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响应面分析法优化怀地黄多糖的微波提取工艺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为了优化怀地黄多糖的微波提取工艺,本文采用苯酚-硫酸比色法对怀地黄多糖含量进行测定,通过设定不同单因素研究了微波处理时间、微波功率和液料比对怀地黄多糖提取率的影响,以响应面分析法确定了微波提取怀地黄多糖的最佳工艺。结果显示:微波处理时间、微波功率和液料比对地黄多糖得率具有显著影响,其中在微波处理功率为720W,微波处理时间为210s, 料水比为1:6条件下,地黄多糖提取率可达到61.9%,并且该工艺有很好的重现性。  相似文献   

2.
怀地黄是地道的河南药材,素有“怀药”之称,是人们常用的治病养生、滋补保健中药之一,早已在《神农本草经》中被列为上品。地黄是玄参科植物地黄的新鲜根或干燥根。鲜地黄有清热生津、凉血止血的作用,可用于治疗热症;生地黄有清热凉血、养阴生津的作用,也可用于治疗热症;熟地黄具有滋阴补血、益精填髓的作用,可用于治疗肝肾阴虚等症。经研究实验和大量调查结果证实,经常食用怀地黄功能性保健食品,不但可以防治肥胖,而且能调节肌体免疫力,使之健康长寿。为了充分开发和利用这一珍贵的保健资源,药为食用,我们以鲜怀地黄为原料,经科学加工、合…  相似文献   

3.
摘要:以8个地黄品种(2个栽培种、3个变异种,3个野生种)为研究对象,通过分析不同生育阶段地黄干物质生产和养分吸收特征,以期为合理施肥,制定地黄高产优质栽培技术提供依据。结果表明:不同地黄品种物质生长和养分吸收表现出较大差异,集中表现在栽培种显著高于野生种。在人工栽培过程中,形成100公斤地黄经济产量的氮磷钾养分需求量平均为2.10 kg (1.6~2.50),0.48 kg (0.29~0.60) 和1.8 kg (1.41~2.16)。氮钾肥吸收高峰期出现在中期,生育后期养分吸收增加较中期有所减少,而磷素吸收高峰则一直延续到收获。依据上述结果,我们认为,必须降低地黄人工栽培过程中基施氮肥的比例,大量的氮肥应施在地黄快速生长期,适当的增加中后期磷钾,特别是钾肥使用有助于增加地黄的生长,提高地黄经济产量。  相似文献   

4.
张宇虹 《种子科技》2016,(8):108-108
本研究以怀地黄组培苗为材料,研究了不同ABA浓度对其幼苗生长效应的影响。在给定胁迫时间下,低浓度的ABA处理(0.5~1 mg/L)对怀地黄幼苗生长表现出一定的促进作用,株高、叶片数量呈现上升趋势,而高浓度ABA处理对幼苗生长表现出强烈的抑制作用,怀地黄幼苗在5 mg/L ABA浓度下为半致死状态,在10 mg/L ABA浓度下为全致死状态。  相似文献   

5.
为初步探讨怀地黄干物质增长过程与有效积温的关系,通过田间试验对怀地黄品种皇后的干物质增长状况进行分析,应用生物统计方法,配合干物质的Logistic生长曲线方程。结果表明,在供试条件下,怀地黄植株地上部干物质(Wt1)以及地下部干物质(Wt2)的增长动态与有效积温的关系符合或基本符合Logistic 方程所描述的曲线,Wt1 和 Wt2 增长盛期的转捩点(起止点)所对应的有效积温值范围是:981.6~1745.0℃ 和1655.4~2381.0℃,最大瞬时增长速率(Vmax)分别为 0.01862 g/(d ℃·株)和0.05976 g/(d ℃·株),分别出现在有效积温达1363.31 ℃和2018.22 ℃ 之时  相似文献   

6.
地黄栽培种与野生种内源激素含量的差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块根的发育和形成与植物内源激素密切相关。本研究测定地黄2个栽培种和2个野生种在生长发育过程中内源激素含量表明,地黄叶片中IAA、ZR和ABA含量变化均呈单峰曲线,即在拉线期及快速增长期逐渐升高,之后逐渐降低,但各生育期栽培种叶片中IAA、ZR和ABA含量均高于野生种;栽培种与野生种块根中IAA和ZR含量变化规律明显不同,在拉线期与快速增长期,栽培种迅速上升,而后逐渐降低,而在整个生长期野生种变化不明显;整个生育期参试品种叶片中GA含量变化不大,栽培种在快速增长期根中GA、ABA的含量迅速上升,而野生种变化不明显。从上述变化规律来看,地黄块根的形成与发育是多种内源激素协同作用的结果。IAA和ZR是块根起始分化关键激素,决定了块根的形成,GA、ABA在地黄块根的发育与膨大中起了更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怀地黄产于河南省,是地道的中草药,主产于沁阳、温县、武陟、修武、孟县、博爱等地,素有"怀药"之称.始载于<神农本草经>,列为上品.<本草求新>日:"地黄以怀庆肥大而短,糯体细皮,菊花心者佳."地黄为玄参科植物地黄的新鲜或干燥根.  相似文献   

8.
地黄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赵芳 《科学种养》2013,(7):17-18
地黄,又名生地、熟地等,是一种用量较大的中药材,目前,国内外都很畅销,并出现供不应求现象。地黄原野生在我国北方地区,现已广为栽培,一般亩产鲜地黄2000~3000千克,可加工成干地黄1000~1500千克,收入可观,是一种大有发展前途的经济作物。现将其栽培方法介绍如下:一、选地整地地黄适宜在气候温和、阳光充足、排灌良好、土层深  相似文献   

9.
地黄耐连作种质资源的筛选及其可遗传性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地黄栽培生产中存在严重的连作障碍。选择耐连作的种质资源是降低地黄连作障碍最经济的方法。通过比较正茬与重茬栽培条件下27份地黄种质的块根鲜重、干重和块根数的差异筛选地黄耐连作种质资源。同时以12个种质资源为父本与栽培品种温85-5(母本)进行杂交,考察不同组合的杂种F1实生苗胚根在连作胁迫下的生长情况,初步分析通过杂交育种改良地黄耐连作能力的可能性。结果表明,两类地黄块根产量在连作下都显著降低,但野生地黄降低幅度相对较低,比栽培地黄耐连作。对12个种质资源的F1实生苗分析结果表明,地上部鲜重、整株鲜重和胚根鲜重受连作影响都显著降低,胚根鲜重受连作影响的程度和父本的耐连作能力大小间不呈正相关关系;6个调查性状的聚类分析表明:F,群体间受连作的影响程度存在差异,分为两类,其中一类包括5份材料,连作下具有较高的胚根鲜重、根长和株高。  相似文献   

10.
干旱胁迫对不同栽培方式玉米的生理及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常规裸地栽培为对照,干旱胁迫下采用地膜覆盖栽培、灌溉裸地栽培、秸杆覆盖栽培对桂单22号、正大619两个玉米品种进行田间应用效果试验,在苗期至大喇叭期玉米受干旱较重(30d)条件下,研究各栽培方式对玉米生理、生长及产量等的影响。结果表明,三种栽培方式都较常规裸地栽培能略加快玉米的生长进程,在一定程度上减轻玉米的受旱程度,并提高玉米的产量。  相似文献   

11.
油菜不同密度轻型栽培初报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韦崇崴  张建攀 《耕作与栽培》2002,(4):44-44,F003
通过油菜不同密度免耕栽培与翻耕栽培试验对比,结果表明:以6000株/667m^2免耕栽培群体结构合理,经济性状好、产量高、效益佳,证明油菜轻型(免耕)栽培是一项节本增效的有效措施。在道真县肥力水平较高、蔬松透气的砂壤田和潮泥田中可大面积应用。  相似文献   

12.
试论作物栽培技术规范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农作物规范化栽培是现阶段比较完整的试验、示范、推广紧密结合的综合栽培技术体系,它适应了80年代农业现代化发展的需要,具有明显的实践性、继承性、地域性、整体性和社会性,促进农作物栽培研究从侧重单相技术向综合措施、从定性研究向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研究发展。本文论述了当前我国农作物规范化栽培的几种形式,提出加强作物规范化栽培研究和推广的几项建议。随着农业生产发展和科学技术进步,80年代我国农作物栽培有一个明显的发展趋向,即以综合措施为中心的规范化栽培技术在生产上大面积地推广应用。它标志着我国农作物栽培从以经验指导为主,转向以科学指导为主;从侧重单项技术转向运用综合技术;从以定性研究为主转向定性与定量研究结合,注意宏观控制与微观调节,使科研成果和先进技术迅速转化为生产力,并把农作物栽培的研究和实践发展到一个新阶段。当前生产实践中作物规范化栽培形式多样,理解各异。本文试就作物规范化栽培的理论和实践进行探讨,以期促进农作物规范化栽培的研究和推广。  相似文献   

13.
黑木耳是我国名贵的土特产品和传统的出口产品。用园田化高产栽培技术可实观黑木耳栽培的成本低、高效益。以袋料栽培为例,一般每袋成本为0.25~0.65元,可产干木耳50g,以50元/kg计算,每袋可获纯利2元.每666.7斫可收入2.4万元。一年可栽培两茬,共可获利4.8万元。黑木耳园田化高产栽培的环境条件及高产栽培技术如下:  相似文献   

14.
铁棍山药优质高产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怀山药被历代医药家称赞为“长寿因子”,并列在“四大怀药”之首,国际上也把怀山药和怀地黄称为“怀参”。其中铁棍山药又是怀山药中药用价值最高、滋补作用最佳的品种。  相似文献   

15.
以中草808为供试材料,比较育苗覆膜栽培、直播覆膜栽培与常规栽培技术对玉米产量和效益的影响.结果表明:玉米育苗覆膜栽培产量最高,效益最好,直播覆膜栽培次之,常规栽培相对较低.建议加大推广玉米育苗覆膜栽培技术.  相似文献   

16.
沈慧 《山东蔬菜》2006,(4):14-15
山东省枣庄市山亭区是个纯山区,房前屋后面积大,荒山、零星地较多,十分适宜发展佛手瓜的庭院栽培。庭院栽培佛手瓜不但可以增加农民收入,还可净化空气,绿化房屋周围环境,棚架栽培株产200~300kg,每666.7m^2产瓜7000~8000kg。现将佛手瓜的栽培与管理技术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7.
▲栽培土壤土壤是花卉栽培非常重要的物质基础,不同的花卉对土壤有着不同的要求。生石花是一种小型多肉植物,其地上部的变态叶肥厚多汁,地下部的根系则相当发达,这些都是它在自然界特定的环境中为求生存而逐渐形成的。这些特性决定它具有贮存水分的功能,耐干旱,忌水涝。因此栽培土壤必须透气性能良好,利于排水,同时又能保肥,还要不易固结。这样的培养土自然界一般没有,需用多种土壤材料人工配制。主要材料有——园土:选取花圃、菜园等地的表层土,以沙质壤  相似文献   

18.
地黄连作障碍因素及解除措施研究   总被引:30,自引:0,他引:30  
盆栽试验结果表明,地黄根系的分泌物,地黄叶和块茎中均含有对地黄块茎生长抑制的物质,其中以根系分泌物的抑制作用最突出,其次是地黄叶,这些是造成地黄不能连作的主要因素,重茬土高温来菌处理和加入活性炭、抗坏血酸处理,可有效地解除地黄连作障碍,但在大田实用效果需要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9.
水稻撒直播栽培是传统水稻栽培与现代化栽培相结合的一项栽培新技术。该技术必须与农业机械紧密结合,才能发挥更大的经济效益。在江西省南昌市新建和南新等地农村的试验证明,该项技术具有节省工序、不育秧、不栽秧、不耘出和适应性广、操作简便、节约成本、早熟增产等优点。其操作规程如下:  相似文献   

20.
试论耕作栽培学科的发展趋势和研究重点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10  
耕作栽培学科是农业科学前沿学科之一,它是研究农作物生产体系及其与环境、措施关系的系统理论,并有针对性地把农学各学科的新成果、新技术、新方法组装配套直接应用于生产,提高劳动生产力和土地生产力。耕作栽培学科的发展趋势是:宏观再拓宽更综合,微观再分解更深化。宏观研究要为发展农业生产和农业科研提供战略决策;微观研究必须把握为生产服务的方向,为发展农业生产奠定理论基础,提供技术储备和实用配套技术,实现农作物持续增产增收。当前,耕作栽培学科的研究应迅速适应商品农业生产的新形势,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加强耕作栽培学科应用理论和技术的研究,为发展我国集约化高产、优质、高效农业做出贡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