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2012BAD14B12)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掌握不同小麦品种秸秆还田对农田磷素平衡的影响,优化麦田养分资源管理,以当前江苏省农业生产上主导品种和有苗头的小麦新品种(系)为供试材料,研究不同小麦品种成熟期植株磷素含量与分布,分析其秸秆还田与不还田条件下土壤磷素盈亏的差异.结果表明,磷高效吸收型小麦品种的籽粒磷含量较高,其磷素携出量和回田量较高;在常规磷肥施用量49 kg P·hm-2条件下,若秸秆不还田,磷高效吸收型品种种植土壤中磷呈现少量亏损状态;而磷低效吸收型品种的籽粒磷含量较低,其磷素携出量和回田量较低,无论秸秆还田与否,土壤磷均有盈余.与秸秆不还田相比,秸秆直接还田显著增加了小麦磷素回田量,减少了小麦磷素携出量.秸秆不还田时,麦田土壤磷盈亏量为-4.7~25.2 kg· hm-2;秸秆直接还田时,所有小麦品种种植土壤中磷素均呈盈余状态,土壤磷盈亏量为4.0~30.3 kg·hm-2.在供试的32个小麦品种中,秸秆不还田方式下农田磷素大量盈余的品种有9个,秸秆还田方式下农田磷素大量盈余的品种有28个.在当前秸秆还田的大趋势下,要维持农田磷素平衡,对大部分小麦品种均应适当减少磷肥施用量.  相似文献   

2.
用^32P研究土壤pH值对茶树吸收磷素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林智 《中国茶叶》1989,(2):26-27
茶树是喜酸作物,适合在酸性土壤上生长。但在宜茶的土壤pH范围内,水溶性磷很容易被吸附、固定,磷肥利用率往往较低。因此,研究土壤pH值对茶树磷素吸收、利用和分配的影响,对于加强茶树磷素营养,提高茶园中磷肥利用率有一定的实际意义。本试验采用同位素~(32)P示踪法,研究了不同pH值土壤上茶树对磷的吸收、利用和分配的规律。试验材料和方法  相似文献   

3.
不同产量水平红壤茶园磷素状况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有70%以上的茶园是分布在低丘红壤上,这种土壤固磷能力极强,有效磷含量很低,磷肥的利用率一般仅为10%,加之长期以来人们对红壤茶园土的磷素状况又缺乏了解,施用磷肥存在盲目性,效果较差,这已成为我国低丘红壤茶园低产低质的重要原因之。众所周知,施用磷肥的效果决定于作物对磷的需求和土壤的供磷能力,而土壤供磷能力则与土壤磷素状况直接相关。为此,笔者对我国主要产茶省区红壤茶园土的磷素状况进行了研究,以期为改良低丘红壤茶园的磷素营养和合理施用磷肥提供理论依据。材料与方法供试土壤分别来自广东、广西、贵州、江西、安徽及湖南6省红壤茶区典型高产(>200kg/亩)和低产  相似文献   

4.
马铃薯施用磷肥技术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介绍了马铃薯施用磷肥的技术,其研究结果如下: 1.相关性和校验研究表明,Olsen—P是反映土壤供磷力的理想指标。其供磷力低、中、高、极高的临界点(ppm)分别在2、5、12、40。与小麦的肥力指标并不相同。 2.马铃薯磷肥利用率与土壤速效磷含量呈负相关。其回归方程为(?)=24.7-5.691nx,r=-0.567(n=20)。因土施磷是提高磷肥利用率的决定性措施,经过基础研究,提出了一个估产测土确定磷肥用量的便查表。 3.磷作基肥(种肥)优于追肥。其利用率提高10%,产量提高13~17%,每亩纯收益增长17元。 4.施肥部位以全层集中穴施(或条施)效果最优,全面撒施效果最差,利用率相差7%,每亩纯收益相差26.9元。 5.氨磷配合,腐磷混施分别可提高利用率8%、3%。氮磷配合的相互作用因土壤而异。低肥力土壤有每亩93公斤的正连应效果,中肥力土壤无连应,高肥力土壤出现负连应。腐磷混施有每亩40~45公斤的正连应效果。  相似文献   

5.
磷肥用量对土壤速效磷及玉米产量和养分吸收的影响   总被引:15,自引:4,他引:11  
通过两年田间肥料定位试验,研究北疆灰漠土区不同磷肥用量对土壤速效磷含量以及玉米生长和养分吸收的影响。结果表明,不施磷肥或施磷量较低(75 kg/hm2)时,土壤速效磷含量显著降低;施磷量为150 kg/hm2时土壤速效磷含量基本维持平衡;施磷量为300 kg/hm2时土壤速效磷在0~40 cm土壤积累明显。施磷肥可显著增加玉米干物质量,施磷量超过150 kg/hm2干物质量增加不明显。玉米植株的氮素和磷素积累量随施磷量增加而显著增加,磷肥对玉米植株磷素养分的分配影响不大,但可显著促进氮素向子粒的转运,氮素在子粒的分配比例显著增加。施磷肥可显著提高玉米产量,施磷量为150 kg/hm2可维持土壤速效磷平衡并获得高产,是该区玉米的适宜磷肥用量。  相似文献   

6.
土壤速效磷含量,对于施用磷肥的效果具有决定性作用。土壤速效磷含量在10~15ppm(磷酸氢钠法),绿肥、油菜需施磷,其他作物不需要施磷,速效磷含量>15ppm,一般不需要施磷,新洋农场一般田块的速效磷含量>10ppm,平均为16.8ppm,属于富磷土壤,但根据多年的种植经验,增施磷肥有明显的增产效果,这与作物高产栽培条件下,高氮量的施用,作物对磷的需要量增加有关,所以对有效磷含量较高的土壤上磷肥的合理施用的研究还是有应用价值的。有关磷肥肥料效应回归方程,大多数试验表明,增施磷肥不易出现减产现象,也就是说不符合一元二次…  相似文献   

7.
在施用于作物的磷肥中只有极少量被利用,大部分与土壤中的铁、铝结合形成难溶的盐类。在日本以火山灰土为主的旱田多,必须每年施用磷肥。此外,在其它国家也有因磷肥不足限制作物生育的报道。磷的资源是有限的。为确保与今后人口增长预测相平衡的粮食,必须考虑利用需大量施肥的瘠薄地带。磷的充分利用将成为今后的大课题。因此,谋求提高磷的利用率和解决磷的再利用是非常重要的。而作为具体的解决方法,除土壤积蓄磷的有效开发、其它有机磷的  相似文献   

8.
为探求适合河南省花生产区磷与有机肥合理的配施比例,采用田间试验研究不同磷用量(45、90和135 kg/hm2)与有机肥用量(0.75、1.50和2.25 t/hm2)配施对花生产量及磷素吸收、土壤Hedley各磷素形态含量与分配及磷酸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相同磷用量下,与2.25 t/hm2有机肥用量相比,0.75和1.50 t/hm2有机肥用量下,花生产量显著提高8.2%~11.8%,地上部干物质重显著降低17.1%~64.3%;相同有机肥用量下,增施磷肥显著增加花生地上部生物量,但对产量无显著影响。花生不同部位磷含量对磷与有机肥配施的响应表现为,中高量有机肥和磷肥处理分别显著高于低量有机肥和磷肥处理,而中量和高量有机肥、磷肥处理间差异因植株部位不同而异。土壤不同磷组分对磷与有机肥的响应存在差异,其中活性磷组分(H2O-P和NaHCO3-Pi)和中等稳定性磷组分(NaOH-Pi和NaOH-Po)含量随磷肥与有机肥用量增加而增加,土壤稳定性磷组分(HCl-P和Residual-P)随磷肥与有机肥用量变化差异不显著。有机肥和磷肥对土壤磷酸酶的影响不同,增加有机肥能显著提高土壤磷酸酶活性,但增施磷肥抑制土壤磷酸酶活性。综合而言,磷肥与有机肥合理配施能显著提高花生产量、花生各部位磷素含量、土壤活性磷含量及土壤磷酸酶活性,过量施用有机肥和磷肥均可造成花生营养生长过旺,产量下降,还不利于提高花生体内磷含量。本试验条件下在施用45 kg/hm2磷肥基础上配施0.75~1.5 t/hm2的有机饼肥有利于改善土壤-花生系统磷素营养,促进花生产量提高,可在豫南砂姜黑土花生种植区示范应用。  相似文献   

9.
不同小麦品种及秸秆处置方式对农田磷素平衡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掌握不同小麦品种秸秆还田对农田磷素平衡的影响,优化麦田养分资源管理,以当前江苏省农业生产上主导品种和有苗头的小麦新品种(系)为供试材料,研究不同小麦品种成熟期植株磷素含量与分布,分析其秸秆还田与不还田条件下土壤磷素盈亏的差异。结果表明,磷高效吸收型小麦品种的籽粒磷含量较高,其磷素携出量和回田量较高;在常规磷肥施用量49kg P·hm~(-2)条件下,若秸秆不还田,磷高效吸收型品种种植土壤中磷呈现少量亏损状态;而磷低效吸收型品种的籽粒磷含量较低,其磷素携出量和回田量较低,无论秸秆还田与否,土壤磷均有盈余。与秸秆不还田相比,秸秆直接还田显著增加了小麦磷素回田量,减少了小麦磷素携出量。秸秆不还田时,麦田土壤磷盈亏量为-4.7~25.2kg·hm~(-2);秸秆直接还田时,所有小麦品种种植土壤中磷素均呈盈余状态,土壤磷盈亏量为4.0~30.3kg·hm~(-2)。在供试的32个小麦品种中,秸秆不还田方式下农田磷素大量盈余的品种有9个,秸秆还田方式下农田磷素大量盈余的品种有28个。在当前秸秆还田的大趋势下,要维持农田磷素平衡,对大部分小麦品种均应适当减少磷肥施用量。  相似文献   

10.
本文应用土壤无机磷形态的分级方法,研究了海南岛热作土壤(即热带旱作土壤,以下同)无机磷的形态和磷肥在土壤中的转化及肥效。初步结果表明海南岛热作土壤无机磷以闭蓄态磷酸盐(Occluded phosphate 即O—P)为主体,其含量占土壤无机磷总量50%以上。非闭蓄态磷酸盐(Non-occluded phosphate即非O—P)则以磷酸铁(Fe—P)为主,其次是磷酸钙(Ca—P)和磷酸铝(Al—P)。土壤有效磷(Bray No.1法提取,以下同)大都在3~15ppm,仅占非O—P的3~10%。因此海南岛热作土壤普遍缺磷,施磷肥的效果显著。自然土壤有效磷与土壤Al—P相关极显著。与Fe—P相关不显著,而与Ca—P和O—P呈负相关。水溶性磷肥(过磷酸钙)在热作土壤中主要向非O—P转化,肥料与土壤充分混合盆栽两个月后,土壤O—P没有明显增减,而非O—P特别是Fe—P、Al—P则显著增加。施肥后土壤Fe—P、Al—P与土壤有效磷和作物吸收磷量相关显著,说明磷肥在土壤中转化形成的非O—P在一个相当长的时间内(至少当造)对作物是有效的,而不是很快“固定”失效。因此,对热作土壤中磷酸铁、铝的性质和磷肥的施肥方法值得进一步探讨。  相似文献   

11.
1983—1985年我们应用同位素示踪方法,对大豆氮磷营养中的一些特点,土壤养分供应和根瘤固氮作用等问题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大豆植株三种氮源(肥料氮、土壤氮、根瘤固氮)之间和两种磷源(肥料磷和土壤磷)之间互相制约关系,同时还看出氮营养和磷营养之间的联因效果及氮肥发挥肥效的条件。即在磷肥,钾肥与马粪配合施用基础上,凡增施氮肥的都有增产效果。 大豆的氮素来源以根瘤固氮为主,其次是土壤氮,对所施化肥氮摄取量最少,而且随施氮肥量的增加以及随施肥时间的拖后,植株固氮量也有降低的趋势。 大豆在磷素吸收过程中,对肥料磷和土壤磷的吸收量随大豆的生育都有不断增加,但土壤磷素是大豆的主要磷源,各生育期吸收量都高于肥料磷。  相似文献   

12.
该文论述了处女地(未开垦土)中不同磷酸盐种类的分布,不同土壤种类的磷肥效应,茶树吸收磷肥与各种土壤有效磷状况。尽管土中磷酸盐有较大的变动,在不同种类百分率方面是保持在相当接近的范围内,被铁包围的无效磷约占土中总磷量的五分之二,土中除了与钙结合的磷以外,土中各  相似文献   

13.
新棉33B是豫东黄潮土区大面积种植的抗虫棉品种之一,土壤磷素营养常显不足,施用磷肥可以收到明显增产效果,本文就新棉33B在豫东黄潮土区对磷肥的效应进行了试验研究,旨在为该地区种植新棉33B棉花品种时合理施用磷肥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土壤速效磷含量的丰歉是土壤肥力的一个重要因素。在土壤缺磷或含磷量低的情况下,芝麻生长代谢中碳水化合物、蛋白质和脂肪的转化都会受到阻碍,致使植株矮小、开花结实少,种子产量和含油量都明显降低。根据我们在缺磷土壤上进行磷肥施用技术研究的结果,采用下述三种方法增施磷肥,具有普遍促进芝麻生育和提高单产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目前加拿大西部地区采用的施肥方法,是把若干年里用的大量磷肥一次施入。这样做,即使在淋溶严重的情况下,所观察到的土壤中磷的损失也非常少。由于在若干年里一次施入的这些磷肥对植物都是有效的,因此可以免得每年施肥。此外,磷肥可以在方便的时侯施入,不一定要在繁忙的播种季节里施肥。  相似文献   

16.
水溶性磷肥在茶园土壤中的转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过磷酸钙是茶叶生产中最常用的水溶性磷肥。这类磷肥由于很容易被土壤中铁、铝、钙等离子固定,因而肥效往往较低,这在富含铁、铝离子的酸性茶园土壤上表现尤为显著。茶园土壤上磷肥利用率较低,不仅限制茶叶产量和品质的提高,而且造成生产投入上的很大浪费。因此,了解水溶性磷在茶园土壤中的吸附、固定和转化过程,对于正确指导茶园合理施用磷肥,提高磷肥的经济效益具有一定的实际意义。本试验采用室内培养法,模拟水溶性磷肥在茶园土壤中的  相似文献   

17.
在对张家界市植烟土壤磷素养分现状进行普查的基础上,结合生物盆栽试验所确定的植烟土壤磷素水平丰缺标准,进一步对该市植烟土壤磷素养分现状作出评价。结果表明,张家界烟区植烟土壤有效磷含量平均为34.9 mg/kg,植烟土壤有效P含量10 mg/kg、10~20 mg/kg、20~30 mg/kg、30 mg/kg的样点所占比例分别为23.7%、22.7%、18.1%与35.5%。施用磷肥对烟株生长的促进作用随土壤有效P含量的提高而逐步降低。依据土壤固有有效磷水平与磷肥施用效益的相关关系函数式,大致确定张家界烟区植烟土壤有效磷含量的丰缺标准为:土壤有效P20 mg/kg时为低,20~40 mg/kg时为较低,40~60 mg/kg时为较高,60 mg/kg时为高。由此,张家界全市植烟土壤有效磷水平处于低、较低、较高、高范围的比例分别为42.5%、23.1%、15.1%、19.4%。  相似文献   

18.
海南热带土壤对磷的吸附特性与施磷量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海南岛主要类型土壤磷的等温吸附曲线、“磷肥指标”的测定和盆栽试验结果表明:海南岛热带土壤对磷的最大吸附量差异很大,吸附容量愈大,其“标准需磷量”愈高,但是最大吸附量与标准需磷量的比率,则与吸附系数有关;各类土壤施磷量与土壤有效磷提取量呈直线相关,其斜率“b”称为“磷肥指标”,“b”愈大,磷肥的有效程度愈低,要达到一定有效磷水平所需要的施磷量也愈大;各类土壤盆栽花生最高生物量(干重)所对应的施磷量与两种方法预测的土壤需磷量相近,证明应用该两种方法预测热带土壤的需磷量是可行的;缺磷土壤初时的施磷量必须达到一定水平才显肥效。  相似文献   

19.
花生施用磷石膏的增产效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试验材料与方法 花生的高产栽培,一般要往土壤中施入大量的磷、钙肥,以满足植株营养生长和荚果发育的需要,增产幅度在10%左右,最高达30%以上。磷石膏是制造硝酸磷肥的付产品,来源丰富,价格便宜,又含有磷、钙、镁、硫等多种营养元素。为此,选在花生花期追施不同用量的磷石膏,以探讨  相似文献   

20.
我市旱地土壤含磷量普遍很高,但蔗农仍习惯大量施用磷肥,造成大量的浪费,通过土壤含磷量的化验和田问试验表证,推荐我市甘蔗施用磷肥的适宜用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