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利用具有6个无毒基因不同表现型且处于萌发中的静孢子时期的马铃薯晚疫病菌构建4个混合池, 通过cDNA2AFLP分析, 共获得85个与无毒基因相关的差异表达片段, 其中与无毒基因Avr1、Avr2、Avr3-Avr10-Avr11、Avr4 相关的差异表达片段分别为20, 28, 16和21个。将这些差异表达片段对20个晚疫病病菌个体进行无毒基因差异表达验证, 得到1 个无毒基因连锁群Avr3-Avr10-Avr11 的候选片段, 即A11T13Avr3-10-11S157; 无毒基因Avr4的候选片段2个, 即A24T19Avr4S122和A24T24Avr4S142。Blast分析表明: A11T13Avr3210211S157 与马铃薯晚疫病菌萌发孢子囊( germinating sporangium ) EST ( expressed sequence tag) 库中的序列PG001F10.XT7 同源; A24T19Avr4S122 与晚疫病菌萌发中静孢子( germinating cyst) EST库中的PH051G10.XT7部分序列完全一致, 而A24T24Avr4S142与PH051G10. XT7具有98%的同源性。这些结果将促进通过电子克隆并结合RACE (Rapid Amplification of cDNA Ends) 技术获得全长的无毒基因Avr4。  相似文献   

2.
马铃薯抗晚疫病主效基因R10的RGA-CAPS标记的开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铃薯晚疫病抗性基因R10,属于马铃薯抗晚疫病主效位点MLB单倍型之一,该位点已知的各单倍型基因均具有保守结构域,属于同一个R3a基因家族。将R3a基因和源于MLB位点的R3a基因的同源序列进行比对,根据它们高度保守的区域设计引物,以马铃薯晚疫病鉴别寄主MaR10(含抗晚疫病基因R10)、四倍体马铃薯栽培种Katahdin(不含已知抗病基因)及其杂交一代为试材,得到R3a的抗病基因同源序列,再结合限制性内切酶筛选,开发出与马铃薯抗晚疫病主效基因R10连锁的两个RGA-CAPS标记:RGA-600和RGA-1000,这两个标记距离R10基因0.25cM。  相似文献   

3.
利用VIGS技术研究马铃薯抗晚疫病基因R3a和RB的信号传导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崔艳红  贾芝琪  李颖  黄三文 《园艺学报》2009,36(7):997-1004
 利用VIGS技术,在烟草中沉默已知的抗病信号传导关键基因SIPK、NDR1、SGT1、HSP90、NPR1、Rar1、EDS1、WRKY1,再瞬时表达马铃薯抗病基因和其相应的无毒基因RB-Avrblb1和R3a-Avr3a,根据过敏反应(Hypersensitive Response,HR)反应是否被阻断来研究RB和R3a介导的抗病信号传导。结果发现SGT1和HSP90基因沉默阻断了HR反应的发生,表明SGT1和HSP90是参与RB和R3a抗病信号传导途径过程中的关键基因。该技术体系的建立,为以后发现新的晚疫病抗病相关基因的功能验证提供了一个高效的技术平台。  相似文献   

4.
马铃薯抗晚疫病主效基因R10的RGA-CAPS标记的开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铃薯晚疫病抗性基因R10,属于马铃薯抗晚疫病主效位点MLB单倍型之一,该位点已知的各单倍型基因均具有保守结构域,属于同一个R3a基因家族。将R3a基因和源于MLB位点的R3a基因的同源序列进行比对,根据它们高度保守的区域设计引物,以马铃薯晚疫病鉴别寄主MaR10(含抗晚疫病基因R10)、四倍体马铃薯栽培种Katahdin(不含已知抗病基因)及其杂交一代为试材,得到R3a的抗病基因同源序列,再结合限制性内切酶筛选,开发出与马铃薯抗晚疫病主效基因R10连锁的两个RGA-CAPS标记: RGA-600和RGA-1000,这两个标记距离R10基因0.25cM。  相似文献   

5.
 马铃薯晚疫病广谱抗性基因Rpi-blb1(克隆于Solanum bulbocastanum)及其两个同源抗病基因Rpi-sto1(克隆于Solanum stoloniferum)和Rpi-pta1(克隆于Solanum papita)的抗性可能已被高度进化的晚疫病菌株所克服。为证实此观点,将从荷兰田间和墨西哥野外S. bulbocastanum 和S. stoloniferum 病株上采集的晚疫病菌株重新接种于具有共同遗传背景(感病栽培品种Desiree)的Rpi-blb1 及其同源基因转化体和3个野生种植株上,测试Rpi-blb1 及其同源基因的抗性是否已被克服。结果表明,采自墨西哥野外S. stoloniferum的两个菌株Pic99189 和Pic99192 已经克服了Rpi-blb1 及其同源基因的抗性;在野生种植株的测试中,只有S. papita 的抗性明显地被菌株Pic99192 所克服。同时发现在转基因植株离体叶片接种试验中,高抗晚疫病菌的转化体需要在多个转化体间进行选择。从采自中国4 个不同地区晚疫病菌株接种sto1.Desiree 转化体的小规模测试中可推断,Rpi-blb1 及其同源抗性基因在中国仍具有潜在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6.
马铃薯抗晚疫病基因R3a、R1和RB在番茄中的表达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晚疫病由疫霉菌( Phytophthora infestans) 引起, 主要侵染番茄和马铃薯等茄科作物, 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马铃薯已有5个抗晚疫病基因被克隆。为了研究已克隆的马铃薯抗晚疫病基因是否在番茄中起作用, 将马铃薯的抗晚疫病基因R3a、R1和RB 通过农杆菌介导法分别导入番茄品种Moneymaker中。筛选得到的再生植株经PCR检测结果表明, 目的基因已整合入番茄基因组; 转基因番茄离体叶片接种验证结果表明, 接种马铃薯晚疫病菌株8914829 (即小种0) , 转基因番茄产生了抗病的过敏反应(HR反应) 。为了验证转基因番茄是否对番茄晚疫病菌株产生抗性, 用番茄晚疫病的主流小种和强致病力菌株共5个菌株接种转基因番茄植株, 结果表明转R3a和R1 基因的番茄对部分番茄晚疫病菌株能够产生抗性, RB转基因植株叶片对5个番茄晚疫病菌株均产生抗性。该研究为番茄抗晚疫病的基因工程育种开辟了新的途径。  相似文献   

7.
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和孢子囊萌发抑制法测定β- 氨基丁酸(BABA)、苯并噻二唑(BTH)、水杨酸(SA)和茉莉酸甲酯(MJ)4 种抗病诱导剂对马铃薯晚疫病菌菌丝生长和孢子囊萌发的影响,通过盆栽试验筛选出最佳药剂和适宜浓度,将抗病诱导剂与杀菌剂混合进行大田试验。结果表明:离体条件下,4 种抗病诱导剂对马铃薯晚疫病菌的菌丝生长和孢子囊萌发无抑制作用;盆栽试验中,4 种抗病诱导剂处理能够导致马铃薯植株晚疫病病情指数下降和产量增加,且随浓度增加,晚疫病抗性增强,其中BABA 诱导抗病效果最好,适宜浓度为50 μg · mL-1,防效为64.83%。田间试验结果显示,与单独使用化学杀菌剂相比,BABA与杀菌剂混合处理效果更好,晚疫病最终防效高达81.28%,产量为2 911.08 kg ·( 667 m2-1。以上结果说明:BABA 能够较好地诱发马铃薯对晚疫病的抗病性,田间防治推荐将化学杀菌剂与抗病诱导剂BABA 联合使用。  相似文献   

8.
 通过将马铃薯抗晚疫病基因RB、R3a编码区克隆到具有组成型CaMV35S强启动子的双元表达载体上,结合农杆菌介导的瞬时表达,分析过表达条件下RB-AvrB,R3a-Avr3a的特异性识别情况。并利用重叠延伸PCR实现R3a与同源序列I2GA1在卷曲螺旋(CC)、核酸结合位点(NBS)和富含亮氨酸重复序列(LRR)三个结构域的互换,根据过敏性反应(hypersensitive response,HR)是否被阻断分析各个结构域对特异性识别的影响,确定特异性识别的关键结构域。结果表明:CaMV35S启动子驱动的RB基因在表达量上较自身启动子有明显提高,使HR反应加快; R3a的表达量和特异性识别Avr3a诱导产生HR反应的速度在两者之间均无明显差别。另外,R3a与I2GA1在LRR区域序列发生交换后,识别Avr3a诱导产生HR反应的能力也发生了交换,即R3a特异性识别Avr3a的关键序列位于LRR结构域内。  相似文献   

9.
利用KASP 分子标记技术辅助筛选多抗番茄材料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广西大部分地区春秋两季阴雨天气较多、降雨量偏高,利于晚疫病产生的致病疫霉(Phytophthora infestans)及其 孢子囊的存活及传播。利用田间抗性鉴定与KASP 分子标记技术,对16 份番茄材料进行晚疫病抗性检测,筛选聚合多抗材料。 结果表明:10 份材料田间对晚疫病表现高抗或抗病;3 份材料含晚疫病纯合体抗性基因Ph-3,2 份材料含番茄黄化曲叶病毒 病纯合体抗性基因Ty-1,4 份材料含番茄黄化曲叶病毒病纯合体抗性基因Ty-3,10 份材料含黄萎病纯合体抗性基因Ve-2, LF-15、LF-35、LF-41 等3 份材料同时含有4 种抗性基因,其中LF-35 含有的4 种抗性基因皆为纯合体。  相似文献   

10.
为优化马铃薯品种Desiree的遗传转化体系并获得转基因马铃薯,以Desiree叶片和茎段为外植体,分别比较了不同转化条件(预培养时间、菌液浓度、侵染时间及激素配比)对遗传转化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以茎段为外植体,预培养2 d后以OD600=0.5的菌液侵染10 min,在加有1.0 mg?L-1反式玉米素(ZT-t)的MS20选择培养基上的遗传转化率最高,其愈伤诱导率可达80 %,芽分化率可达70 %。通过该转化体系将抗晚疫病基因R1导入马铃薯,获得了具有卡那霉素抗性的转化植株。经PCR检测和抗病接种鉴定,外源基因已经导入马铃薯基因组中,获得的转基因马铃薯具有很强的抗晚疫病能力,且转基因马铃薯植株和块茎的重要农艺性状没有发生改变。  相似文献   

11.
低温胁迫是影响我国南方冬闲田马铃薯种植的一大阻碍因素,发生在马铃薯植株生长发育前期。以马铃薯品种金 湘为试材,研究不同硒浓度(1、3、5 mg·L-1)和适宜浓度的喷硒次数(1、2、3 次)对马铃薯幼苗抗寒性的影响。结果表 明:外源喷施1、3、5 mg·L-1 亚硒酸钠处理均可以提高低温胁迫下马铃薯叶片中叶绿素含量,降低叶片相对电导率以及丙 二醛(MDA)、H2O2 含量,且3 mg·L-1 的喷施效果最佳。低温胁迫下喷施3 mg·L-1 亚硒酸钠溶液1~3 次的幼苗叶绿素含 量高于未喷硒对照,MDA 和H2O2 含量均降低,且喷施2 次时效果最好。综上,适宜的喷硒浓度(3 mg·L-1)和次数(2 次) 能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低温胁迫所带来的伤害,从而提高马铃薯幼苗的抗寒性。  相似文献   

12.
利用马铃薯抗旱二倍体材料H145和对干旱敏感二倍体材料H214,通过半定量RT-PCR方法研究了干旱胁迫0、7、10、12、14 d时叶片和根系中3-二氢黄酮羟化酶(F3H)基因、黄酮合成酶(FLS)基因和β-胡萝卜素羟化酶1(HYD-1)基因的表达状况。结果表明:干旱胁迫过程中马铃薯品系H145 和H214 叶片和根系中F3H基因、FLS基因、HYD-1基因的表达量在轻度或中度干旱胁迫下有不同程度的增加,但品系H145在干旱的早期叶片中F3H基因表达量比根系里增加快,并且叶片中FLS基因和HYD-1基因受干旱诱导的表达持续时间比根系中长;品系H214叶片中F3H 基因受干旱诱导表达持续的时间比根系中长,在干旱的早期叶片里FLS 基因和HYD-1 基因表达量没有根系里增加快。说明F3HFLSHYD-1基因参与了马铃薯抗旱反应,但不同的品系这些基因起作用的方式可能不同。  相似文献   

13.
柑橘黄龙病菌主要致病种亚洲种(‘Candidatus Liberibacter asiaticus’,Las)具有完整的Sec依赖型分泌系统,可分泌致病因子(效应子)作用于寄主靶标蛋白或基因,调控寄主的抗(感)病反应。为了研究黄龙病菌Sec依赖型效应子在柑橘中的致病机理及其寄主靶标基因,本研究中从感病‘锦橙’中克隆了Las病原菌Sec依赖型效应子基因SDE70(CLIBASIA_02470)。生物信息分析显示,SDE70蛋白全长132个氨基酸,N端20个氨基酸为典型信号肽。大肠杆菌碱性磷酸酶活性分析显示,该信号肽具有胞外分泌功能。亚细胞定位显示,SDE70::GFP融合蛋白在洋葱细胞质和细胞核中积累。定量PCR分析发现,耐黄龙病酸柚显症叶脉中SDE70表达量显著低于未显症叶脉,相反,易感黄龙病‘锦橙’显症叶脉中表达显著高于未显症叶脉;‘锦橙’根中SDE70表达量显著高于叶脉,而幼叶叶脉中显著低于老叶。SDE70在不同品种不同症状发育时期以及不同组织中表达差异显著。利用酵母双杂交试验筛选获得26个与SDE70互作的柑橘蛋白。GO富集分析表明,42.3%的蛋白质与细胞内生物合成过程有关;65.4%的靶标蛋白位于细胞质或质膜上;34.6%的靶标蛋白具有核糖核苷酸结合的分子功能。进一步酵母点对点杂交试验验证3个与SDE70效应子强相互作用的靶标蛋白(CsTRAPP、CsARF、CsRub1),其主要参与植物囊泡转运、类泛素化等过程,暗示SDE70效应子极有可能调控柑橘信号转导和胞质运输途径影响寄主抗(感)病反应。  相似文献   

14.
以马铃薯品种荷兰806 为材料,在植株生长发育不同时期叶面喷施50 mg · L-1 外源5- 氨基乙酰丙酸(ALA)溶液,研究ALA 对马铃薯叶片光合特性及产量和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ALA 可以提高马铃薯叶片叶绿素相对含量,尤其提高正午和下午叶片的光合能力,降低光合午休程度。测试分析结果表明,ALA 处理提高了马铃薯叶片PS Ⅱ和PSⅠ反应中心最大光化学效率(φPo 和φRo),降低PS Ⅱ反应中心最大关闭速率(Mo),维持较高的光合电子传递量子产额(φEo)和较低的能量热耗散量子产额(φDo),提高以吸收为基础的光合性能指数(PIabs)和包括PSⅠ和PS Ⅱ在内的整体光合性能指数(PItotal)。ALA 处理还能上调PS Ⅱ反应中心核心蛋白D1 和D2 编码基因Psb A 和Psb D 转录水平。此外,ALA 处理显著提高马铃薯块茎产量,提高可溶性糖和VC 含量,但对淀粉含量影响不显著。可见,ALA 这种全天然的非蛋白质氨基酸类物质,在马铃薯产业上具有推广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5.
氮磷钾肥施用量对庄薯3号商品薯率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利用二次通用旋转设计原理建立了氮肥(X1)、磷肥(X2)和钾肥(X3)与庄薯3号商品薯率(Y)的回归方程:Y=87.49+4.70X1-5.96X12-4.56X22-3.49X32+3.20X1X2,通过对方程的进一步分析表明,试验中3因素对商品薯率影响的大小顺序是氮肥(X1)〉磷肥(X2)〉钾肥(X3)。庄薯3号商品薯率大于78%的栽培方案:施纯N161.32~204.66kg/hm2,施P2O5111.37~163.81kg/hm2,施K2O60.47~89.54kg/hm2。  相似文献   

16.
通过体外试验,研究伞形花内酯对扩展青霉(Penicillium expansum)生长的影响;同时以美味猕猴桃‘布鲁诺’(Actinidia deliciosa‘Bruno’)为材料,研究0.5 mg · mL-1伞形花内酯处理对猕猴桃果实品质和腐烂率,以及果实损伤接种P. expansum后病斑直径和抗病相关酶活性及其基因表达的影响。结果表明,伞形花内酯能够有效抑制P. expansum孢子萌发和菌落生长(体外);延缓猕猴桃果实可滴定酸和维生素C下降,以及可溶性固形物含量上升,降低果实的腐烂率;降低贮藏后期果实损伤接种P. expansum后病斑直径,延缓棒曲霉素的积累,提高果肉几丁质酶(CHT)、β–1,3–葡聚糖酶(GLU)和苯丙氨酸解氨酶(PAL)的活性,以及编码这些酶的基因相对表达量。结果表明伞形花内酯处理有助于保持猕猴桃采后果实品质,并诱导提高果实对青霉病的抗性。  相似文献   

17.
紫心大白菜花青素积累特性及相关基因表达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段岩娇  张鲁刚  何琼  张明科  石姜超 《园艺学报》2012,39(11):2159-2167
 利用徒手切片法、pH差计法及实时荧光定量RT-PCR技术,观察和测定紫心大白菜与同源非紫心大白菜[Brassica campestris L. ssp. pekinensis(Lour)Olsson]花青素在叶片中的分布和总含量变化,比较叶片中花青素合成途径关键酶基因及其转录调控因子的表达特点。结果表明,紫心大白菜花青素不均匀分布于叶片中,尤以叶表皮细胞及临近表皮的叶肉细胞内最为丰富,并且内层球叶含量高于外层球叶。紫心大白菜心叶中花青素含量最高为0.79 mg · g-1 FW,对照09S17混合样的叶片中花青素总含量为0.01 mg · g-1 FW。荧光定量PCR分析表明,花青素生物合成途径上游关键酶基因CHS、CHI、F3H、F3′H及下游修饰基因UFGT、转运酶基因GST与转录因子MYB0在紫色大白菜心叶中上调表达,下游关键酶基因DFR、ANS、LDOX与转录因子MYB2、MYB4、MYB12和MYB111的表达在整个紫心大白菜中大幅上调,推测这可能是紫心大白菜花青素积累的重要原因,其中MYB2和MYB4可能起主要作用。  相似文献   

18.
 为了利用Cecropin B(CB)抗菌肽基因提高柑橘对溃疡病的抗性,人工合成了两个含有信 号肽的Cecropin B 抗菌肽基因PR1aCB 和AATCB。洋葱表皮瞬时表达分析表明,与非分泌型CB 抗菌肽 相比,PR1aCB 和AATCB 抗菌肽在细胞间隙中优势积累。进一步构建了CaMV 35S 调控 PR1aCB 和AATCB 基因的植物表达载体,转化塔罗科血橙(Citrus sinensis Osbeck)上胚轴,获得转基因植株。GUS 组织化 学染色、PCR 和Southern blot 分析表明外源基因已成功整合入柑橘基因组。Real-time PCR 定量分析表明, 抗菌肽基因在转基因植株中成功表达。柑橘叶片离体抗性分析表明,转PR1aCB 和AATCB 基因植株的抗 性显著强于非转基因植株,其抗性水平与高抗品种‘南丰蜜橘’(C. succosa Hort. Ex Tan)和‘四季橘’ (C. madurensis)相当。  相似文献   

19.
以红肉苹果‘紫红3号’愈伤组织为试材,克隆了细菌鞭毛蛋白受体基因MdFSL2,研究了其与拟南芥AtFLS2对细菌鞭毛蛋白敏感性差异以及对苹果轮纹病抗性的影响。进化树分析表明,MdFLS2与拟南芥AtFLS2亲缘关系较远,处于不同的进化树分支,与梨PbFLS2的亲缘关系最近。时空表达特异性研究表明,在苹果叶片中MdFLS2表达不随组织衰老而产生差异,能够被外源SA处理诱导,不受IAA、ACC处理影响;在根系中表达量最高,而在花与果实中表达量较低。在拟南芥中异源过表达MdFLS2,显著抑制植株生长,并出现叶片边缘枯死或细胞死亡的表型。在转基因拟南芥中受SA诱导的病程相关基因AtPR1、AtPR2和AtPR5,及衰老相关基因AtORE1和AtNAP的表达水平均显著高于野生型。为研究MdFLS2是否具有感知细菌鞭毛蛋白的能力,进行拟南芥根系生长抑制试验,MdFLS2超表达恢复了细菌鞭毛蛋白N端22个保守氨基酸肽段(flg22)对拟南芥fls2突变体根系生长的抑制作用,但flg22分别处理30和60 min,或20和40 min,flg22诱导的标志性基因表达水平及MAPK激酶活化水平在过表达MdFLS2的fls2突变体中显著低于同样处理的野生型。超表达MdFLS2提高了拟南芥叶片对轮纹病菌的抗性,并增强了拟南芥突变体fls2对假单胞菌DC3000的抗性。研究结果说明苹果MdFLS2是一个有功能的免疫相关基因,MdFLS2与AtFLS2在具体执行功能与作用机制上可能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