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为研究绵羊接种布鲁氏菌弱毒M5-90株后外周血中CD4+、CD8+T、CD4+CD25+Treg细胞的动态变化规律,本研究选择11只健康绵羊,每10 d免疫一次,共免疫3次,分别在免疫前、免疫后10d、20 d、30 d利用流式细胞术检测外周血中CD4+、CD8+T、CD4+CD25+Treg淋巴细胞亚群.在免疫后的第20 d,CD4+T、CD8+T细胞百分含量达到最高水平(P<0.05)后均缓慢下降;在第10d,CD4+CD25+Treg细胞缓慢升高,至20 d、30 d均显著升高(p<0.05);在布鲁氏菌M5-90疫苗免疫应答过程中CD4+CD25+Treg细胞参与了机体的免疫反应调控,对CD4+T、CD8+T淋巴细胞的比例进行调节,并且维持CD4+/CD8+比值稳定,起到平衡Th1/Th2细胞间反应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小肠组织包含CD4~+CD8αα~+双阳性上皮内T淋巴细胞(DP IELs),它们来源于低表达转录因子Th POK的肠道CD4~+T细胞并且具有调节功能。在无菌小鼠中缺乏DP IELs,提示它们的分化依赖于微生物。本研究发现,不同环境下的小鼠DP IELs数量不同,且与罗伊氏乳杆菌的存在有相关性。罗伊氏乳杆菌诱导无菌小鼠DP IELs的产生,而正常饲养小鼠缺乏DP IELs。罗伊氏乳杆菌没有改变DP-IEL-TCR的作用模式,但是产生内源性色氨酸激活CD4~+T细胞的芳烃受体,导致Th POK下调,进而分化成DP IELs。因此,罗伊氏乳杆菌配合色氨酸丰富的日粮,能够将肠道上皮内CD4~+T细胞重塑为免疫调节性T细胞。  相似文献   

3.
金黄色葡萄球菌(S.aureus)表达的菌体表面纤连蛋白结合蛋白A(FnbpA)在感染早期与宿主细胞粘附过程中起关键作用,将其免疫小鼠后能够诱导机体产生强烈的Th1和Th17反应。但FnbpA诱导Th1和Th17反应的CD4~+ T细胞表位尚不清楚。本研究根据FnbpA二级结构及其与MHCⅡ分子的结合能力对CD4~+ T细胞表位进行预测与分析,选择并合成7个候选CD4~+ T细胞表位肽。将每个表位肽分别对FnbpA免疫的C57BL/6小鼠CD4~+ T细胞进行体外刺激,通过检测CD4~+ T细胞增殖及其分泌的细胞因子水平对免疫优势表位进行初步鉴定。再以初步鉴定的优势表位肽段免疫小鼠,并检测其诱导的特异性细胞免疫应答水平。结果表明,表位肽F5(FnbpA488-505)能够显著诱导CD4~+ T细胞增殖并分泌高水平IFN-γ和IL-17A,而且F5在不同S.aureus菌株中高度保守。表明FnbpA_(488-505)是诱导CD4~+ T细胞分化为Th1/Th17的T细胞表位。本研究为S.aureus的FnbpA表位肽疫苗的进一步设计提供了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4.
为研究副干酪乳杆菌L9(L9)诱导CD4+T细胞分化的作用机制,以骨髓源树突状细胞(BMDCs)为模型,通过酶联免疫和流式细胞术分析L9对BMDCs调节性细胞因子分泌以及CD103表达的影响;利用L9诱导后的BMDCs与小鼠脾CD4+T细胞联合培养,分析调节性T(Foxp3+Treg)细胞的比例。结果表明,与空白组相比,L9的干预能够显著促进BMDCs中白介素(IL-10)和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的分泌以及CD103的表达(P0.05),并呈现浓度依赖效应;同时,经L9诱导后的BMDCs,显著提高了CD4+T细胞中Foxp3+Treg细胞的比例(P0.05)。L9通过调节BMDCs中调节性细胞因子的分泌以及CD103的表达,促进CD4+T细胞向Foxp3+Treg细胞分化。  相似文献   

5.
为探讨CD4~+CD25~+调节性T细胞(Treg)在禽网状内皮组织增生症病毒(REV)垂直感染引起鸡持续性病毒血症中的作用,在鸡胚发育第7天经卵黄囊接种REV建立先天性感染动物模型,通过流式细胞术分析不同日龄REV感染鸡外周血和免疫器官中CD4~+CD25~+Treg细胞的比例及其动态变化,进一步运用绝对荧光定量技术对病毒载量进行连续监测。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在7、15、30、45日龄时,感染组鸡胸腺、法氏囊、外周血以及脾脏中CD4~+CD25~+Treg细胞的比例均显著升高;血液和脾脏中的病毒载量随着日龄增长而逐渐升高,胸腺和法氏囊中的病毒载量随着日龄增长而逐渐降低;外周血和免疫器官中REV的m RNA表达水平与CD4~+CD25~+Treg细胞出现的频率呈正相关。研究提示:REV感染鸡体内高频出现的CD4~+CD25~+Treg细胞与REV的持续性感染存在显著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6.
CD8~+T细胞表位通过MHCⅠ分子呈递到细胞表面,激活CTL细胞从而介导并调节机体抗内源性抗原的免疫应答。MHC-peptide稳定性试验通过TAP缺陷的RMAS细胞转染克隆在细胞水平鉴定CD8~+T细胞表位与MHCⅠ分子的亲和力;酶联免疫斑点技术(ELISPOT)通过检测IFN-γ的分泌水平评估抗原免疫后机体的细胞免疫应答能力,具有较高的敏感性和高效性。四聚体技术通过流式细胞仪分析抗原特异性CD8~+T细胞的表型和功能特征。论文介绍了CD8~+T细胞表位的特征和上述3种表位鉴定方法的基本原理和研究进展,为CD8~+T细胞表位的鉴定和表位疫苗的研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为了解鸡肺脏不同时期的免疫状态,选择不同日龄海兰白鸡的肺脏组织,利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研究CD4~+和CD8~+T淋巴细胞的出现、定位分布及数量变化过程。结果显示,CD8~+细胞最初于18 d胚胎中出现,而CD4~+T淋巴细胞于孵化后1日龄雏鸡中出现。4日龄时,在初级支气管与次级支气管交汇处有淋巴细胞的聚集物,即形成了明显的支气管相关性淋巴组织(BALT)。在定位分布上,各日龄CD4~+T淋巴细胞主要占据BALT的中央区域,而CD8~+T淋巴细胞主要环绕在外周。从56日龄开始,CD8~+T细胞较CD4~+T细胞分布范围更为广泛,在三级支气管气道内壁中、房间隔中、气体交换区和小叶间结缔组织中均有分布,散布在整个肺脏中。在数量变化上,随着日龄增长,CD4~+T淋巴细胞和CD8~+T淋巴细胞数量均逐渐增加,且35日龄之前CD4~+T细胞数量多于CD8~+T细胞,而此后各日龄CD8~+T细胞的数量均显著多于CD4~+细胞。以上结果表明,鸡肺脏中CD4~+和CD8~+ T淋巴细胞的分布和数量均呈日龄相关性变化,且该变化说明鸡35日龄之前肺脏以体液免疫为主,而之后则倾向于细胞免疫。  相似文献   

8.
为分析猪圆环病毒2型(PCV2)感染小鼠后脾细胞中CD4+CD25+调节性T细胞(Tregs)占CD4+T细胞比例的动态变化,探讨Tregs与PCV2感染的关系,本研究选择清洁级昆明小鼠60只,随机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腹腔接种PCV2,分别在接种后第0 d、5 d、10 d、20 d、30 d和60 d取脾脏制备单细胞悬液,用FITC-CD4和PE-CD25单克隆抗体标记Tregs,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Tregs占总CD4+T细胞百分比的动态变化。结果表明感染组小鼠脾细胞中Tregs百分比从第5 d开始逐步上升,第20 d达峰值后逐渐下降,感染组Tregs百分比第10 d、20 d、30 d时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但第60 d两组间差异不显著(p0.05)。试验结果证明PCV2感染昆明小鼠后,可在小鼠脾脏内诱导明显的Tregs增殖,这些增殖的细胞可能在PCV2感染中发挥免疫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9.
本研究旨在分析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诱导的T调节细胞(Tregs)。作者采集了感染后不同时间点(dpi)的血清、血液、扁桃体和纵隔淋巴细胞样品,检测了PBMC和淋巴细胞中的CD4(+)CD8(-)CD25(+)Foxp3(+)、CD4(+)CD8(+)CD25(+)Foxp3(+)或CD4(-)CD8(+)CD25(+)Foxp3(+)表型的频率,分析了产生IL-10或TGF-β的细胞。14dpi时PRRSV增加了CD4(+)CD8(+)CD25(+)Foxp3(+)型细胞的数量,并且CD4(+)CD8(+)CD25(+)Foxp3(+)型细胞的数量维持不变直到28dpi。病毒血症和诱导的调节细胞呈正相关。在淋巴组织中持续检测到CD4(+)CD8(+)CD25(+)Foxp3(+)诱导的Treg细胞。对产生IL-10和TGF-β的细胞分析显示针对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CD4(+)CD8(-)Foxp3(较低的)和CD4(+)CD8(+)Foxp3(较高的)型细胞中等强度地增加IL-10细胞的比例。在PRRSV刺激后,只在CD4(+)CD8(+)Foxp3(较高的)样本中检测到TGF-β。总之PRRSV感染增加CD4(+)CD8(+)CD25(+)Foxp3(较高的)基因型的Tregs细胞的频率以及产生TGF-β。  相似文献   

10.
利用MOG35-55多肽的抗原乳剂和百日咳毒素诱导C57BL/6小鼠EAE模型,分别于发病初期S1(Day 17)、发病高峰期S2(Day 25)、平台初期S3(Day 40)、平台后期S4(Day 52)取材。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4个时间点EAE小鼠脾单个核细胞中CD4~+T细胞的比例,采用免疫组化法观察4个时间点中枢神经系统各部位CD4~+T细胞的浸润情况。结果显示,在EAE小鼠的发病过程中,脾中的CD4~+T细胞在S1、S2期的比例持续升高,在S2期达到最高值,但到S3期比例开始降低。免疫组化结果显示,随着疾病的发展,EAE小鼠中枢神经系统不同部位的CD4~+T细胞浸润均呈现先增加后降低的特点,而且在各个时期,脊髓中的CD4~+T细胞浸润最明显,其次是大脑,再次为脑干。CD4~+T细胞动态变化结果说明,外周和中枢的CD4~+T细胞均主要在EAE的发病初期和发病高峰期发挥致病效应。  相似文献   

11.
100只艾维因肉雏鸡随机分为益生菌组、新城疫(ND)疫苗组、益生菌联合ND疫苗组和对照组。采用组织石蜡切片及免疫组织化学法分别测定ND疫苗免疫后第0天、7天、14天、28天和第42天盲肠扁桃体、十二指肠和回肠派伊尔结CD4+、CD8+T细胞数量的变化。结果表明,益生菌联合ND免疫雏鸡、ND疫苗单独免疫雏鸡上述免疫组织的CD4+T和CD8+T细胞数量分别于免疫后第14天和第7~14天明显高于对照雏鸡和益生菌雏鸡(P0.05或P0.01),表明益生菌作为免疫增强剂,与疫苗联合应用可显著增强机体消化道局部黏膜免疫组织对ND疫苗的细胞免疫应答。  相似文献   

12.
为探讨米糠多糖对免疫抑制鸡免疫功能的调节作用,采用流式细胞技术检测了环磷酰胺和传染性法氏囊病毒诱导免疫抑制鸡在服用米糠多糖(剂量为150 mg/kg)和不服用米糠多糖情况下,外周血中CD4+和CD8+T淋巴细胞亚群数量的动态变化。结果显示,米糠多糖能够抑制环磷酰胺和传染性法氏囊病毒处理鸡外周血中CD4+和CD8+T淋巴细胞数量的降低;提高健康雏鸡外周血中CD4+T淋巴细胞比率,对CD8+T淋巴细胞作用不明显。  相似文献   

13.
CD4分子表达于成熟的CD4~+T细胞表面,能够指导T细胞的正常分化与成熟,识别抗原、介导免疫应答并参与免疫调节。DNA甲基化对T细胞亚群的分化调控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特别是CD4基因的DNA甲基化显著影响CD4+T细胞数量和功能,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改变家畜的免疫应答能力或抗病性能,以对抗或适应外界环境改变。目前,已发现猪和奶牛的CD4基因DNA甲基化可调控宿主细胞的免疫反应,但在羊和马上鲜有报道。为深入了解家畜复杂疾病形成的分子基础,以及为利用分子标记有效选育抗病个体提供新的思路,本文主要就CD4+T淋巴细胞分化过程中,白细胞分化抗原CD4基因的DNA甲基化修饰对免疫反应的调控机制,以及其在家畜抗病育种中的应用前景进行综述和展望。  相似文献   

14.
宫内生长迟缓仔猪T细胞的发育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研究旨在探讨从出生到断奶不同日龄宫内生长迟缓(IUGR)猪T细胞的发育变化情况。选用体重相近和配种期相同的达兰初产妊娠母猪30头,分娩时从每窝仔猪中挑选1头正常体重猪和1头IUGR猪,分别在1、7、14、21、28日龄时屠宰取胸腺,分离T细胞,通过流式细胞仪测定CD3、CD4、CD8T细胞的数量,每个日龄6个重复。结果表明:出生后第1天IUGR仔猪与正常仔猪的CD4+CD8+细胞(双阳性T细胞)占总T细胞的百分比差异显著(P<0.05);出生后第7天IUGR仔猪与正常仔猪的CD4细胞占总T细胞的百分比差异极显著(P<0.01);后期各细胞亚群之间没有差异。结果提示,子宫内各种因素的综合影响能造成出生后早期IUGR仔猪T细胞亚群发育不完善,这就从T细胞亚群的发育方面解释了IUGR仔猪免疫力低的原因。  相似文献   

15.
旨在分析雏鸡沙门菌感染后其脾调节性T细胞(Tregs)比例变化。本研究以京星黄鸡H系为试验群,将1日龄雏鸡随机分为对照组(n=40)和感染组(n=80),相同环境无菌饲养。7日龄时,感染组接种沙门菌建立感染模型,对照组以生理盐水代替沙门菌。感染48 h后,分别对两组雏鸡盲肠扁桃体免疫反应相关基因表达水平、血清炎症因子进行测定,并分别从中随机抽取雏鸡(对照组n=25,感染组n=34)检测其脾中CD4~+T细胞、Tregs/CD4~+T细胞比例。结果显示:感染组与对照组相比,脾中CD4~+T细胞比例无显著性差异(P0.05)。感染组与对照组CD4~+CD25~+/CD4~+(%)分别为0.93±0.12与3.22±0.59(P0.01);CD4~+TGF-β~+/CD4~+(%)分别为0.55±0.07与1.42±0.25(P0.01);CD4~+CD25~+TGF-β~+/CD4~+(%)分别为0.29±0.04与0.76±0.14(P0.01),均呈现显著性差异。雏鸡感染沙门菌后,脾中CD4~+T细胞比例无显著性差异,而Tregs/CD4~+T细胞比例较对照组明显下降(P0.01)。本研究提示调节性T细胞可能参与雏鸡沙门菌感染的发病过程,为进一步研究雏鸡抗沙门菌感染机制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6.
1 白细胞介素21(IL-21)对T细胞的作用 实验证明,IL-21对T细胞能当IL-21与抗CD3单克隆抗体协同刺激鼠胸腺细胞时,能够促进CD8+CD4-T细胞的增殖,而该细胞对单纯IL-21无此免疫应答现象;同时IL-21与抗CD3单克隆抗体也能协同促进人和鼠T细胞的分化和成熟.如果在实验中加入可溶性的IL-21R,均能阻止这种IL-21依赖性的增殖.人初始CD45RAa+T细胞对IL-21的共刺激产生应答,而鼠T细胞则没有这种早期活化作用.  相似文献   

17.
为了比较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3种主要结构蛋白免疫鸡后对CD4+、CD8+T淋巴细胞亚群的不同影响.本试验以pVAX1载体为携带工具,制备分别含有IBV主要结构蛋白基因的质粒免疫健康雏鸡,采用流式细胞仪(FACS)对免疫鸡外周血中CD4+、CD8+T淋巴细胞数进行检测.结果显示:各试验组间,携带N蛋白基因的质粒在免疫后3周内CD4+T淋巴细胞数和CD8+T淋巴细胞数均高于其他组,且差异极显著(P<0.01).由此可见,IBV的N蛋白可明显诱导CD8+T淋巴细胞的CTL免疫作用和CD4+T淋巴细胞的辅助性免疫作用,其细胞免疫原性高于S1蛋白和M蛋白.  相似文献   

18.
正白细胞介素2(IL-2),也叫做T细胞生长因子,在机体免疫调节中发挥重要的作用,可以促进T细胞亚群发育,还能够加快B细胞繁殖的速率,因此,它是调节免疫应答的重要因子,它在淋巴细胞的生长和分化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如抗体应答、造血和肿瘤监测等。IL-2是所有细胞因子佐剂中研究得最深入最广泛的细胞因子之一,能够直接激活单核细胞,能够加快T细胞分化过程以及繁殖过程,加快B细胞分  相似文献   

19.
弓形虫感染可诱导宿主机体产生强烈的CD_8~+T淋巴细胞免疫应答,这对机体有效控制弓形虫感染具有重要作用。在感染过程中,CD_8~+T淋巴细胞可刺激机体产生IFNγ等细胞因子,并促进细胞溶解,能够有效阻止机体内潜伏性感染的活化过程。然而,部分易感小鼠体内CD_8~+T淋巴细胞会在感染期间发生功能障碍。文章就慢性感染中CD_8记忆应答的发展及其功能障碍机制展开论述。  相似文献   

20.
CD是英文cluster of differentiation的缩写,中文意思是“分化抗原”,是表达在细胞表面的分子。这些分子将免疫细胞分成不同的细胞群。细胞表面的标记抗体(例如CD4,CD8)可以用来识别和定量不同细胞群,在免疫毒理研究中,利用流式细胞技术对动物脾脏或外周血中T细胞亚群CD4+T(辅助性T细胞)和CD8+T淋巴细胞(杀伤性T细胞)进行检测,作为评价动物机体的免疫状态方法之一。在此类试验中对不同动物种类将使用合适的单克隆抗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