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村电工在一些人的心目中,是个肥差,实际情况如何?笔者带着这个问题进行了调查。调查结果令人吃惊,结论正好相反。村电工的年收入情况是:有70%的村电工家庭收入低于一般农户收入,18%的户与一般农户持平,只有12%的户略高于一般农户。在徐福镇被调查的38家电工中,有7家仍住在七十年代矮小的房屋里,与邻里一栋栋拔地而起的小楼形成鲜明的对照。难怪他们叹息:如今干电工成了贫困户。村电工,这个昔日令人眼馋的美差,如今已失去了诱人的魅力,遭到了冷遇。有个村不到两年换了三任电工,新任电工又要扔挑子不干。原因是干电工太寒碜,一个月的工资不够小孩几袋奶粉钱。  相似文献   

2.
1994年,我当上了只有500口人小村的村电工。办电以来,我村电工连换几任,可总是没有一个愿长期干的电工。为啥?村子小,用电少,谈不上经济效益,干村电工是个没有油水的苦差使。  相似文献   

3.
俺叫苏文金,今年54岁,家住太行山腰的河南省沁阳市西万镇校尉营村,干村电工已整整30个年头了.说老实话,俺当初并没有想到干电工.1965年俺从部队转业回来,正赶上村里掀起办电热潮.有一天晚上,村支书到家里找俺说:  相似文献   

4.
我国农村,有相当一部分贫困边远山区小村.由于经济落后,用电量小,供电线路长,低压线损大而使村电工工资来源成为农村电工管理的老大难问题.按用电量提取的管理费除开支正常的维修费用外所剩无几,村电工的工资没有保证.村电工工资定高了,乡村提取的维管费缺口太大;定低了,电工不愿干,电工队伍不稳定;用其他村的管理费支付这些村电工的工资,不符合分村建帐,互不平调的电管站章程;提高电价是违法行为,用户和上级都不答应;精减电工数量,但农户居住分散,村与村距离太远,几个村一个电工管不过来,用户不方便,安全无保障.经反复思考,提出以下设想:1 贫困边远山区小村电工工资的核定:贫困边远山区小村电工工资由乡(镇)电管站根据工作任务、工作量等内容核定.这些村电工的工资标准应与条件较好村  相似文献   

5.
山东省即墨市移风店镇林家曈村配电室远近闻名,共产党员、村电工马德贵也赢得众乡亲的赞誉.1978年,马德贵当上了村电工,一干就是20个春秋.20年来,他把配电室当作自己的家.一个小小的村配电室,省、市领导多次前来检查.“三为”服务达标时,领导们来到配电室一看:用电设备一尘不染,各种记录完整无缺,地面墙壁干干净净.领导紧紧握住  相似文献   

6.
山东省即墨市移风店镇林家疃村配电室远近闻名,共产党员、村电工马德贵也赢得了乡亲的赞誉。1978年,马德贵当上了村电工,一干就是十六个春秋,十六年来,他把配电室当作自己的家,因此,一个小小的村级配电室通过了省市各级领导的检查。“三为”服务达标那时,领导们来到配电室一看,用电设备一尘不染,各种记录完美无缺,地面墙壁干干净净。领导紧紧握住马德贵的手说“责任心真强!”有人认为,干电工是个肥差,农忙用电优先,可对于马德贵来讲,却相反。春灌季节到了,村民们争着接电浇麦田。为了节约时间,马德贵夜间穿着衣服睡觉…  相似文献   

7.
1999年年底,山东省滕州市进行了农电管理体制改革,将原来的21个乡(镇)供电站合并成15个供电所,下设137个电工组,本着“公平、公正、公开、择优”的原则,选聘了15个供电所的所长和电工组的人员,农村电工的各项管理都纳入了供电局统管之列。时间过去整整一年,统管效果究竟如何?日前,笔者走访了几位竞争上岗的农村电工。 在洪绪镇颜楼电工组,当了22年电工的丁继义十分感慨:农村电工统管确实是件大好事。从前,电工姓“村”不姓“电”,任免权由村里掌管,叫干不叫干村里说了算,难免出现“人情电”、“关系电”、…  相似文献   

8.
读者天地     
我是《农村电工》杂志的一名忠实读者.创刊4年多来,我每期必读,每版必品.刊物一到,爱不释手.虽说我已干过10年电工,但还是从《农村电工》杂志中学到了不少经验和方法,这对于我这个村电工来说真是“如虎添翼”.  相似文献   

9.
从农村电工队伍的现状看,在部分农村电工中存在着不稳定因素.其原因有四:一是受习惯势力的影响,导致出现一任村支部书记跟着一任村电工的现象,造成了电力设施损坏严重,电费电价管理混乱.二是有的农村电工身兼数职,电工一职反而成了捎代着干的活路,造成业务不精、责任心不强,严重制约了农电事业的健康发展.三是农村电工管理机制存在着弊端.在农村,有的电工人选是由村里定,而供电站实际上只是业务管理,其它方面不能形成对村电工的有效管理,缺乏制约性.有的村电工违法乱纪,或以电谋私,要进行撤换、处理时,可电工偏偏又是村领导的亲戚.这些都对农电工作的开展极为不利.四是待遇问题.村电工工资由村里发一部分,供电站补助一部分.另外,对因年龄大或伤病不适合继续从事农电工作的处理不当,使部分村电工不能安心本职工作,存在着后顾之忧.因此说,要加强农村电工队伍的内质外形建设,首先必须有一支稳定的电工队伍.那么,如何来稳定农村电工队伍呢?笔者提出以下办法仅供参考.一是选好人.应实行招聘的办法.可通过考试从有知识的青年人中录用人员,经过培训,补充到农电队  相似文献   

10.
河南省滑县城关镇刘庄村农民孔某,年过而立却无一技之长。一日突发奇想,要弄个村电工干干。 拿定主意后,孔某拒交电费,并对村电工说:“你怕垫钱,就别干了,村里的电从此以后由我来管。不然,再来要电费,对你不客气。”村电工好言相劝:所收电费是标准电价,你不交没道理,电是商品,用电必须交电费,要当电工,须由村委会和电管站决定。  相似文献   

11.
江苏省淮安市上河镇供电所在农电体制改革中,针对人员过剩情况,新开设了“电力经营服务部”、“电能表校验室”和“电力安装队”,分流了11名乡、村电工,解决了多余人员的安置,增加了收入,提高了经济效益,为农电体制改革的顺利进行打下了基础。 这个所共管理17个村7550个用电户,10kV线路40.43km,低压线路256.83km,配变61台/3650kV·A,年供电量355万kW·h。原有乡站电工10人,村电工31人,平均每个村1.8人,人均管理244户。由于人多、扯皮多,形成“多干不多拿,少干不少拿,不干也照拿”的“大锅饭”状况,导致了有事无人干,有人无事干的人浮于事状态。  相似文献   

12.
村电工“干多干少一个档、干好干坏一个样,固定工资加奖金”的计酬模式在河南省新野县被彻底打破。他们摸索总结的结构工资制经过半年时间的试运行,收到明显成效。最近,南阳地区电业局做出决定,在全区13个县(市)推广新野县电业局的这一作法。  相似文献   

13.
干得好的,每月可得六、七百元,干得差的,‘白干’不算,有时还要倒赔!”一位村电工这样说。若不是笔者亲眼所见,通州市张芝山镇电管站对村电工如此大的考核力度,怎能让人相信?1997年5月,一直在站上干了20多年电工辅导员的陆龚祥走马上任当站长以来,加大了...  相似文献   

14.
如今村电工在想什么?笔者采访了10余名村电工。 想补技术课。现在农村电工统管了,与正规电工相比,自己技术差一档,身为老电工,想通过技术补课提高自己的技术水平。 想工资报酬。采访中发现,招聘电工年工资最高的 3 200元,最低的不足 1800元,对工资基本满意的只有20%。不少村电工每月抄表收费400多户,还有其他许多工作,月工资只有150-264元,于是千方百计搞其他家庭副业或手工业。 想老有所养。近三分之一的村电工年龄在40—52岁之间,他们为农电事业干了数十个春秋,如今力不从心了,希望能得到养老金…  相似文献   

15.
河南省光山县电业局斛山乡供电所,在实施农电“两改—同价”工作中,对农村电工的管理在过去基础上又推出新招,从根本上解决了延续多年的“一村一电工”和“电工围着干部转,电工随着村干换”的问题,建立起一个新型的农村电工管理体系  相似文献   

16.
有人说:“一个合格的党员村电工当好村书记没问题.”我想此话不无道理,因为当好一个村电工除业务知识要精通外,尤为重要的是必须具备一定的素质.1 要有强烈的责任心村电工别看是个“小人物”,但肩上的担子很重,他可以因失职造成人员伤亡;可以在一瞬间毁掉几万元供电设备,给村民带来无电的烦恼;可以因某种原因降低村支部在群众中的形象.因此,一个村电工首先必须具备强烈的责任心.  相似文献   

17.
情系村民     
山东省苍山县沂堂乡寨子村电工杜朝胜,自1981年开始干村电工至今,14年来从未发生人身触电事故和设备损坏事故.三级保护普及率达到了100%,低压线损率保持在10%以下,电价稳定在合理范围以内.杜朝胜同志自1992年以来,连年被山东省电力工业局授予“优秀村电工”荣誉称号.  相似文献   

18.
我做为河南省民权县老阎集乡杨徐庄村支部书记,今天,借贵刊的一角,谈一下我对农村管电的看法.1.凭技术,凭文化挑选合格电工.村电工在一个村有时比个副职都重要.千家万户要用电,农副加工要发展,小康村建设要加快,样样都离不开村电工.选电工不能徇私情,要任人唯贤.村电工要有文化、有技术,还要有好德性.  相似文献   

19.
这是一个平凡人的故事。他名不见经传,事不载报端,可有关他的故事,在十里八村不胫而走,有口皆碑。他就是被人们称为好人的山东省枣庄市山亭区辛召乡石嘴子村电工张德国。故事之一:欠账电工干了二十年电工的张德国,在全村是最穷的一家,四间破旧不堪的房屋,没有院墙...  相似文献   

20.
江苏省东台市供电局强化行业管理,积极探索村电工管理“三到站”,较好地解决了“深化农电体制改革”问题,具有一定的推广价值.1 主要内容所谓村电工管理“三到站”,就是对农村电工实行统一管理,即“人员管理到站”.“工作考核到站”和“报酬发放到站”.在人员管理上,切实解决村电工人员过多,素质偏低的问题.该市的规定是:村电工必须由群众民主推荐.经村委会和电管站联合审定,年龄一般不超过35周岁.至少具有初中文化程度,对现任电工表现较好并打算续聘的.不搞“一刀切”.定员标准原则上2台配变250个用户以下的村只安排1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