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为了解薄壳山核桃种质资源青果表型性状的变异特点和多样性,对96份薄壳山核桃种质资源青果的8个性状[单果质量、纵径、横径、侧径、果形指数(纵径/横径)、横侧比(横径/侧径)、青皮厚度以及鲜坚果(去除青皮)单果质量]进行了测定,对性状间的相关性和主成分进行分析,基于青果的8个性状对96份薄壳山核桃种质资源进行聚类分析。结果表明,青果8个性状的变异系数在1.945%~34.62%之间,各性状依变异系数的大小顺序为青果单果质量>鲜坚果单果质量>青皮厚度>青果纵径>青果果形指数>青果侧径>青果横径>青果横侧比。多数性状间存在显著相关性,而青皮厚度与鲜坚果单果质量相关性小。8个性状均可以作为薄壳山核桃种质资源评价和品种选育的衡量指标。96份种质聚类为4个类群,第Ⅰ类群具有青果单果质量大、鲜坚果单果质量大、果形指数大(长果形)的特征,第Ⅱ类群具有青皮厚的特征,第Ⅲ类群具有果形指数较大、青皮较薄的特征,第Ⅳ类群具有果实小、青皮薄、果形椭圆形的特征。  相似文献   

2.
【目的】利用SSR-PCR荧光标记检测技术对葡萄杂种后代进行真伪性鉴定,并对葡萄果形的遗传变异规律进行分析。【方法】以圆形果粒葡萄品系E42-6(红地球的实生后代)、长圆形果粒葡萄品种里扎马特及其杂交F1新雅和F2群体为研究材料,利用SSR分子标记结合毛细管电泳-PCR方法鉴定真杂种。通过调查后代群体果实横径、纵径、果形指数等指标,进行葡萄果形遗传倾向分析。【结果】在亲本E42-6和里扎马特中筛选出34对多态性标记,其中18对SSR标记在亲本间具有特异性互补位点,证实新雅为E42-6和里扎马特杂交F1代;随机选取5对多态性标记,从528株F2代群体中鉴定出520株为新雅自交后代,鉴定率为98.5%。后代果形偏向椭圆形和长椭圆形,占比64.6%;果粒横径、纵径、果形指数均呈连续正态分布,表现数量性状遗传特点;果形指数均值大于亲中值,组合遗传传递力为104.07%,加性效应占优势,能够稳定遗传给后代;群体中也有一定比例(7.88%)的超高亲后代。【结论】利用SSR荧光标记结合毛细管电泳-PCR检测方法对葡萄杂交F2群体进行真伪性鉴定是可行的。F2群体果形变异类型丰富,以椭圆形和长椭圆形为主,具有获得父本里扎马特长形果粒性状的遗传优势,果形指数呈正向增强趋势遗传,其遗传变异主要来自遗传效应,遗传潜能大。  相似文献   

3.
以当地表现良好的15个李品种果实为试材,研究其单果重、核鲜重、可食率、果实纵径及横径、果形指数、果核纵径及横径、核形指数等9个外观性状品种间差异及相关性,并采用组间连接聚类法对15个供试材料进行了聚类分析。结果表明:品种间外观性状显示不同程度差异,单果重差异较大,核鲜重与可食率差异较小可忽略不计;果形指数≤1居多,说明15个李品种果形以圆形、扁圆形为主;而核形指数较大,说明核形以近椭圆形居多,且两者波动曲线接近同步。相关性分析显示:9个李品种外观性状间表现不同程度的正相关性,说明所选指标间的影响密切。其中单果重与可食率、果实纵径及横径、果核纵径及横径;果形指数与核形指数等存在极显著正相关。聚类分析在平方欧氏距离5的临界点可直接分为3类:小果型、大果型、中果型。分类特征主要表现在果实大小(单果重)上。  相似文献   

4.
枇杷种质资源果实若干性状及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对224份枇杷种质果实11个性状的分布情况及性状间的相关性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1)枇杷种质资源果实的单果重、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可食率、果实纵经、果实横径、果实侧径、果形指数、萼片长度、萼片基部宽度、萼筒宽度和深度等11个性状存在广泛的分布,变异系数在11.81%~48.92%之间,分布区间以单果重为最大,果形指数为最小;(2)果形指数不能完全反映果实形状;果形指数在0.91~1.10之间的种质果形最为丰富;(3)单果重与果实纵径、果实横径、果实侧径、萼片长度、萼片基部宽度、萼筒深度、可食率及果形指数等8个性状呈极显著正相关,与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呈极显著负相关;可食率与单果重、果实纵径、果实横径、果实侧径、萼片长度、萼片基部宽度、萼筒深度及果形指数等8个性状呈极显著正相关,与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呈显著负相关;果形指数与果实纵经、单果重、萼筒深度、可食率等4个性状呈极显著正相关,与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呈极显著负相关。  相似文献   

5.
为研究番茄种质资源的遗传多样性和亲缘关系,以32份番茄种质资源为试材,对其下胚轴颜色、株高、叶片类型、始花期、单花序花数、果形、成熟果色和裂果性等22项主要形态性状进行观测,并以此为依据进行聚类分析。结果表明,不同性状在不同种质之间表现出不同程度的多样性。其中,果形、茎叶茸毛、单花序花数、单花序果数和果实横切面形状的变异系数较高,均超过了40%,也有一些性状的变异系数较低,如花序类型、叶片类型和叶片形状等,下胚轴颜色无变异。聚类分析结果表明,32份番茄种质分为6个类群,类群Ⅰ包括24份材料,其商品果为大果或中果;类群Ⅱ包括2份材料,其商品果为小果,成熟果色为橙黄;类群Ⅲ包括1份材料,其商品果为小果,果形为长梨形;类群Ⅳ包括3份材料,其花序为双歧花序,商品果为小果;类群Ⅴ包括1份材料,其商品果为大果,果形及果实横切面形状均为不规则形状;类群Ⅵ包括1份材料,其植株较高,叶片类型为普通叶型,叶片形状为羽状复叶,商品果为小果。由此可见,32份番茄种质资源存在较大的遗传差异和丰富的多样性,为番茄新品种选育提供了丰富的种质资源基础。  相似文献   

6.
18份菠萝种质果实外观性状比较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比较18份菠萝种质的果实外观性状,为菠萝优异资源挖掘与育种应用提供科学借鉴,为利用果实外观性状鉴别品种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测量菠萝果实的单果质量、果实横径、果实纵径、果眼深度、小果宽、小果高、果心直径、小果数、果形指数等9个菠萝果实外观性状,进行方差分析和相关性分析.[结果]菠萝种质果实外观性状在种质间存...  相似文献   

7.
以260份柿种质资源为试材,对果实的纵径、横径、侧径、果形指数、果柄长、果柄粗、蒂长、蒂宽和单果鲜质量等9个数量性状指标进行了遗传多样性、相关性、聚类及主成分分析等。供试材料的果实形态具有丰富的遗传多样性,9个数量性状的变异系数为16.98%(果形指数)~50.57%(单果鲜质量);累积贡献率为78.85%的前3个主成分包含了9个数量性状的大部分信息;基于第1和第3主成分进行聚类分析,可将供试材料划分为5个类群,其中Ⅰ、Ⅳ类群适合作为扁球形良种选育的育种材料,Ⅱ、Ⅲ类群适合作为球形良种选育的育种材料,Ⅴ类群适合作为长球果形良种选育的育种材料,Ⅳ类群适合作为大果良种选育的育种材料,Ⅱ类群果实鲜质量偏小,可以作为小果良种选育的育种材料。  相似文献   

8.
苹果不同果形果实性状及其相关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皇家嘎拉”和“藤木一号”苹果正反交171株F1代的果实为试材,研究了不同果形苹果果实基本性状及其相关关系.结果表明:苹果不同果形果实以单果重变异较大,横径变异较小;9种果形果实纵径或横径增加时,其单果重均会显著或极显著增加,果肉硬度和可溶性固形物含量愈高时,单果重会产生下降趋势,在果形指数越小(扁圆形)或越大(卵圆形、长圆锥形)时,单果重有升高的趋势;果实纵径增加时,长圆锥形果实果形指数增加最为显著,而果实横径减小时,短圆锥形果形指数增加最为显著.  相似文献   

9.
东北寒地96份李种质资源表型性状遗传多样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林存学  杨晓华  刘海荣 《园艺学报》2020,47(10):1917-1929
为了深入了解李(Prunus L.)种质资源表型性状的变异特点和多样性,按照《李种质资源描述规范和数据标准》,对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牡丹江分院李资源圃内保存的96份寒地李种质资源20个描述型表型性状进行观测和描述,对16个数量型表型性状进行相关性、聚类、主成分等分析。结果表明,20个描述型性状,共观测到66个变异类型,其中叶片形状、果皮颜色、果核形状等变异范围较大。Shannon-Wiener信息指数(H)和Simpson遗传多样性指数(D)变化范围分别为0.3768 ~ 1.3993和0.2188 ~ 0.7196,其中果皮颜色(H:1.2093,D:0.6814)、叶片形状(H:1.1227,D:0.5484)等性状多样性指数较高。16个数量型性状中,单果质量变异系数最大,为61.32%;果形指数变异系数最小,为8.72%。聚类分析将96份寒地李种质资源在欧式距离22处将各种质资源分为3大类群,其中第Ⅰ类可用于选育离核、抗性强的品种;第Ⅱ类可用于选育抗性强、丰产品种;第Ⅲ类可用于选育果大、可食率高、离核品种。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前5个主成分累计贡献率达到78.191%,主要有果实纵径、果实横径、1年生枝粗等性状,主要反映了果实大小和枝条性状因子,果实性状对于东北寒地李种质资源表型性状变异的贡献率最大,一年生枝条次之。结合相关性分析结果,16个数量型性状可简化为果实纵径、果实横径、叶片宽、果核横径、果形指数、叶片长、1年生枝粗7个主要指标,提高了寒地李种质资源评价和选育鉴定工作的效率。性  相似文献   

10.
 对国家果树种质资源郑州葡萄圃内的94 份无核葡萄和40 份巨峰系葡萄的果粒颜色、形状、质量和大小进行了连续3 年的调查和统计分析。结果表明, 无核葡萄种质果粒质量和果粒大小遗传变异系数比巨峰系大得多, 无核葡萄种质的平均果粒质量主要在110~510 g 的范围内, 将近50 %无核葡萄种质的果粒为115~215 g , 为中等。因此目前国际及国内的现有描述评价标准都不适合评价无核葡萄种质的果粒质量及大小。根据本项研究结果提出了适合无核葡萄种质新的附加分级评价标准。  相似文献   

11.
葡萄品种资源裂果性状调查与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选取252 个鲜食葡萄品种(111 个欧美杂种,141 个欧亚种),分别在转色期、成熟期、过熟期采集果实,通过清水浸泡试验,了解比较其裂果情况。结果表明,葡萄裂果症状有环裂、纵裂、纵环裂和龟裂等,龟裂只在欧亚种葡萄出现;欧亚种葡萄比欧美杂种葡萄裂果严重;成熟期裂果最严重;欧美杂种小果粒葡萄品种更容易裂果;果皮厚、果肉质地软的葡萄不易裂果。不同葡萄品种的裂果倾向性存在较大差异,通过研究清水浸泡后葡萄发生裂果的情况,对葡萄裂果有了初步认识,为葡萄品种选择及葡萄育种亲本选择提供一定理论支撑。  相似文献   

12.
张剑侠  唐冬梅  王跃进 《园艺学报》2015,42(Z2):2831-2832
‘秦红1号’是由‘底莱特’ב红宝石无核’通过胚挽救技术选育的无核葡萄新品种。果实红色至浅紫红色,果穗分支圆锥形,单穗质量800 g以上,最大1 130 g,果粒近圆至椭圆形,平均单粒质量3.4 g。可溶性固形物18%,可滴定酸0.9%,酸甜适口,果肉脆,品质中上。丰产性强,盛果期产量49 395 kg · hm-2。适合北方干燥地区栽培,也适合于南北方设施栽培。  相似文献   

13.
林兴桂 《果树学报》2007,24(1):89-93
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为葡萄酒产业提供了很大的发展空间。我国葡萄酒主产区之一的东北(包括内蒙古北部),由于冬季严寒和无霜期短,不适于欧亚种酿酒葡萄品种栽培,因此开展酿酒葡萄抗寒育种研究具有重要的实际意义。阐述了半个世纪来我国山葡萄品种选育和应用山葡萄×欧亚种、山-欧F1×山葡萄、山-欧F1×欧亚种、山-欧F1×山-欧F14种杂交模式进行种间杂交选育抗寒酿造葡萄品种方面取得的研究进展。并重点讨论了21世纪我国酿酒葡萄抗寒育种发展的技术路线。  相似文献   

14.
葡萄果实发育后期脱落酸来源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以‘品丽珠’(Vitis vinifera L. cv. Cabernet-Franc) 葡萄为试材, 对发育后期果实中脱落酸(ABA) 的来源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 叶片合成的ABA 可能是果实中ABA 的重要来源, 而根部ABA 的合成对果实中ABA 含量贡献不大。种子中ABA 的合成可能不是果肉中ABA 的重要来源。果实具有独立合成和降解ABA 的能力。对果实内ABA 含量变化的代谢调控问题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5.
以1a生北丰(Vitis thunbergii×V.vinifera)葡萄盆栽结果树为试材,在果实始熟期采用紫外线C(Ultraviolet C,UV-C)辐射结合韧皮部环剥的方法,研究了UV-C辐射对葡萄叶片和邻近果穗果实白藜芦醇(Resveratrol,Res)及其糖苷质量分数的影响。结果表明,UV-C辐射诱导葡萄果实Res合成积累的敏感性低于叶片,辐射葡萄叶片对邻近果穗上果皮Res的影响远远小于UV-C直接辐射葡萄果穗,且辐射诱导葡萄果皮中Res质量分数与叶片中Res质量分数存在着一定的相关性。当叶片位于果穗下方时,叶片中反式白藜芦醇(trans-Resveratrol,trans-Res)、反式白藜芦醇苷(trans-Piceid,trans-PD)和顺式白藜芦醇苷(cis-Piceid,cis-PD)质量分数表现出环剥处理显著高于不环剥处理,然而果皮中的结果正好相反。当叶片位于果穗上方时,果皮中trans-Res、trans-PD和cis-PD质量分数表现出不环剥处理显著高于环剥处理,暗示葡萄Res可能存在韧皮部运输途径,且运输方向是双向的。此外,UV-C直接辐射葡萄果穗处理果皮trans-Res和cis-PD质量分数显著高于对照和UV-C辐射葡萄叶片处理。种子中仅检测到trans-Res,且仅环剥处理和辐射下方叶片不环剥处理显著高于对照。  相似文献   

16.
几类葡萄资源对根瘤蚜抗性的差异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赵青  杜远鹏  王兆顺  翟衡 《园艺学报》2010,37(1):97-102
采用离体根接种法对葡萄20个欧亚种、18个欧美杂种、11个种间杂种直接生产者(HPD) 、6种砧木、3个野生种和1个野生种与欧亚种的杂交后代接种葡萄根瘤蚜Dak tulosphaira vitifoliae, 测定根瘤蚜生长发育相关指标及根瘤比例。结果表明: 砧木RSB、Gravesac、520A和225R对根瘤蚜免疫, 砧木Fer2cal、1613C和供试的种间杂种对根瘤蚜有一定抗性, 根瘤比例均低于27%; 河南野葡萄和腺枝葡萄对根瘤蚜敏感, 根瘤比例分别为66.25%和56.67% , 总产卵量分别达到181.67粒和277.67粒, 广西毛葡萄对根瘤蚜有一定抗性, 根瘤比例为15.45% , 其与粉红玫瑰的杂交后代NW196抗性下降, 产卵量与根瘤比例分别比广西毛葡萄高46.13%和55.28%。以上结果表明, 葡萄对根瘤蚜的抗性受各亲本对根瘤蚜抗性能力和来自各亲本亲缘比例的双重影响。  相似文献   

17.
通过对塑料大棚气温的变化特征及其对鲜红葡萄物候期和品质影响的观测,分析了葡萄 促成栽培提早成熟和提高品质的原因,建议上海地区早熟欧亚种葡萄采用“先促成后避雨”的栽培 方式。  相似文献   

18.
为培育三倍体无核葡萄新品种,以二倍体欧洲葡萄无核品种红宝石无核、爱莫无核、黎明无核和欧山杂种北醇及四倍体欧美杂种藤稔、黑奥林为亲本,进行了红宝石无核×藤稔、黎明无核×藤稔、爱莫无核×黑奥林、藤稔×北醇、黑奥林×北醇5个组合的杂交,通过胚挽救技术获得杂种幼苗41株。在此基础上,利用流式细胞术、染色体计数的方法对所获得的杂种幼苗进行了早期倍性鉴定,结果表明有10株杂种为三倍体,6株为四倍体,4株为非整倍体,其余21株为二倍体。这将为进一步选育出三倍体无核葡萄新品种和提供新的育种材料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9.
对2007年从吉林松原职业技术学院引种的2个抗寒酿酒葡萄品种"左优红"和"双红"进行了栽种于宁夏贺兰山东麓引种栽培试验。结果表明:经过5a的观察研究,2个品种在宁夏生长良好,定植后第3年就进入结果期,其中"双红"葡萄浆果于当地的8月中旬进入成熟期,总糖含量为17.2%,3a生产量可达700kg/667m2。"左优红"葡萄浆果于当地8月下旬进入成熟期,总糖含量为18.1%,3a生产量可达730kg/667m2。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