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地膜覆盖技术在抗旱节水、增温保肥等方面具有一系列的优势,目前被广泛应用于农业生产中.但需积极探索地膜回收利用措施,构建完善的地膜回收利用机制,在发挥地膜覆盖栽培优势的基础上,进一步改善农村人居环境与农业生态环境.  相似文献   

2.
地膜覆盖在农业生产中发挥着重要作用,然而随着地膜覆盖的普及推广使用,地膜残留已成为影响农业环境、破坏土壤结构、危害作物正常生长发育并造成农作物减产的重要因素,文章通过采取对泸西县农用地膜使用的重点乡镇的田间实地调查、基层科技人员的问卷调查及翻阅资料相结合的方式对农田残留地膜进行阐述,对泸西县目前农用地膜的应用现状、地膜残留分布特征、影响因素进行了综合论述和分析,并针对实际情况,提出了防治农用地膜残留污染的措施对策。  相似文献   

3.
<正>近年来,农田地膜覆盖栽培技术在鄂尔多斯市被广泛地推广应用,由于地膜自身的难降解性及回收利用不到位等原因,其对农村环境的危害和土壤的污染也日益严重。如何加强废旧地膜回收利用,有效治理农业"白色污染"已成为当前一项刻不容缓的重要任务。本文分析了鄂尔多斯地区地膜残留问题,并对废旧地膜的回收和利用、变废为宝、化害为利提出了对策建议。一、农田地膜使用、残留及回收利用情况1.农田地膜使用情况  相似文献   

4.
地膜是我国农业生产的重要物质资料之一,地膜覆盖栽培技术极大地提高了农业生产力水平和生产效益。随着地膜的大量使用和覆膜年限的不断增加,残膜污染问题愈演愈烈,不但严重制约着农业生产的进行,而且对农业生态环境的安全和健康也构成威胁。农田地膜的残留已成为危害作物正常生长发育、造成作物减产的重要因素之一。本文对近年来有关农田残膜对作物生长发育的危害与防治方面的研究成果进行了总结和归纳,深入分析了我国农用地膜残留对农作物生长发育和产量形成的影响。在此基础上,针对我国残膜污染的现状,从保护环境意识、地膜的规范化生产、高效回收利用以及优惠政策制定等方面提出了相应的防治途径。  相似文献   

5.
农业地膜污染现状及防治途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地膜覆盖是对传统农业种植模式的一种革新和创新。目前农田地膜覆盖种植技术已经成为一项比较成熟的栽培管理技术,在蓄水保墒,保持养分,维持土壤湿度,有效延长作物生长期,提高农作物产量和品质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随着农业种植面积的不断扩大,农业地膜的使用范围也呈现逐渐增加的态势。但由于农田地膜的降解速度较为缓慢,如果没有做好有效的清理工作,势必会对农田质量构成严重的影响。当前由于传统地膜的回收速度相对较差,不容易降解,并且随着农田地膜覆盖年限的显著增强,土壤当中的残膜数量显著增加,极容易造成严重的地膜污染。本文结合实际工作经验,首先探讨了农业地膜污染现状,然后论述了具体的防治途径,希望通过研究对广大同行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6.
地膜覆盖技术在农业生产上的大量推广使用,在促进农业增产、农民增收的同时,由于农田里的地膜残留积累增多,也严重污染了土壤,影响了农业经济效益的进一步提高.在系统分析地膜的作用机理、应用现状及残留危害的基础上,针对我国的实际情况,提出了农田地膜残留污染的防治对策.  相似文献   

7.
1新疆农田地膜现状及危害性 1.1农田地膜的现状 地膜覆盖技术的普遍运用,大幅度提高了农作物产量。有利促进了农业生产的快速发展。但是由于缺乏残膜回收的有力措施,造成残膜在农田土壤中逐年增多,对农业生态环境造成了严重的污染。1980-2007年,新疆共使用地膜约145万吨。  相似文献   

8.
地膜覆盖栽培技术的推广,对农业增产、农民增收发挥了重要作用,但农田残膜造成的"白色污染"也日趋严重,破坏农业生态环境、自然环境和影响农业生产的可持续发展。本文通过分析农田地膜使用及回收现状、做法以及清理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农田残膜污染防治的建议,从而保障和创造良好的农业生态环境。  相似文献   

9.
随着地膜使用量和使用年限不断增长,对土壤的污染也越来越严重,还地区农田生产一个清洁,已成为当前保护农业生态环境,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亟待解决的问题,将是地膜覆盖种植持续发展的关键所在。  相似文献   

10.
张文静 《河北农业》2022,(12):43-44
<正>随着地膜覆盖栽培技术的应用,地膜已成为农业生产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生产资料,其不但推动了农业生产方式的进步和各地农业发展,而且提高了农产品质量和产量,实现了早播早收,从而达到农业增产、农民增收的目的。但是在地膜覆盖技术推广中,地膜并不具有可降解性,废旧地膜给耕地和生态环境带来了严重危害。为此,枣强县农业农村局通过设置监测点调查地膜残留量,做出了相应的分析报告。枣强县地膜监测点残留量说明:2018年在全县11个乡镇设置监测点15个,其中棉花监测点14个,花生监测点1个。  相似文献   

11.
地膜残留污染防控技术现状及发展趋势   总被引:14,自引:2,他引:14  
地膜已成为我国农业生产的重要物资之一,地膜覆盖已广泛应用到全国,尤其是北方干旱、半干旱和南方的高山冷凉地区,且呈现持续增长的态势,2015年地膜用量达145.5万t,覆盖面积达1 831.8万hm~2。地膜覆盖技术对保障中国食物安全供给做出了重大贡献,但是,随着地膜投入量和使用年限不断增加,大量农膜残留在土壤中,不但严重影响了农业生产的持续进行,而且对农业环境安全与健康构成了巨大威胁。通过分析生物降解地膜替代、一膜两(多)用、机械化地膜回收等地膜残留污染防控关键技术的现状,提出未来应对地膜残留污染的技术措施和策略,为地膜覆盖技术合理应用和残膜污染防控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2.
我国地膜应用污染现状及其防治途径研究   总被引:61,自引:8,他引:61  
地膜是农业生产的重要物质资料之一,我国每年地膜应用量近百万吨,地膜覆盖面积1 000多万hm2,覆盖作物达40多种.地膜技术的应用极大地促进了我国农业的发展,但随着地膜应用量和使用年限的不断增加,大量残留地膜造成的"白色污染"不但严重影响了农业生产的进行,而且对农业环境的安全与健康也构成了巨大的威胁.农田残留地膜已经成为影响农业环境、破坏土壤结构、危害作物正常生长发育并造成农作物减产的重要因素之一.通过对统计数据的整理分析,以及在国内外研究文献总结和归纳的基础上,对我国农用地膜应用、污染现状进行了全面的分析和论述.在此基础上,针对我国的地膜污染的现状,从地膜的标准化生产、节约使用、高效回收以及未来需要研发的新材料、新技术等方面提出相应的防治技术途径.  相似文献   

13.
农用塑料地膜具有保温、保墒、防寒、防冻等作用,但随着地膜覆盖技术的普及已经给农业生产带来了一系列的负面影响,大量的残留地膜破坏土壤结构、危害作物正常生长发育,造成农作物的减产,进而影响农业生产环境。本文分析了塑料残膜产生的原因及危害,并阐述了塑料残膜在农村生活环境及农业生产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且提出了农用塑料地膜农田污染的防治对策。  相似文献   

14.
平昌县地处四川省东北部、米仓山南麓,是西南地区典型伏旱高发区之一,十年九灾,十灾九旱。近年来,该县狠抓旱作农业,突出发展地膜玉米生产,探索抗旱减灾途径,提高粮食产能,全县玉米产量年均增幅达10%以上。  相似文献   

15.
地膜覆盖是农业科技增收的重要措施,为保障生产,稳粮促增收,砚山县农科部门经过多年摸索、总结,创新提出凹塘旱覆膜集雨抗旱栽培集成技术,并在大春主要农作物上设置了同田对照观察点,实践证明该项技术可操作性强、抗旱保增收成效显著。  相似文献   

16.
《云南农业》2023,(4):52-53
<正>1技术概述1.1技术基本情况地膜覆盖栽培推动了农业生产飞跃发展和生产方式的极大改变,对保障农产品供给和粮食安全发挥了巨大作用,但地膜残留污染带来的负面影响日趋严重,然而在今后一段时期内,地膜覆盖仍将是农业生产不可或缺的关键技术,如何科学合理使用地膜覆盖技术已成为一个重要研究课题。近年来国家高度重视生态环境保护,2021年国家发改委、生态环境部印发的“十四五”塑料污染治理行动方案中,明确提出要积极推动塑料使用源头减量,由农业农村部牵头负责“加快对全生物降解农膜的科学研究和推广应用”。因此,生物降解地膜绿色替代技术,是地膜覆盖栽培的最佳选择和发展方向,将成为推动农业绿色发展最重要的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17.
实施废旧地膜回收 保障农业生态环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地膜是农业生产的重要物质资料,地膜覆盖栽培技术的推广应用,带动了农业生产方式的巨大改变和农业生产力的飞跃发展,极大地促进了农业产量的提高和效益的提升。但由于地膜的不可降解性,20世纪80年代掀起的"白色革命"地膜,已经带来了"白色污染"、"视觉污染"和"潜在危害"。加强废旧地膜回收利用,治理"白色污染",还土地一个"清白",还生产一个清洁,已成为当前保护农业生态环境,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所亟待解决的问题,也将是地膜覆盖种植持续发展的关键所在。  相似文献   

18.
为了缓解普通地膜覆盖导致的农田土壤污染问题,2018年陇南市农业技术推广总站引进山东天壮环保科技有限公司生产的氧化生物双降解地膜配方1号和配方2号,分别在春播和冬播马铃薯种植上进行试验研究。结果表明:配方1号、配方2号降解地膜均能达到正常地膜的使用标准,均符合马铃薯地膜覆盖种植的质量要求;2种降解膜在马铃薯收获之前均能达到碎裂状态,降解效果明显,且配方2号降解速度比配方1号快;配方1号、配方2号与白色地膜覆盖间的产量差异不显著。  相似文献   

19.
地膜覆盖已经成为我国干旱半干旱地区农业生产的一项重要技术,为农业发展提供了良好的生态环境,提高了作物的产量与质量。通过对近年来有关地膜覆盖技术文献的分析和比较,综述了地膜覆盖技术在保温保墒方面的作用。地膜覆盖可为作物生长提供稳定的温度条件,在作物生育前期有良好的保温作用,保证作物的生长发育,在作物生育后期,保温作用减弱甚至可以适度降低土壤温度,使作物免受高温危害;地膜最大的保温效果是在土壤表层,随着深度增加保温效果降低;地膜颜色越浅保温效果越好。地膜覆盖可提高土壤含水量,提高作物对深层水分的利用,为作物在整个生育期内提供稳定的水分条件。生物地膜和液态地膜等新型地膜可降低对土壤的污染,起到良好的保温保墒作用。针对在地膜覆盖中存在的土壤干燥化风险加大、影响水分入渗和污染严重的问题,根据国内外研究成果,提出了加强塑料地膜替代品的研发、发展残膜的机械化回收和再利用技术、加强水分监测以及发展渗水地膜等4大措施。  相似文献   

20.
我国地膜覆盖和残留污染特点与防控技术   总被引:36,自引:13,他引:23  
地膜覆盖技术已成为我国农业应用最为广泛的农艺技术之一,但同时地膜残留污染也成为影响农业可持续发展的一个重大问题,系统分析梳理地膜覆盖种植技术、地膜残留污染的特点及防控技术对于该技术合理利用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在已有工作基础上,系统分析了我国地膜覆盖种植技术应用情况、地膜残留污染特点和防治技术。结果表明,20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地膜用量及覆盖面积一直呈大幅度上升态势,年增长率在8%左右,1991-2011年20年间,地膜使用强度增加了3~10倍,但存在明显区域差异。总体上,北方省区的地膜使用强度大,增长幅度快。地膜覆盖应用作物也从经济作物扩大到粮食作物,应用面积最大作物依次为玉米、蔬菜、棉花、烟草和花生等。地膜覆盖技术的应用产生了巨大效益,但同时也带来了一系列污染危害。长期覆膜农田土壤中都存在程度不同的残膜污染,残留量一般在71.9~259.1 kg·hm-2。西北地区是残膜污染最严重的地区,土壤中残膜量远远高于华北和西南地区。残留地膜大小和形态多种多样,主要有片状、蜷缩圆筒状和球状等,在土壤中呈水平、垂直和倾斜状分布。目前,我国地膜残留污染防治技术滞后,人工回收是普遍和主要的回收形式,其他防治技术如机械回收、节约型地膜应用、生物降解地膜尚未较大规模应用。当前,为防止地膜残留污染进一步加剧,急需修订完善地膜标准和加强质量监管,提高可回收性;推广节约型地膜使用技术和残膜回收技术;开展地膜覆盖技术适应性研究,促进技术合理利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