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马秋思的集材费与林道修建费之和最小的林道间隔理论,已被我国广大林道网研究者所接受,他们应用这一理论研究解决我国林道合理密度问题,这对解决我国林道合理建设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2.
国外林区道路发展现状及启示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林区道路是林业和区域发展不可或缺的基础设施。德国、奥地利等较早实现工业化的欧洲国家林道建设起步早, 现已形成了与本国林业生产作业体系相适应的完善的林道路网体系。奥地利林道密度已达到89 m/hm2, 德国超过100 m/hm2, 英国、法国、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和新西兰等国家也具备了密集的林道路网体系, 而日本、印度、韩国和俄罗斯林道配置水平较低。文中概述了这些国家林区道路的发展现状和经验教训; 针对我国林区道路总量不足、等级低下等严重滞后问题, 提出合理提高林区道路密度和等级, 林道建设要科学规划合理配置、重视森林生态保护, 制定林道建设技术标准和规程, 减少对环境的负面影响等建议。  相似文献   

3.
我国林区道路运输规划建设的可持续发展分析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提出了林区道路运输规划可持续发展原则,并从路网密度、并从路网密度、林道功用、林道路网结构、线路建设时序、建设标准、线路走向方面分析了我国以入林区道路运输规划存在的问题,同时针对这些问题和规划原则提出了解决对策。  相似文献   

4.
以杭州市萧山区骨干林道建设为例,对骨干林道的建设意义、布局、主要技术指标和风险控制等方面进行了论述。提出了综合利用地理信息系统和实地调查进行选线、定线的方法,并结合萧山林区实际,制定了相应骨干林道路网密度控制标准、整体林区道路路网密度控制标准和骨干林道技术分级标准,为林区道路建设提供了较好的指导和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5.
东北林区伐区林道合理配置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卢成龙  郑登旋 《林业科学》1993,29(4):326-330
运用木材采运成本最低的理论,结合东北林区资源、自然条件,科学的确定林道间距和配置形式、达到适宜的集材距离,健全和完善了伐区林道规划体系,提高了路网理论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6.
林区道路,是开发森林、合理经营和利用森林的物质基础。路网密度,是衡量一个国家林业现代化进程的重要标志。从实际情况出发,在条件允许、经济合理的基础上确定林道网密度,是加快我国林区建设,加速实现林业现代化的重要步骤。就木材生产而言,合理的路网密度,是指集材道路与运材道路的合理衔接。因此,研究林区道路网的合理密度,必须首先研究集材距离与路网密度的关系。  相似文献   

7.
关于林道等级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一、问题的提出林道网是开发和经营森林的基础。建设合理的林道网,不仅可以大幅度地降低木材采运和营林成本,而且还对森林更新、森林抚育、森林资源综合利用、防治森林病虫害和森林火灾、振兴林区经济都起着巨大的促进作用。所谓建设合理林道网,就是指在林区所修建的道路的密度、配置、等级和次序合理。林道密度是指在单位面积上有多少林道,是林道网的量的指标。林道配置是指在一定的森林经营区域内林道是如何分布的,即林道的走向或位置。而林道的等级则是指林  相似文献   

8.
本文根据林道在道路网中所承担的年运量(即交通量)及不同道路等级修建费和运输费的差异,用最小二乘法的原理求得运输费和修建费之和最小,从而得出经济路网中各等级道路长度的计算公式。当现有某一级林道长度短于用公式所算的值时,可将低一级的林道改建为该级的道路,使之达到计算值,使路网中的干、支线长度比例适当。此种分析,为构成林道网经济结构建立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9.
林道是林业经营的基础,在一个林业经营区域内究竟修建多少道路,当然要受到森林经营的目的、规模、蓄积量、地形、集材方式等因子的影响。对于林道密度世界上一些国家进行了研究,主要还是以美国的马秋思林道间隔理论为主流,首先提出了以“损益分歧点”的概念来衡量用林道或用其它的集运手段有利的问题。另外一个理论是利用修建高密度林道网  相似文献   

10.
林道网的配置与建设,是林业生产的基础,对于木材采运、营林、治山、环境保护及森林资源综合利用都具有重大意义。作为路网配置结果的林道网密度,只表示森林开发进度的合理指标,为一个量的指数,不能表明其经营活动的合理化程度。按同一密度林道网修建林道,如果具体配置不合理,森林开发效率就不高。所以,林道网的配置与密度的关系,是“质”与“量”的关系,不能相互代替,应当分别考虑。本文着重论述当合理的林道网密度确定后,如何合理地进行林道网的配置。  相似文献   

11.
门前,林业厅系统有林区等级内公路4390km、永久性桥梁190余座、涵洞3542道、林道3500余km,按国有森林经营总面积759358km计算,路网密度为1.04m/ha.  相似文献   

12.
本文在论证和分析影响林道开发效率的主要因子的基础上,提出了用林道开发效率系数来评价林道开发效率的方法。这是评价林道开发效率的一种简单而实用的新方法。研究结果表明,按林道开发效率系数趋近于1时所对应的路同密度来修建林道,可获得最佳的伐区开发效率。  相似文献   

13.
电子计算机在索道集材的伐区路网理论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电子计算机作为一门新的学科已进入科学研究的各个领域,它是优化设计中最有效的计算工具之一。路网合理密度理论仍属优化设计的范畴,因此,在路网理论中应用电子计算机,将为路网合理密度理论的研究开辟新的途径。对于路网合理密度理论,过去一直采用的是数学分析的方法,为使理论式简单适用,只考虑了影响路网密度的几个主要因素,对理论式中的某些参数也作了必要的假  相似文献   

14.
杨海清 《森林工程》1997,13(3):17-23
在伐区生产中不同的集材方式和林业生产从造林、间伐到主伐不同阶段的林区合理路网密度的研究中.装车场费用是其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本文着重论述伐区生产中装车场费用是否影响林区路网合理密度的研究.认为装车场费用不大时,可以不考虑它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林道的修筑是林业生产的物质基础,林区道路网的合理密度和分布是开发新林区和加强老林区经营强度的重要技术经济措施。林道网密度代表着林业生产管理达到的现代化程度,在量纲上表示为单位经营林地面积上林道的长度。一、林道网的现状七十年代中期以前,我国林业主要采取以局轮伐集中开发的方式,林道主要是依据成、过熟林的分布、蓄积量而敷设和延伸。使林区道路密度形成疏密不均的状况。已开  相似文献   

16.
林区道路网密度,是指林区单位面积内林道的长度。换而言之,即每公顷林地面积内含有林道的米数。林道是木材采运实现机械化作业的前提,也是营林机械作业的基本条件。有了高密度、高质量的林道网,才能缩短木材集材距离,减少集材费用,提高集材与营林工作的效率,使木材生产成本低、工效高。  相似文献   

17.
2001年至2003年,作者对朔城区杨树人工林内人工招引的大斑啄木鸟营巢的特性进行了研究,提出了人工鸟巢悬挂的合理时间、高度、位置、密度及间隔距离等,为该区大斑啄木鸟的保护和人工招引工作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8.
建立合理的林区道路网,有利于提高经济效益,降低生产成本,促进林区多元化发展。笔者分析了林区道路建设的重要性,介绍了山西省关帝林区基本情况和道路现状。从林道路网密度较低、存在损毁现象、影响生态环境3方面总结了关帝林区道路建设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制定科学合理的规划、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处理好建设与保护的关系、因地制宜、加强后续维护等建议,以期为今后更好地进行林区道路建设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19.
一、国外缩短伐区集材距离方法国外伐区集材距离,一般为300米至400米,最远不超过500米。其缩短伐区集材距离方法较多,主要有如下几种: 1、提高纵断坡度展线法国外林区运材公路,线路纵断面设计坡度较大,重车下坡一般在10%左右,最大可达15%。线路平面设计,一般采取偏倚,傍山、绕谷、盘山等方法,展线延伸至伐区腹部,使集材距离缩短。2、缩短公路间距法缩短运材公路间距,实质是增加林道貌岸然网密度主要基于集材与修建功立业成本合计为最小的林道间距。  相似文献   

20.
从现有的林区生产条件出发,以技术上的可能性,经济上的合理性为前提,研究林区道路和质量和数量,是当前需要解决的一个重要课题。在伐区生产中不同的集材方式和林业生产的造林、间伐到主伐不同阶段的林区合理路网密度的研究中,装车场费用是其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本文着重论述伐区生产中装车场费用对林区路网合理密度的影响,提出当装车场费用不大时,可以不考虑其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