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通过对3种胡枝子开花特性观察表明:尖叶胡枝子,达乌里胡枝子和二色胡枝子单株花序数分别为805.6、277.0和548.3个;日开花高峰尖叶胡枝子出现在9:00~10:00,达乌里胡枝子在10:30~11:30,闭花高峰均出现在15:30~16:00,二色胡枝子开花高峰在8:00~8:30,闭花高峰在17:30~18:00。  相似文献   

2.
优良牧草——科尔沁尖叶胡枝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科尔沁尖叶胡枝子为豆科多年生草本状半灌木,适应于干旱、半干旱区,在内蒙古农牧交错带东段种子9月中旬成熟,产量约636.89kg/hm^2,生育期约115—120d。成熟株高80-90cm,生长2年和3年的鲜干草产量平均为15310.7和5838.5kg/hm^2。科尔沁尖叶胡枝子生育后期基部叶易脱落,收获牧草宜在7月中下旬刈割,留茬高度10cm左右,可调制干草,尤以青贮效果较好,牛羊喜食,羊最喜食。  相似文献   

3.
2种胡枝子牧草生物量及草层结构变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尖叶胡枝子和达乌里胡枝子地上生物量随生育期的进程在不断增加,尖叶胡枝子最大生物量出现在开化期,达乌里胡枝子出现在结实期;在分枝期和孕蕾期叶/茎>1,其中分枝期尖叶胡枝子和达乌里胡枝子叶的比重分别占地上总生物量的71.26%和70.94%,孕蕾期叶比重略低于分枝期。开花期和结实期,随着花果的出现,花果的比重迅速上升,叶比重迅速下降;地上生物量的垂直分布近于菱形,在孕蕾期尖叶胡枝子和达乌里胡枝子生物量主要集中于10~30cm和20~50cm处;尖叶胡枝子枝条主要以中、细枝为主,约占总枝条量的66.71%~67.67%。而达乌里胡枝子以粗、中枝为主,约占枝条总量的78.39%~82.89%;枝条的垂直分布尖叶胡枝子和达乌里胡枝子粗枝主要集中在0~20cm,中、细枝集中分布在20~40cm。  相似文献   

4.
尖叶胡枝子和达乌里胡枝子地上生物量随生育期的进程在不断增加,尖叶胡枝子最大生物量出现在开花期,达乌里胡枝子出现在结实期;在分枝期和孕蕾期叶/茎>1,其中分枝期尖叶胡枝子和达乌里胡枝子叶的比重分别占地上总生物量的71.26%和70.94%,孕蕾期叶比重略低于分枝期.开花期和结实期,随着花果的出现,花果的比重迅速上升,叶比重迅速下降;地上生物量的垂直分布近于菱形,在孕蕾期尖叶胡枝子和达乌里胡枝子生物量主要集中于10~30 cm和20~50 cm处;尖叶胡枝子枝条主要以中、细枝为主,约占总枝条量的66.71%~67.67%.而达乌里胡枝子以粗、中枝为主,约占枝条总量的78.39%~82.89%;枝条的垂直分布尖叶胡枝子和达乌里胡枝子粗枝主要集中在0~20 cm,中、细枝集中分布在20~40 cm.  相似文献   

5.
2种胡枝子种子生物学特性对比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尖叶胡枝子和达乌里胡枝子在内蒙古林西县从返青期到种子形成约需要110~120d;2种胡枝子生殖枝率较高达89.4%~95.6%;尖叶胡枝子的结荚率和成熟率比达乌里胡枝子高,种子收获期不同,种子的发芽率、硬实率,千粒重也不相同,2种胡枝子适宜的收获期为9月20-25日,种子贮藏时间对其发芽率和硬实率有明显的影响;种子产量尖叶胡枝子为607.33kg/hm^2,达乌里胡枝子为591.77kg/hm^2。  相似文献   

6.
尖叶胡枝子营养成分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孙启忠  赵淑芬  韩建国  王赟文 《草地学报》2007,15(4):335-338,343
研究生长2年和3年的尖叶胡枝子(Lespedega hedysaroides)营养成分及茎叶比.结果表明:尖叶胡枝子粗蛋白质含量11.12%~15.08%、粗脂肪1.69%~2.48%、粗纤维22.83%~33.87%、无氮浸出物37.61%~49.13%、钙1.61%~1.98%、磷0.88%~1.22%、胡萝卜素20.75~94.47 mg/kg、茎叶比为1:1.53~1:2.48;同时比较研究尖叶胡枝子营养成分与达乌里胡枝子、截叶铁扫帚和二色胡枝子的差异.  相似文献   

7.
尖叶胡枝子和达乌里胡枝子牧草生产力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种胡枝子播种当年单株地上生物量和草群产量均较低,生长2年和3年单株生物量及草群产量较高;一个生育周期内,产量基本随生育期进程增加,尖叶胡枝子和达乌里胡枝子结实期干草产量分别是分枝期的3.5倍和4.5倍。尖叶胡枝子和达乌里胡枝子在结实期叶、果有脱落现象,故结实期产量低于或接近开花期;产量年度变化规律播种当年产量较低,以后逐年增加,但受气候特别是降雨的影响较大,降雨量低,产量相对较低。  相似文献   

8.
为明确刈割对羊草草甸草原生物量及品质的影响,确定适宜的刈割时间和合理的留茬高度,以科尔沁草原区羊草草甸草原为研究对象,于2016年利用刈割时间和留茬高度2个因素进行了随机区组试验研究,其中,刈割时间设3个水平,留茬高度设4个水平。结果表明,8月15日刈割的群落盖度、密度、地上生物量和羊草地上生物量显著高于8月1日刈割(P〈0.05);随着刈割时间的推迟,群落和羊草cP含量逐渐下降,群落ADF和NDF含量逐渐增加,且8月1日刈割与9月1日刈割间差异显著(P〈0.05),但与8月15日刈割无显著差异(P〉0.05);羊草ADF和NDF含量呈增加趋势,各处理间无显著差异(P〉0.05);0-10cm、10-20cm和20-30cm土层群落地下生物量呈逐渐增加趋势,羊草根茎生物量呈逐渐降低趋势。留茬高度2cm处理的群落地上生物量显著高于留茬高度8cm处理(P〈0.05).与留茬高度5cm间无显著差异(P〉0.05),留茬高度2cm、5cm和8cm处理间的群落CP含量无显著差异(P〉0.05)。科尔沁草原区羊草草甸草原适宜刈割时间为8月15日左右,以留茬高度2-5cm为宜。  相似文献   

9.
3种胡枝子根系生长特性及根干重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对3种胡枝子的根干重及根系生长特征的研究结果表明,尖叶胡枝子,达乌里胡枝子和二色胡枝子具有较大的根干重,在100cm的土层范围内分别达到3472.05,3060.07和8795.66kg/hm^2,根系以粗、中根为主;根干重主要集中在0~20cm的耕作层中,分别占总根量的77.73%,72.289/5和89.02oA;30~50cm的土层中细根占较大比例,分别达到42.91%~5.35%,86.09%~95.41%和71.91%~93.6%。  相似文献   

10.
通过对青海草地早熟禾不同刈割强度下再生性的研究,结果表明,刈割高度与频度不同,牧草再生能力不同。留茬11cm刈割频度为7d的青海草地早熟禾的再生速度最快达到0.6182cm/d,其次是留茬5cm刈割频度为7d的青海草地早熟禾再生速度为0.6016cm/d,最后是留茬8cm刈割频度为7d的青海草地早熟禾再生速度为0.5821cm/d。累计生长量为留茬11cm刈割频度7d的是37.0979cm,留茬5cm刈割频度7d的是36.0938cm,留茬8cm刈割频度7d的累计生长量最低,为34.9306cm。日生物量分别是留茬5cm刈割频度7d的是2.16g/(d·m^-2),留茬8cm刈割频度7d的是1.94g/(d·m^-2),留茬11cm刈割频度7d的是1.60g/(d·m^-2)。累计生物量分别是留茬5cm刈割频度7d的是106.0g/m^2,留茬8C1TI刈割频度7d的是95.2g/m^2,留茬11cm刈割频度7d的是为78.7g/m^2。再生速度留茬5cm刈割频度7d与留茬8cm刈割频度7d和留茬1cm刈割频度7d差异极显著(P〈0.01)。  相似文献   

11.
胡枝子属植物40个野生居群种子蛋白谱带多样性研究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利用SDS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技术,对采自内蒙古、河北、山西、宁夏和甘肃5个省3种2变种的40个胡枝子属植物野生居群种子蛋白进行遗传多样性研究.结果获得32条谱带,有4条谱带为稳定表达带,其余28条谱带均有不同程度的多态性,多态率90.6%,分子量108.1~10.3 kDa,各居群间遗传相似系数变异范围为0.42~1.00,遗传变异较大,多态性较高.遗传相似系数为0.581时聚为4类:第Ⅰ类包括二色胡枝子Lespedeza bicolor的3个居群;第Ⅱ类包括23个居群,即牛枝子L.potaninii的11个居群和达乌里胡枝子L.davurica的12个居群;第Ⅲ类包括牛枝子的2个居群;第Ⅳ类包括尖叶胡枝子L.hedysaroides的4个居群和细叶胡枝子L.hedysaroides var.subsericea的8个居群.其中第Ⅲ类的牛枝子2个居群单聚一类,表明与其它牛枝子居群遗传差异大.从种的水平看,绝大部分来自于相同或相似的地理生态环境的居群聚为一类.达乌里胡枝子与牛枝子亲缘关系较近,尖叶胡枝子与细叶胡枝子亲缘关系较近,这与形态学鉴定结果相一致.由此认为,胡枝子属植物是种间、种内具有丰富的蛋白质多态性的种群,可作为研究种内变异和生态型的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12.
松嫩草地2种胡枝子地上生物量动态及其种间比较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对松嫩草地兴安胡枝子与细叶胡枝子地上生物量动态及种间进行的比较研究结果表明,在整个生长季内,2种胡枝子地上总生物量与茎、叶生物量的动态变化与季节气候变化相适应,呈幂函数增长的“S”型曲线形式;花果生物量则呈逐渐增加的直线形式。兴安胡枝子地上总生物量与茎、叶、花果生物量明显高于细叶胡枝子,其最大值分别是细叶胡枝子的1.78,1.31,1.59和3.62倍。在整个生长季,2种胡枝子叶的比重逐渐下降,茎比重逐渐上升,叶比重的急速下降与其生殖生长的开始相关。2种胡枝子RGR双峰曲线的动态变化是与在整个生长发育阶段的外界环境因子的变化紧密相关的。由兴安胡枝子的分枝数量明显大于细叶胡枝子得出,在建立人工草地时,兴安胡枝子应比细叶胡枝子合理稀植。  相似文献   

13.
选用陇东达乌里胡枝子(Lespedeza davurica cv.Longdong)、科尔沁尖叶胡枝子(L.hedysaroides cv.Keerqin)和阿拉善牛枝子(L.potaninii)3种胡枝子种子为试验材料,研究了温度、PEG和NaCl对其发芽率、发芽指数、胚根和幼苗生长的影响,并综合比较3种胡枝子的抗旱、耐盐能力。结果表明,温度变化对种子发芽率影响不大,而种子发芽指数大小与温度变化密切相关,20/30℃变温条件下3种胡枝子的发芽指数最高;PEG变化对胡枝子种子发芽指数和幼苗长度影响最大。隶属值综合分析显示阿拉善牛枝子和陇东达乌里胡枝子在种子萌发期的抗旱能力较强;不同浓度NaCl溶液对胡枝子种子的发芽指数、胚根和幼苗生长均有显著的抑制作用(P0.05),隶属值综合分析显示阿拉善牛枝子在种子萌发期耐盐能力较强;综合PEG、NaCl处理结果显示,在3种供试胡枝子中阿拉善牛枝子抗旱、耐盐性最强,本研究结果为胡枝子栽培驯化和遗传选育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4.
为了探讨前茬作物对紫花苜蓿(Medicago sative)地杂草种子库的影响,采用诱萌法,于2010年在内蒙古林西县研究青贮玉米(Zea mays)、尖叶胡枝子(Lespedeza hedysaroides)和沙打旺(Astragalus huangheensis)3种前茬作物下生长第2年的紫花苜蓿地土壤杂草种子库的特征。结果表明,前茬为青贮玉米时苜蓿地杂草主要是马齿苋(Portulaca oleracea)和反枝苋(Amaranthus retroflexus),前茬为尖叶胡枝子时主要是马齿苋、刺藜(Chenopodium aristatum)和反枝苋,前茬为沙打旺时主要是刺藜和反枝苋;前茬作物为尖叶胡枝子时,土壤杂草种子库的密度与其他两种前茬作物之间存在显著差异(P<0.05);土壤种子库杂草的种子主要集中在0~5 cm的土壤耕作层,下层分布较少。  相似文献   

15.
为了给牧草抗盐品种的筛选和选育以及在盐渍土上栽培牧草提供理论依据,试验对Na2CO3和NaHCO3混合盐胁迫下细叶胡枝子和兴安胡枝子种子的萌发特性进行了研究和品种间的比较。结果表明:盐胁迫下的种子发芽受到抑制,且在相同混合盐浓度下细叶胡枝子种子的发芽率、发芽势、发芽指数和累积发芽率都显著高于兴安胡枝子种子(P<0.05)。说明细叶胡枝子的耐盐性高于兴安胡枝子。  相似文献   

16.
在原来的达乌里胡枝子种子包衣配方研究基础上,选用杀菌剂(多菌灵,50%可湿性粉剂)、保水剂(SAP,高吸水性树脂)、填充材料(玉米秸秆粉)等包衣材料对"晋农1号"达乌里胡枝子种子进行包衣,研究不同配方对达乌里胡枝子种子发芽和出苗的影响.试验结果显示,药种比1:60的多菌灵可以有效解决种子萌发时发霉腐烂、失去种子活力的问...  相似文献   

17.
添加剂对尖叶胡枝子青贮发酵品质及体外消化率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以尖叶胡枝子为原料,添加乳酸菌制剂LaLsIL dry(0.000 5%,0.001 0%,0.002 0%和0.007 0%)和Micromanger H/M(0.001 135%,0.003 405%和0.004 450%),在实验室条件下制作小型塑料袋青贮,贮藏90 d,分析乳酸菌制剂对尖叶胡枝子青贮保存性能和消化率的影响。 结果表明,添加LaLsIL dry和Micromanger H/M可显著提高胡枝子青贮的乳酸含量(P<0.05),降低丁酸和氨态氮含量 (P<0.05)。通过Flieg青贮饲料评分方案得出尖叶胡枝子直接青贮饲料的发酵品质最差,等级为劣,而2种乳酸菌添加剂处理的青贮品质均明显好于对照组。LaLsIL dry和Micromanger H/M各处理均明显改善了尖叶胡枝子青贮饲料的发酵品质,同时也明显提高了尖叶胡枝子青贮饲料的干物质、粗蛋白质和中性洗涤纤维的体外消化率。  相似文献   

18.
牧草种群生长对家畜践踏的短期响应   总被引:6,自引:6,他引:0  
通过模拟试验研究了牧草种群生长对家畜践踏的短期响应,试验于2004年6月下旬在甘肃环县温带典型草原区进行.践踏强度分别为:0,40,80,120 次/m2,4次重复.践踏后1个月,观测试验各小区主要牧草种的株高、株基直径、盖度和实生苗密度,并建立了综合响应指数,分析了植物对践踏的敏感性.结果表明,植物对践踏的响应存在明显的种间差异.长芒草、达乌里胡枝子和沙打旺的随践踏强度呈凸抛物线变化;苜蓿、阿尔泰狗娃花和二裂委陵菜随践踏增强而下降;茵陈蒿的综合响应指数随践踏呈现无规律变化.同时,根据植物生长对践踏的响应模式,可以将7种植物分为纵向敏感型,沙打旺和达乌里胡枝子;横向敏感型,长芒草和阿尔泰狗娃花;横向-纵向敏感型,苜蓿和茵陈蒿.因此,适度践踏促进一些植物的生长、繁殖,有利于种群更新.  相似文献   

19.
通过对青海草地早熟禾不同刈割强度下再生性的研究,结果表明:刈割高度与频度不同,牧草再生能力不同。低茬高频的刈割,即留茬高度5cm、刈割频度7天/次,青海草地早熟禾再生性达到最佳水平,产草量也随之增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