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河西走廊荒漠化面积2.36×105Km2,为了有效地利用荒漠化区域的土地资源、光能资源和废弃物资源,拓宽作物栽培领域,提高国土资源利用率、光能资源利用率和废弃物资源利用率。笔者于2002~2004年,对荒漠化区域温室蔬菜无公害栽培技术规程进行了系统的研究,现将适应于河西走廊荒漠化区域西葫芦无公害生产的设施系统、西葫芦品种、选用的基质和肥料以及栽培关键技术分述如下。设施系统地形选择选择地形开阔,避风向阳地段,且交通方便,地下水资源丰富,没有污染,没有树木、房屋遮阳的戈壁沙荒地、石头滩、砾质荒漠滩等不毛之地,建造日光节能温室。…  相似文献   

2.
张掖市甘州区戈壁现代农业发展问题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张掖甘州区非耕地设施农业发展已初具规模。甘州区是河西走廊地区荒漠化面积最大的地区之一,戈壁荒滩为非耕地设施农业的发展提供了丰富的土地资源。在甘州区适度发展戈壁现代农业,对探索解决设施农业与大宗农作物互相争地的矛盾、转变设施农业发展方式、促进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构筑河西走廊设施农业新优势将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3.
甘肃河西走廊草地沙质荒漠化监测与治理对策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对河西走廊地区草地沙质荒漠化的遥感监测结果表明,全区5市91563.47km^2草地面积中,强烈发展沙化草地占29.22%,发展沙化草地占1.5%,潜在沙化草地占30.34%,未沙化草地占38.94%。全区沙质荒漠化草地占草地面积的61.06%,50%以上的草地处于沙质荒漠化状态,其中金昌市与嘉峪关市强烈发展的沙质荒漠化草地面积比例最高,超过60%以上。调查分析认为,该区草地沙质荒漠化成因主要是气候干旱、多风以及土壤质地疏松等自然因素和长期滥垦、过度放牧和水资源利用不当等历史和人为社会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治理河西走廊地区草地沙质荒漠化的对策。  相似文献   

4.
顾丽惠 《甘肃农业》2004,15(2):29-29
河西地区干旱少雨沙尘暴发生频繁且危害较重 ,造成绿洲面积迅速缩小 ,荒漠化加剧 ,并且间接危害了北京、兰州等地的天气状况 ,治理沙尘暴迫在眉睫。本文通过对沙尘暴的成因、特点等方面的分析 ,提出了河西走廊沙尘暴的治理措施  相似文献   

5.
介绍了河西走廊荒漠化区域温室茄子有机生态型高效栽培技术,主要包括栽培系统准备、温室消毒、茬口安排、培育壮苗、定植、定植后管理、采收等内容,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李含琳 《甘肃农业》2014,(3):44-45,48
本文通过对甘肃省河西走廊地区水资源存量和利用情况的分析,认为在河西走廊建立国家级节水农业示范区非常必要,这不仅可以提高水资源利用率,而且可以为国家风电基地建设、资源工业和城市发展提供水资源保障条件。  相似文献   

7.
河西走廊沙质荒漠化趋势分析及预测   总被引:2,自引:5,他引:2  
运用非线性回归模型和灰色理论GM(1.1)模型,对河西走廊沙质荒漠化现状及发展趋 势进行分析预测。结果表明:选用1949年为基准年(即取整个时间段变化率)采用非线性回归模 型与采用GM(1.1)模型预测沙漠化趋势时具有相似的精度,其预测的沙漠化总面积2005年为55 540.7 km2与 55 548.7 km2,2010年为 57 415,2 km2与 57 398.8 km’;河西走廊荒漠化面积年平均增 长率达 0.37%,说明该区域荒漠化呈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8.
从土壤耕作、播种期确定、播前种子处理与育苗、作畦与定植、定植后田间管理、病虫害防治和适时收获等方面,总结了河西走廊荒漠化区域中板蓝根以水肥量化管理为主的高效生产技术,旨在为该区域板蓝根实现节水节肥及高产栽培提供技术指导。  相似文献   

9.
河西走廊作为中国西北地区的重要经济发展带,地形多变,生态环境脆弱,在气候急剧变化以及人类活动的影响下,该地区植被水碳通量变化复杂。为探究2000—2020年河西走廊地区的植被生态变化情况,本研究利用参考作物蒸散量(ET0)与植被净初级生产力(NPP)分别表征植被水、碳通量,探究气候以及土地利用变化下2000—2020年河西走廊ET0与NPP的时空变化特征,分析植被水碳通量的主要驱动因素及交互作用。结果表明:在气候趋于暖湿,土地利用变化加速的背景下,2000—2020年ET0与NPP均呈现显著上升趋势,平均相对湿度与日照时长分别是ET0与NPP变化的主要驱动因素,ET0均值空间格局特征为“西高东低”,NPP均值为“南高北低”。气候变化加剧了河西走廊地区的植被蒸散发,人类活动使得21年来河西走廊地区荒漠化土地面积减小,其对区域植被水碳通量的干预作用大,植被生产力显著增加,因此生态环境持续向好。  相似文献   

10.
通过对河西走廊荒漠化现状的分析评价,从河西地区的资源与区位优势、水土资源条件、农林牧业发展状况、产业结构布局等方面,分析了河西地区沙产业发展的必要性和现实意义。提出了河西地区沙产业发展的方向是:以水资源的持续、合理利用为目标,农林牧、粮经草全面、协调发展,发展生态产业,培育产业经济带,延伸产业链,形成结构合理的沙产业发展格局。引进节水、高效的植物种、品种和优良家畜,发展苜蓿草产业、麻黄、甘草、黄芪等中药产业、肉羊和肉牛等暖棚式舍饲畜产业、棉花和马铃薯产业、酿造葡萄产业和日光温室蔬菜、花卉产业等,构建河西走廊复合的农林牧生产系统,促进荒漠绿洲沙产业的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1.
肃南裕固族自治县是一个以养羊为主的纯牧业县,地处河西走廊南部,祁连山中段北坡,是河西三大内陆河黑河、石羊河、疏勒河的发源地,其特殊的地理位置和生态条件构成了河西走廊的生态屏障,境内丰富的森林资源、草地资源和水资源使自治县成为河西走廊的生态资源大县,其生态环境的优与劣直接关系着河西地区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2.
<正>肃北蒙古族自治县地处甘肃省河西走廊西段,辖区包括南部的祁连山区和北部的马鬃山区,是甘肃省主要的畜牧业大县。其中南部祁连山片区地处青藏高原的东北边缘,面积2.4517万平方千米,属该县主要农牧业和城镇生活区。随着近几年气候变化加剧,长历时干旱天气时有发生,地表水资源不足,探明该区域地下水资源分布规律十分必要。一、水文地质构造分布特点肃北蒙古族自治县地质构造受整个河西地区在大地构造控制和晚近地质时期新构造运动的影响,形成了由南而北  相似文献   

13.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科学技术的进步,人们越来越重视环境保护,采取科学有效的措施对荒漠区进行治理已迫在眉睫。荒漠化治理最常用的方式是植树造林,但在荒漠化环境下植树造林工作的开展难度较大,影响了造林质量。本文探讨了河西走廊干旱荒漠区提高沙漠造林质量的对策。  相似文献   

14.
气候变化情景下河西酿酒葡萄生态气候种植区划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选择甘肃河西走廊19个气象站1951~2010年气象资料,结合酿酒葡萄田间试验点观测和调查资料统计分析得出:河西酿酒葡萄生长季4~9月日照时数为1 374~1 866 h,≥10℃有效积温为1 370~1 850℃,果实糖分累积期气温日较差在10~18℃,光能资源丰富,日较差大,对酿酒葡萄产量形成和果实着色、色素增加、糖分积累十分有利,具有种植酿酒葡萄得天独厚的气候优势。根据近30年气候变化情景运用地理信息系统对河西走廊酿酒葡萄种植气候区域进行划分,得出最佳地域分布,对气候资源开发利用、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有积极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5.
我们根据近几年水稻光合生产试验实测资料,分析了汕优63群体光能利用的特征,以及不同群体的光能利用率与转换效率,进而阐明该组合的光合生产潜力,试图为该组合高产栽培与最大地发挥它的增产潜力提供科学依据。 (一)群体光能利用的特征 水稻群体光能利用率的大小,决定于该品种(组合)群体单位面积上接收每卡辐射能所能产生的干物质数量。其计算方法如下:光能利用率(Eu)  相似文献   

16.
充分利用桑园秋冬季土地资源和空间,提高单位面积的光能利用率,合理进行桑园夹套种,提高单位面积产量和经济效益,对稳定蚕桑产业增加茧农收入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7.
河西走廊地下水资源减少的原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调查事实认为:在短时限上,虽然气候波动会引起气侯变暖、雪线升高、冰川退缩,进而影响正常的水循环,但这并不是河西走廊地下水资源减少的主要原因。导致河西走廊地下水水位下降的真正原因是;(1)过量抽取;(2)灌溉面积的扩大;(3)人口的增加;(4)耗水工矿企业的增加;(5)草场超载。为了控制地下水水位的下降,必须合理开采,科学利用,控制人口的增长,提高重复利用率,节约用水。  相似文献   

18.
<正>建平县地处辽西北地区,位于内蒙古高原向东南延伸的过渡性地带,横跨辽蒙边界的河西走廊,该地区属典型的低山丘陵区和半干旱、半湿润温带季风型大陆性气候,年平均气温北部7.2℃,年降水量400~500mm,降雨时间大都集中在7~8月份。年蒸发量1853mm,无霜期145d左右,生长季节日照时数为1302h,光能利用率较高,全年≥10℃的有效积温为2800℃~3600℃,光热  相似文献   

19.
民勤县位于河西走廊东北部,生态环境极为脆弱,作为全国荒漠化和沙化最严重的地区之一,以防沙治沙为主的生态文明建设是其经济社会发展的永恒主题。面对新时代、新形势、新要求,如何深化拓展防沙治沙宣传工作、凝聚生态文明建设合力是当前面临的重大挑战。通过召开座谈会、个别走访、查阅资料等方式,对该区域当前防沙治沙宣传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深入调研与思考。  相似文献   

20.
临河区光照资源丰富,但无霜期较短,热量不足,许多作物一熟有余,两熟不足,适宜的间混套作模式可以提高光能利用率和单位面积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