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983~1986年在我公司试验地对丰抗5号小麦进行叶龄观察。试验地为壤土,0~20厘米土层有机质1.914%,全氮0.120%,速效磷47ppm,速效钾145ppm,亩底施有机肥3吨和种肥硫酸铵或氮磷复合肥15公斤。9月30日播种,行距15~20厘米,亩基本菌17万左右,返青后两欢亩追施硫酸铵共40公斤。  相似文献   

2.
吉县位于黄土高原南部的残垣沟壑区,十年九旱,土地瘠薄,有机质含量只有0.58%,全氮为0.04%,速效磷为0.5ppm。全县12万亩小麦,在1960年至1987年的28年间,年平均亩产只有53.2公斤,产量低而不稳。针对这种情  相似文献   

3.
吉县位于黄土高原南部的残垣沟壑区,十年九旱,土地瘠薄,有机质含量只有0.58%,全氮为0.04%,速效磷为0.5ppm。全县12万亩小麦,在1960年至1987年的28年间,年平均亩产只有53.2公斤,产量低而不稳。针对这种情  相似文献   

4.
掖县地处山东省烟台市西部,10万亩夏玉米分布在平原、涝洼、山区和丘陵等具有水浇条件的4个不同的地区。土壤水解氮70~100ppm,速效磷8~25ppm,速效钾70~100ppm。1984~1986年的10万亩夏  相似文献   

5.
一、设计和方法试验地为中壤潮土,肥力中等偏上,土壤有机质为0.998%,全氮0.066%,速效氮43.2ppm,速效磷16.8ppm,轻度盐碱,含盐量0.25‰,有水浇条件,前茬小麦产量308公斤。夏玉米与辣椒间作技术,即实行玉米放行缩株栽培与开沟破底(打破土壤犁底层)集中施肥结合;辣椒开沟移栽与沟肥培土相结合的  相似文献   

6.
山东省平度县张格庄乡,1985年在潮棕壤土和潮褐土上种植10,775亩覆膜花生,经省内外专家验收,平均亩产荚果504.8公斤。其主要技术是: 全层施肥 冬前结合深耕,每亩铺施优质圈肥4~5吨(有机质含量1.6~4.6%,全氮含量0.151~0.216%,全磷0.104~0.157%,速效磷247~381ppm,  相似文献   

7.
土壤水分对小麦吸氮动态及生理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小麦起身和孕穗阶段为肥水管理的主要时期。当土壤水分胁迫时,可不同程度地影响到产量的形成。用~(15)N示踪剖析不同土壤水分含量状况下,小麦对肥料氮素的吸收、分配和运转特征,阐明土壤水分状况对氮素平衡的影响,为合理的肥水管理提供理论依据。材料和方法试验于1988~1990年在山东农业大学作物栽培网室进行。供试土壤取自实习农场小麦丰产田。中壤土,有机质1.37%;全氮0.1%;水解氮35ppm;速效磷52.6ppm;速效钾75ppm。  相似文献   

8.
为了解矮化丰产潜力,我们于1974~1984年采用农大139品种在我校试验农场进行了高水肥高密度矮化栽培试验,大区面积14亩,其土壤肥力中等,壤土有机质含量1.6~1.8%,施用纯氮12.5公斤/亩(硫酸铵60公斤/亩),100公斤过磷酸钙/亩,全生育期8~9水,采用大播量高密度措施  相似文献   

9.
秋玉米氮磷钾配比试验小结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试验地设在天台县新中乡泉井村与城关镇黎民村,土壤类型属泥沙土和红紫泥沙土。新中点耕作土壤含有机质1.80%,全氮0.114%,全磷0.037%,速效磷22ppm,速效钾68ppm。城关点耕作土壤含有机质1.61%,全氮0.097%,全磷0.026%,速效磷12ppm,速效钾52ppm。全生育期肥料分配:氮肥(尿素)20%,磷肥(过磷酸钙)、钾肥(氯化钾)100%在移栽时一次施完;氮肥20%作苗肥,氮肥60%作穗肥。以施N、P_2O_5、K_2O相配  相似文献   

10.
滕有修 《作物杂志》1989,5(2):20-21
近5年来,针对我县稻田土壤速效钾含量在早稻栽秧前为83ppm,而在杂交晚稻栽插前仅有67ppm的情况下,对杂交晚稻田进行了施钾肥试验。结果表明,施钾肥的亩产平均为430.9公斤,比不施钾肥的多收稻谷46.5公斤,增产10.8%。近两年将试验筛选出的最佳方案用于2000余亩杂交稻  相似文献   

11.
研究水稻旱作可以充分发挥旱耕地的潜力,减少耕地水分对稻作的影响作用,是进一步扩大我省稻作栽种面积,增加稻作产量的重要而有效途径。试验布置于贵州农学院教学实验农场分场黄壤坡地上,海拔1200米,地面坡度4度,土壤质地为轻粘土,土壤肥力中等,小区试验地全氮含量0.149%、全磷0.029%、有机质3.52%、水解氮14.12mg/100土,速效磷8.21ppm、速效钾3.53mg/100土、pH值6.18.  相似文献   

12.
内蒙古呼伦贝尔盟大兴安岭以北地区农田开垦年限不长,土壤有机质含量一般在6~8%左右,速效氮100ppm,速效磷5~8ppm,耕作施磷多年的可达8~15ppm,但仍属缺磷土壤,速效钾含量较高,可达180~250ppm,是富钾、缺磷的地区。虽然有机质含量高,潜在肥力大,但春季低温少雨,肥力释放慢,在生产上增施肥料都有不同程度的增产作用。但在什么施肥水平下获得的产量较高或肥料的经济  相似文献   

13.
贵州酸性稻田施用硅肥的效应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三年试验结果表明:在缺硅的酸性稻田上亩施硅钙肥50公斤、100公斤、150公斤,水稻产量分别比对照增产6.9%、8.7%、10.5%。投产比值亩施硅钙肥50公斤为1:5.72,100公斤为1:4.00。硅钙肥的适宜用量为50──100公斤/亩,与磷、钾肥配合作底肥施用。  相似文献   

14.
徐州99号亩产600kg的栽培策略是:亩成穗数40~45万,每穗粒数32~35粒,千粒重42~45g。其配套栽培技术是:选择耕层深厚,基础肥力较好,土壤有机质1.2%以上,全氮0.09%以上,水解氮70ppm,速磷25ppm,速钾90ppm的田块,施足基肥。亩施有机肥500kg,纯氮9kg,P2O5,11.5kg(按P20;折算为25kg磷酸二铵),K207.5kg,硫酸锌1kg。氮肥总量每亩19.8kg纯氮,亩底施基肥11.6kg纯氮(尿素25kg);平衡肥冬前亩追施2.3kg纯氮(尿素5kg);穗肥亩施6kg纯氮,分两次施用,一次是在倒3叶期亩施3kg纯氮,另一次是在倒2叶未至剑叶露尖期亩施3kg纯氮。  相似文献   

15.
1988年在不同土壤上进行了苎麻施用化肥试验。材料与方法田间试验设在红黄壤(湖南沅江)、红沙壤(浙江浦江)、冲积土(江苏太仓)3个点。供试土壤耕作层(0~30厘米)基础养分含量为有机质1.45~3.14%、全氮0.122~0.234%、全磷0.106~0.21%、全钾2.03~2.70%、水解氮44~271.3ppm、速效磷23.1~40.6ppm、速效钾49.7~  相似文献   

16.
通过1986~1990年间80多个田间小麦肥效试验,研究了石家庄地区小麦生产进入高产阶段后不同肥力土壤上小麦肥效曲线方程、高产经济施肥指标。结果表明,不同肥力麦田的小麦高产经济施肥指标为:高肥力麦田亩施N11.1~13.8kg,P_2O_510.7~13.9kg,中肥力麦田亩施N12.6~15.2kg,P_2O_59.8~12.1kg;低肥力麦田亩施N13.3~15.5kg,P_2O_59.1~11.7kg。还研究了小麦目标产量施肥法所需的三个施肥参数:(1)小麦百公斤产量养分吸收量,空白区平均为:N2.32kg,P_2O_51.05kg,K_2O2.72kg;施肥区平均为:N2.82kg,P_2_51.03kg,K_2O_3.15kg。(2)土壤速效磷和碱解氮的校正系数(C_P、C_N)分别为:C_P=0.41+4.01/P,C_N=0.28+0.035P。(3)氮、磷肥利用率(Z_N、Z_P)分别为:Z_N(%)=42.1-0.35P,Z_P(%)=27.6-1.20P(P为土壤速效磷含量)。  相似文献   

17.
小麦生育后期不同施肥方法对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在小麦生产上为避免贪青晚熟,生育后期一般追施肥料要慎重。据研究报道,灌浆期间叶面喷施氮素能提高籽粒蛋白质舍量,但对产量影响较小。本研究的目的是探讨小麦不同施肥方法对产量与品质的影响,为小麦生育后期合理追施氮肥提供参考。材料和方法试验于1988~1989年在河北省任丘市石门桥基点进行。试验地前茬为玉米,耕作层(0~20厘米)内有机质含量为0.86%,碱解氮77.52ppm,速效磷6.1ppm,  相似文献   

18.
刘为红 《作物杂志》1989,5(1):22-23
此技术是根据农业系统工程学“最佳模式配合法”的原理,采用二次回归通用旋转组合设计,求得旱地谷子高产稳产低成本生产的模式化栽培技术。试验在山西省孝义县技术站农场进行,地势平坦,肥力均匀。0~30厘米土层内含有机质1.57%,速效氮9.24ppm,速效磷10.5ppm,速效钾119ppm。前茬玉米。冬前深耕,播前耕耙。追肥按方案进行。其它一切管理同大田。2年试验中气候均干旱。试验因素:种植密度,氮肥底施,氮肥拔节  相似文献   

19.
保灌田垄作栽培试验简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89年,我所在贵定昌明区有水源灌溉的坝子田(简称保灌田)推广应用水稻半旱式垄作栽培(简称垄作)302亩,平均亩产540公斤,每亩增收123公斤,增产29.6%.获得了显著的增产效果。1990年示范推广扩大到2810亩。在大面积示范推广的同时,为了进一步探讨垄作在保灌田上的综合利用和高产途径,我们进行了免耕与魏耕、不同品种、不同行比的大区对比试验。现将试验总结如下: 一、试验方法与经过试验设在本所科研示范田,海拔1006米,年平均温度15.4℃,4~9月平均气温在14.5~16.6℃,无霜期280天左右,土质各试验田均为沙质壤土、肥力  相似文献   

20.
为了提高金湖县水稻生产中氮肥、磷肥和钾肥的利用率,采用大区无重复设计进行试验,分析了氮、磷、钾肥对水稻性状、产量的影响和肥料利用情况.试验结果表明,配方施肥有利于提高水稻质量,对氮、磷、钾肥的利用率也有所提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