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短轮伐期菌用林树种选择及应用探讨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食用菌生产的迅速发展,导致了森林资源的严重消耗,特别是短轮伐期菌用林的培育显得日益紧迫。文章从木生食用菌对培养基营养物质的要求(碳源、氮源、无机盐、生长素等方面)和食用菌原料林树种特点2方面阐述了食用菌原料林树种选择的标准,提出了在福建发展短轮伐期菌用林可选择枫香、乌桕、细柄蕈树、银荆、山杜英、拟赤杨、米槠、闽粤栲、丝栗栲、桤木、板粟、麻栎、银合欢、米老排、酸枣、火力楠等树种,并初步预测和评价了短轮伐期菌用林的效益。  相似文献   

2.
木材(木屑)是栽培食用菌的主要原料,随着食用菌生产的迅猛发展,对木材的消耗量不断增加,产生了日益明显的菌、林矛盾,同时也提出了如何发展食用菌原料林的问题。 1 发展食用菌原料林的广阔前景我国食用菌资源开发利用的历史源远流长,由于经济效益显著,近年来更是长足地向前发展,现在年产量约100万吨,已成为世界上  相似文献   

3.
杂菌污染是食用菌生产中面临的严重问题。通过实地调查,揭示了林菌间作这种反季节食用菌生产过程中常见的杂菌及其为害规律。提出了“林菌间作”生产中菌棒灭菌、接种、入林、出菇等关键流程中防治常见杂菌污染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4.
广元市属食用菌重点产区,但存在产量低、结构不合理、菌林矛盾突出、龙头企业带动能力弱、菌种管理力度不强等问题。调整菌业结构、加大科研投入、培植新的增长点,强化品牌建设,提高食用菌产品附加值,实现规模化、标准化栽培是发展壮大广元市食用菌产业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5.
文章以岫岩县食用菌产业发展为例,阐述了食用菌产业发展现状,分析了食用菌产业发展与林业生态建设存在的矛盾问题,提出了食用菌产业发展与林业生态建设和谐发展的三条建设性思路。一是林蚕融合为产业发展提供重要保障;二是科学发展化解产业发展与林业建设的矛盾;三是长远规划发展菌材原料林,加大研究替代原料的开发与利用。  相似文献   

6.
为了大力促进食用菌原料林基地的发展 ,增加原料林培育的科技含量 ,切实缓解日趋尖锐的“菌林矛盾” ,实现食用菌产业与阔叶树资源的协调发展 ,通过分析古田县食用菌原料林基地建设的现状及存在问题 ,提出食用菌原料林基地建设的设想与对策。  相似文献   

7.
林下栽培食用菌能够充分利用林地空间资源,获得优质食用菌农产品产出,是实现绿色发展、乡村振兴的有效途径。本文以林下食用菌产业的积极意义为切入点,归纳论述了不同林分类型下食用菌的栽培情况和林下食用菌的主要栽培模式,列举了5种典型的林下栽培食用菌案例(黑木耳、大球盖菇、竹荪、灵芝、羊肚菌)。在此基础上,分析了目前我国林下食用菌栽培产业存在的一些问题,并提出发展林下食用菌产业的对策:(1)建立林下复合经营共同体;(2)加强科技创新与技术推广;(3)加强林下经济产业人才培养,促进林菌专业合作组织建设;(4)出台扶持政策,加强市场流通体系建设;(5)完善林下经济相关标准、导则的制定。综上结果,以期能为相关从业人员提供一些参考。  相似文献   

8.
仿野生食用菌栽培能够充分利用人工林和天然林的大环境,产品天然优质。总结了仿野生种植优质食用菌技术、以玉米芯和秸杆为主代替木屑做基质的食用菌培养技术和食用菌病虫害生物防治技术,实现了投入产出比1∶3~5,旨在进一步探索以林养菇,以菇促林的生态发展经营模式。  相似文献   

9.
桉树木屑袋栽食用菌试验初报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桉树是世界著名速生树种,我国引种桉树已有百年历史,福建省永安市自1992年引种桉树以来,至今已在山地丘陵营造2776.3公顷的桉树人工林,是全省山地种植桉树面积最大的县(市)。桉树木材是优良的造纸和人造板工业用材,因其木材富含芳香油,长期以来被视为食用菌栽培禁用树种。本试验采用桉树木屑袋栽食用菌,试验结果表明,桉树木材适宜栽培食用菌特别是珍稀食用菌,是一种很有发展前景的食用菌原料林优良造林树种。这为缓解菌林矛盾,实现食用菌产业可持续发展,开辟一条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0.
林下经济的主要模式及优劣分析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从生态结构、资源利用特点、操作便利性、副效应等方面分析了近年国内几种主要林下经济模式的优劣。林药模式基本上没有种间矛盾,但不适合大规模经营;林菌模式适应种类多且地域广,但对栽培区水源条件、交通条件要求较高;林禽模式宜根据不同禽种生态习性择地饲养和轮养,应特别注意解决污染和疫病问题;林草、畜模式宜将林下种草和动物圈养结合起来,防患面源污染和疫病,防止对林地土壤扰动太大;林虫(蜂)模式中适合发展的经济昆虫较多,应根据各地传统习惯和加工能力,分项发展;林花模式中,适合林下种植的花卉和荫生植物较多,这一模式相对而言,对林地的干扰较少,是自然界中自然存在的一类群落结构,合理性较好。以上各种经济模式各有特点,各见其长,均可供林权主发展林下经济时甄别选择。林下经济发展应遵循生态优先原则,注意群落种问关系的协调。林下经济物种不可生硬拼凑,本木倒置。各模式的推广应充分考虑气候、市场等地域特点。文章还介绍了一种菌根性食用菌模式。菌根性食用菌与多种树木有天然的共生关系,且多是市场俏销的种类。利用已经发展成熟的栽培技术提高林下菌根性食用菌栽培集约化程度,可实现多年持续高产、高效益,且对林地的人为干预最少,能很好地保护林地生物多样性。这是其它模式所不具备的优势。因此,认为菌根性食用菌模式是目前最能兼顾生态与经济效益,前景良好的林下经济模式。  相似文献   

11.
Forty species of Basidiomycota from 21 genera in 15 families, collected from Liuxihe National Forest Park, Guangzhou, China, have values for use by local people. More than half of the species collected are edible, and some (Lactarius deliciosus, Boletus spp.) are gathered for commercial consumption in South China. Ten species have medicinal properties, and include Dictyophora, Ganoderma, Pisolithus and Scleroderma. Over 60% species (26 taxa) are ectomycorrhizal involving 12 edible fungi. The most abundant families were the Amanitaceae, Boletaceae and Sclerodermataceae, which form important ectomycorrhizal associations with coniferous and mixed broad-leafed trees in the Park. Prospective uses of these macrofungi are discussed.  相似文献   

12.
辽宁省主要外生菌根真菌生境调查及探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对辽宁省主要针阔混交林进行了外生茵根真菌的种类调查和生境调查,获得外生茵根真菌82种(其中菌根性食、药用菌66种),隶属于13科24属;发现了2种辽宁省外生茵根真菌新记录种;掌握了辽宁省油松、落叶松、樟子松、红松以及柞树林下的外生菌根真菌的种类、优势种以及环境因子与子实体间的关系,对主要外生茵根真菌生境进行了阐释和深入的探讨.  相似文献   

13.
六步溪自然保护区有大型真菌188种,隶属19目43科82属;其中食用菌56种、药用菌45种、毒菌30种、菌根菌45种、木腐菌52种。保护区的大型真菌按植被群落分为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型、常绿阔叶林型、毛竹林型。  相似文献   

14.
金钟山自然保护区的大型真菌348种,隶属于14目48科122属。其中,担子菌319种,分属8目37科107属;子囊菌种,分属5目9科13属;其它1目1科1属。金钟山的大型真菌种群中,许多具有很高经济开发价值的药用、食用真菌,以及具有重大科研和应用价值的外生菌根菌、虫生菌等,是华南地区乃至全国不可多得的生物资源宝库。  相似文献   

15.
液体菌种在黑木耳栽培中应用效果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黑木耳 (Auriculariaauricula)是黑龙江大兴安岭地区的优势生产品种 ,2 0 0 4年木段栽培已发展到 130 0万段 ,塑料袋代料栽培达到了 2 4 0 0万袋。长期以来 ,在菌种生产上都采用传统的固体菌种 ,生产周期长 ,菌龄不整齐 ,产量难以提高。为解决这一生产实际问题 ,在加格达奇区的加北食用菌栽培示范基地进行了黑木耳液体菌种应用试验 ,其结果较应用传统的固体菌种其菌龄缩短 2 8d ,成本每万袋降低 15 2 4 .10元 ,产量每万袋提高 2 2 5kg ,提高经济效益 10 5 2 4 .10元  相似文献   

16.
食药用菌的液体培养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对食药用菌液体培养的优越性及研究方向进行了详细的论述  相似文献   

17.
我国南方食用菌原料林培育研究进展   总被引:10,自引:2,他引:10       下载免费PDF全文
香菇等食用菌在我国具有近千年的栽培历史,是山区经济发展的重要产业,食用菌原料林的培育对于以阔叶权赤原食用菌产业持续发展意义重大。本文重点对食用菌原料林树种的优选、人促更新定向培育、主要原料林树种的丰产栽培以及其采种基地建设等进行述评。根据食用菌原料林培育研究现状和存在问题,提出进一步发展的技术对策和今后的研究重点,包括主要原料树树的种的良种选育和扩繁技术、育苗技术、松杉林冠下造林技术和多种食用菌原料林树种混植技术、二代食用菌原料林的萌芽更新技术等。  相似文献   

18.
碎段棉秆模具式栽培食用菌配套技术应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将碎段棉秆(〈15cm)经碱化和发酵处理后,用圆柱或长方体模具做成菌柱或菌块栽培平菇、姬菇、鸡腿菇,研究了碎段棉秆模具式栽培食用菌的配套技术,为栽培食用菌开辟了新途径。试验结果证明,碎段棉秆采用模具栽培平菇、姬菇、鸡腿菇,方法简便,用工少、成本低、效益高,是一种全新的棉秆栽培食用菌模式。  相似文献   

19.
我国南方桉树人工林菌根合成及其多样性研究(英文)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我国南方部分地区桉树人工林菌根真菌资源和菌根类型进行了调查 .对采自广东、云南 15个桉树林地的根系样品进行了显微观察 ,结果证实了在自然土壤中桉树能形成不同类型的菌根 ,检查的根样在不同程度上均有菌根菌的感染 .其中 ,有 4个人工林的根系样品AM感染率在 50 %以上 ,另有 4个根样ECM感染根段长超过 50m .调查发现林分年龄大小对菌根形成及菌根类型有一定的影响 ,表现在幼林及过熟林菌根感染率均较低 ,而 4~ 7年生按树林菌根感染率相对较高 ,在同一根系上AM与ECM菌间存在一定的竞争性 .在菌根菌资源方面 ,从总体上来说 ,我国南方菌根菌资源较少 ,尤其是ECM菌 .调查结果表明 ,我国南方桉树人工林根际土壤中有AM菌 2 8种 ,隶属于 4个属 ,其中以球囊霉属真菌最多 ,占 6 4 % ;地球囊霉在所采集的土样中出现的频度最高 .南方 15个桉树人工林中发现有 17种ECM菌 ,隶属 10个属 ,其中彩色豆马勃、多根硬皮马勃、光硬皮马勃等菌种在两广地区许多桉林中较常见 ,云南地区则多以黄须腹菌、硬皮马勃等菌较多 .这些ECM菌通常生长于松树林中 ,能否与引进的桉属树种形成较好的菌根还有待于进一步研究 .本文对自然条件下混合菌根的形成及真菌间的竞争关系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20.
以湖南省林业科学院院内林荫道杜英修剪枝材、试验林场板栗林间伐、修剪产生的低值材为原料,利用香菇、木耳、灵芝等腐生性食药用菌菌种之不同菌型就地接种上述常规作业剩余物,测定各菌种在三种基质上的生长和产菇情况,结果表明:1用于原位接种林荫道杜英修剪枝、板栗林修剪枝及林间非目的树种泡桐的菌种可选毛木耳、香菇、野生平菇、糙皮侧耳等食用菌品种。2不同菌种不同菌型应用效果有差异。香菇宜选用子弹头菌型,其萌动时间、菌丝布满段木时间和子实体平均发生时间最短,分别为17.2天、45.6天和80.4天,第一批生物学转化率最高,为37.49%。毛木耳、野生平菇可用牙签菌型,子实体平均发生时间分别为85.8天、53.1天,第一批生物学转化率分别为39.58%、32.40%。以树皮封口的方式,牙签菌型的污染率最低。3利用食用菌原位接种板栗枝可达到板栗修枝的目的,节约人工,提高效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