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冷鲜肉是指畜禽屠宰后迅速对胴体进行冷却处理,使胴体温度在24小时内降为0~4℃,并在后续的加工、流通和销售过程中始终保持在这个温度范围内的鲜肉。从2000年双汇冷鲜肉悄然进军洛阳到现在,河南省洛阳市城区已经有漯河双汇、长葛众品、山东金锣、南京雨润、洛阳春都等5个主要冷鲜肉品牌,  相似文献   

2.
在肉品行业加速发展的今天,随着人们消费方式的转变,冷鲜肉正逐步走进人们的生活。冷鲜肉是指畜禽屠宰后迅速对胴体进行冷却处理,使胴体温度在24小时内降为0-4℃,并在后续的加工、流通和销售过程中始终保持在这个温度范围内的鲜肉。从2002年双汇冷鲜肉悄然进入阜新市到现在,辽宁省阜新市各城区(阜彰两县及五大区)已经有双汇、金锣、雨润、众品、干喜鹤、洛阳春都等6个主要冷鲜肉品牌,冷鲜肉连锁店如雨后春笋般遍布了城区的大街小巷,随着人们对冷鲜肉的更深了解,日销量在迅速增加。由于冷鲜肉经营突破了传统的经营模式,原来的监管方式已不能适应市场形势,面对新的局面,探索新的监管模式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3.
冷鲜肉是指畜禽屠宰后胴体迅速进行冷却处理,使胴体温度在24小时内降为0℃~4℃,并在后续的加工、流通和销售过程中始终保持在这个温度范围内的肉品。由于冷鲜肉经营突破了传统的经营模式,原有的管理方式显得相对滞后,所以,面对新的形势,探索新的监管模式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4.
冷鲜肉又称冷却肉或冰鲜肉,它是指严格执行检疫制度,对屠宰后的畜禽胴体迅速冷却处理,使胴体温度(以后腿中心为测量点)在24h内降为0~4℃,并在后继的加工、流通和销售过程中始终保持在0~4℃范围内的生鲜肉。相比于热鲜肉和冷冻肉,冷鲜肉具有柔嫩多汁、味道鲜美、营养丰富和安全卫生的优点。因此,早在上世纪二三十年代初,欧美等发达国家就开始研究并推广冷鲜肉,冷鲜肉消费至今已经有几十年的历史。  相似文献   

5.
<正>双汇欲在广东重拳推广"冷鲜肉",在2年内投资5亿设立2000个冷链销售网点,这种区别于热鲜肉和冷冻肉的"第三态",引发业界关注。双汇集团市场推广部主任王耀辉告诉记者,双汇一改"沿街串巷、设摊卖肉"的传统销售模式,为"冷链配送(低温防污染的特殊供应链系统)、连锁经营和品牌销售",实现全程冷链运输。  相似文献   

6.
倡导"冷鲜肉"消费推进屠宰检疫规范化管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现今的肉类消费中,约98%是热鲜肉,即凌晨屠宰、清晨上市的鲜肉。冷鲜肉是现代化屠宰方式生产的,它采用科学的屠宰加工工艺,按照严格的宰前检疫、宰后检验的加工要求,经过预冷排酸,使胴体温度在24h内降至0—4℃,并在后续的加工、储藏、运输、销售过程中始终保持在该温度范围内的鲜肉。  相似文献   

7.
虽然双汇牌肉制品还在继续销售,但双汇牌冷鲜肉已难觅踪影,不少原来经营“双汇”牌冷鲜肉的店铺已改名换姓,或关门,或“跳槽”,目前光转做雨润的就有200多家,雨润在大量挖双汇的经销商。“瘦肉精”事件令双汇元气大伤,短短半月粗略估计损失已超过121亿元。可计损失超过121亿元。  相似文献   

8.
畜产品新概念:冷却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冷却肉又称冷鲜肉、冰鲜肉 ,是近几年出现在我国北京、上海等大中城市的新型肉类品种。把冷却肉摆上城镇居民的餐桌是我国“九五”肉类生产发展的目标之一。  冷却肉是指动物屠宰后将卫生检验合格的动物胴体迅速冷却到肉类冰点以上、7℃以下 ,并在此温度下 ,对动物胴体进行加  相似文献   

9.
双汇集团创业之初以生产火腿肠而为中国老百姓所知 ,近年来 ,又以其在各地迅速扩张的双汇连锁店而在业内引领风潮。双汇为何能在短时间内成功杀入商业市场 ,可以说 ,信息化系统的应用是双汇在商业领域迅速发展壮大的“秘密武器”之一。双汇集团是以肉类加工为主 ,跨行业、跨地区、跨国经营的特大型食品集团 ,是中国最大的肉类加工基地。早在1999年底 ,双汇集团引进了国外先进的连锁经营模式,成立了双汇商业连锁公司 ,以双汇连锁店的形式销售双汇生鲜肉、肉制品及其他产品。双汇连锁的出现 ,改变了中国传统的沿街串巷、设摊买卖的肉类经营方…  相似文献   

10.
正随着社会进步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肉类在消费者日常生活中所占比重逐年上升,但消费者仍然习惯于购买"热鲜肉"或者"冻鲜肉",随着保鲜技术的进步,安全、健康的冷鲜肉将成为肉类消费的主流。本文综述了冷却肉的研究进展,主要采用物理减菌结合乳酸减菌方法、并采用真空包装保鲜技术用于冷鲜羊肉的保鲜。并测定菌落总数、大肠菌群、p H、TVB-N等指标来判定冷鲜肉最终新鲜度。冷鲜肉是指对严格执行检疫制度屠宰后的畜禽胴体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