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5 毫秒
1.
张振海 《种子》2005,24(6):51-53
本文对42份晚熟品种资源的12个与产量有关的性状进行了分析和研究结果表明:(1)单株分蘖数,单株有效穗数,每穗粒数,饱满千粒重,混合千粒重,植株高度为高产性状,以上性状表现型值高的品种产量亦高.(2)单株分蘖数,单株有效穗数多的多穗型品种,遗传相关及遗传贡献大,可以作为晚熟高产育种的亲本材料,后代材料可以在低世代结合单株粒重进行选择.(3)分蘖力强,成穗率高,每穗粒数多,千粒重高的晚熟品种,可以作为高产品种在生产上直接利用.  相似文献   

2.
为探讨小麦单株种子生产潜力及相关性状特征,以57个不同基因型F2代小麦超高产单株为材料,对超高产单株产量性状、相关性状间的相关、通经和回归关系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1)超高产单株(≥80 g/单株)田间选择概率为0.00518%;(2)株穗数、穗粒数、千粒重、结实小穗数、穗粒重和容重与单株产量呈显著正相关,不孕小穗数呈显著负相关,株高、穗长和千粒重相关不显著;(3)株穗数对单株产量的直接贡献最大,决定单株产量的65.33%,穗粒数、穗粒重、千粒重、株粒数分别决定单株产量的19.92%、18.15%、13.72%和5.6%。≥80 g/株的单株田间选择概率为0.00518%。  相似文献   

3.
小麦单株产量性状的相关性及其通径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利用SAS对小麦品种(系)单株的8个数量性状的数据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在早代单株选择上,单株重、结实小穗数、穗粒数、穗粒重与单株产量呈极显著正相关,遗传力相对较小,应高世代选择;单株重对单株产量的直接通径系数最大(0.854 7),其次是穗粒重(0.137 1)、穗粒数(0.020 3)、结实小穗数(0.010 9),其余农艺性状作用较小;结实小穗数、穗粒数、穗粒重通过单株重对单株产量间接通径效应大于直接通径效应,且与单株产量的相关性紧密,因此,在必须考虑生物产量的条件下,可以把这3个性状作为单株高产组合的性状选择指标。  相似文献   

4.
以30个小麦品种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区组试验,设3个重复,对13个主要农艺性状与产量进行相关分析和通径分析,分析参试品种的农艺指标与产量的关系。结果表明:各性状与产量的相关性表现为千粒重>穗长>穗粒重>苗叶宽>有效分蘖数>株高>苗叶长>生物学产量>小穗粒数>不育小穗数>每穗小穗数>分蘖数>穗粒数,千粒重与产量达到极显著正相关,穗长与产量呈显著负相关。在通径分析中,直接通径系数的变化规律为穗粒重>穗粒数>千粒重>苗叶宽>不育小穗数>有效分蘖数>株高>每穗小穗数>生物学产量>分蘖数>苗叶长>穗长>小穗粒数。因此,高产选育应充分考虑千粒重和穗粒重高的小麦品种。  相似文献   

5.
干旱胁迫对小麦农艺性状的影响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为了研究干旱胁迫对小麦主要性状的影响及其机理,选用8个抗旱性不同的小麦品种,在干旱胁迫和正常灌溉两种水分环境下,进行随机区组试验,用方差分析、t测验、和通径分析等方法分析试验结果。结果表明:干旱胁迫导致小麦株高降低,单株产量和千粒重下降,单株穗数、总小穗数和穗粒数减少,穗长缩短,不育小穗数增多;各性状对干旱胁迫敏感程度都存在显著的品种间差异;除千粒重外,各性状的环境间差异均达到极显著水平;千粒重和单株产量的品种与环境互作达显著或极显著水平;各品种的抗旱指数差异显著;通径分析表明,各性状对单株产量的直接影响:穗粒数〉单株穗数〉千粒重〉穗长〉不育小穗数〉总小穗数〉株高。干旱胁迫对小麦主要性状的影响显著,晋麦47、新旱1号和洛旱3号对干旱胁迫的抗耐性较好。  相似文献   

6.
解析穗粒数、小穗数和粒重及其QTLs间的遗传关联,有利于大麦穗发育遗传和标记辅助选择研究。本研究采用SPSS 19.0软件分析了25份试验材料的小穗数、千粒重和穗粒数的表型差异,以及不同性状及其QTLs间的遗传关联性。结果表明小穗数等3个性状具有显著或极显著差异,育种品种的小穗数和穗粒数与地方品种的没有明显差异,大多数育成品种的千粒重显著或极显著高于地方品种的,二棱大麦的小穗数、穗粒数和千粒重没有显著差异,但六棱大麦的具有显著或极显著差异;小穗数与穗粒数极显著正相关,偏相关系数为0.835;在试验材料中共检测到4个小穗数QTLs、6个穗粒数QTL和6个千粒重遗QTLs,16个QTLs分别位于1H、2H和4H等6条染色体上,其中QSn-4HS等8个QTLs具有增效作用、其余QTLs具有减效作用。与标记HVM40-258 bp连锁的QTL对小穗数和穗粒数具有一因多效特性性。小穗数等3个穗部性状分别受遗传效应不同的QTLs控制,QTL多效性导致了小穗数与穗粒数关联遗传。  相似文献   

7.
黄淮麦区4省小麦种质农艺性状的比较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婷  逯腊虎  杨斌  袁凯  张伟  史晓芳 《作物杂志》2019,35(6):20-171
为明确小麦种质资源的遗传差异和特点,提高其利用效率,以株高、穗长、小穗数、穗粒数、千粒重5个主要农艺性状为指标,对来自黄淮麦区4省(河北、山东、河南和山西)的263个小麦品种(系)进行统计分析。显著性分析结果表明,除穗粒数外,4个省的小麦种质在其余各农艺性状上差异极显著。变异性分析结果表明,供试材料的5个农艺性状中穗粒数变异系数最大,小穗数变异系数最小;4省中,河北小麦株高、千粒重的变异系数最小,穗粒数变异系数最大;河南小麦穗长、小穗数和穗粒数的变异系数最小,千粒重变异系数最大;山东小麦穗长的变异系数最大;山西小麦株高、小穗数的变异系数最大。相关分析结果表明,株高与穗长呈极显著正相关,与小穗数呈极显著负相关;穗长与小穗数、穗粒数呈极显著正相关;小穗数与穗粒数呈极显著正相关;千粒重与穗粒数呈极显著负相关。因此,在育种实践中,可根据4省小麦种质农艺性状的变异特点筛选符合目标性状的亲本材料,同时加强种质基因库的更新。  相似文献   

8.
超级小麦种质资源农艺性状的鉴定与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田间观测和室内分析,对来自国外和国内420份超级小麦种质资源在山东泰安市连续二年进行了农艺性状的鉴定和评价。结果表明:在这些小麦种质资源中,单株成穗数、小穗数、穗粒数的变异系数较低,育种时容易选择。性状相关分析表明:随着穗长的增加及穗粒数和千粒重的增加,穗粒重有增加的趋势;随着穗长的增加,株高有增加的趋势;株高的增加有助于穗粒数的增多,但千粒重随之下降。在此基础上筛选出适合泰安生态条件、综合性状好的材料27份,其中抗病好的材料10份,大穗大粒类2份,优质类23份,早熟类12份,矮秆2份,抗寒3份,多穗多粒7份。  相似文献   

9.
马卡小麦主要农艺性状分析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对29份马卡小麦主要农艺性状进行了考察与分析。结果表明,马卡小麦具有植株高大、分蘖力强和小穗数多等特点。偏相关分析表明,分蘖数与有效穗数,成穗率与有效穗数,千粒重与小穗数偏相关均达极显著水平。单株产量与穗长偏相关显著,与有效穗数、穗粒重偏相关达极显著水平。蛋白质含量与穗长偏相关显著。主成分分析揭示了粒重、有效穗数、成穗率、株高和穗长对变异的贡献率达90.32%。基于因子得分与主成分贡献率的遗传距离在0.62水平上可将供试材料分为四类。这些结果为进一步利用马卡小麦基因资源提供了一定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0.
为了研究江淮地区燕麦籽粒生产的影响因素,选取了13个皮燕麦种质和7个裸燕麦种质,对其12个主要农艺性状和籽粒产量进行了相关性分析和通径分析。结果表明,12个农艺性状与皮燕麦籽粒产量的相关性大小依次为分蘖数>茎叶比>株高>茎粗>千粒重>穗长>旗叶宽>轮层数>小花数>穗鲜重>旗叶长>小穗数;对逐步回归分析筛选出的6个农艺性状和皮燕麦籽粒产量做通径分析,其直接效应依次为茎粗>分蘖数>茎叶比>穗长>株高>千粒重,株高和千粒重为负效应。农艺性状与裸燕麦籽粒产量相关性依次为小花数>旗叶长>小穗数>茎粗>穗长>分蘖数>穗鲜重>株高>轮层数>旗叶宽>茎叶比>千粒重;进行通径分析后,直接效应大小为穗鲜重>穗长>茎粗>小穗数>小花数>旗叶长>分蘖数,旗叶长和分蘖数为负效应。综合考虑,皮燕麦籽粒丰产的关键在于增加单株分蘖数;裸燕麦的生产过程中则要选择小穗性状优良、小花数适中的品种。  相似文献   

11.
绵麦系列小麦品种(系)的农艺性状和品质性状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为利用好小麦资源材料,对19份绵麦系列小麦品种(系)的农艺性状和品质性状等15个性状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农艺性状与品质性状间有着复杂的相关关系,有13对性状表现为显著或极显著相关,有23对性状表现为显著或极显著偏相关。产量与8个农艺性状的关联系数的序次为:基本苗>千粒重>穗粒数>容重>株高>最高苗>生育期>有效穗;产量与6个品质性状的关联系数的序次为:稳定时间>最大阻力>籽粒蛋白>面积>吸水率>湿面筋;蛋白质与9个农艺性状的关联系数的序次为:最高苗>有效穗>基本苗>穗粒数>产量>容重>千粒重>株高>生育期;稳定时间与9个农艺性状的关联系数的序次为:容重>最高苗>产量>生育期>有效穗>千粒重>株高>基本苗>穗粒数;面积与9个农艺性状的关联系数的序次为:基本苗>穗粒数>千粒重>产量>株高>最高苗>有效穗>生育期>容重。供试材料从农艺性状和品质性状可被聚为三类,第Ⅰ2、3、4类育种时可以作为高产材料加以应用,同时Ⅰ3和Ⅰ4类群育种时可以作矮杆材料加以运用;Ⅰ1和Ⅰ4类群育种时可以作为优质品质材料加以运用。第Ⅱ类育种时可从粒重方面加以应用;第Ⅲ类从优质矮杆材料加以应用。  相似文献   

12.
对AL型小麦雄性不育系与同型保持系的性状差异的研究结果表明,不育系比保持系单株分蘖增加1.358个,抽穗提早0.564天,穗长增加0.633cm,分别达到5%或1%水平;但是,在叶片电导率、株高、单株穗数、总小穗数和旗叶长宽诸方面的差异均未达显著水平。AL型胞质败育花粉中有高度和轻度皱缩型及极少数的饱满圆型;而T型胞质的败育花粉几乎全属高度皱缩型。AL型与T型胞质的杂种间除穗长差异0.717cm,  相似文献   

13.
高海拔地区玉米种植密度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此试验在特定高海拔地区宽窄行栽培模式下,通过选用一个中杆中熟种(元玉3号)和一个高杆中晚熟种(正红311),设计了5.25、6、6.75、7.5、8.25万株/hm2 5个种植密度,研究了不同种植密度对玉米植株农艺性状(茎粗、株高、穗位高、折倒伏率等)和产量构成因素(穗数、穗粒数、千粒重)的影响。结果表明:株高、穗位高、穗高系数、折倒伏率随密度的增加呈增加趋势;而茎粗、穗粒数和千粒重随密度的增加呈下降趋势;有效穗数和产量随密度的增加呈先增后减的抛物线变化趋势。在此试验条件下及其类似生态区,元玉3号种植密度为7.19万株/hm2时,产量可达最高期望值12430.9 kg/hm2;正红311种植密度为6.84万株/hm2时,产量可达最高期望值12773.39 kg/hm2。  相似文献   

14.
小麦品种资源农艺性状的分析   总被引:2,自引:3,他引:2  
对86个小麦品种(系)进行了农艺性状的调查与分析,发现在有效分蘖、生育期、株高和千粒重等农艺性状方面存在显著差异,而且存在着较大的极差。不同品种(系)间开花期的最大极差为25d,有效分蘖的最大极差达18个,株高的极差达0.91m,穗粒数极差达到47.8粒,千粒重的最大极差达39.6g,质量性状中也存在着许多明显的差异。这些表明在河北师大生命科学学院园地的小麦品种资源中存在着极其显著的遗传差异。  相似文献   

15.
为研究玉米自交系主要植株性状与单株产量的相关性,选择代表性的父本、母本自交系采取随机区组设计,测定其主要植株性状和单株产量。结果表明,穗行数、行粒数、穗位高、雄穗分支数、节间长与单株产量均显著正相关,其中,穗行数与单株产量的相关性最强,相关系数达0.8824。株高与节间长、穗位高(r=0.7372)、穗行数和雄穗分支数显著正相关。穗长与百粒重极显著正相关(r=0.6631)。出籽率与穗行数、行粒数极显著正相关。在自交系选育过程中,穗行数、行粒数等穗部性状直接影响自交系的单株产量,但株高等同样是自交系选育的关键性状,自交系选育要兼顾穗部性状和植株性状,以获得株型适中兼大穗型的高产品种。  相似文献   

16.
为了对新疆杂草黑麦(Secale cereale subsp. segetale)种质资源进一步研究利用提供依据,对58个新疆杂草黑麦居群的株高、穗长、穗宽、小穗数、有效穗数、穗粒数和千粒重等农艺性状进行了考察和分析。结果表明,58个新疆杂草黑麦居群7个农艺性状的遗传变异范围为5.1%~42.8%,材料89R66株高最高、89R23有效穗数最多、89R43小穗数最多、90R6穗粒数最多、89R34千粒重最大;相关性分析和通径分析表明,新疆杂草黑麦的穗长、穗宽对千粒重有直接或间接影响;聚类分析在欧式距离11.0处将所有材料分为4类,第Ⅰ类材料的穗粒数较多且千粒重较大,可作为黑麦和小麦遗传育种资源,第Ⅱ类和第Ⅲ类材料具有高  相似文献   

17.
为了解决紫苏资源鉴选中产量构成因素的问题,对贵州地区收集的50份紫苏种质资源材料进行2年2点种植,并对农艺学性状及产量构成因素进行相关及回归分析。结果表明:供试材料农艺学性状指标均有较大的变异,变异系数最大是单株总穗数,其次是单株产量。产量构成因素分析表明,株高、单株总穗数及千粒重是影响紫苏产量的重要因素。以株高、单株总穗数及千粒重与单株产量建立回归方程,发现3个因素对单株产量的贡献度分别为0.037、0.069、5.598 g。结果表明,紫苏高产育种研究应主要考虑株高、单株总穗数、千粒重指标。该研究结果将为贵州紫苏种质资源的鉴选评价,以及紫苏材料创新及品种选育研究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8.
玉米几个经济性状的基因效应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杨安贵 《作物学报》1982,8(3):153-162
用世代均数分析法研究了玉米单株籽粒产量、穗重、百粒重、行粒数、穗行数、穗数以及穗长7个性状的遗传。对8个亲本自交系组成的7个杂交组合进行了分析。每个组合群体都由 P1、P2、F1、F2、B1和 B2世代组成。同时用G.S.Chahal 和 J.L.Jinks(1978)提出的用  相似文献   

19.
重庆市农业科学院近年引进或选育的来自不同地区的甜玉米种质材料,部分种质资源遗传背景较为模糊,对进一步通过杂交方式选育优良品种造成一定障碍。本研究以重庆市农业科学院近年选育或引进的93份来自不同地区的甜玉米种质材料为研究对象,对吐丝期、成熟期、株高、穗位高、总叶片数、穗长、穗粗、轴粗、秃尖长、穗行数、行粒数、单穗粒重、百粒重共13个性状进行统计分析,单因素方差分析表明,各性状均达到了显著水平,说明13个性状均存在真实的差异,变异系数差别最大的是秃尖长,为27.5%,变异系数最小的是生育期和成熟期,为2.4%。对其农艺性状进行相关性分析表明,产量性状与植株性状相关性较高,单穗粒重与吐丝期、株高、穗位高、总叶片数、穗长、行粒数呈显著正相关。通过聚类分析,93份材料可以划分为4个类群,结果较符合已知亲缘关系。93份材料遗传变异丰富,为甜玉米自交系创制、性状改良提供了部分可利用的资源,可为后续甜玉米杂种优势利用及新组合测配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小麦冠层结构与产量及其构成因素的典范相关分析   总被引:13,自引:1,他引:13  
选用20个小麦品种(系),采用典范相关分析方法,分析了小麦冠层结构与产量及其构成因素的相关性。结果表明,产量与其构成因素和植株特性呈显著相关,穗粒数和穗数对产量和单株产量的贡献均较大,干物重和株高对产量的贡献最大;叶长与产量呈显著相关,倒三叶长对产量的影响最大,对单株产量的影响3片叶相近;茎壁厚、节间长与单株产量呈显著相关。产量构成因素与各冠层结构特性均存在显著的典范相关。茎壁厚和节间长与茎粗均相关显著;在叶片特性中,除叶宽与披垂度相关不显著外,其余各组性状间均相关显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