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93 毫秒
1.
将牦牛高效繁殖技术、品种选育、科学饲养等多项技术,集成应用于青海高原牦牛种牛生产中。结合犊牛、育成牛培育、选种选育和种质鉴定技术,组装集成为"牦牛品种选育及提高生产性能技术"进行示范推广。在传统饲养条件下,"两年一胎"的隔年产母牦牛受胎率约为50%,当年产母牦牛受胎率约为10%。通过项目示范推广,累计示范隔年产母牦牛40069头,当年产母牦牛45000头,隔年产母牦牛总受胎率达到75.83%,提高了25.83个百分点,当年产犊牦牛总受胎率达到59.42%,提高了49.42个百分点,三月龄断奶成活犊牛54064头,犊牛成活率达到98%以上。  相似文献   

2.
通过对甘南牦牛品种选育、选配、杂交改良、配种、饲养管理等关键技术的规范,提高甘南牦牛繁殖率与供种能力,为甘南牦牛的科学繁育提供技术支撑,推动甘南牦牛产业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3.
为了保护并有效利用麦洼牦牛这一珍贵的遗传资源,提高麦洼牦牛种质质量,试验针对麦洼牦牛育种现状,制订了适合麦洼牦牛新品系选育的方法,以高产奶性能的麦洼牦牛新品系(品种)选育为目标,研究开放式群体继代选育法的步骤。结果表明:新品系(品种)选育的总体目标、具体目标、选育实施方案、选育方法、选育措施等方面均有所提高。  相似文献   

4.
甘南州牦牛资源的保护利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甘南州牦牛约占甘肃省牦牛总数的80%以上,但由于受当地自然环境、社会经济和文化条件的限制,选育程度很低,个体生产性能低下。建议在牦牛主产区建立野牧场牛繁育基地,开展牦牛提纯复壮、本品种选育及杂交改良,以合理保护利用牦牛资源。  相似文献   

5.
甘肃省特产家畜——天祝白牦牛,已列入省和全国家畜品种志,并受到有关方面的重视。近年来,外县及牧场前来购买种用白牦牛,产区有关牧场也向香港市场出售牦牛。为加速白牦牛保种、选育的进展,不断提高其生产性能。天祝县人民政府已于5月底成立了天祝白牦牛保种、选育领导小组。副县长王文华任  相似文献   

6.
技术简介牦牛是一个培育程度很低,种内尚无品种结构的原始畜种。在极严酷的自然条件下,可利用海拔3000米以上的高寒草地进行动物性生产,提供多种畜产品和役力,是青藏高原不可替代的牛种。我国牦牛主要分布在西部的青藏高原,占世界牦牛总数的92 %。牦牛改良应以本品种选育为主。  相似文献   

7.
天祝白牦牛全身被毛纯白,密长且丰厚,体态结构紧凑,具有耐严寒、耐粗饲、抗逆性好、适应性强等特点,是我国稀有而珍贵的地方牦牛类群,文章结合当地生产实际,对天祝白牦牛种质资源保护、本品种选育及其开发利用进行了论述,旨在为今后保护和利用好天祝白牦牛种质资源提供理论和技术借鉴。  相似文献   

8.
柴荣 《兽医导刊》2020,(2):188-188
牦牛肉品质高,市场消费潜力大,备受消费者喜爱.当前,牦牛养殖数量逐年攀升,但是品种改良跟进不到位,而影响到本地牦牛养殖产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文章由此而展开论述,以"大通牦牛品种的选育及改良"为主要研究对象,概述牦牛品种改良思路,阐述其改良过程注意的事项,希望为进一步做好大通牦牛品种的选育及改良,实现预期的养殖高经济收益回报提供一定的依据和参考.  相似文献   

9.
青南地区牦牛生产性能的评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1997-1999年对青海果洛家牦牛产乳性能、带犊、不带犊对母牛生长发育的影响、初生和1岁牦牛产肉性能及生长发育规律等生产性能综合研究,证实了导入野血公牦牛与当地家牦牛交配,可充分发挥野血牦牛耐粗饲、耐寒、生长发育快的优势,是一条在现行畜牧业体制下复壮家牦牛的简便措施。通过该地区牦牛生产性能现状的评估,将为牦牛杂交改良、本品种选育、政府部门的宏观决策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0.
牦牛是我国青藏高原及其毗邻牧区牧民不可缺少的生活资料,在长期的自然选择和人工选择中,形成了不同的地方类群。麦洼牦牛是川西北牧区特有的一个地方牦牛类群,为当地牧民的衣食住行提供了物资来源。近年来,麦洼牦牛因近亲交配、超载放牧及群体结构不合理等问题引起其品种退化、生产性能降低和出栏时间延长,因此,麦洼牦牛的选育迫在眉睫。四川省龙日种畜场有麦洼牦牛核心育种场,在场内采用开放式群体继代选育法,按照性能特征组建了3个麦洼牦牛家系,家系内严格选留优秀的种公牛和种母牛,利用冻精和人工授精技术进行严格的选种选配,建立完善的系谱档案,导入优秀个体的优良基因,逐步构建适用于麦洼牦牛的选育方案,提高麦洼牦牛的种群生产性能,形成以四川省龙日种畜场为核心的良种繁育体系,以提高红原县及周边麦洼牦牛饲养区域的良种覆盖率,探索麦洼牦牛人工授精配种取代自然交配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1.
牦牛生产中最主要的问题是品种退化,主要由于对牦牛的选育、犊牛的培育重视不够,科学养畜意识淡薄、草原生态破坏严重,牦牛营养缺乏,致使生产性能下降。通过注入先进的生产管理方法,可以使牦牛的生产性能得到提高。强化高档牛肉生产意识,提高牦牛肉的品质和销售价格,来提高牧民对牦牛的养殖积极性。  相似文献   

12.
<正>推广牦牛高效养殖技术可有效促进高原畜牧业发展,是现代畜牧生产技术基础发展的重要构成,将有力推动中国传统养殖技术向现代化方向发展,对提高牧区农牧民的经济水平有重要促进作用。1牦牛养殖发展现状1,1牦牛选育程度不高由于中国民间“忌杀生”的观念影响,藏区牧民群众无法对牦牛群体内中年偏老、综合性能不好的牦牛进行剔除。加之牧民群众缺乏牦牛品种繁殖科技知识,无法选择较为优秀的牦牛品种进行保种繁殖,造成了牦牛品种的选育水平普遍不高,  相似文献   

13.
久治县牦牛是在果洛地区高海拔自然生态环境下,通过当地畜牧技术人员和牧民长期自然选择和人工选育培育出的适应高寒牧区、抗病性强的地方品种。但由于长期以来的近亲繁殖和日益尖锐的畜草矛盾导致久治县牦牛品种种质资源日益退化,生产性能不断下降。为了提高久治县牦牛品种的综合生产  相似文献   

14.
牦牛是青藏高原古老而原始的畜种,是我国正在开发利用的畜种资源。它对高寒牧区严酷的生态环境条件适应性极强,但牦牛晚熟、低产,严重制约了牦牛生产性能的发展。如何提高家牦牛的生产性能,提高商品率,已是牦牛生产和管理系统中亟待解决的问题。因此,在加强现有家养牦牛品种选育和良种串换的同时,利用杂交改良畜种的科技成果,  相似文献   

15.
甘南牦牛种质资源保护及开发利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甘南牦牛是经过长期的自然选择和广大牧民群众的人工选育而形成的以产肉为主的牦牛地方品种。文章在分析探讨甘南牦牛资源现状的基础上,结合生产实际,提出甘南牦牛保护与开发利用措施,实现甘南牦牛种质资源保护、资源综合开发利用、畜牧业经济增长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6.
九龙牦牛品种资源保护与利用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九龙牦牛是以肉用为主的世界牦牛肉用品种中少有的几个品种之一,已列入《中国牛品种志》和《四川省畜禽品种志》,原产地是甘孜州九龙县,主要分布在几龙县周边的康定、泸定、道孚、雅江、稻城等县的部分区乡。九龙牦牛品种资源保护就是使其生产性能高、遗传性能稳定的所有基因种类和基因型避免混杂、退化和消失。八十年代中期以来对九龙牦牛进行不断选育,取得了不少的成果。但是,该品种发现至今20多年没有一套既能较好地保存九龙牦牛品种资源,又有利于加强牧民饲养积极性、主动性、规范性,不断开展选育和合理利用的对策与措施,因此呈现了九龙牦牛质量下降、数量增加的现象。  相似文献   

17.
牦牛是青藏高原特有的优势畜种,在高寒牧区严酷的生态环境条件下适应性极强,但牦牛晚熟、低产,严重制约了牦牛业生产的发展.为了提纯复壮家牦牛,进一步提高海北地区牦牛的个体生产性能,在加强家养牦牛本品种选育和良种串换的同时,利用含1/2野血牦公牛与家牦牛杂交科技成果,依据海北生态条件和资源优势,建立以导入1/2 野血牦牛血液为主体的牦牛增产综合配套技术体系,是进一步挖掘牦牛生产潜力的一条切实可行的技术手段.  相似文献   

18.
[目的]为了了解亚丁牦牛品种的繁殖性能,更加深入了解其资源特性,为后续制定选育标准和提高繁殖存活率提供理论依据。[方法]调查了亚丁牦牛主产区养殖亚丁牦牛的2016—2018年存栏情况,统计亚丁牦牛繁殖存活率。[结果]结果显示亚丁牦牛繁殖存活率达到61.78%,表明亚丁牦牛具有繁殖性能高的特点。  相似文献   

19.
本文根据甘肃牦牛选育和生产的实际,回顾了牦牛选育的成效,并对甘肃牦牛选育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提出了促进甘肃牦牛选育工作的建议.  相似文献   

20.
<正> 牦牛生理、生化指标的测定,系统资料甚少。为川西北草地牦牛的选育改良、兽医临床教学和牦牛生态学研究提供某些基础资料,以若尔盖县向东牧场生产群牦牛180头为材料,在夏季作了生理、生化指标的测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