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沋河是渭河的重要支流,是渭南市区居民的主要饮用水源地。围绕其沿线水体中的重金属污染现状进行分析评价,在渭南城区饮用水源地保护与居民生活用水安全方面具有重要现实意义。文中在沋河沿线选取了27个采样点,于2016年5月和9月集中采集上覆水样品,测定水样中Cu、Zn、Pb、Cd、Mn、Cr~(6+)、Hg、As等8种重金属(类金属)含量,并运用美国环保署推荐的健康风险评价模型对沋河湿地重金属污染物通过饮水途径进入成人人体产生的危害进行了风险评价。结果表明:沋河沿线重金属含量均未超标,水质良好,符合饮用水标准,由Cd、Cr~(6+)、As等致癌物通过饮水途径产生的个人年风险中Cr~(6+)最大。Cu、Zn、Pb、Mn、Hg等非致癌有毒化学物质产生的个人年风险中Pb最大。部分采样点综合健康风险值大于国际辐射防护委员会推荐的最大可接受风险水平。  相似文献   

2.
在甘肃省榆中县蔬菜基地,选择30个点位采集4种蔬菜(120株) 及相应的土样,在分别对重金属Hg、Cd、Pb、Cr、Cu 含量分析测试的基础上,开展蔬菜重金属污染评价、富集能力分析及健康风险评估。结果表明:研究区土壤中Hg、Cd、Pb、Cr、Cu平均含量分别为0.159、0.364、15.001、37.633、31.298 mg·kg-1,土壤中Pb、Cr含量均低于兰州市土壤背景值,但Hg、Cd、Cu含量均超过了兰州市土壤背景值。蔬菜中Hg、Cd、Pb、Cr、Cu平均含量分别为0.0037、0.0115、0.0293、0.0226、0.1874 mg·kg-1鲜重,均低于食品中污染物限量标准,它们的单项污染指数分别为0.37、0.06、0.10、0.05、0.02,综合污染指数为0.60,研究区蔬菜重金属污染属于安全级。蔬菜中Hg、Cd、Pb、Cr、Cu平均富集系数分别为0.023、0.033、0.002、0.001、0.006,重金属富集系数的大小顺序为Cd>Hg>Cu>Pb>Cr,Cd在蔬菜中的富集能力最强。成年人食用研究区蔬菜摄入的Hg、Cd、Pb、Cr、Cu平均值分别为1.11、3.45、8.79、6.78、56.22 μg·人-1·d-1,分别只占ADI值的2.58%、5.75%、4.11%、3.39%、0.47%。当地居民通过食用蔬菜产生的重金属Hg、Cd、Pb、Cr、Cu健康风险系数分别为0.03、0.06、0.04、0.04、0.01,总健康风险系数为0.17,因此人群长期食用研究区蔬菜所产生的重金属健康风险极低。  相似文献   

3.
采用地累积指数、污染负荷指数和潜在生态风险指数对新疆民丰县85组农田表层土壤样品中Cd、Hg、As、Pb、Cr、Cu、Ni、Zn八种重金属元素的含量和污染程度进行评价。结果表明:民丰县农田表层土壤中重金属Cd、Hg、Cr、Ni元素的含量是新疆土壤背景值的1.147倍、1.124倍、1.116倍、1.041倍;Pb、Zn、Ni、Cu、As元素之间呈现不同程度的显著相关性。地累积指数从大到小依次为As、Cd、Cr、Cu、Zn、Ni、Pb、Hg;土壤重金属的污染负荷指数PLI平均值为0.1268,属于无污染程度。土壤重金属综合潜在生态风险指数均值为13.828,属于轻微生态风险。民丰县农田土壤环境适宜耕种,农产品安全隐患概率极低。  相似文献   

4.
选取西北旱区吉兰泰盐湖盆地为研究对象,土壤按照表土层(0~10 cm)、心土层(10~50 cm)和底土层(50~100 cm)分层取样,系统采集了120个土壤样品,测定了重金属Cr、Hg和As以及主要化学成分的含量,以数理统计法、Tomlinson污染负荷指数法、US EPA健康风险评估模型,解析评价了盐湖盆地Cr、Hg和As的污染及污染负荷特征、潜在健康风险水平及空间分布特征。结果表明:(1)吉兰泰盐湖盆地土壤各层均含有Cr、Hg、As,以内蒙古地区背景值为基准,盐湖盆地土壤存在Cr、Hg、As的局部超标点或超标区域,Hg和As的超标率高达60%以上;Cr、Hg和As在不同土壤深度重金属含量差异性不显著;相对内蒙古整个地区来说,盐湖盆地土壤Cr、Hg、As含量较高;而对比《土壤环境质量标准》(GB 15618─1995)二级标准值,盐湖盆地的Cr、Hg、As含量均属于国家标准范围以内;(2)基于内蒙古地区背景值,吉兰泰盐湖盆地土壤污染负荷整体属于轻微污染,主要在西南图格力高勒沟谷和低山台地区域,为中度污染或强度污染;不同土壤深度污染负荷依次为:表土层心土层底土层;(3)盐湖盆地的土壤对于Cr、Hg、As不存在非致癌的健康风险,而对于Cr、As,在沿巴彦乌拉山—贺兰山存在人体可耐受的致癌风险;非致癌风险或致癌风险对于儿童或成人在土壤各层差异不明显,非致癌风险儿童在所有土壤层均大于成年,致癌风险成人均大于儿童;(4)研究成果对于西北旱区盐湖盆地土壤或地下水的安全合理开发利用具有一定实际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5.
以内蒙古东部相距较近的两个有色金属集中开采区典型矿区或企业及其周边土壤为研究对象,对比分析其中五种重金属(Pb、Hg、Cd、Cr和类金属As)的污染情况,以及由此导致的健康风险。结果显示,Cd和As为研究区主要污染元素,地区一和地区二分别以Cd污染和As污染为主,地区一综合污染水平、Pb和Cd单项污染水平均高于地区二,As单项污染水平则低于地区二;两地区总致癌风险均超出可接受水平,地区一致癌风险水平高于地区二,主要致癌风险因子均为As和Cr,致癌风险贡献顺序:As>Cr;两地区存在非致癌风险,地区一非致癌风险水平高于地区二,主要非致癌风险因子均为As,其次为Cr和Pb,地区一和地区二的非致癌风险贡献顺序分别为:As>Pb>Cr和As>Cr>Pb。  相似文献   

6.
陕西苹果园土壤砷和重金属污染评价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应用地积累指数和生态危害指数,对陕西苹果主产区果园土壤砷(As)和重金属污染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从应用黄土母质土壤背景值计算的平均地积累指数结果来看,果园土壤中Hg达到轻-中度污染,Cd,Cr,Pb,Cu,As 5种元素都没有造成污染。从6种元素的地积累指数分级频率来看,Hg和As的污染频率最大,达到46.8%;其次是Cd和Cu,分别是27.4%和4.8%;Pb和Cr均没有造成污染。从6种元素的潜在生态危害系数来看,果园土壤中Hg的生态风险危害最大,其次为Cd,其余4种元素都为轻微危害程度,生态危害系数均小于20;从果园土壤As和重金属的生态危害指数来看,有27.42%的果园达轻微危害,56.45%达中等危害,16.13%达强危害程度。  相似文献   

7.
松嫩平原黑龙江省南部土壤重金属背景值及污染程度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松嫩平原黑龙江省南部作为研究区,以多目标区域地球化学调查成果作为数据基础,采用置信区间法、累积频率法、迭代剔除法、普通克里金插值法、地累积指数法等方法研究土壤重金属背景值及污染程度。研究结果表明:松嫩平原黑龙江省南部土壤重金属As、Hg、Cd、Cr、Cu、Ni、Pb、Zn的背景值分别为9.33、0.016、0.079、50.82、18.74、24.16、22.70、57.34(mg·kg-1)。普通克里金插值的结果表明:深层土壤重金属As、Cd、Cr、Cu、Ni、Zn在研究区的分布相对一致,呈现出东北高西南低的空间分布格局,重金属Hg、Pb在研究区分布相对较为均匀。以确定的松嫩平原黑龙江省南部土壤重金属背景值作为评价标准,采用地累积指数法对表层土壤重金属污染程度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重金属As、Hg、Cd、Cr、Cu、Ni、Pb、Zn处于无污染程度的样本数量分别占总样本数量的97.72%、59.92%、83.45%、97.63%、99.24%、98.86%、99.02%、99.26%,从总体上看,研究区土壤是相对清洁的,但在小范围区域内略微存在中等程度的Hg、Cd污染。  相似文献   

8.
文中对河北省某铅锌矿区周边耕地150组土壤(0~20cm)进行取样分析,采用富集因子、地累积指数、Hankanson潜在生态风险指数评估模型评价了7项重金属污染状况和潜在生态风险并应用多变量分析了重金属来源。结果显示:Cd、Pb、Zn、Hg显著高于土壤元素背景值;重金属污染程度大小依次为Cd> Pb> Hg> Zn> Cu> As> Cr, Cd、Pb、Hg和Zn显示中度污染,Cu和As为轻微污染,总体属于多种金属复合污染;Er和RI评价重金属结果整体处于强生态风险水平,主要贡献因子为Cd和Hg。相关分析、聚类分析和主成分分析结果基本一致,土壤中重金属污染来源比较清晰,受到人类活动不同程度的影响。污染严重的Cd、Pb、Zn主要是由上游铅锌矿开采废弃物和废水受自然应力(河流、强降雨)迁移至土壤;Hg和Cu是大气降尘、交通运输和工矿活动多重因素的混合污染源;As和Cr主要由成土母质和农业活动控制。研究表明,矿区外围耕地有必要针对重金属污染程度和来源进行修复治理和水土监测来降低污染风险。  相似文献   

9.
采集西安市护城河沉积物样品,分析其中重金属含量和形态,并对其污染水平和生态风险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沉积物中Cu、Pb、Zn、Mn、Co、Ni、Cr、As和Hg平均含量分别是138.70、153.24、424.86、614.47、78.36、81.53、123.36、20.01μg·g-1和6.55μg·g-1,高于中国水系沉积物背景值和陕西省土壤背景值,尤其是Cu、Pb、Zn、Co和Hg。沉积物中,Cu主要以可氧化态存在,Pb主要以可还原态存在,Ni、Cr和Co主要以残余态存在,Zn主要以乙酸可提取态和可还原态存在,Mn平均分布在乙酸可提取态、残余态及可氧化态中,重金属的迁移为:Zn(83.53%)Cu(75.09%)≈Pb(74.54%)Co(64.93%)Mn(62.31%)Ni(47.50%)Cr(45.89%)。沉积物中,Mn未污染,Cr和As为轻度污染,Cu、Pb、Ni和Zn属于偏中度污染,Co处于中度污染,Hg达到严重污染。根据调整后的生态风险分级标准,护城河沉积物重金属总的潜在生态风险达到严重水平,重金属生态风险系数为:HgCo≈CuPbAsNiZnCrMn,Hg达到严重生态危害,其他重金属处于低等生态危害。  相似文献   

10.
在成熟期,测定土壤以及葡萄根、茎、叶和果实中Pb、Cd、Cr、Ni、Cu、Zn、Hg、As等重金属含量,探讨其在植株不同部位分布特征及不同品种吸收能力。结果表明:植株不同部位重金属分布特征不一致,Cd主要积累在茎和根,As主要在根和叶,Zn、Cu、Hg主要在叶,Pb、Cr、Ni主要在根;葡萄对不同重金属吸收能力差异较大,其中对Cd吸收能力最强,具有富集能力,Zn吸收能力次之,具有一定富集能力,而Cu、Hg、Ni、Cr、As、Pb吸收能力相对很弱,基本无富集作用;不同品种吸收能力差异明显,户太8号较强,其次为巨峰、醉金香和阳光玫瑰,茉莉香等综合吸收能力较弱。  相似文献   

11.
采集新疆9个县市63个葡萄、桃样品,测定Pb、Cr、Cd、As、Ni这5种重金属元素,通过单因子污染指数(P_i)、内梅罗综合污染指数(P_(综合))分析新疆主产区葡萄和桃中重金属含量特征,采用目标危害系数法(THQ)分析评价葡萄和桃中重金属对人体的健康风险。结果表明:新疆产区葡萄和桃中Pb、Cd、Cr、As、Ni元素的平均含量均在相关标准的限量值以下,5种重金属的Pi平均值均小于1;P_(综合)显示,鄯善县葡萄处于警戒线水平,吐鲁番市、哈密市、和硕县、焉耆县和玛纳斯县葡萄均处于安全状态;叶城县桃子处于警戒线水平,泽普县、莎车县桃子均处于安全状态。健康风险评估表明,通过食用新疆产区葡萄和桃子对成人不存在健康风险。  相似文献   

12.
利用天门市5家大米生产企业绿色食品标志续展认证时的大米重金属含量检测数据结果,参照国家《绿色食品大米》的重金属卫生指标进行衡量,同时,通过污染指数法评价了大米重金属的污染现状,并采用健康风险评价模型评估了大米食用的重金属暴露风险.结果显示,大米中Hg、Cd、As、Pb的含量符合我国绿色食品大米重金属的质量标准;应用单因子指数法进行评价,发现大米尚未受到重金属的污染,除As为清洁级别外,Hg、Cd、Pb均为优良级别.根据Nemerow综合污染指数法评价可知,5家企业大米的重金属污染同处安全等级;采用MMSOILS风险评价模型评估的结果表明,大米摄取不会对消费者构成潜在健康风险.  相似文献   

13.
14.
米晓军  任雯  雒琼  马健 《干旱区研究》2019,36(4):824-834
为了解新疆准噶尔盆地未开垦盐碱地土壤中重金属的污染状况,在未开垦盐碱地采集土壤样品,测定汞(Hg)、镉(Cd)、铅(Pb)、铬(Cr)、镍(Ni)、砷(As)和硒(Se)7种重金属元素的含量。运用多元统计分析方法、污染指数评价方法,并结合新疆土壤背景值(Se采用乌鲁木齐市背景值)对不同土层(020cm,2040cm)进行调查和评价,并对重金属的来源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研究区土壤中Hg、Cd、Pb、Cr、Ni、As、Se7种重金属元素在020cm土层平均值为0.023、0.165、17.999、62.587、29.928、16.325mg·kg^-1和0.696mg·kg^-1;在2040cm土层土壤中平均值为0.021、0.148、17.497、61.091、29.995、17.384mg·kg^-1和0.634mg·kg^-1。除Pb元素外,其他元素均不同程度超过对应的新疆土壤背景值,7种元素在2个土层中无污染、轻度污染样点所占比例分别为66.2%100%和74.7%100%;内梅罗综合污染指数评价结果以轻度污染为主,2个土层轻度污染样点占比均为78.4%。Cd、As、Se重金属元素的来源以自然因素为主,主要与土壤母质的组成和性质有关,影响因素包括山地岩石风化和季节性洪水搬运等;Cr、Pb、Hg元素的来源主要受人为因素的影响,工业开发、交通运输、煤炭燃烧产生的烟气中所携带的重金属沉降到土壤中,是造成未被开垦和破坏的自然盐碱地土壤背景值升高的主要原因;而Ni元素的来源可能是人为因素和自然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相似文献   

15.
对天门市菜地土壤和10种蔬菜中Hg、Cb、As、Pb等4种重金属元素进行采样分析,参照我国《土壤环境质量标准》中的Ⅱ级标准和《食品中污染物限量》标准进行评价,同时,依据FAO/WHO食品添加剂联合专家委员会(JECFA)推荐的Hg、Cb、As(无机As)、Pb的每周耐受摄入量(PTWI)和我国居民平均蔬菜消费量评估了当地居民的重金属暴露风险。结果表明,供试土样重金属的Nemerow综合污染指数为0.45,土壤重金属环境质量处于安全水平;在10个供试菜样中,除番茄、蒜苗As的含量超标外,其余品种均符合产品质量标准;蔬菜可食部分对土壤中重金属的富集能力Cd〉Hg〉As〉Pb;对于普通人群而言,蔬菜就地消费不会带来潜在健康风险。  相似文献   

16.
在西安市13处国家环境空气质量控制点采集大气降尘,用ICP-MS法测试降尘重金属Pb、Zn、Cu、Cr、Ni、Cd、As及参比元素Al的质量浓度,研究降尘重金属污染水平及富集程度,并用潜在生态风险指数法评价其生态风险。结果表明:西安市大气降尘Pb、Zn、Cu、Cr、Ni、Cd、As浓度均值分别为310.29mg/kg、721.20mg/kg、125.31mg/kg、195.52mg/kg、71.52mg/kg、4.18mg/kg和92.85mg/kg,市域范围各重金属浓度差异显著,除Cu外,重金属污染居于国内较高水平;Cd严重富集,其主要来自交通及工业等人为源,As、Pb、Zn富集程度中等,其受土壤扬尘等自然源及燃煤、交通、工业等人为源的复合影响,Cu、Cr、Ni富集系数较小且各点位差异不大,表明其主要来自自然源;风险评价结果表明,Cd潜在生态风险极高,As生态风险较高,Pb存在中度生态风险,Zn、Cu、Cr、Ni生态风险较低,因Cd的显著污染贡献,西安市大气降尘重金属总体潜在生态风险程度高。  相似文献   

17.
泾河流域农业土壤重金属污染调查与评价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通过对泾河流域主要农业区土壤样品的采集、监测,依据泾河流域土壤重金属元素背景值和国家<土壤环境质量标准>(GB15618-1995)二级标准作为评价标准,分析了对土壤环境及人体危害较大的Cd,As,Cr,Pb等重金属元素的累积和污染程度.结果表明:以泾河流域土壤重金属元素背景值为评价标准,泾河流域农业土壤重金属累积污染程度具有Pb>As>Cd>Cr的特征;泾河流域农业土壤重金属Pb,As,Cd累积污染程度较高,主要是由于人类长期不合理使用化肥所致.以国家土壤环境质量二级标准为评价指标,泾河流域农业土壤重金属污染程度具有As>Cd>Cr>Pb的特征;泾河流域农业土壤样品重金属单项污染指数Pi和综合污染指数P均小于0.7,土壤环境中的重金属含量现状适宜于无公害农产品和果品基地建设的要求.  相似文献   

18.
为探明不同类型农药中重金属分布特征及农药被使用后其中重金属在土壤和蔬菜中的累积风险,从市场采集54个常用农药制剂品种并开展田间试验,研究不同农药制剂中重金属的含量分布及其使用安全风险。结果表明:农药制剂中存在一定量的重金属,其中Cr、As、Cd、Hg和Pb的平均含量分别为21.2、3.23、0.78、0.85和3.43 mg/kg;在非Cu/Zn农药制剂中,Cu和Zn的平均含量分别为9.22 和18.1 mg/kg;每种农药中检出重金属元素在3~7种;在Cu制剂中有较高含量的Zn,而在Zn制剂中伴随有较高含量的Cu和Cd。农药制剂中Zn-Cd、Cr-Pb-As、Hg-As的含量显著相关,来源具有同源性。在农药使用当年,土壤中重金属含量增加约5.74 × 10?8~5.46 × 10?5 mg/kg,其中施用杀虫剂后Cr、As、Hg及施用杀菌剂后Cu、Zn、Cd在土壤中的增量相对高于施用其他类型农药,但相比中国国家标准 GB15618 — 2018《土壤环境质量 农用地土壤污染风险管控标准(试行)》,由农药使用带来的土壤中重金属的年累积量可忽略不计;相比未喷施农药的对照,施用噻森铜5次,可使白菜中的Pb含量显著增加,施用丙森锌3次和5次均可使白菜中的Cd含量显著增加,但Cd、Pb均未超过国家标准限量值,最高含量约为限量值的20%和10%,风险较低。  相似文献   

19.
陕西省泾惠渠灌区土壤重金属污染潜在生态风险评价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调查研究泾惠渠灌区土壤重金属污染现状的基础上,以Hg、Cd、Cr、Pb、As、Cu、Zn 7种重金属元素为指标,利用土壤重金属污染潜在生态风险指数法对土壤重金属生态危害程度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灌区部分土壤重金属生态危害程度都为轻度,个别采样点为中等;从重金属的种类看,只有Cd和Hg的值大于40,生态危害程度为中度,其余元素都为轻度;7种重金属潜在生态危害程度依次为HgCdAsPbCuZnCr。重金属潜在生态危害指数RI平均值为133,土壤重金属潜在生态危害为轻度。从不同的土壤重金属综合污染评价方法看,内梅罗综合污染指数(P)和潜在生态风险指数(RI)的评价结果具有很高的一致性,达到极显著的相关关系(R2=0.9313,P0.01)。  相似文献   

20.
2017年9月下旬沿博尔塔拉河采集水样41个,分析了各个样点6种重金属(Cr、Cu、Zn、As、Cd、Pb)的含量变化和空间分布特征,并结合河流周边环境特征分析了各重金属的来源,同时利用国家标准值和重金属污染指数(HPI)对区域重金属污染状况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1)博尔塔拉河地表水中6种重金属Cr、Cu、Zn、As、Pb和Cd含量的空间差异性均处于中高等变异水平,其中Zn、Cd和Pb的含量高值点主要位于下游的艾比湖湖区附近,Cu的含量高值点位于博乐市周边及下游区域,Cr和As的含量高值点多集中于中下游区域,结合周边环境特征判断Zn、Cd和Pb是受耕作施肥、交通和工农业活动的共同影响,而Cr和As主要受农业活动的影响。(2)根据《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和《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及HPI指数评价表明应加强中下游区域地表水中As和Pb的监控力度,本研究对了解区域河水重金属污染状况及区域水环境安全的保障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