总非致癌风险和总致癌风险出现的概率分别是成人的1.5倍和3.5倍,且儿童的总致癌风险处于临界点,需要高度关注并及时进行土壤修复和治理。因此,为确保魔芋无公害生产能够顺利开展,需要及时监控土壤中Cd、Cr、As的进入途径和进入量,必要时采取土壤污染修复治理措施,以确保土壤环境质量和魔芋生产安全性。  相似文献   

13.
韶关工矿区水稻土和稻米中重金属污染状况及风险评价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探明韶关市工矿业活动对矿区周边农业生产的影响,选取韶关市凡口铅锌矿(FK)、大宝山多金属矿(DBS)、曲江发电厂(QJ)三个典型工矿区为研究对象,采集周边村庄的54个稻田土壤及对应的54个稻米样品,分析了重金属含量特征,并采用潜在生态风险评价法和人体健康风险评价法对土壤-稻米中重金属进行生态风险及人体健康风险评价。研究表明,三个典型工矿区周边水稻土中重金属严重超标,Cd、Pb、Cu、Zn含量的超标率分别为100%、30%、50%、74%;水稻土均具有很高或高潜在生态风险,风险大小依序为QJFKDBS;其中Cd为最主要的风险元素因子。稻米中Cd、Pb、Cu、Zn含量超标率分别为94%、85%、2%和4%,Cd和Pb是稻米中最主要的健康风险因子。土壤重金属的人体健康风险评价结果表明,工矿区周边水稻土中重金属的非致癌健康指数均小于1,不会对周围居民造成明显的非致癌健康影响,其中Pb是最主要的非致癌风险元素因子;水稻土中的Cd致癌风险度基本在可接受风险水平,但仍不可忽视其对矿区儿童的潜在致癌风险;经口摄入是最主要的土壤重金属非致癌和致癌风险暴露途径。稻米中重金属的健康风险远高于土壤,对周围村民存在明显的非致癌风险,甚至慢性致毒效应;其中Cd和Pb是研究区域稻米中最主要的非致癌风险元素因子;稻米中Cd的致癌风险度在10~(-3)~10~(-2)范围,远远超过了可接受风险水平(10~(-6))。研究结果为当地如何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以防治土壤重金属污染、保障矿区居民健康提供了更全面的依据。  相似文献   

14.
东洞庭湖湖滨带土壤重金属健康风险评价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以东洞庭湖湖滨带为研究区域,系统调查分析其土壤中的重金属污染状况,并进行致癌风险评价和非致癌风险评价。东洞庭湖湖滨带土壤中的重金属As、Hg、Cd、Cu、Zn、Ni、Cr的平均含量分别为19.31、0.0113、0.989、50.29、125.7、43.9和93.36 mg/kg,已全部超过了洞庭湖背景值,其中As、Hg和Cd的最大含量分别已超过洞庭湖背景值的5倍、5倍和20倍之多,说明东洞庭湖湖滨带土壤已经受到一定程度的重金属污染。致癌风险评价结果表明,As为当地主要的致癌物,Cd属于安全的范围,叠加后的致癌总风险指数平均值成人的为1.6810-5,儿童的为1.0410-6,在鹿角港口区、岳阳市区和城陵矶港口区相对较高,是平均值的1.3至2.6倍。非致癌风险评价结果显示,Hg、Pb、Cu、Zn、Cr、Ni的非致癌风险指数均远小于1,不会对当地居民健康构成威胁。叠加后的非致癌总风险指数平均值成人的为1.7910-1,儿童的为1.0910-2,在漉湖芦苇场、团州农场、君山旅游区较高。  相似文献   

15.
为了解重庆碳酸盐岩地区耕地土壤镉(Cd)的含量特征,在南部碳酸盐岩地区采集131个耕地土壤样品,并在非碳酸盐岩地区采集162个耕地土壤样品作为对照,分析测定土壤Cd含量及pH,基于地统计法、潜在生态风险指数法和健康风险评价法对土壤Cd污染状况、潜在生态风险以及对成人和儿童的健康风险进行评价。结果表明,碳酸盐岩地区耕地土壤Cd平均含量为0.571 mg/kg,明显高于非碳酸盐岩地区(平均含量为0.305 mg/kg),与土壤环境质量标准值(GB 15618—2018)相比,碳酸盐岩地区耕地土壤Cd含量有48.1%的点位超过风险筛选值,非碳酸盐岩地区耕地土壤Cd样点超标率为29.6%,呈不同程度的Cd富集。从空间分布来看,研究区耕地土壤Cd含量的高值区集中分布于南川区中部水江镇、东城街道、南城街道及南部金山镇地区,并呈现出强至极强的潜在生态风险。健康风险评价结果表明耕地土壤Cd的非致癌风险总指数HQ小于1,危害可忽略;致癌风险CR略大于10-6,在尚可接受的水平。碳酸盐岩地区成人和儿童3种暴露途径的非致癌风险和致癌风险均高于非碳酸盐岩地区,且儿童的非致癌风险和致癌风险均高于成人,经口摄入是...  相似文献   

16.
测定合肥市及周边蚌埠,阜阳,黄山,宿州等城市7个污水处理厂污泥、生物反应器活性污泥及污水中5种重金属Pb, Cr, Cu, Zn, Cd的含量;计算污水处理厂对污水中重金属的去除,及污泥重金属去除负荷;参比安徽省土壤重金属元素背景值和全球土壤沉积物重金属元素平均值,用潜在生态危害指数法对污泥中重金属作毒性分析、污染程度评价和潜在生态风险评价;对比国家污泥农用标准,给出污泥农用建议。结果表明不同背景值下,污染程度和潜在生态风险评价差异较大,以安徽省土壤重金属元素含量为背景值评价,单因子Cd的污染程度“极强”,使潜在生态风险处在“很强”范围;以全球土壤沉积物重金属含量平均值为背景值,评价潜在生态风险只有部分样品处在“很强”范围。  相似文献   

17.
测定合肥市及周边蚌埠,阜阳,黄山,宿州等城市7个污水处理厂污泥、生物反应器活性污泥及污水中5种重金属Pb,Cr,Cu,Zn,Cd的含量;计算污水处理厂对污水中重金属的去除,及污泥重金属去除负荷;参比安徽省土壤重金属元素背景值和全球土壤沉积物重金属元素平均值,用潜在生态危害指数法对污泥中重金属作毒性分析、污染程度评价和潜在生态风险评价;对比国家污泥农用标准,给出污泥农用建议。结果表明不同背景值下,污染程度和潜在生态风险评价差异较大,以安徽省土壤重金属元素含量为背景值评价,单因子Cd的污染程度"极强",使潜在生态风险处在"很强"范围;以全球土壤沉积物重金属含量平均值为背景值,评价潜在生态风险只有部分样品处在"很强"范围。  相似文献   

18.
选择常见蔬菜茄子、辣椒、豇豆(果菜类)、空心菜、白菜、油麦菜(叶菜类)、萝卜、莴笋、芥菜(根茎类)共9种蔬菜为试材,研究了蔬菜中重金属的污染特征并评估了其对人体的健康风险。结果表明:9种蔬菜中都是Fe含量最高,其含量(湿重)为6.80~38.19 mg/kg,其中叶菜类的Fe平均含量为31.72 mg/kg,分别是果菜类和根茎类的2.7和2.3倍,Cr、Cd是蔬菜中超标的主要元素,除茄子外的8种蔬菜中Cr含量均超标,油麦菜和白菜叶的Cd含量超标;叶菜类具有较高的非致癌健康风险尤其是空心菜,As和Mn是引起非致癌健康风险的主要元素,相较于成人儿童对于叶菜类中As和Mn的非致癌健康风险比成人更高,部分根茎类和果菜类对儿童也存在非致癌健康风险;Cd在9种蔬菜中均不构成潜在的致癌风险,As在叶菜类、部分根茎类和果菜类中均存在潜在的致癌风险,Cr在9种蔬菜中均构成潜在致癌风险,且Cr在叶菜类、根茎类中的致癌风险高于果菜类,相较于成人儿童存在更高的重金属致癌风险。  相似文献   

19.
贵州省典型城市污水处理厂污泥养分与重金属含量调查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分别采集贵州省8个典型地级城市污水处理厂冬季和夏季的脱水污泥样品,进行室内分析测试,研究其养分和重金属特性.结果表明,贵州省主要地级城市脱水污泥pH为6.5~7.4,盐分含量为O.4%~0.9%.城市污泥中有机质、全量N、P高于一般农家肥,但全K量较低.污泥中全量重金属Cu、Pb、Ni、Cr、Hg和As均远低于国家农用标准,但一个处理厂污泥Cd、Zn超标,另有一处理厂污泥Cd超标,有3个处理厂污泥存在Zn超标现象.形态分析表明,Cd在多数污泥中化学形态主要是以生物有效态的形式存在,而Zn主要以稳定的化学形态存在,说明Cd存在环境风险,而Zn相对安全,表明贵州地区脱水污泥多数可安全农用,冬季和夏季脱水污泥的养分和重金属浓度没有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20.
基于225个样点分析了贵州省不同地区(自然背景区、农业种植区和矿区)表层土壤重金属As、Cd、Cr、Cu、Hg、Pb、Zn的含量、分布及累积特征,采用地积累指数(Igeo)对土壤重金属污染水平进行评价,并根据潜在生态风险指数(RI)及人体健康风险评估模型评估了不同分区土壤重金属暴露的生态风险和人体健康风险水平。结果表明:贵州省不同分区表层土壤中重金属含量差异较大,与贵州省土壤背景值相比,农业种植区土壤Hg、Zn、Cd和As累积特征明显;矿区土壤Hg、Zn、Cd、Pb和As累积特征较显著,平均含量分别是贵州省土壤背景值的52.55、23.22、16.32、14.48倍和4.85倍。Igeo值显示自然背景区土壤重金属处于无污染水平,而农业种植区各重金属主要处于无污染或无-中污染水平,矿区污染程度较突出,重金属Hg、Zn、Cd、Pb达到中污染水平,特别是在黔西北和铜仁等矿产资源分布区。综合生态风险评价结果表明,矿区土壤中重金属生态风险水平远高于农业种植区和自然背景区,矿产资源集中分布区土壤重金属生态风险较高,部分样点达到高生态风险水平。单一重金属潜在生态风险评价结果显示,农业种植区和矿区土壤中Hg、Cd、Pb和As为主要风险因子,Cr和Cu处于低风险状态。人体健康风险评估结果显示,矿区的人体健康风险高于农业种植区,农业种植区和矿区土壤对成人的非致癌风险在可接受范围内,但致癌风险不可忽视,对儿童的非致癌风险与致癌风险均高于成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