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2 毫秒
1.
2006~2008年在广西南宁、灵山、桂林三个不同生态区,以热研2号柱花草为对照,对广西畜牧研究所引进的白花扁豆06—1进行了区域试验。结果表明:白花扁豆06—1适应性广,耐寒,生长速度快,干草产量(10032.6~10951.1kg/hm^2)比对照热研2号柱花草(7048.9~8035.5kg/hm^2)增加26.1%~40.8%;草质柔软,叶量丰富,蛋白质含量(17.8%)比对照(16.7%)高出6.6%,是适应性极强的优质豆科牧草,可在亚热带地区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
在甘肃高寒阴湿区引进10种国外优良牧草,通过3年的生育期和产草量测定,结合抗病虫害能力、家畜适口性评估以及牧草营养成分的分析,筛选出适合该地区的优良牧草品种。结果表明,紫花苜蓿、苏丹草、俄菜抗病虫害能力较强,丰产性好,适口性佳,适宜在高寒阴湿地区推广。其中,俄菜年平均产量(干重)为69500kg/hm^2,粗蛋白含量为20.1%;紫花苜蓿年平均产鲜草产量折合干重为15500.0kg/hm^2,粗蛋白含量为18.6%;苏丹草年平均产鲜草产量折合干重为18800kg/hm^2,粗蛋白含量为14.8%。  相似文献   

3.
青藏扁蓿豆在西宁地区生长良好,但播种当年不能形成种子,返青至成熟约需≥10℃积温3520.8℃,生育期约167d,生长第二年地上生物量鲜草可达18661.8kg/hm^2,干草达4911kg/hm^2,种子产量为487.43kg/hm^2,叶、细枝丰富,茎叶比为1:0.77。  相似文献   

4.
优良牧草——科尔沁尖叶胡枝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科尔沁尖叶胡枝子为豆科多年生草本状半灌木,适应于干旱、半干旱区,在内蒙古农牧交错带东段种子9月中旬成熟,产量约636.89kg/hm^2,生育期约115—120d。成熟株高80-90cm,生长2年和3年的鲜干草产量平均为15310.7和5838.5kg/hm^2。科尔沁尖叶胡枝子生育后期基部叶易脱落,收获牧草宜在7月中下旬刈割,留茬高度10cm左右,可调制干草,尤以青贮效果较好,牛羊喜食,羊最喜食。  相似文献   

5.
氮肥对桂牧一号杂交象草产草量、蛋白质产量和经济效益的影响。结果表明:施氮肥可明显增加牧草产量,蛋白质产量,随着施氮水平的提高,二者都呈现先迅速上升后缓慢下降的趋势,施碳铵优于施尿素,每次刈割后施碳铵821.4kg/hm^2产量最高,效益显著,试验时鲜草、干草和蛋白质产量分别为293.84t/hm^2、40.52t/hm^2和5522.03kg/hm^2,分别为对照组的1.134、1.175和1.254倍,其净增产值为37459.94元/hm^2。  相似文献   

6.
高山草原条件下一年生豆科牧草生产性能的评价   总被引:16,自引:5,他引:11  
1998年对自国际干旱农业研究中心(ICARDA)引进的野豌豆属(Vicia spp.)和山黧豆属(Lathyrus spp.) 的5个种50个品系在高山草原条件下的牧草和种子产量表现作了评价。1999年对其中能够完成生育期的春箭舌豌豆9个品系、法国野豌豆4个品系、鹰嘴山黧豆2个品系和栽培山黧豆1个品系做了进一步的测定。这16个品系1998年和1999年的平均产草量分别是春箭舌豌豆6509.5和5489.1kg/hm^2,法国野豌豆3398.0和2786.7kg/hm^2,鹰嘴山黧豆7610.3和4761.9kg/hm^2,栽培山黧豆5804.7和3858.2kg/hm^2,种子产量分别是春箭舌豌豆509.7和1010.0kg/hm^2,法国野豌豆536.0和1073.6kg/hm^2,鹰嘴山黧豆152.2和732.7kg/hm^2,栽培山黧豆16.5和12.8kg/hm^2。长柔毛野豌豆的所有10个品系、栽培山黧豆的9个品系 和鹰嘴山黧豆的8个品系在当地不能完成生育期。根据两年的试验结果,从牧草和种子产量两方面综合评价,春箭舌豌豆更适合在高山草原种植。春箭舌豌豆2556、2560和2566等品系上部分生物量与对照品种333/A狭叶野豌豆相当,但种子产量比对照种高19.6%-77.4%,表现出较高的生产性能和适应性,值得进一步选育。春箭舌豌豆品系的牧草与种子产量呈负相关关系,在品种选育过程中应根据需要有所侧重。  相似文献   

7.
直穗鹅观草引种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与野生直穗鹅观草相比,经过十多年引种驯化的直穗鹅观草表现出了较强的适应性和较好的生产性能,在林西县生育期约100d,平均干草产量可达4753.3kg,hm^2,生长2年和生长3年的种子产量平均达724.5kg/hm^2,干草产量和种子产量分别比野生直穗鹅观草增加17.0%和23.4%,干草产量与垂穗披碱草(4625.8kg/hm^2)和无芒雀麦(4788.2kg/hm^2)相近,但种子产量明显低于垂穗披碱草(1312.5kg/hm^2)和无芒雀麦(781.7kg/hm^2)。  相似文献   

8.
奇台红豆草牧草和种子生产的播种量和密度试验   总被引:5,自引:4,他引:1  
为确定奇台红豆草草地合理植株密度,在新疆奇台县有灌溉条件的地区,2005—2007年设播种量处理1为52.5,处理2为60.0和处理3为75,0kg/hm^2的进行刈割试验,30cm的行距;播种量处理4为37.5;处理5为45.0和处理6为60.0kg/hm^2的进行种子生产试验,45cm的行距。结果表明,牧草生产的3个处理在3年的生长过程中,田间保留株数的绝对数在增加的同时,其相对比值逐渐变小和接近,并且保持了处理3〉处理2〉处理1的顺序;3年的平均干草产量处理2为11961t/hm^2,比处理1、处理3分别提高17.11%和15.51%,因此,播种量为60.0kg/hm^2,密度380万~400万株/hm^2是生产牧草的合适选择。种子生产的3个处理,第1年子实产量均很低,第2、3年大幅上升;各年均以处理5的产量最高,处理5的秸秆子实比也较低。因此,播种量为45.0kg/hm^2,密度260万株/hm^2是奇台红豆草种子生产的合适的选择。  相似文献   

9.
通过在不同海拔高度设置4个点3个组的对比试验结果为:海拔400m以下A组年干均产鲁梅克斯鲜草128814.3kg/hm^2,B组均产107308.5kg/hm^2;海拔600-700的A组年平均产鲁梅克斯121310.6kg/hm^2,B组年平均产107558.6kg/hm^2;海拔400-500m的C组年均产125312.6kg/hm^2。鲁梅克斯第1年种植均是3次测产,牧草生长良好。其产草量均高于我区其他牧草产量。该牧草引种栽培试验成功,将为西部大开发,退耕还草,大面积推种植,改善生态环境,解决畜禽饲料,推动畜牧业的大发展起到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0.
氮磷钾肥配施对健宝牧草产量和效益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采用“311-B”二次回归最优设计,研究了N、P、K肥配施对健宝牧草产量和效益的影响。结果表明,N肥对健宝牧草的产量和效益影响最大;在较高施N水平下,P、K间交互效应有利于健宝牧草的增产增收;最优施肥方案为N303.89kg/hm^2、P2O5240kg/hm^2、K2O240kg/hm^2,其产量为104378.58kg,/hm^2,效益为8154.38元/hm^2。  相似文献   

11.
红豆草草地生产能力的评价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汪玺 《草业学报》2002,11(4):108-113
用测产、化学分析,动物消化代谢试验等方法,对不同生育时期红豆草草地的生产能力及光能利用率做了全面评价,结果表明,盛花期红豆草生产能力最高,干物质产量达10336.2kg/hm^2,绵羊对其干物质的消化率为63.33%,产可消化干物质5263.6kg;产粗蛋白1491.5kg,消化率67.24%,产可消化粗蛋白900.2kg;氮的代谢沉积率18.22%,盛花期红豆草能值为18196.5KJ/kg,可积累能量188.08GJ/hm^2,占红豆草生长期内太阳有效辐射的2.56%,占农作物生长季内太阳有效辐射的0.84%,占全年太阳有效辐射的0.62%,能量消化率为61.27%。积累的可消化能94.06GJ/hm^2,占红豆草生长期,农作物生长季和全年太阳有效辐射比率依次为1.28%,0.42%,和0.31%。  相似文献   

12.
红豆草和紫花苜蓿在同仁县生产性状的初步比较结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韩德林 《青海草业》2001,10(2):14-16
试验结果表明 ,在同仁县的隆务河谷地区有灌溉的条件下 ,红豆草在种植前两年的生长速度和产草、产籽量均明显高于紫花苜蓿。红豆草在种植当年就可以收到部分成熟种子 ,如果收草用 ,当年可刈割两茬 ,但越冬率较苜蓿差 ,第 2年可刈割三茬 ,每公顷产鲜草 962 82kg/hm2 ,产种子 1 1 35.5kg/hm2 。紫花苜蓿产鲜草 731 97kg/hm2 ,产种子 1 99.5kg/hm2 。红豆草较紫花苜蓿更适合于隆务河谷较阴湿的荒山荒坡 ,房前屋后及田埂地头上种植 ,既美化环境又可获取较高产量的牧草  相似文献   

13.
刈割对混播草地根重及翌年产草量的响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刈割对无芒雀麦Bromus innermis 草原3号苜蓿Medicago varia cv.Caoyuan No.3草地组分种根重及翌年产草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刈割次数对牧草根重和产草量有显著影响;随着刈割次数的增加,苜蓿和无芒雀麦根重下降,刈割3次比刈割1次根重分别下降53.39%和29.88%.在试验组分频率下,播种当年刈割1次,有利于苜蓿生长,翌年草地总产量最高,但降低了无芒雀麦的比例;在苜蓿孕蕾期(无芒雀麦拔节后期)初次刈割,年刈割2次,翌年草地产草量较高,群落稳定性最好;刈割3次,则严重影响其生长发育.  相似文献   

14.
川东地区白三叶引种适应性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从2003年开始.在四川达州试验点连续5年对拉丁诺和胡依阿两品种白三叶(Trifolium repens)生长发育、根系生长情况、茎叶比、草产量以及种子产量进行观察测定.结果表明,两品种较为适应川东地区的夏季高温伏早天气,能完成整个生育周期,全年生长,无明显枯黄期,青绿期320 d以上.越夏率100%.抗病力强;具有较...  相似文献   

15.
在“玉米-大豆”套作模式下,以贡选1号为材料,研究了施氮量对套作大豆花后光合特性、干物质积累量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花后Chl a含量、Chl a/b值、净光合速率、叶、叶柄、茎和荚的干重以及地上部干物质积累总量均以低氮处理(纯氮32.4 kg/hm2)最优,其次为中氮处理(纯氮64.8 kg/hm2)。套作大豆的产量和有效荚数均以低氮处理最高,分别较对照(不施氮)高18.22%和17.37%,差异极显著;其次为中氮处理,与对照差异显著;高氮处理(纯氮97.2 kg/hm2)则显著低于对照,这是由于经高氮处理的大豆植株花后叶面积指数(LAI)过高,影响通风透光,落花落荚严重所致。可见,合理施用氮肥(纯氮32.4, 64.8 kg/hm2)能提高套作大豆花后叶片的净光合速率,地上部干物质积累量,进而提高大豆产量。  相似文献   

16.
周俊  李泉林 《青海草业》2004,13(2):20-21,33
通过对阿尔冈金(Algonquin.)、金皇后(Golden Empress)、红豆草(sativa O.)引种试验。结果表明,播种当年可以刈割两茬,产量分别为:53026.5kg/hm^2、54164.4kg/hm^2、36063.5kg/hm^2;第二年鲜草产量分别为65027.8kg/hm^2、65067.2kg/hm^2,66281.6kg/hm^2,红豆草种子产量1101.1kg/hm^2。  相似文献   

17.
高寒牧区混播草地建植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摘要:2004-2006年在甘肃甘南州夏河县桑科乡开展豆科和禾本科牧草不同草种组合混播试验研究,结果表明,建植第1年(2004年)组合Ⅱ[甘肃红豆草(Onobrychis viciaefolia cv.Gansu)、阿尔冈金苜蓿(Medicago sativa cv.Algonguin)、垂穗披碱草(Elymus nutans)和无芒雀麦(Bromus inermis)]产草量最高,比组合Ⅰ(甘肃红豆草、阿尔冈金苜蓿和垂穗披碱草)、组合Ⅲ(甘肃红豆草、阿尔冈金苜蓿和无芒雀麦)和组合Ⅳ(甘肃红豆草和阿尔冈金苜蓿)分别多产干草379、446和369 kg/hm2,组合Ⅱ与其他组合之间差异显著(P<0.05)。建植第2年(2005年)组合Ⅰ、组合Ⅱ、组合Ⅲ和组合Ⅳ干草产量分别为2 489、2 856、2 715和2 976 kg/hm2,各组合之间差异不显著(P>0.05)。建植第3年(2006年)组合Ⅳ(甘肃红豆草、阿尔冈金苜蓿)鲜草、干草产量最高,比组合Ⅰ多产干草3 635 kg/hm2,各组合之间差异显著(P<0.05)。  相似文献   

18.
根据云南省晋宁县特有的生态和经济发展特点,在冬闲田上用小黑麦 WOH939、WOH830、NTH237三个品种与光叶紫花苕分别以6:4和7:3的比例混播,共6种组合为研究对象,测定分析了各混播处理中植株高度、叶面积指数、产草量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不同处理在同一生态环境下表现出相似的叶面积指数及产草量变化规律:小黑麦的叶面积指数从孕穗期之后逐渐下降,而光叶紫花苕的叶面积指数始终保持上升趋势,混播草地叶面积变化规律与小黑麦相似。各混播草地产草量快速增长阶段出现在小黑麦的分蘖期到孕穗期;在开花期,干草产量可以达到9.7~12.4 t/hm~2。  相似文献   

19.
通过田间试验研究了不同浓度多效唑(PP333)、矮壮素(CCC)和抗倒酯(TE)对人工种植的二年龄羊草(Leymus chinensis)生长及种子产量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在羊草分蘖期施用多效唑、矮壮素和抗倒酯均使羊草株高、穗长降低,而生殖枝数、基部茎粗、小穗数和种子产量增加,且以多效唑处理效果最明显。生长调节剂种类与浓度对羊草种子产量有显著影响。当处理浓度为0.6,1.2和1.8kg/hm2时,多效唑处理种子产量比对照分别增长1.63,3.32和4.18倍(P0.05);矮壮素处理种子产量比对照分别增长16.10%,113.12%和161.43%(P0.05);抗倒酯在1.8kg/hm2处理下种子产量比对照增长103.98%(P0.05),其余浓度间种子产量差异不显著(P0.05)。在12个处理组合中,多效唑喷施浓度为1.8kg/hm2处理种子产量最高(260.6kg/hm2),其次为多效唑喷施浓度为1.2kg/hm2处理(217.3kg/hm2)。因高浓度(1.8kg/hm2)多效唑处理对羊草生长抑制较重以及土壤残留药剂较多等问题,在羊草分蘖期喷施1.2kg/hm2多效唑较适宜。  相似文献   

20.
Abstract

The effect of four seeding rates (3; 6; 12 and 24 kg/ha), four methods of weed control (nil, mowing, 4 l/ha of 2,4‐D amine and hand weeding) and two times of cutting (late boot stage and end of season) on the establishment and yield of a Rhodes grass pasture was investigated. The experiment was first sown in 1980 and repeated in the same form in 1982.

Mother and daughter plants were counted and the canopy cover of Rhodes grass was estimated a year after seeding. Subsequently, the experiments were harvested a number of times.

Seeding rate, weed control and cutting affected the density of plants. The higher densities affected the yield of the pasture initially only. The value of using more than 3 kg/ha of commercial certified seed is doubtful. The use of adequate measures to control weeds does seem to be economically justified.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