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非洲鸵鸟雏鸟腿部畸形影响鸵鸟育成率。雏鸵鸟体重增加过快是造成腿部畸形的原因之一,因此控制雏鸵鸟(0-3月龄)合理的体增重,是提高雏鸟育成率的有效途径。非洲鸵鸟属单胃草食禽类,喜食青绿饲料,人们通常是通过调整雏鸵鸟采食青绿饲料与精饲料的摄入比例来控制其摄入营养浓度,最终调节其体重增长速度,保证腿部健康。本研究的目的在于比较不同青精料比对非洲鸵鸟雏鸟增重及腿部健康状况的影响,筛选获得适宜增重的青精料比例。  相似文献   

2.
雏鸵鸟传染性法氏囊病病原分离鉴定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首次报道雏鸵鸟传染性法氏囊病(IBD)。1998年5-7月湖南某鸵鸟场连续发生雏鸟死亡,经实验室检验,确诊为雏鸵鸟IBD并分离到一株IBDV,经血清中和试验鉴定为血清Ⅱ型,对鸟不具有致病性,但可致鸡胚发生病变。  相似文献   

3.
雏鸵鸟是指3月龄以内的鸵鸟。育雏是养殖鸵鸟成败的关键,雏鸵鸟的好坏直接关系到鸵鸟场的生产效率,决定鸵鸟产业的经济效益。雏鸵鸟的培育是鸵鸟养殖中最困难的一环,也是对技术和经验要求最高的一环。近两年我们在实践中不断总结经验,提高饲养技术水平,使雏鸟的成活率不断提高,现在大部分鸵鸟场雏鸟成活率低的问题己基本解决。但对于一些缺乏生产经验或缺乏技术力量的鸵鸟场,这些问题仍然存在,育雏成活率仍然很低,应引起生产者的高度重视。为此本人就将近两年在育雏工作中的一些经验简述如下。1影响鸵鸟育雏成活率低的原因1.1饲养密度一般1…  相似文献   

4.
雏鸵鸟是指从出生到3月龄以下的小鸵鸟。雏鸟成活率低是困扰鸵鸟养殖业迅速发展的主要原因之一。我场通过几年来的摸索,近两年雏鸵鸟成活率都稳定在75%以上。根据笔者几年的经验,谈谈保持雏鸵鸟理想成活率的一些方法和几点体会。  相似文献   

5.
雏鸵鸟脚趾侧面着地、脚趾翻转、脚趾弯曲等脚趾异常统称雏鸵鸟脚趾畸形。畸形在初学站立行走的雏鸟中就可看到,而且相当普遍,一般不能自然归正。它严重影响雏鸵鸟的脚部发育,一方面影响鸵鸟长高,影响外观,使鸵鸟失去饲养价值或不能作种用,一方面引起胫骨变形,影响鸵鸟的采食和运动,使鸵鸟的死亡率和淘汰率居高,从而严重影响生产成绩。因此,必须对畸形脚趾进行人工纠正。本人通过长期摸索,找到了一套满意的纠趾正畸方法,即捆绑纠正法。它完全解决了雏鸟脚趾畸形这一问题,并由我场两年来的生产实践所证实。现把此方法介绍如下,以供同行参考。  相似文献   

6.
刚孵出的雏鸵鸟十分娇嫩,自身调节体温的能力较差,消化机能尚未健全,抗病机能尚未完善,要提高雏鸵鸟的成活率和育雏质量,环境管理是相当重要的因素。一、温度温度是育雏的首要条件,适宜的温度是取得雏鸵鸟较高成活率的关键。1周龄以内的雏鸟对温度的变化极其敏感,温度稍差,雏鸟就张嘴呼吸,展翅散热,食欲废绝,饮水增加;温度稍低,雏鸟就挤在一起,相互踩压,吱吱乱叫,靠近热源,食欲减退,精神不佳。因此,小鸟出壳2周内育雏室温度要保持在24℃以上,以后逐渐降为18℃左右,保温区温度第1周应控制在30℃以上,36℃以下(见表)。1…  相似文献   

7.
鸵鸟养殖这一新兴的畜牧业,已在全国范围内兴起,但是由于我国人工饲养鸵鸟开始于1988年,真正规模饲养从1992年开始,时间短、资料少,没有经过系统的研究。所以大多数鸵鸟场的育雏成为一大难题,特别是在1996年6月份以来,较多的鸵鸟场的雏鸟发生不同程度的下痢,严重影响雏鸟的成活率。同时也对鸵鸟这一新兴产业的发展有影响。为此,如何控制雏鸵鸟发生下痢,  相似文献   

8.
育雏在鸵鸟养殖中是一个重要的环节。鸵鸟出壳后 3月龄内对环境条件十分敏感 ,管理工作稍有疏忽将会造成重大损失。因此 ,在雏鸵鸟的管理中 ,应根据其生理特点 ,做好培育工作。1 雏鸵鸟的生理特点1 1 对温度反应敏感 初生雏鸟全身生着绒毛状的穗状羽毛 ,缺乏御寒能力 ,既怕冷又怕热 ,对外界环境变化的适应能力极差 ,因此育雏期应严格掌握好育雏温度。1 2 前期生长发育快 ,新陈代谢旺盛 雏鸟出生重一般为 0 8~ 1 0kg ,1月龄体重达 4~ 5kg ,3月龄体重可达 2 5kg左右 ,是初生重的 2 5倍。在日粮配合时 ,除能量、蛋白质、微量…  相似文献   

9.
在实际生产中,雏鸵鸟(尤其是45日龄内的雏鸵鸟)的饲养管理是鸵鸟整个生长周期中最重要、技术性最强的一个环节。……  相似文献   

10.
鸵鸟养殖(三)山西农业大学动物科学系崔保维第五节鸵鸟的培育一、维鸟的培育雏鸟的培育是鸵鸟养殖中最重要的一环,也是鸵鸟养殖能否成功的关键。刚刚孵出的雏鸟其颜色为黄褐色或灰褐色。全身覆盖着绒毛状的穗状羽毛,就像小刺猖的刺一样。雏鸟出壳后,由于其机体幼小、...  相似文献   

11.
鸵鸟隶属于鸵形目,鸵形科,原产非洲沙漠和草原,是当今世界上最大的鸟类。近年来,鸵鸟养殖以其高经济效益、高生产性能、低饲养成本、广泛的适应能力、顽强的抗病性能等特点越来越受到青睐,并得到蓬勃发展。雏鸵鸟的培育是鸵鸟养殖成败关键的一环,雏鸟成活率的高低决...  相似文献   

12.
1发病情况 南京市某鸵鸟养殖场,1996年由津巴布韦引进种鸵鸟32只,青年鸵鸟22只。到1997年5月已孵化出近200只雏鸟,其中3月龄以上的雏鸟42只。1日龄和 8日龄分别用鸡新城疫Ⅳ系苗进行首免和二免,用量为正常剂量两倍,采用滴鼻方法。在第2次免疫之后1个半月,部分鸵鸟开始发病且均为3月龄以上的雏鸟,场内种鸵鸟、青年鸵鸟和3月龄以下的雏鸟均未发病。3月龄以上的雏鸟中先后出现病鸟10只,死亡 8只,发病率24%,病死率80%。期间用抗生素、磺胺类药物治疗均未见效果,整个病程3~7d。2临床症状 病…  相似文献   

13.
雄蚕小蚕“一日二回育”应注意的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实际生产中,雏鸵鸟(尤其是45日龄内的雏鸵鸟)的饲养管理是鸵鸟整个生长周期中最重要、技术性最强的一个环节。雏鸵鸟生长发育的好坏直接关系到后备鸟的质量,进而影响到种鸟的生产性能。另外育雏率低将难于保证后备鸟的数量。我国鸵鸟饲养时间较短,有关  相似文献   

14.
维鸵鸟是指3月龄以下的小鸵鸟。雏鸵乌成活率低是困扰鸵鸟养殖业迅速发展的主要原因之一,育雏率的高低取决于种蛋的质量。孵化技术和育雏期的饲养管理等因素。任何一个因素出现问题都可以导致育雏的失败。1999年初,汕头某公司从东非进口鸵鸟种蛋64枚,从中孵出雏鸟22只。但由于种种原因该批雏鸟于一月龄内几乎全部死亡。雏鸟生前和死后曾被采血、采集肛拭子和内脏作正。副粘病毒的分离,禽流感\新城疫和鸟疫的血清学检测以及沙门氏菌的分离,结果均呈阴性,但从肛拭子和死乌内脏中分离到产肠毒素性大肠杆菌O。血清型c其育雏失败主要有三…  相似文献   

15.
<正>从出壳至3个月龄的鸵鸟称为雏鸟。育雏是养殖鸵鸟成败的关键,雏鸟的好坏直接关系到鸵鸟的生长发育,甚至影响到鸵鸟的生产性能,雏鸟的培育是鸵鸟养殖中难度最大的一环。所以,必须全面了解和依据其生理特点和生活习性,以决定其具体的管理方法,为雏鸟创造有利于生长发育的环境,关键要做好以下四个方面的工作:  相似文献   

16.
育雏效果的好坏,不但直接影响雏鸵鸟的生长发育和成活率,而且对以后的生产性能和经济价值有很大影响,故雏鸟饲养要把好以下关键技术。  相似文献   

17.
雏鸵鸟卵黄囊炎是刚出壳雏鸟腹内卵黄吸收不良并有感染的雏鸟常见病。发病原因:(1)种蛋在户外受微生物感染,或在收集、保存过程中处理不当,使附着在蛋表面的细菌从蛋壳气孔侵入蛋内;(2)种鸟产道感染(如大肠杆菌感染),病原菌侵入蛋内;(3)孵化箱内卫生不佳或换气不良,致种蛋在孵化箱内感染;(4)孵化期温度偏低、湿度偏高,造成出雏后脐部收缩不全,易于感染;(5)育雏初期保温差和环境湿度太高;(6)种鸟的营养不平衡等。临床症状:患雏腹部膨大,变软,脐孔收缩不良,严重者脐孔开放,周围红肿。病雏喜卧,怕冷,有…  相似文献   

18.
鸵鸟球虫病是由一种或多种球虫寄生在消化道上皮细胞内所引起的一种原虫病。该病在俄罗斯、纳米比亚等国家均有报道 ,而且引起很大的经济损失 ,主要危害雏鸟 [1] 。 1 999年 5— 6月份 ,湘南某鸵鸟养殖场饲养的雏鸵鸟发生了球虫病。经采用药物治疗及加强饲养管理和搞好环境卫生  相似文献   

19.
冬季雏鸵鸟的饲养是指对11月份以后孵化小鸵鸟的育雏。这个时期因天气寒冷,雏鸵鸟的抗逆能力、体温调节能力最差,加之饲草缺乏,会直接影响消化系统的正常发育,是整个饲养工作中难度最大,成活率最低时期。因此提高冬季雏鸵鸟成活率,是我们当前必须解决的问题,我们在作冬季育雏饲  相似文献   

20.
雏鸵鸟新陈代谢旺盛,生长发育快,消化系统发育不健全。同时,对外界环境变化反应敏感,体温调节机能不健全,对寒冷应激的适应能力差,抗病能力不强,因此,加强鸵鸟育雏期的饲养管理尤为必要。1采食雏鸟出壳后,由于体内贮存有营养丰富的卵黄,3~5d内不会采食饲料,必须人工诱导采食。将切碎的白菜叶、苜蓿叶、胡萝卜丝等青绿饲料放入盆内,用手指轻轻敲打料盆,诱导雏鸟采食、饮水,每天进行数次,1~2d内可学会采食。最好的诱导方法是用一只较大的会采食的小鸟带动雏鸟采食。对于卵黄吸收不好的雏鸟应推迟开食时间。由于雏鸟消化系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