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依靠科技进步 发展蚕桑生产──新浦村亩桑产茧突破二百公斤的技术探讨海盐县农林局张祖荣,费斯文,周均铭,陈福良海盐县通元镇新浦村原是嘉兴市和海盐县实施蚕桑“星火计划”的高产示范村,1993年依靠科技进步,实行科学培桑和养蚕已达到亩桑产茧200公斤指标。...  相似文献   

2.
<正> 海门县新余乡幸福村是个不满千人的小村,现有耕地729亩,其中桑园328.07亩,占45%,农户286户,包桑养蚕的209户,占73%。1987年养蚕403.5张,产茧14350公斤,平均张产茧35.6公斤,亩产茧43.7公斤,取得了较好的效益。这个村在蚕桑生产管理上的主要方法是:一、全村桑园培管与粮田管理一起抓。开排水沟、治虫、施肥、除草等工作全村统  相似文献   

3.
建国以来,在党的领导下,我省蚕桑生产的恢复发展较快,经广大蚕桑科技人员和组织起来的农民社员共同努力,不断改进培桑养蚕技术,加强生产管理,亩桑产茧量逐步提高,1950年亩桑产茧仅26.37斤,1977年亩产茧(采叶面积)提高到89.96斤,超过了日本全国204万亩的平均亩产茧77.74斤的水平。许多社队已实现了亩产200斤茧,据嘉兴地区1977年的不完全统计,亩产茧已超过200斤的有7000多亩,其中钱塘江公社4761亩桑园年亩产茧253斤。有7个生产队亩产茧超过400斤,46个大队亩产茧超200斤,98个生产  相似文献   

4.
亩桑产茧量是蚕桑生产效益的主要标志。为了进一步提高亩桑产茧量,浙江省农业厅经作局于1988~1990年期间组织实施了“亩桑产茧150公斤技术模式的研究与应用”课题。通过优化群体结构,增加着叶数量;改进施肥技术,促进桑叶生长:选栽桑树良种,提高产出效率;实行多次收获,提高全年产量;加强病虫防治,减少桑叶损失和提高养蚕水平,确保叶茧转化等六条技术途径,结合农村实际条件,制订并推广了六项具体技术措施,使153400亩桑园亩产茧达到170.75公斤,比1987年提高22.3%。制订了《亩桑产茧150公斤技术模式》,丰富和充实了蚕茧实用高产技术的内容,为进一步提高亩桑产茧提供了技术规范。  相似文献   

5.
王根法 《江苏蚕业》1991,(3):35-36,34
<正> 富安镇宝塔村蚕桑科技户王存根承包2.4亩桑园,1990年共饲养蚕种14.5张,生产蚕茧557.5公斤,平均张产茧38.45公斤,亩桑发种6张,亩产茧232.25公斤,全年蚕茧收入6355元,亩产值2647.95(见表)。几年来,王存根认真总结高产经验,不断采用新技术,连续三年亩产茧超200公斤。  相似文献   

6.
<正> 富安镇37个树中有36个树养蚕,养蚕户1.05万户,占总农户的58%,有新老桑园11985亩。占总耕地的12.8%。1984年跨入全省第一批500吨茧乡镇的行列,1988年产茧1075吨,1989年总产突破1500吨,亩产茧超150公斤,亩桑收入1640元,1990年蚕桑生产再上新水平,全年饲养蚕种55610张,比上年增加9918张,生产蚕茧1665吨,收购1645吨,分别比上年增长7.1%、9.3%。亩产茧159公斤,比上年增5.6%,亩桑收入1739.92元,比上年增加67.92元。  相似文献   

7.
<正> 双流县委、政府积极响应党中央“依靠科技,振兴经济”号召,因势利导,狠抓桑树基础建设,培训技术力量,积极发展蚕桑生产,促进农民脱贫致富。该县属成都市郊,很少农民养蚕。1990年全县发种1102张,比1989年发种417张增长60.9%,总产茧22833公斤,比1989年产茧11315公斤增长98.2%。今年在县委、政府统一规划下,充分利用丘陵荒坡、田边、地边、河渠边和屋前屋后空隙地栽桑发展蚕茧生产。在3年内采取一步到位的措施,实现1户1亩桑,1年3张蚕,收入超千元的目标。1991年养蚕3000张,产茧、收入翻番。目前已从广东引进桑种600公斤培育桑苗,加强现有投产桑肥培管理和嫁接良桑,  相似文献   

8.
<正> 桑叶是养蚕的基础,桑叶产量决定饲养量和产茧量。农村实行生产责任制以后,涌现出不少蚕桑生产高产典型。石泉县力建村钟桂琴3.7亩桑园,1987年平均亩产茧197公斤,顺风村刘启秀1.5亩桑园,亩产叶达到2730公斤就是其代表,但大面积生产仍停留在低水平状态,1985年石泉县21000亩桑园,平均亩产茧26公斤,1986年提高到31.5公斤。安康地区260000亩桑园,  相似文献   

9.
<正> 邛崃县宝林乡一村二组蚕桑专业户杨学义1982年秋利用沙地和荒河坎种植了8亩带型桑园,采用县蚕桑协会研制成功的新式带型桑园,以养蚕为主体发展复合经营,经过4年的辛勤劳动,1986年采叶养蚕30张(盒),产茧1.224吨(亩桑产茧153公斤),收茧款4124元。桑园间种小麦、蔬菜、花生和出售桑枝等又收入2622元。8亩桑园共收入6646元。全家  相似文献   

10.
<正> 提高村级蚕桑生产水平,对建设蚕桑生产基地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为了探索提高村级蚕桑生产水平的途径,淮阴市蚕桑站1991年在沭阳县十字乡沟西村进行了试点工作,取得了较好效果,蚕茧产量、质量和经济效益都有了较大幅度提高。沟西村有新老桑园420亩,1990年养蚕254张,亩产茧仅14.6公斤,亩产值仅141.6元,张产茧仅24.1公斤。1991年试点后,经一年努力,全年养蚕668张,亩产茧提高到60.5公斤,亩产值提高到628.2元,张产茧提高到38公斤。我们在试点工作时认为,沟西村干部素质较好,群众有栽桑养蚕积极性,土地资源  相似文献   

11.
我市蚕桑生产不断发展,特别近年来,发展较快,效益较好。这与当地党政的领导和政策等有关,其中很重要的一条是我市在发展蚕桑生产的同时,坚持办好细蚕共育。使蚕造稳定,养蚕单产较高,蚕桑效益较好,得到当地党政重视,广大蚕户的欢迎。1987年全市桑地面积7974亩,(旧桑6094,亩,新桑1880亩),产茧21000担,发展到1990年桑地面积45380亩(旧桑15614亩,新桑29764亩)产茧97800担。使我市成为全省产茧量最多的市。全  相似文献   

12.
涪陵区李渡镇大堡村二组养蚕大户周治明,是在贫困荒地上依靠科技、通过勤劳,仅用三年时间就从一个贫困户成为远近闻名的“蚕桑专业户”.周一家3口人,承包耕地5.1亩.现有密植桑3.5亩、四边桑3000多株,良桑率达100%.1997年共养蚕16张,产茧600公斤,平均单产37.5公斤,收入7200元;共育小蚕361张,收入5054元,合计收入12254元,人平蚕桑收入4085元,蚕桑收入占整个农副产  相似文献   

13.
密植桑园合理间作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 珥陵镇总耕地面积48450亩,其中桑田面积8480亩,占耕地面积的17.5%。八十年代以来,大面积推广应用速成密植高产桑园技术,亩产茧量从103公斤提高到1990年的146公斤,总产茧量从1981年的435吨增加到1990年的1238吨,亩产效益也有较大幅度提高。为了进一步增强蚕桑生产的竞争能力,增加单位面积效益,我们于1987年开始到1988年,对在密植桑园内进行合理间作提高效益立题试验,效果较好,现将试验情况整理于下。  相似文献   

14.
奉化县莼湖乡吴家埠村蚕桑专业户吴存良,以其精良的养蚕技术,创造了1983~1985年连续三年盒产超50公斤,盒值超200元的好成绩(表1)。其中1985年养蚕五期28盒,产茧1445公斤,茧款收入6472元,平均盒产50.7公斤,亩产茧183公斤,亩值817元。全家  相似文献   

15.
<正> 泸县天兴乡狮子村,全村9个社,340户,1194人,有耕地755亩,人平耕地0.63亩。他们在发展农村经济中突出抓了栽桑养蚕,利用“四边”和荒地及部分低产土栽桑42万株,人平351株,其中投产桑27万株,1991年栽16万株,1989年养蚕570张,收入173937元,1990年养蚕844张,收入250712元,1991年养蚕1300张,产茧42472公斤,收入448535元,张平产茧32.7公斤,张平收入345.16元,户平收入1319.22元,人平养蚕1.09张,收入375.66元,蚕桑生产稳定发展。 1.专业户引路,逐步形成规模生产。他们  相似文献   

16.
<正> 为了掌握近年农村桑园施肥的变化及对提高桑园产量的作用,我们对桑园面积基本稳定、培桑养蚕水平较高的洪合乡洪合村近年来的桑园施肥情况进行了连续调查,现将调查结果整理如下。一、调查村概况与调查方法 (一)洪合村概况:洪合村共有养蚕户506户,桑园面积1010亩,1989年总产蚕茧147.5吨,亩产茧为146公斤,蚕桑生产在郊  相似文献   

17.
<正> 德阳市中区寿丰区各乡,村、组农民素以农业为主,粮食富足,但经济拮据。市、市中区党、政领导十分重视开发绿色经济,多种经营,主要发展蚕桑生产。通过全区广大干部、群众的共同努力和有关部门的支持、协作,采取组织干部到外地参观学习和请进来、派出去培训技术骨干,先点示范等措施,全区蚕桑生产蓬勃发展,生机盎然。该区寿丰乡在1987年只有1户农民一季养蚕0.5张的基础上,1988年育苗352亩,秋季养蚕34.4张,总产茧1083.6公斤,单产茧31.5公斤,总产值9752.4元,同年冬季嫁接良桑100余万株,由于加强肥培  相似文献   

18.
付世佳自1982年承包村小学1.2亩桑地尝到了种桑养蚕的甜头后,便开始专心经营养蚕业。目前,共有桑地面积3亩,大都是山地桑和河滩桑。在多年的种养实践中,他体会到:要提高养蚕经济效益,没有科学技术的指导是不行的。因此,他除了参加各种类型的蚕桑技术培训班,不断从各类有关书籍中掌握养蚕技术外,还和我所有关课题组密切配合,开展多项科学种养试验,取得了明显的经济效益。从1986年收入2,700元到1989年收入12,471元;亩平产茧达到273.35公斤,比河口镇平均亩平产茧105.45公斤高了1.59倍;比郁南县亩平产茧91.93公斤高了1.97倍。见表1表2。是实施科学养蚕致富的典型。  相似文献   

19.
<正>蒋家港村位于七都镇东首,北临太湖之滨,是一个气候湿润、土地肥沃、栽桑养蚕历史悠久的村庄。蚕桑生产是蒋家港村的传统骨干副业,是农民收入的主要来源。该村现有人口1794人,桑田418.4亩。1994年虽然受上年洪涝灾害和当年较长时间高温干旱的影响,但亩饲养量、亩产茧、亩产值仍保持较高的水平。1994年全村饲养蚕种1654张,全年总产茧达到70000公斤,亩产茧168公斤,亩产值3360元。  相似文献   

20.
<正> 石泉县池河镇顺风村一组,有5亩河滩地无干密植桑园(亩栽600株),1982年秋承包给吴喜明等五户农民经营,每户一亩,一定五年不变。由于承包户精心管培,桑树枝繁叶茂,产叶量倍增。1983年五户养蚕18张,产茧1237.8斤,平均亩产茧247.6斤。1984年养蚕22张,产茧1338斤,平均亩产茧267斤,亩产茧值354元,加上桑条、蚕沙等,亩桑收入达400余元。其中吴喜明承包的一亩桑园,产茧310斤,蚕桑总收入450多元。他们经营的主要特点是: ①舍得投工、投资。在桑园管理上习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