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03 毫秒
1.
回顾了建国以来国内苜蓿的育种发展状况,进行了苜蓿的种质评价与筛选,地方品种的系统化,育成了抗寒新品种草原1号、草原2号,抗病品种中兰一号,耐盐品种中苜一号,耐牧根蘖品种公农3号、中图3号、中图4号,高产的公农1号等.提出了在我国苜蓿育种方法上,杂交育种与基本育种方法在当代育种中将继续存在,生物技术在育种中的应用将加快育种进程;指出了我国苜蓿育种存在的问题是育种体系不健全,育种手段方法落后,抗性育种缓慢,对引入品种缺少理论与实践的鉴定、评价,国内育成品种少,高层知识力量薄弱等.  相似文献   

2.
山东省主要进行了桑树地方品种的整理利用、选择育种、杂交育种、诱变育种等工作。育成了桑树新品种选792、8033、7946等,已在生产中大面积推广应用。为我国桑树育种工作做出了较大贡献。1 桑树育种研究成效1.1 地方品种的选拔利用经过对全省地方品种的搜集与研究,整理出地方品种125个,其中叶用桑品种62个,果桑品种11个,条用桑品种52个。将叶用  相似文献   

3.
2005年我国猪育种实践中若干问题的讨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孙德林 《猪业科学》2006,23(1):28-30,1
1 关于育种 过去很多人都抱怨.中国有很多育种专家.却没有育成很好的猪品种.从国外引进大量的种猪。实际上.中国有很多猪品种.有地方品种.也有很多育成品种。近20年中国普遍引入国外长白、大白、杜洛克种猪。引来以后怎么办?基本上是扩繁、销售、退化、再引种。因此.很多人认为引来品种出现很大分离.退化很快.那麽.对国外引入品种如何选育提高.使其适合于本地生产.这个工作是不是育种。2005年以来专家们特别明确了这一概念.“育种就是从遗传上改良.并使其经济效益实现最大化”.这样我们现在的所从事的工作就是育种.不一定追求一个新的品种的育成。大量经验表明.从国外引入品种.能够正常发情配种的母猪大约在70%.到第二代纯繁会出现严重分离现象,这就需要严格选择淘汰。  相似文献   

4.
中国苜蓿繁育概述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回顾了建国以来国内苜蓿的育种发展状况,进行了苜蓿的种质评价与筛选,地方品种的系统化,育成了抗寒新品种草原1号、草原2号,抗病品种中兰一号,耐盐品种中苜一号,耐牧根蘖品种公农3号、中图3号、中图4号,高产的公农1号等。提出了在我国苜蓿育种方法上,杂交育种与基本育种方法在当代育种中将继续存在,生物技术在育种中的应用将加快育种进程;指出了我国苜蓿育种存在的问题是育种体系不健全,育种手段方法落后,抗性育种缓慢,对引入品种缺少理论与实践的鉴定、评价,国内育成品种少,高层知识力量薄弱等。  相似文献   

5.
中国地方品种牛血液同工酶遗传多样性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综述了中国地方黄牛和水牛品种的血液同工酶遗传多样性的研究现状及其在牛遗传育种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6.
中国猪育种的新范例——苏太猪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盛志廉 《养猪》2002,(1):27-28
1 前言育种的范围很广 ,从日常的选种选配、杂交利用、直到培育新的种群 (品系、品种 ) ,都是育种工作。本文主要论述狭义的育种工作 ,即培育新的种群。建国以来 ,国内在猪育种方面做过大量工作 ,五六十年代曾经“遍地开花”培育新品种 ,育成了哈白猪、上海白猪、新淮猪、汉中白猪、温州白猪等一批新品种。这些新品种的共同特点是大多以苏联大白猪为改良原种 ,以改良我国地方品种为目的 ,旨在增多优良种母猪数量 ;育种方法大多是外来品种与地方品种级进杂交两代 (新淮猪例外 ) ,然后横交固定。70年代开始培育瘦肉型猪 ,育成了以三江白猪和…  相似文献   

7.
<正> 培育限性家蚕品种,已引起许多育种家的重视,也是当前育种工作中的一个新动向,并有一些限性家蚕品种问世。限性品种,虽有许多优点,在国外已被大量使用。我国在50年代,由孙本忠先生育成的皮斑限性品种镇3、镇4和镇3改、镇4改,曾一  相似文献   

8.
对中国猪育种问题的思考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王立贤 《猪业科学》2007,24(3):62-64
我国是一个养猪大国,生猪存栏、出栏、猪肉产量均居世界第一.2005年全国生猪存栏5.03亿头,出栏商品猪6.61亿头,猪肉产量5010万t;我国又是一个猪种资源富国,拥有令世界各国无不艳羡的育种素材.根据品种资源调查及2001年"国家畜禽品种审定委员会"审核(《中国畜禽遗传资源状况》,2004版),我国现有猪种遗传资源99个,其中地方品种72个、培育品种19个、引入品种8个.与我国作为养猪大国、资源富国严重失衡的是,我国的种猪质量却一直没有大的进展,引进品种处于"引种→维持→退化→再引种"的不良循环;地方品种资源利用上范围有限,而且许多猪种数量下降、优良基因流失.对于中国猪育种的成就和存在的问题已有许多论述,这里不再赘述,只对未来中国猪育种需要解决的问题谈一点看法.  相似文献   

9.
邹贤刚 《中国家禽》2007,29(22):5-7
1英国畜牧养殖业现状   英国具有悠久的动物育种历史,育成了许多优良的畜禽品种,如巴克夏猪、大约克猪、短角红牛、樱桃谷鸭等,为世界畜牧业发展做出了很大贡献.   ……  相似文献   

10.
刘孟洲 《猪业科学》2007,24(10):92-94
1 中国猪种的历史回顾 从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1990年的41年间,在党和政府的重视和支持下,我国广大养猪工作者和育种专家通过协作,在23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共育成猪的新品种、新品系40个.这是我国养猪史上的重大成就,是全国性大协作的丰硕成果.这些新品种和新品系既保留了我国地方品种的优良特性,又兼备了外引品种的特点,不仅丰富了我国猪种资源基因库,推动了猪育种科学进展,而且普遍应用于商品瘦肉猪生产,极大地促进了我国养猪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11.
三河马通过品种鉴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内蒙古自治区呼伦贝尔盟三河地方出产的名马——三河马,已有几十年的历史,尤其是国家在1955年度、1972年度系统调查之后,正式制定了育种规划,开始育种,1966年内蒙古自治区标准计量局制定了三河马地方标准。于1972年黑龙江省又作了第二次调查,对三河马品种的育成起了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12.
改革开放以来,一批现代化猪场如雨后春笋在中国大地相拥而出。进入本世纪,建设一批高起点、高投入的育种场,花大量外汇相继从国外进口种猪,国内养猪专家多次提出应用国外遗传资源和中国地方猪种资源育成具有中国特色的品种。为此,全国畜牧兽医总站在全国提出联合育种。其目的是扩大群体规模,增加群体变异性,提高公猪选择强度,提高  相似文献   

13.
我国地方绵羊品种资源丰富,同时也引进、育成了很多品种,但目前仍缺少优质肉羊终端父本。随着分子育种技术的不断发展,应以常规育种技术为基础,充分应用DNA分子标记辅助选择、基因芯片技术、BLUP法、基因编辑和计算机技术,采用MEOT和JIVET繁育技术,以生长速度快、肉品质和产肉性能好、繁殖率高等为育种目标,组织开展联合育种,加快我国专用肉羊品种的培育,为肉羊产业的发展提供有力的支撑。  相似文献   

14.
家畜遗传资源,是在家畜中存在的遗传性变异,能应用于家畜育种事业。现代家畜育种在畜牧生产中占据主导地位.而某些提高了家畜经济效益、个体产量的育成品种,则会使得大量地方品种灭绝或数量大幅度减少,为防止家畜遗传资源的进一步破坏和枯竭,以原位保存为主,加入冷冻保存,繁殖技术,基因定位,DNA文库等新技术来保护家畜遗传资源必不可少。  相似文献   

15.
《中国畜牧业》2014,(19):46-49
<正>1.蛋用鸡标准品种有哪些?过去200年世界上培育的鸡品种和品变种有许多,但是真正经受住养禽业商品化发展而被现在的家禽育种公司利用的却是极少数,因此许多早期培育的鸡品种和一些地方品种已经消失,使得今后的家禽育种基因来源越来越受到限制。目前,许多国家已经认识到了基因库的重要性,对留下  相似文献   

16.
我国黄牛数量多,分布广,有很多优点,但经济性能较低。随着农业机械化的进展,各地黄牛将由役用转变为肉用、乳用或兼用。一、黄牛的育种方向(一) 地方良种及非地方良种黄牛是否需要育成高产品种? 1.秦川牛、南阳牛、鲁西牛、晋南牛及延边牛等地方良种具有,体格大、肉质好、适应性强等优点。宜采用本品种选育,培育成肉用或乳肉兼用牛。2.非地方良种黄牛与进口的肉用或  相似文献   

17.
猪配套系育种的理论基础和方法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刘孟洲 《猪业科学》2005,22(3):23-25
猪配套系育种是我国猪品种工作的一个新课题,引入应用国外猪配套系始于20世纪90年代,由于研究较少,曾出现过诸多问题。笔者利用地方品种资源从事“华特猪”配套系选育20余年,育成了华特猪配套系,根据自身的理念和认识,从合成系及配套系育种、国外配套系剖析三个方面论述配套系育种的理论基础和方法。  相似文献   

18.
甘肃高山细毛羊在品种育成后的30多年里坚持育种方向,加强选种选配,提高品种质量。现对育成的几个新品系进行系统回顾和生产性能分析,总结育种取得的经验,旨在为设计和合理制定育种规划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日欧系形蚕品种转育成限性斑纹品种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正> 运用限性斑纹品种,可以提高生产一代杂交种的劳动生产率,确保杂交彻底,提高蚕种质量。限性品种首先由日本人田岛氏在1940年发现并育成,以后经许多育种家的努力,在生产上得到应用。日本1967年育成了中131×日131双限性品种,以后用它又转育了多对品种,已占生产用  相似文献   

20.
家禽开放核心群育种体系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金良 《中国家禽》2008,30(8):60-62
现代家禽育种已不象过去培育标准化品种那样采用所谓标准育种法,而是在过去育成的标准品种或优良品种基础上选育或合成适应现代家禽生产的高产品系,通过品系杂交产生商品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