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高温处理对食用调和油微波介电特性与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食用调和油为研究对象,采用同轴探头技术测量了高温处理(120~240℃,3~15h)后调和油在200~4500MHz的微波介电特性和品质指标。结果表明:未处理调和油的相对介电常数ε′r和介质损耗因数ε″r随频率的变化而变化,经高温处理后ε′r和ε″r基本不随频率改变。与未受高温处理相比,处理使同频率下调和油的ε′r减小,ε″r增大。高温处理的温度、时间对介电参数值有一定的影响。当温度大于180℃时,随着处理时间的增加,调和油的酸价迅速增大;当温度为120℃时,处理时间对过氧化值有明显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煎炸条件对玉米油品质裂变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以富含亚油酸的玉米油为原料,探讨煎炸条件对油中反式脂肪酸含量、酸值、过氧化值、p-茴香胺值、氧化脂肪酸、维生素E及羰基值的影响。研究表明:玉米油在170~210℃条件下煎炸食品2~6h,其理化特性及品质均发生显著变化;玉米油在190℃及210℃煎炸6h羰基值由5.4meq/kg分别上升到61.5meq/kg及93.5meq/kg;生成的反式脂肪酸不但有t18:2、t18:3也有t18:1,总反式脂肪酸含量最高达到2.34%,为原样的近1倍;玉米油中维生素E含量由94.55mg/100g下降为190℃37.14mg/100g、210℃22.11mg/100g,煎炸温度越高、时间越长油中维生素E热氧化破坏越大,结果说明:玉米油不易在190℃以上的温度长时间煎炸食品。  相似文献   

3.
食用油不同储藏技术的效果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在40℃条件下对花生油和大豆油进行充N2、加脱氧剂、负压和加TBHQ方式储藏,同时以15、25和40℃条件下的常规密闭避光进行对照,储藏150d,每隔30d取样测定指标,研究了储藏期间花生油和大豆油的酸值、过氧化值及羰基值及P-茴香胺值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同样的储藏条件下,温度越低储藏效果越好;在40℃条件下,加TBHQ效果最好,脱氧效果稍优于负压,充N2效果最差;在高温下,充N2、加脱氧剂和负压等气调方式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高温下油脂氧化酸败问题,而添加抗氧化剂TBHQ可以极大地减缓食用油品质劣变。  相似文献   

4.
在使用近红外光谱技术进行食用油酸值与过氧化值检测时,仪器制造与检测环境的差异导致不同仪器建立的校正模型无法共享。为解决食用油酸值与过氧化值模型转移问题,使用125个食用油样本于主机建立偏最小二乘校正模型,采用光谱空间转换法进行模型转移,并与斜率/截距算法、直接标准化算法、分段直接标准化算法、极限学习机自编码器算法进行对比。结果表明,采用光谱空间转换法进行模型转移后,验证集酸值与过氧化值的预测均方根误差分别从0.583 6 mg/g和15.801 0 mmol/kg降低到了0.167 0 mg/g与9.989 3 mmol/kg,说明光谱空间转换法可以有效应用于食用油酸值与过氧化值间的模型转移,使不同仪器之间实现模型共享,这对于近红外光谱应用于食用油品质快速检测具有实际意义。  相似文献   

5.
沼气料液合适的发酵温度是中温发酵和高温发酵。与传统的常温发酵相比,中温发酵和高温发酵产生沼气具有稳定性和高效性的特点,但却对温度的稳定性要求极为严格。为此,基于沼气在发酵过程中对温度高稳定性的要求,结合新疆地区光照时间长、干旱少雨、适于开发利用太阳能等独特的地域特征,设计了以太阳能为热源的自动加热恒温系统,以确保反应装置能够高效地生成沼气。  相似文献   

6.
通过Lipozyme RM IM催化紫苏油与中链甘油三酯(MCT)进行酯交换合成富含α-亚麻酸的中长链甘油三酯(MLCT),研究了酶添加量、底物中MCT浓度、反应温度和反应时间对MLCT得率的影响。40%MCT和60%紫苏油在6%的Lipozyme RM IM催化作用下,于60℃进行4 h的酯交换反应,结果表明,在反应平衡后,MLCT得率超过70%。采用两步法除臭工艺纯化酯交换产物,产品中的甘油三酯纯度达到97%,游离脂肪酸含量显著降低,反式脂肪酸质量分数可以控制在1%以内。此外,在纯化产物中存在超过40%的α-亚麻酸,超过85%的长链脂肪酸在甘油三酯中的sn-2位置。  相似文献   

7.
在不同温度下储藏糙米,定期取样检测糙米的水分含量、粘度值及脂肪酸值;同时制备糙米酵素,测定其脂肪酸值、丙二醛和γ-氨基丁酸含量。结果表明:随着储藏时间增加,糙米水分含量和粘度值下降;糙米酵素脂肪酸值和丙二醛含量增多;γ-氨基丁酸含量先增加再减少,常温25℃和高温40℃储藏时糙米及其酵素中γ-氨基丁酸含量均在储藏60 d左右达到峰值,随后逐渐下降;在储藏150 d时,糙米酵素中有害成分增多,食用安全性下降,但仍可利用。  相似文献   

8.
采用水煮、微波和油炸3种方式对核桃仁进行热处理,通过对核桃仁断裂力、含水率、总酚含量、DPPH清除率、酸值和过氧化值等指标进行比较,探究不同热处理方式对核桃仁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与水煮相比,微波可以显著减小核桃仁的断裂力,降低核桃仁的含水率,使总酚含量损失较小,DPPH清除率较高(P≤0.05);油炸显著减小核桃仁的断裂力,但使核桃仁的酸值和过氧化值升高(P≤0.05)。微波处理对核桃仁品质影响较小,说明微波是核桃仁熟处理的较好方式。  相似文献   

9.
为了抑制油炸薯片用油的氧化,采用在常压油炸薯片的工艺流程中加入TBHQ与BHT两种抗氧化剂的方法,通过油炸温度、TBHQ与BHT添加量的单因素试验与L9(34)的正交试验设计,以过氧化值与羰基值作为评价指标,对常压油炸薯片后的煎炸油进行了研究,经过验证试验综合分析得出了抑制煎炸油氧化的最佳参数,即煎炸温度180℃、TBHQ添加量为0.003%、BHT添加量为0.005%。  相似文献   

10.
大豆油是一种营养价值很高的优良食用油,浸出大豆油是大豆通过浸出工艺提取的油。本文介绍了浸出大豆油工艺流程和酸值、过氧化值、色泽等理化指标检测,及对其副产物豆粕进行油脂、蛋白质等理化指标检测,使消费者更加了解大豆产品。  相似文献   

11.
研究了体外孵化条件下脂质氧化产物丙二醛对牛肉线粒体膜通透性、微观结构及其电子传递链调控的高铁肌红蛋白还原能力和NADH依赖型高铁肌红蛋白还原酶活力的影响。结果表明:在p H值5.6(模拟贮藏条件)和p H值7.4(模拟生理条件)条件下,线粒体与丙二醛孵化后膜通透性、孵化液体荧光强度均比对照组显著增大(P0.05),线粒体微观结构出现肿胀变形、嵴消失、空泡状等现象。当p H值为7.4时,膜通透性、荧光强度显著高于前者(P0.05),说明在生理p H值条件下丙二醛更易与线粒体膜作用进而对其结构造成破坏。琥珀酸盐能够促进牛肉线粒体电子传递链调控的高铁肌红蛋白还原过程,在p H值5.6和p H值7.4条件下添加琥珀酸盐孵化9 h后,高铁肌红蛋白相对含量分别减少了21.70%和12.87%(P0.05)。但是在反应体系中加入丙二醛孵化9 h后,高铁肌红蛋白的还原量分别比未添加时降低了15.68%和3.83%(P0.05)。丙二醛同样能够抑制牛肉线粒体NADH依赖型高铁肌红蛋白还原酶的活力,其活力在上述p H值条件下分别降低了48.97%和47.80%(P0.05)。综上可知,丙二醛能破坏牛肉线粒体结构,抑制线粒体还原高铁肌红蛋白的能力,对新鲜牛肉保持其色泽稳定性是不利的。因此,降低牛肉贮藏过程中脂质氧化程度、维持线粒体正常的呼吸作用,对于保护牛肉色泽稳定性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2.
模型传递可解决不同近红外光谱仪间多元校正模型无法共享的问题。以食用油为研究对象,对其酸值和过氧化值模型进行传递分析。在主机上建立偏最小二乘多元校正模型,利用无参数高效模型传递(PFCE)算法中NS-PFCE无标样算法和FS-PFCE有标样算法分别实现模型传递,探讨了标准化样品数量对模型传递效果的影响。并与经典的3种有标样传递算法和2种无标样传递算法进行对比。结果表明,经NS-PFCE无标样传递后,从机酸值与过氧化值预测集均方根误差分别从0.613 mg/g和16.153 mmol/kg下降到0.275 mg/g和9.523 mmol/kg;而经FS-PFCE有标样传递后,从机酸值与过氧化值预测集均方根误差分别下降到0.274 mg/g和8.945 mmol/kg。且随着标准化样品数量的增加,经PFCE算法传递后预测集均方根误差越低。无参数高效模型传递算法联合应用单一的无标样算法和有标样算法两种传递方式,增强了传递模型的适应性和包容性,同时有效地降低主机光谱与从机光谱之间的差异,实现了不同光谱仪间校正模型的共享。  相似文献   

13.
为获得高温杀菌后凝胶品质较好的淡水鱼糜制品,采用草鱼为试验原料,制作鱼糕,研究高温杀菌后,鱼糜制品凝胶特性、白度和蛋白质二级结构的变化,来阐释高温杀菌后鱼糜制品劣变的机理。在此基础上,通过添加0.3%转谷氨酰胺酶(TG酶),经过低温凝胶化(40 ℃,60 min)和沸水蒸制(100 ℃,30 min)二段式加热过程,来探索TG酶对鱼糜制品凝胶强度的改进机制。通过SDS-PAGE凝胶电泳和红外光谱图可以得出:高温杀菌后鱼糜制品中蛋白质肌球蛋白重链消失,肌动蛋白含量下降,α螺旋转化为β折叠和无规则卷曲结构,白度、弹性、硬度和凝胶强度显著下降;加入TG酶后,鱼糜制品白度、弹性、硬度和凝胶强度显著增强,肌动蛋白条带下降趋势减小,对肌球蛋白重链的改善不明显。   相似文献   

14.
长期以来,人们对在用内燃机油酸值的认识仍存有一种偏见,总认为酸值是金属腐蚀的主要因素,酸值越大对金属腐蚀越强。目前,在内燃机油都加有抗腐蚀添加剂的情况下,酸值与腐蚀性二者又是什么样的关系呢?下面,我们通过试验,对内燃机油酸值进行具体的分析。酸值指中和1克油样中全部酸性组分所需KOH  相似文献   

15.
葵花籽油极易被氧化产生多种自由基、有毒聚合物等,因此葵花籽油产销链中过氧化值现场实时检测技术及装置研发具有重要意义。以设计便携式检测装置为目的,搭建了基于激光诱导荧光光谱的食用油过氧化值快速检测系统,建立了葵花籽油过氧化值定量预测模型,并进行了外部实验验证。结果表明,基于自行搭建的检测系统采集的80个不同过氧化值葵花籽油原始光谱,经SG平滑加MSC预处理结合CARS算法筛选荧光特征波长后建立的过氧化值PLS定量预测模型效果最佳,R2c和R2p分别为0.9995和0.9972,校正集均方根误差和验证集均方根误差分别为0.0088g/(100g)和0.0227g/(100g)。同时选取10个未参与建模的葵花籽油样品对模型进行外部验证,预测值与理化测定值的R2为0.9681,均方根误差为0.0411g/(100g),在低于国标限0.25g/(100g)的残差绝对值均在0.08g/(100g)以下。结果表明,自行设计的激光诱导荧光检测系统可以较高的精度实现对葵花籽油过氧化值的快速检测,为后续便携式整机设计和食用油氧化预警系统构建提供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16.
牦牛肉经过冻融处理后(T0:新鲜牦牛肉;T1:冻融1次;T2:冻融2次),分别在4℃冷藏7 d,并在1、3、5、7 d测定其表面色泽(L*、a*、b*)、肌红蛋白氧化状态、高铁肌红蛋白还原能力、硫代巴比妥酸值、解冻损失率、蛋白质降解程度和肌纤维微观结构的变化。结果表明:T0组牦牛肉在冷藏过程中a*值和b*值显著降低,氧合肌红蛋白逐渐氧化为高铁肌红蛋白,高铁肌红蛋白还原能力显著降低,硫代巴比妥酸值和解冻损失率明显升高(P0.05)。同时,肌球蛋白重链(200 k Da)、副肌球蛋白(97 k Da)、肌动蛋白(45 k Da)发生降解。随着冻融次数的增加,T1组和T2组牦牛肉在冷藏7 d后a*值分别比T0组显著降低了13.42%和20.02%,b*值则降低了9.94%和16.22%,氧合肌红蛋白相对含量降低了26.30%和53.53%,高铁肌红蛋白相对含量升高了18.03%和45.46%,硫代巴比妥酸值升高了20.55%和30.30%,解冻损失率升高了43.71%和121.14%(P0.05)。T2组肌肉中蛋白质降解更明显,而肌纤维结构破坏程度也随冷冻-解冻次数增加而加重。综上可知,冻融循环会促进牦牛肉色劣变和脂质氧化、加速蛋白质降解、破坏肌肉结构、加剧汁液流失从而降低牦牛肉的品质。因此,减少运输和贮藏过程中的温度波动对保护牛肉品质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7.
以脱皮率和脱皮芝麻中蛋白质NSI值为考核指标,确定的芝麻湿法脱皮最佳工艺条件为加碱量1.5%,碱液浸泡温度60℃;以压榨饼残油和蛋白质NSI值为考核指标,通过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确定的螺旋榨油机低温压榨生产脱脂芝麻蛋白和芝麻油的最优工艺条件为:入榨水分9%、压榨温度65℃、压榨次数5次和榨轴转速30r/min,在此工艺条件下所得芝麻饼残油为14.73%,芝麻饼蛋白NSI值为7.39%。冷榨芝麻饼的蛋白质NSI值较压榨前无明显变化,且色泽浅,风味清香,经粉碎后是优良的食用蛋白粉。脱皮冷榨芝麻油的品质优于国标一级芝麻香油和一级芝麻成品油的质量指标,特别是其色泽、酸值和过氧化值显著优于现有芝麻油国家标准。  相似文献   

18.
周延智  谢茹 《农业机械》2012,(33):64-66
利用酸碱指示剂在稻谷提取液中所显色的差别,通过肉眼快速定性稻谷的脂肪酸值。研究了稻谷提取液罗维朋色泽、溶液pH值及脂肪酸值之间的对应关系,结果表明:该方法可较敏感地鉴别稻谷脂肪酸值高低,尤其可以快速有效地鉴别脂肪酸值是否低于21(KOH)/(mg/100g)及脂肪酸值是否高于30(KOH)/(mg/100g)。  相似文献   

19.
魏贞伟 《农业机械》2012,(15):42-43
脱色后的废白土采用直接蒸汽蒸烘15~20min,水分控制18%~20%,经过压榨后,回收率在55%~59%。压榨油酸值0.93(KOH)/(mg/g),过氧化值0.02mmol/kg,色泽深棕色,水分及挥发物0.93%。由于油脂颜色深,质量差,可用于生产酸化油或脂肪酸。  相似文献   

20.
在不同p H值条件下,大豆分离蛋白(SPI)经高温加热形成不同微观结构的聚集体。研究不同种聚集体的界面性质(溶解性、起泡性、泡沫稳定性、乳化性、乳化活性),用所制备的聚集体以不同的取代率取代脱脂乳粉制备冰淇淋,并测定冰淇淋的硬度和粘度。试验结果表明:用浓度为4%(W/V)的大豆分离蛋白,在p H值为7.0时制备的聚集体的界面性质最佳。将大豆分离蛋白聚集体应用于冰淇淋中,随其取代率的升高,冰淇淋的硬度和粘度升高,当取代率为50%时硬度和粘度达到最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