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种子》2020,(6)
为筛选育苗基质,探讨天门冬播种条件对种子发芽率的影响,以桂冬1号种子为试验材料,研究了不同浸种时间、贮藏时间、播种月份、浸泡水温、发芽温度、不同育苗基质条件对天门冬发芽率及植株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浸种时间大于12 h的处理与发芽率呈正相关,浸种96 h的发芽率最高,达96.67%,比未浸种(对照)提高了25%以上;种子发芽率随着贮藏时间的延长而降低,即采即播的发芽率最高,达到86.33%,贮藏时间12个月的发芽率仅有8.33%; 4月和10月播种的发芽率较高,分别达到90.00%和87.67%;不同浸泡水温对种子的发芽率无显著差异;温度(恒定)对天门冬种子发芽率具有显著影响,25℃条件下种子发芽率最高,达78.67%,常温次之,30℃、35℃明显下降;以黄泥+珍珠岩+泥炭+椰糠(体积比2∶1∶1∶1)为播种基质和育苗基质种子发芽率最高,达89.58%,幼苗长势最佳。  相似文献   

2.
多年生黑麦草收获时间对种子发芽特性及其活力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兰剑  沈艳 《种子》2005,24(10):57-58,60
本文研究了多年生黑麦草(Lolium perenne L.)收获时间对种子千粒重、发芽率、发芽势、出苗率和成苗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多年生黑麦草盛花后不同时间收获的种子,千粒重大的出苗迅速整齐,有明显的出苗高峰,且幼苗生长快,幼苗素质好.千粒重越大,发芽率、出苗率和成苗率越高,三者之间的差异越小;多年生黑麦草种子的发芽率、出苗率与成苗率之间呈显著的正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3.
研究了不同的温度、光照及基质对华北香薷种子萌发的影响,结果表明:25℃暗处理条件最利于华北香薷种子的萌发。在此条件下,种子的发芽率为100%;发芽势达到100%;发芽指数为14.28;活力指数为89.84。不同的播种基质对华北香薷种子发芽率影响不显著,种子的发芽率均达到80%以上,对幼苗的生长有显著影响;草炭土作为播种基质最利于幼苗的生长,20d平均长高42.43mm。  相似文献   

4.
叶底红种子发芽特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明确不同条件下叶底红种子的发芽特性,通过发芽试验,考察了种子发芽过程和不同温度、光照、采收期、种子贮藏时间等因素处理条件对发芽的影响。结果表明:叶底红种子属于无胚乳种子,种子发芽为子叶出土型。在温度10~25℃范围内,温度越高,种子发芽速度越快,25℃下的发芽时间为11天,30℃以上处于休眠状态;秋季采收的种子的发芽质量最好,幼苗长势也最好;种子发芽需要一定光照,播种以不覆土为好;贮藏期对发芽速度影响不显著,但对发芽率有极显著的影响,在贮藏30天内,发芽率下降5.7%,贮藏240天的种子只有12.7%的发芽率。  相似文献   

5.
土壤盐渍化是影响农作物种子萌发出苗以及生长发育的重要限制因素,探究外源激素对盐胁迫条件下荞麦种子萌发与幼苗生长的缓解作用具有重要意义。本试验以荞麦品种西农9976为材料,采用培养皿萌发和盆栽发芽2种方法,研究褪黑素(MT)与2,4-表油菜素内酯(EBR)浸种对不同盐浓度胁迫下荞麦种子萌发、幼苗生长、抗氧化酶活性、渗透调节物质的影响。结果表明,盐胁迫增加了荞麦种子和幼苗叶片丙二醛(MDA)含量、可溶性糖含量和抗氧化酶(SOD、POD、CAT)活性,降低了荞麦种子发芽势、发芽率和成苗率,使荞麦种子胚芽长度、胚根长度和幼苗高度显著下降。MT、EBR浸种荞麦种子可有效缓解盐胁迫危害,使荞麦种子发芽势、发芽率和成苗率较对照分别增加14.9%~33.3%、11.5%~27.3%和20.0%~46.2%,显著提高荞麦种子胚根长度、胚芽长度、胚芽鲜重和干重、幼苗高度、幼苗鲜重和干重,并显著增加荞麦种子和幼苗叶片中可溶性糖含量和SOD、POD、CAT活性,降低MDA含量。综上所述, MT和EBR浸种均能通过提高荞麦种子保护酶活性、减少活性氧积累、增加渗透调节物质含量,促进盐胁迫条件下荞麦种子发芽及幼苗生...  相似文献   

6.
不同基质对凯里杜鹃播种繁殖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筛选出凯里杜鹃种子繁殖的最佳播种基质,选取常用的3种基质进行配比形成6个基质类型,并以发芽时间、发芽速度、发芽率、成苗率和保存率为评价指标研究不同基质对凯里杜鹃种子繁殖的影响。结果表明:凯里杜鹃种子的发芽时间为27~30d,以基质1(即纯腐殖土)中的发芽时间最短,发芽速度最快;发芽率以基质1中的最高,为(50.33±4.33)%,方差分析和多重比较结果显示与其他基质的差异显著;成苗率以基质1(即纯腐殖土)中的最高,达(50.67±4.63)%,且显著高于其他基质,所有基质的成苗率表现为123645;凯里杜鹃幼苗在不同基质条件下的保存率不同,表现为123456,其中基质1中的幼苗保存率最高,达到(96.97±1.55)%,显著高于其他基质。综合所有指标评价得出,纯腐殖土可作为凯里杜鹃种子播种繁殖的最佳基质。  相似文献   

7.
以早稻中早25收割后进行33h 40℃烘干处理的种子为试验材料,研究低温烘干种子在不同处理下的发芽表现。结果表明:低温烘干能够降低种子遭霉菌感染程度,提高发芽率,但不能有效解除种子休眠,也不能有效提高种子的发芽势。低温烘干种子在未晒种发芽前湿润处理发芽率为83%,显著高于CK,未晒种发芽前浸泡处理发芽率为81%,高于CK但差异不显著;低温烘干种子在晒种后发芽前湿润处理和晒种后发芽前浸泡处理下的发芽率分别为85%和86%,均高于CK,但差异不显著。晒种后的低温烘干种子平均发芽势和发芽率分别为83.5%和85.5%,发芽势与未晒种相比差异显著,发芽率差异不显著。提出低温烘干种子在播种前宜进行晒种。  相似文献   

8.
贮藏时间对粳型巨胚稻萌发及幼苗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不同贮藏时间的粳型巨胚稻种子发芽率、发芽指数、出苗率、成苗率、相对吸水率、电导率以及幼苗的根数、根系长、根干重、苗高、茎干重等的测定和分析,表明西巨胚1号种子与常规优质粳稻(合系22-2)相比,种子活力较差,发芽和出苗的时间迟,出苗率和成苗率低,幼苗长势弱,而且随着贮藏时间的增加,种子发芽和出苗的能力下降快。在巨胚稻生产用种上应选择贮藏时间较短的种子,但用新收获巨胚稻种子播种时,要先破除休眠以保证出苗迅速和整齐。  相似文献   

9.
以3种常规水稻种子作为材料,使用滤纸发芽床和3g/L、6g/L、10g/L、15g/L、20g/L 5种琼脂浓度发芽床作为介质,测定并分析种子的发芽势、发芽率、不正常苗率、第7天芽长、第7天根长等指标。结果发现,发芽率测定时不同浓度琼脂发芽床与滤纸发芽床无显著差异,可以使用琼脂发芽床替代滤纸发芽床,且以3~10g/L浓度最佳;琼脂发芽床上发芽的水稻幼苗根系显著优于滤纸发芽床,在培养健壮幼苗时可以选用10~15g/L浓度的琼脂发芽床。  相似文献   

10.
以早稻中早25收割后进行33h 40℃烘干处理的种子为试验材料,研究低温烘干种子在不同处理下的发芽表现。结果表明:低温烘干能够降低种子遭霉菌感染程度,提高发芽率,但不能有效解除种子休眠,也不能有效提高种子的发芽势。低温烘干种子在未晒种发芽前湿润处理发芽率为83%,显著高于CK,未晒种发芽前浸泡处理发芽率为81%,高于CK但差异不显著;低温烘干种子在晒种后发芽前湿润处理和晒种后发芽前浸泡处理下的发芽率分别为85%和86%,均高于CK,但差异不显著。晒种后的低温烘干种子平均发芽势和发芽率分别为83.5%和85.5%,发芽势与未晒种相比差异显著,发芽率差异不显著。提出低温烘干种子在播种前宜进行晒种。  相似文献   

11.
牛大力种子萌发特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姚绍嫦  白隆华 《种子》2012,31(8):36-38
目的:研究牛大力种子萌发特性,找到种子萌发的最佳条件,为牛大力规范化、规模化种植提供种苗繁育途径和方法。方法:测定牛大力种子形态、千粒重和含水量,研究在不同浸种时间、不同光照、不同温度条件下的发芽率,并进一步比较它们之间的相关性,同时比较在不同发芽床培养下的发芽率、发芽指数、始发芽粒数和发芽天数的差异。结果:牛大力种子平均长度为1 042.24 mm,宽度为925.34 mm,长宽比为1.13,百粒重平均为45.00 g,含水量为2.51%。在光照、温度等因素相同的条件下,种子浸种24 h发芽率最高;在较适宜的浸种时间和温度条件下,种子在光照下培养的发芽率极显著高于在黑暗下培养的发芽率;随着温度的增加,种子发芽率先升后降,25~30℃最适合种子萌发;不同发芽床对牛大力种子发芽率有影响,纸上发芽率(92.00%)和发芽指数(15.78)均最高,且始发芽粒数最多(9粒),发芽所需天数最短(14.67 d)。结论:在双层纸床上,浸种24 h,25℃,光照条件,最适宜牛大力种子的萌发。  相似文献   

12.
《种子》2018,(11)
采用L_(16)(4~5)正交设计开展GA_3和6-BA对4株滇青冈家系浸种试验,了解不同因素的水平及其组合对滇青冈种子发芽的影响。结果表明,滇青冈种子发芽延续期长达0.5年,处理组合的平均发芽率和发芽速度分别为43.0%~76.7%和153~190d,且处理组合间呈极显著差异(p0.01)。家系是影响种子发芽率和发芽速度的主导因子,其中,家系2的发芽率和发芽速度极显著优于其余3株。1.0g/L和25mg/L的GA_3和6-BA溶液处理家系2种子的发芽率最高,发芽最快的是2.0g/L GA_3与75mg/L 6-BA处理家系2种子。适宜浓度的GA_3和6-BA溶液处理滇青冈种子可提高发芽率和加速发芽。  相似文献   

13.
《种子》2019,(1)
为研究沙棘属植物云南沙棘、江孜沙棘和肋果沙棘各采集点种实表型性状、种子发芽特性及其相关性,通过测定果实的鲜果长、宽、干果长、宽、果实含水量和种子的长度、宽度、长宽比、百粒重、种子含水量等表型性状,以及种子发芽率、发芽势、发芽指数等发芽特性,并比较浸种时间(12,24,48h)和培养温度(20,25,30℃)对种子发芽的影响。结果表明:青藏高原沙棘属3种植物各采集点种实表型性状和种子发芽特性存在显著差异;浸种24h,30℃发芽条件下,青藏高原沙棘属3个种9个采集地点种子发芽率、发芽势和发芽指数均存在显著差异,其中类乌齐县肋果沙棘发芽率(95.68%)最高,白朗县江孜沙棘(86.00%)最低;温度设定在20~30℃之间,3种沙棘植物种子发芽势和发芽指数差异显著;浸种时间12~48h时,沙棘属植物种子发芽率差异显著;浸种24h,在温度25℃和30℃条件下,沙棘属植物种子发芽率、发芽势和发芽指数最高;种子发芽势与种子发芽指数呈极显著正相关,与鲜果宽呈极显著负相关,发芽指数与鲜果宽呈极显著负相关,种子百粒重与鲜果长、种子宽呈极显著正相关。  相似文献   

14.
赤霉素对檀香种子发芽及幼苗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研究了场圃条件下不同浓度(800、1 000、1 200 mg/L)赤霉素和不同处理时间(6、12、24 h)对檀香种子发芽及种子萌发后幼苗生长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使用赤霉素处理檀香种子能显著地促进檀香种子的萌发及萌发后幼苗的生长,场圃条件下播种1个月内最高平均发芽率为67.3%,发芽高峰期在13~16 d,最高平均发芽势为48.0%,最高平均发芽指数为8.64,1个月后幼苗最高平均高度为5.87 cm,最高平均叶片数量为7;赤霉素在800~1 200 mg/L的浓度范围内,各发芽指标及幼苗生长之间的差异不显著;相应的处理时间以及浓度和时间的交互作用对各发芽指标和幼苗各生长指标的影响也不显著。结合生产成本与幼苗生长情况,采用800 mg/L赤霉素浸种6 h以上为檀香种子最佳的催芽方法。  相似文献   

15.
洋紫荆种子萌发特性初探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研究了洋紫荆果实和种子形态及不同温度、光照、成熟程度、播种基质和深度对种子萌发的影响。结果表明:种子在10、15、20、25、30、35℃、室温(22~38℃)条件下均能萌发,后4种温度下最终发芽率均可达100%;10℃时发芽率最低,仅为4%;30℃时发芽指数最高,为萌发的最适温度;种子萌发不需光;种皮为黑褐色、褐色、黄褐色和黄色的种子,发芽率无显著差异,均可达95%以上;在播种深度为1 cm的泥炭土、蛭石、沙子、珍珠岩4种基质中,蛭石中的出苗率最高,其次为珍珠岩,而在沙子和泥炭土中则几乎不出苗;在深度为1、3、5 cm的珍珠岩中,随着播种深度的加深,发芽率逐渐下降。  相似文献   

16.
几种化学物质和温度处理对高羊茅种子发芽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朱旺生  常秀  陈双梅 《种子》2005,24(12):12-15
用高羊茅(Festuca arundinacea)种子为试验材料,置入光照培养箱培养,研究化学物质和温度处理对其发芽的影响.结果表明:0.2%的次氯酸钠(NaClO)处理促进高羊茅种子的发芽,浓度梯度设置在0.5%~1.5%时均抑制其发芽,且浓度与发芽率和发芽势均成负相关.不同浓度的硝酸钾(KNO3)处理均促进其发芽,且浓度为2.0%时,发芽率最高,发芽势是先降低后升高.高羊茅最适播种温度为20℃,高于或低于20℃,对种子的发芽均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7.
为了确定苦荬菜种子最适的采种时间,以川畜1号苦荬菜种子为材料,研究不同成熟度苦荬菜种子在形态特征和发芽特性上的差异。结果表明,完熟期苦荬菜种子品质相对最好,幼苗长和幼苗鲜重最高,发芽率为87.75%。随着种子不断成熟,千粒重呈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但差异不显著;含水量、发芽率、发芽势逐渐降低,硬实率逐渐升高,且差异显著;种子活力指数呈下降趋势,同步指数呈上升趋势,但差异不显著。兼顾苦荬菜种子品质和方便生产采收操作,建议分批对达到完熟期的苦荬菜种子进行采收。  相似文献   

18.
为研究乐东拟单性木兰种子的形态特征和种子的发芽率在不同种源间的差异,选取湖南新宁、福建武夷山的乐东拟单性木兰种子作为研究材料,测定果实和种子的纵、横径、千粒重、含水量、果实的出种率等指标,并通过种子发芽试验,分析不同种源地种子的发芽率及幼苗生长情况。结果表明:新宁果实的出种率为19.8%,武夷山果实的出种率为12%;新宁种子纵径9.81 mm,横径7.57 mm,千粒重156.28 g,含水量11.1%;武夷山种子纵径7.04 mm,横径6.61 mm,千粒重111.38 g,含水量8.46%;新宁种子发芽率为87%,武夷山种子发芽率为82%;新宁幼苗株高为9.17 cm、地径为2.31 mm,武夷山幼苗株高为6.23 cm、地径为2.0 mm。方差分析表明,不同种源间种子纵、横径、果实出种率、千粒重、含水量有极显著差异;不同种源间种子的发芽率、幼苗株高、地径生长量有显著差异,发芽率与种子形态特征呈正相关。说明种子的形态特征影响种子的萌发特性,相对较大的种子出种率较高,发芽率较大,幼苗的生长 量也较大。  相似文献   

19.
不同培养条件对红小豆种子萌发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姚虹  马建军 《种子》2012,31(6):97-100
通过对红小豆(Vigna umbellata)种子发芽试验,研究不同温度、发芽床、光照以及播种深度对红小豆发芽率、发芽势以及发芽指数等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红小豆种子发芽的最适宜温度为25~35℃,最适宜浸种温度为35~45℃,浸种温度与发芽温度互作效应显著。在光照环境下,红小豆种子在低光照环境中的萌发率略高于中光照和高光照环境中的萌发率,差异不显著(p>0.05)。在3种强度光照范围内,红小豆种子萌发率均超过90%,说明红小豆种子对光照不敏感。在4种发芽床试验中,用滤纸和纱布比用砂土作发芽床发芽率高。各处理的平均发芽率都达到95%以上,但砂床保湿性较其他发芽床好。另外,红小豆种子适于在土壤的浅层发芽,埋深1 cm时,发芽率为98.22%,当埋深2 cm时发芽率次之,随着埋深的加深,发芽率明显下降,各处理之间差异明显,说明红小豆适于在土壤深度为1~2 cm之间萌发。  相似文献   

20.
《种子》2021,(6)
为了比较华北落叶松1代种子园不同种源的288个无性系的种子品质,对种子千粒重、饱满率、发芽率等特性进行了测量分析。结果表明,华北落叶松种子园5个种源和288个无性系间的种子品质均差异显著,有选择的潜力;河北蔚县种源的种子千粒重和发芽指数最高;山西浑源种源的种子千粒重和饱满率最小,但其发芽指数高;河北围场、滦平和阜平种源的种子品质相差不大。种子园无性系千粒重为3.512 7~7.262 8 g,饱满率为40.89%~95.55%,98%以上的无性系发芽率高于60%,为Ⅰ级种子;发芽高峰出现在第5天,有90%以上的无性系发芽时间在7 d以内;发芽指数大于群体平均值的125个无性系可作为优良无性系筛选的重点群体,但筛选种子园种子高品质无性系时,还应在萌发特性的基础上兼顾千粒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