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06 毫秒
1.
近年来,转Bt基因抗虫棉(简称Bt棉,下同)在江苏沿海地区的推广速度很快.据统计,2003年盐城市Bt棉种植面积已占当地植棉总面积的60%以上.数年的种植实践证明,Bt棉对棉铃虫(低龄幼虫)等靶标害虫具有较高的抗性,而其对棉叶螨等非靶标害虫不具抗性;与常规棉相比,转Bt基因抗虫棉的种植已经引起了棉田害虫动态的变化,目前关于Bt棉田害虫测报方法农技部门还没有一个统一的调查标准.鉴于此,2001-2003年进行了此类研究,旨在为科学地制定转Bt基因抗虫棉田害虫防治策略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转Bt基因抗虫棉(简称Bt棉,下同)在江苏沿海地区的推广速度很快。据统计,2 0 0 3年盐城市Bt棉种植面积已占当地植棉总面积的60 %以上。数年的种植实践证明,Bt棉对棉铃虫(低龄幼虫)等靶标害虫具有较高的抗性,而其对棉叶螨等非靶标害虫不具抗性;与常规棉相比,转Bt基因抗虫棉的种植已经引起了棉田害虫动态的变化,目前关于Bt棉田害虫测报方法农技部门还没有一个统一的调查标准。鉴于此,2 0 0 1 - 2 0 0 3年进行了此类研究,旨在为科学地制定转Bt基因抗虫棉田害虫防治策略提供理论依据。1棉铃虫的监测1 .1棉铃虫在转Bt基因抗虫棉田的危…  相似文献   

3.
1 Bt抗虫双隐性核不育系中抗58A的培育 2000年选用中国农业科学院棉花研究所配育的非转Bt双隐性核不育系为母本,利用转Bt基因抗虫棉中棉所45做父本进行转育杂交,当年冬季将其F1代在海南岛加代繁殖.2001年春将F2代种子种植本所试验地,开花期间每天逐株进行观察记载,发现不育性彻底稳定的单株,挂牌编号并及时喷施卡那霉素溶液,进行Bt基因鉴定.  相似文献   

4.
转基因抗虫棉对甜菜夜蛾的抗性研究   总被引:21,自引:2,他引:19  
近年甜菜夜蛾在转基因抗虫棉田发生为害呈上升趋势,本研究室内测定了转单价基因(Bt)棉和转双价基因(Bt+CpTI)棉对该种害虫的抗性。结果表明,转Bt基因棉对甜菜夜蛾低龄幼虫的抗性优于转双价基因棉,而转双价基因棉对高龄幼虫的抗性优于转Bt基因棉,但两种转基因棉对高龄幼虫的控制作用均不太理想。大面积推广种植转基因抗虫棉可能使棉田农业生态系统及及其生物群落的结构与功能发生了某些变化,从而有利于甜菜夜蛾的发生为害。  相似文献   

5.
转Bt基因抗虫棉田主要害虫的监测要点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近年来,转Bt基因抗虫棉(简称Bt棉,下同)在江苏沿海地区的推广速度很快。据盐城市农林局统计,2003年Bt棉的种植比例已占当地植棉总面积的60%以上,并且预计2004年仍有进一步上升的势头。数年的种植实践证明,Bt棉对棉铃虫等靶标害虫具有较高的抗性,而其对棉叶螨等非靶标害虫不具抗性;加之Bt棉的  相似文献   

6.
转Bt基因抗虫棉病虫危害新特点及综防措施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1996年开始,引进种植转Bt基因抗虫棉,在连年种植抗虫棉的过程中,发现转Bt基因抗虫棉病虫害的发生呈现了不同于常规棉的新特点,需要引起种植单位和种植户的足够重视,并采取相应的防治对策,以使抗虫棉的推广应用得到更好的发展.  相似文献   

7.
转基因棉的田间性状表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转基因棉是通过生物技术将Bt基因(苏云金杆菌基因)转入棉株内,使其具有抗虫性。其作用机制是Bt基因编码的蛋白质具有抗虫作用,而对人畜和昆虫天敌无毒。美国孟山都公司1988年使棉株初次具此饰变基因。1989年进行抗虫品系试验,初见成效。该公司准备于1990年夏将此品系实现商品化。兹将多次试验结果概术如下:  相似文献   

8.
转基因抗虫棉研究进展、问题及对策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转基因抗虫棉研究最常用的外源基因有两种,即Bt基因和CPTI基因.这两种基因现已被分别或同时导入棉株中并得到高效表达、稳定遗传的转基因棉花品种(系).目前世界各主产棉国均有不同面积种植.转基因抗虫棉存在的主要问题是抗虫持久性、抗虫的时空性、抗虫范围狭窄及抗虫棉的安全管理.解决这些问题的方法主要有寻找和构建特异高效表达起动子;筛选广谱高效抗虫基因;培育转多基因抗虫棉以及加强抗虫棉的区域种植管理和安全评价研究.  相似文献   

9.
卡那霉素浓度和喷洒时间对鉴定转Bt基因棉花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对转Bt基因抗虫棉的检测有两方面,一是对转Bt基因抗虫棉抗棉铃虫性生物测定,一是对棉株体内Bt毒蛋白的检测。根据转Bt基因抗虫棉本身携带的含嵌合基因卡那霉素特性,国内李燕娥等人均进行了转基因抗虫棉抗虫性检测,取得了一定的进展。卡那霉素的浓度以及喷洒卡那霉素的时间不同,抗虫棉与非抗虫棉对其反应时间不同。为更有效地鉴定转Bt基因抗虫棉不耽误农时特作本试验。1浓度对鉴定转Bt基因棉花的影响2005年4月在安徽农业大学棉花实验基地进行了用喷洒卡那霉素法筛选转Bt基因抗虫棉的实验,品种是抗虫棉新棉33B,非抗虫棉中棉所35。以40…  相似文献   

10.
最近 ,印度基因检查委员决定允许美国孟山都公司在本国进行大规模的转基因棉试验 ,而且还发放了“基因安全性许可证”,但并不等于批准种植 ,还需另一个委员会对试验结果的认可才能种植。印度生物技术部表示 2 0 0 1年末前印度会大量种植转Bt基因棉印度进行转基因棉试验@牛巧鱼  相似文献   

11.
常规Bt棉与杂交Bt棉主要性状及种植效益比较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选择在豫东地区表现突出的6个转Bt基因棉花品种,对主要性状及种植效益进行比较试验。结果表明:杂交Bt棉在生产上表现出明显的优势,结铃性强,单株成铃多,铃大,抗逆性强,产量相对较高,但每公顷种植效益低于常规Bt棉116.25元。  相似文献   

12.
转Bt基因抗虫棉中棉所30的产量及其构成因素研究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0  
在稀植条件下(4.8万株·hm-2),与轮回亲本中棉所16相比,转Bt基因抗虫棉中棉所30的内围铃和下位铃比例较高,单株和单位面积的结铃数变化不大,但由于中棉所30的果节数减少,其单株成铃率增加。中棉所30下位铃的铃重略高于中棉所16,但上位铃和外围铃的铃重下降,全株平均铃重显著低于中棉所16。因此,中棉所30的子棉产量显著降低,而由于该品种的衣分大幅度提高,其皮棉产量与中棉所16持平。适当增加种植密度、“促源保库”是进一步提高Bt棉中棉所30产量的关键措施。  相似文献   

13.
研究了转Bt基因棉花的棉子壳作为培养基对平菇生长发育的影响.结果表明,和常规棉对照相比,平菇在转Bt基因棉棉子壳培养基上菌丝生长缓慢,出菇期推迟3天左右,收菇期推迟2天左右,产菇量没有明显差异,但转Bt基因棉棉子壳生物转化率高于常规棉.  相似文献   

14.
巴基斯坦生物遗传工程中心所 ( NIBGE)对转Bt基因棉的研究始于 2 0世纪 90年代中期。在本国按照国际标准对转 Bt基因棉已实施了 3年生物安全性评估 ,结果表明是安全的。棉花是该国主要的创汇作物 ,约占 1 0 0亿美元外汇中的 6 0 % ,2 0 0 0多万人以棉为生。巴基斯坦科学家声称 NIBGE的棉花品种抗病且能稳定出口创汇 ,这种 Bt棉对许多害虫具有抗性 ,如烟芽夜蛾、棉铃虫和红铃虫。反对者说一旦政府允许种植本国的 Bt棉 ,那就意味着必须允许外国公司品种的进入 ,大规模种植这种品种可能更易受病虫害的为害。美国孟山都公司已要求巴基斯坦…  相似文献   

15.
转基因棉花在生产应用上的风险与安全控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针对转Bt基因抗虫棉在各棉区广泛种植的现状,分析了转外源基因棉花在生产应用上存在抗除草剂棉花可能成为杂草、基因漂移威胁棉花近缘物种、转基因棉加速害虫的抗性进化、对非靶标有益生物的影响、转基因棉花对土壤生态环境的影响等风险,提出培育种植转多基因棉花、调控外源基因表达、设置棉花害虫"庇护所"、轮换种植不同类型的转基因棉品种、建立转基因棉花害虫综合治理技术体系等转Bt基因抗虫棉的安全控制措施。  相似文献   

16.
刘文科 《中国棉花》2010,37(7):13-14
采用温室盆栽的方法研究了土壤镉铜污染对转Bt基因棉及其亲本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土壤镉铜污染均显著抑制了两种棉花的生长,与非污染土壤相比,棉花的株高、地上部干重和根系干重都显著降低。两种棉花的株高、地上部干重和根系干重均随着土壤镉污染程度的提高而降低。在同一镉污染水平的土壤上,两种棉花的各指标间无显著差异。在无污染土壤上的两种棉花地上部干重无差异。而且,两种铜污染土壤上,无论是转基因棉花还是亲本,同种棉花之间地上部干重无差异。在两种镉污染土壤上,两个棉花品种之间地上部干重差异显著。亲本在铜污染100mg.kg-1和150mg.kg-1土壤上的地上部干重显著高于转Bt基因棉。同样,在根系干重上得到了相似的结果。这表明,外来Bt基因降低了棉花对铜污染土壤的耐受性。  相似文献   

17.
江苏沿海地区转Bt基因棉及其生态与经济效益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1 Bt棉种植现状与表现1 .1 品种。 1 995年本植棉区引种了中棉所 2 9试验、示范。 1 996~ 1 999年在射阳县棉花原种场开展了转 Bt基因棉的品比试验和常规治虫与少治虫的试验。具体品种有转 Bt基因棉苏抗 6号、转 Bt基因棉泗棉 3号、中棉所 3 0、R— 6 8、省抗 1 0 3、省抗 1 0 1、省抗 3 0 1、盐抗 1 2 0 5、盐抗 1 2 1 1、中棉所 2 9、中抗杂2号、山东 951 3、黄杂 1号、黄杂 2号、惠抗 2号、新棉 3 3 B等 1 0多个品种 ,其中以中棉所 2 9为代表的抗虫杂交棉的应用速度最快、面积最大。1 .2 分布与面积。起初本地区的抗虫杂交棉主要…  相似文献   

18.
长江下游棉区棉盲蝽暴发成因与综合控制关键技术   总被引:6,自引:3,他引:3  
研究了长江下游棉区在转Bt基因抗虫棉种植前后20多年内棉盲蝽发生程度和种群动态的演变规律,系统探索了近年来棉盲蝽的暴发成因,并在综合分析基础上,提出以合理运用农业措施,创造不利于盲蝽生存的环境条件,抓住棉盲蝽的薄弱环节,运用化学防治的方法科学用药,直接消灭害虫,同时要注重对棉盲蝽成虫的防治,并对受害棉株进行整形改造,提高棉株补偿能力,以减少损失等棉盲蝽综合控制关键技术。  相似文献   

19.
聊城市是山东省传统棉区,以麦套棉种植模式为主。20世纪90年代棉铃虫暴发期间,棉田种植面积急剧减少。近年来,随着转Bt基因棉花的推广,棉田面积有所回升。转Bt基因抗虫棉的种植有效地减轻了以棉铃虫为代表的鳞翅目昆虫对棉花的危害,但是对刺吸式口器害虫无控制作用,  相似文献   

20.
陈红  宋庆平 《中国棉花》2001,28(11):5-6
种植转Bt基因抗虫棉(简称转基因棉)不仅能有效控制棉铃虫的危害,而且减少了农药使用对环境的污染,对保护棉田天敌、保护生态平衡具有积极作用,因而,转Bt基因抗虫棉在棉田害虫的综合防治中具有极大的使用价值.由于目前转基因抗虫棉还存在着抗虫范围窄,抗虫强度差,抗虫性的时空差异性及持久性等问题,我们提出筛选广谱性抗虫基因,培育转多基因抗虫棉;综合运用多种措施,避免或延缓抗虫棉抗虫性减弱;搞好转基因抗虫棉后期棉铃虫防治及棉田其它害虫的防治工作;组建实施适于新疆棉区的Bt棉IPM体系等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