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4 毫秒
1.
植保机械喷头综合性能测试试验台按照国家植保机械试验标准的要求设计,喷头需要模拟其在田间实际作业以不同速率并保持匀速的运动来设计其在测试台上的运动过程,这部分由控制系统来操作控制。本控制系统采用了直流电机作为驱动元件的接触器 -继电器控制,其具有调速简单、准确的特点。由于 PWM (晶体管脉宽调制)系统所需功率元件少、控制电路简单、调制放大器开关频率高等特点,所以采用了 PWM调速方法。电机运行状态控制电路采用继电器 -接触器控制,价格便宜。本论文叙述了 PWM系统工作原理、定量调速参数设计以及外围控制电路的设计。运用晶体管脉冲调速系统能够满足喷头真实模拟田间的运动要求。  相似文献   

2.
本文根据已求得的通辽地区不同非饱和带分区的次降雨入渗系数(文献[1]、[2])及其对应的地下水位埋深,次数雨量大小,采用变 分步模拟优选方法及非线性规划法确定了每一规划分区不等级降雨量下的降雨入渗系数随地下水位埋深△而变化的模拟曲线。在此基础上,通过多元回归分析技术找出了α-△线型中不同系数随降雨量的变化曲线,从而,使我们把次降雨疸的α-P-△关系写成一个统一的式子,克服了每一等级降雨量均给出不同式子的缺点。  相似文献   

3.
孔锋  王一飞  吕丽莉  林霖  刘冬  辛源 《安徽农业科学》2017,45(32):184-190,199
采用1961—2015年535个气象站点数据,根据中国气象局颁布的降雨强度等级划分标准,将降雨事件分为小雨、中雨、大雨、暴雨、大暴雨、特大暴雨6种强度,后三者记为总暴雨,六者合计为总降雨,从年际雨量和雨日两方面出发,将中国整体看做一个对象,首先计算1961—2015年535个站点不同强度降雨逐年雨量和雨日总和;然后计算不同强度降雨雨量和雨日总和的变化趋势;最后诊断不同强度降雨雨量和雨日对总降雨雨量和雨日贡献的变化趋势。结果表明,1961—2015年中国小雨呈减少趋势,大雨和总暴雨呈增加趋势,总降雨呈现先增加、后减少的"曲棍球"现象。除北方地区外,中国多数地区降雨以增加趋势为主,并朝着极端化方向发展。在降雨贡献率方面,小雨对总降雨的贡献呈减少趋势,而其他强度降雨对总降雨的贡献均呈增加趋势。暴雨对总暴雨的贡献在减少,而大暴雨和特大暴雨对总暴雨的贡献均呈增加趋势,说明中国暴雨强度在增加。虽然中国不同地区不同强度降雨对总降雨的贡献率不同,但多数地区强降雨对总降雨的贡献率呈增加趋势。通过对比6种不同强度降雨的雨量和雨日,可以发现中国强降雨事件在增加,降雨强度在朝着极端化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4.
排种器性能检测试验台主要由传送带系统、电机及驱动系统、机器视觉系统、PLC控制系统和控制中心5大部分构成。系统采用继电接触器和PLC实现电气控制,通过PLC控制变频器实现电机的无级调速,结合上位计算机可以实现电机速度的自动调节,控制精度较高。经过试验验证,整个控制系统性能稳定,运行安全可靠,满足了设计要求。  相似文献   

5.
气象风险预警指标的确定是城市内涝气象风险预报预警业务中的关键技术问题。本文根据临夏市政部门2006—2015年城市内涝资料及相应时段临夏城区自动气象站逐小时降雨资料,综合分析了临夏城市内涝的情况和造成内涝的几大因素,对内涝进行了等级划分,并研究了积水深度与降雨强度的关系。结合单站临界雨量法和P-Ⅲ型频率分析法,为城市内涝气象预报预警提供了依据,并建立了具有科学性、本地化、指标数量适度、适于量化的反映城市内涝的预警指标。  相似文献   

6.
针对大功率变频电驱压缩机的冷却问题,考虑风沙、水质、温度因素,对冷却水关键设备进行选型。针对冷却塔区工艺管网流程,考虑极端温度下冷却塔运行情况,提出管道串并联方法。改进西二线中冷却水泵房设备布置,为控制与辅助设备预留足够空间。总图布置方面,结合站场生产区内各单体位置,简化管路,优化冷却水功能区。水质方面,首次在西气东输工程采用软水器对冷却塔喷淋水进行去离子操作,避免盘管腐蚀结垢。针对冷却水系统外部管网,改进阀井排污、防冻、检修、降噪措施。针对工艺流程,提出电机与变频器流量分配优化方法。进行冷却水系统水力分析,模拟流体动态循环,计算水泵扬程、压力损失与最低点压力,保证水泵安全运行。  相似文献   

7.
应用Solidworks三维制图软件,对旋转式微喷头实体建模,通过Fluent流体力学模拟软件,对喷头进行模拟,得到喷嘴内部的水流运动情况,并应用Fluent后处理软件,分析得到喷嘴中心截面及喷头中轴线速度、压力分布图,由模拟优化喷嘴结构生产6种不同喷嘴孔径的微喷头,通过试验验证,其有效喷幅大,喷洒性能良好.  相似文献   

8.
大庆至铁岭输油管道建于70年代,是一条复杂的双线、双泵机组互联的管道系统,由于工艺落后、设备陈旧、能耗大,目前正对其实施密闭输油工艺改造。为此,依据该系统现状,针对不同的工艺改造方案,运用计算机技术,对管道可能出现的各种水击事故工况进行了模拟,分析了管道改建的条件、通信能力和沿线允许操作压力等因素,建立数学模型,用特征线差分方程进行数值计算的水击模拟软件,对各种水击事故及控制保护措施进行了分析计算。控制保护措施主要有①输油泵站高、低泄压阀组成的自动保护装置,②泵站调节阀的开关、调速电机变速和部分泵机组停启组成的自动调节系统,③由通信系统向上下游泵站传递命令,进行阀调节,停运部分泵机组或调速电机降速,以拦截水击事故产生的正负压力波。水击控制的方法主要是超前保护辅之以各站自动调节和保护,最早拦截水击波措施的动作时间为事故后30s。  相似文献   

9.
降雨特征与泥石流总量的关系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利用云南东川国家泥石流野外观测站对蒋家沟30场泥石流的观测资料,通过对降雨观测数据和泥石流资料的分析,研究了降雨与泥石流总量的关系。将降雨指标分为间接前期雨量 、直接前期雨量、1 h雨量和过程雨量,并通过主成分分析、相关分析和数据拟合分析等数理统计方法,探讨不同雨量与泥石流总量的关系。结果发现:过程雨量和间接前期雨量对泥石流总量的贡献较大,其次是1 h雨量。过程雨量、降雨综合得分与泥石流总量的关系最为密切,相关系数分别为0.854和0.828;其次是间接前期雨量和1 h雨量,相关系数分别为0.414和0.360;直接前期雨量与泥石流总量的关系最差,相关系数仅为-0.013。同时,随着过程雨量和降雨综合得分的增大,泥石流总量也随之增加,但是在过程雨量小于15 mm及降雨综合得分小于0.1的情况下,泥石流总量随二者的增加而增加的幅度减缓,当过程雨量大于15 mm及降雨综合得分大于0.1时,泥石流总量随二者增加而增加的幅度加大,泥石流总量与二者之间具有指数关系。据此,该文提出在进行泥石流总量计算时,应考虑降雨特征因子,为建立合理的泥石流总量计算模型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祁栋林 《农学学报》2020,36(4):101-112
利用1961~2015年青海省海东市5气象站逐日降水资料,根据中国气象局降水等级划分标准和旱涝Z指数的计算方法,分别统计海东市夏、冬半年不同等级雨量和雨日及计算Z指数,利用线性回归法分析海东市55年来不同等级雨日和雨量和Z指数的变化趋势,并采用偏相关系数、相对贡献率和合成分析等方法研究不同等级雨日和雨量对旱涝的影响。得出以下结论:①海东市夏(冬)半年降水以小雨(雪)和中雨(雪)为主,雨日和雨量及占年比例均呈现自南向北递增的空间分布。②夏半年小雨和大到暴雨的雨量及雨日呈减小趋势,中雨雨量和雨日呈增加趋势,冬半年小雪、中雪和大到暴雪的雨量及雨日均呈减小趋势。③夏、冬半年Z指数均表现为不显著的减小趋势。④夏、冬半年不同等级雨量和雨日与Z指数偏相关系数和相对贡献率分析,夏半年中雨和大到暴雨的雨量及雨日对Z指数有显著的影响,冬半年小雪的雨量和雨日对Z指数变化影响最大。⑤采用合成分析法的标准化值,无论是夏半年还是冬半年,在偏涝年,不同等级降水雨日和雨量基本都为正值,在偏旱年,不同等级降水雨日和雨量基本都为负值。在偏涝年,不同等级降水雨日和雨量差异夏半年主要表现在大到暴雨和中雨雨日及雨量,小雨雨日及雨量差异较小,而冬半年主要表现在小雪雨日及雨量,中雪次之,大到暴雪最小;在偏旱年,不同等级降水雨日和雨量差异夏半年主要表现在中雨雨日及雨量,大到暴雨次之,小雨最小,冬半年主要表现在小雪和中雪雨日及雨量,大到暴雪差异较小。  相似文献   

11.
研究目标区域降雨侵蚀性的动态特征,有助于制定和实施区域有效水土保持规划,促进区域农业生态系统健康、良好发展。现以西双版纳勐仑气象站1959~1998年平均年降雨量值为参考值,每24h≥12.7mm为侵蚀性降雨标准,分析该站1992~2006年的日雨量值,用修正后的土壤流失通用方程(RUSLE)中计算降雨侵蚀力方程M=α∑kj=1(Pj)β来估算该区域降雨侵蚀力动态变化(MJ.mm.hm-2.h-1)。结果表明:西双版纳勐仑区域在研究时段内,45%的年份为平水年,丰水年份超过枯水年份,总体表现为略微增加现象;同时,侵蚀性降雨量占总降雨量的75%以上,并且集中发生在雨季期间;年降雨侵蚀力值在160.742~350.393MJ.mm.hm-2.a-1,最大侵蚀力出现在2001年;年内不同月份降雨侵蚀力差异明显,雾凉季的1月仅1.107MJ.mm.hm-2.h-1,雨季的7月达到57.189MJ.mm.hm-2.h-1,二者相差50多倍,随后又逐渐降低,表现为明显的季节变化。  相似文献   

12.
为了揭示贡嘎山峨眉冷杉林、密云水库油松林和大兴安岭落叶松林3种针叶林冠对降雨的截留作用,采用截留容量作为衡量指标。截留容量指标不受气象因素及雨前枝叶的干湿程度的影响,只与林冠自身的特征因素有关,所以能够真实反映不同林分类型对降雨的截留作用的差别。根据实测林冠截留资料,利用相同雨量下取最大值的方法近似确定3种林分截留容量与降雨量的关系,并以莱因斯利公式为基础,计算了各自的截留容量公式。通过分析3种林分林冠的特性以及截留容量与降雨量的关系曲线可以得出:3种针叶林截留容量与降水量关系大致趋势相同,贡嘎山峨眉冷杉林与密云水库油松林的截留容量随降雨量增加的速度比大兴安岭落叶松快;贡嘎山峨眉冷杉林对降雨的截留作用最强,其次为密云水库油松林,大兴安岭落叶松林最小。  相似文献   

13.
保护性耕作的不同因素对降雨入渗的影响   总被引:29,自引:0,他引:29  
通过 2次人工模拟降雨试验 ,研究了机械化保护性耕作以及秸秆覆盖、表土耕作及机具压实 3因素对降雨入渗的影响。结果表明保护性耕作有延缓径流 ,增加降雨入渗的作用 ;秸秆覆盖和机具压实是影响降雨入渗的主要因素 ,表土耕作的影响相对较小。在土壤干燥 ,降雨强度为 72 mm.h-1的条件下 ,保护性耕作处理与传统翻耕处理比较 ,其地表产生径流的时间延迟 12~ 16 min,且稳定入渗率提高 1.5~ 1.6倍 ;分析各因素的影响可知 ,秸秆覆盖使径流延迟 8min产生 ,稳定入渗率提高 1.1倍 ;机具压实使径流早 7min产生 ,稳定入渗率降低 4 7.5。进一步研究压实程度和覆盖率对降雨入渗的影响 ,结果表明 :秸秆覆盖率越高 ,径流开始的时间和土壤含水量达到饱和的时间越晚 ,且稳定入渗率越高。在所试的秸秆覆盖率范围 (0~ 70 )内 ,同等降雨条件下 ,随着秸秆覆盖率的增大 ,径流量近似按二次曲线减少。随着土壤含水量的增大 ,秸秆覆盖对降雨入渗的作用减弱而压实的影响增强 ,压实可使表层土壤的体积质量增大 ,土壤入渗性能降低。在土壤含水量较高 ,降雨强度为 82 .5 mm.h-1条件下 ,压实使径流产生时间比无压实的早 13min,使稳定入渗率降低86 .8。机器质量越大 ,压实影响的深度越大。试验表明 ,小拖拉机和中型拖拉机都使  相似文献   

14.
南昌市城市积涝预警系统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建立南昌市排水管网地理信息系统的基础上,引进以平面二维非恒定流的基本方程为骨架,结合一维明渠非恒定流方程算法的城市内涝仿真计算模型,结合精细化降水预报业务,建立了南昌市城市积涝预警预报服务系统,并进行了业务试运行。系统以2003年6月南昌市特大暴雨引起的城市积涝过程为例,对系统进行了试验,结果表明:对积水深度的定性预报基本准确,但对定量的积水深度预报有5~20cm误差,预报结果能满足相关部门的需求。  相似文献   

15.
川渝盆地主汛期短时强降水事件日变化特征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利用四川盆地和重庆地区1980-2012年主汛期(5-9月)基本站小时降水观测资料,分析了短时强降水事件降水量、频次和强度的日变化特征,研究了短时强降水事件日峰值位相和空间分布特征,事件极值降水日变化和持续时间等分布特征,得出以下主要结论:1)川渝盆地短时强降水事件开始时间的日变化上(01:00-24:00时,北京时间,下同),表现为"V"型结构下典型夜间峰值位相特征;结束时间的日变化上,表现为多个峰值型结构分布.强降水事件持续时间的日变化上,频次和降水量均呈双峰型结构,频次极大峰值出现在3h,而强度上随着持续时间的延长,呈现逐渐增加的趋势;2)短时强降水事件极值开始时间空间分布上,极大频次和极大降水量出现在20:00-01:00时内,主要分布在盆地南部和西部大部分地区;日峰值频次结束时间主要发生在20:00-01:00时和08:00-13:00时两个时段内,主要分布于盆地南部、中部和西部大部分地区;3)短时强降水事件极值降水的日变化上,降水量和频次呈现单峰型结构,白天多为短时间(2~4h)强降水事件出现极值,而傍晚开始至第二天清晨,持续2~10h强降水事件出现极值均有发生;强降水事件极值降水持续时间日变化,1~24h内呈单峰型结构,峰值出现在2h.  相似文献   

16.
利用下凹式绿地增加雨水蓄渗效果的分析与计算   总被引:22,自引:1,他引:21  
对北京城区不同水平年、不同集水面积和不同下凹深度的绿地雨水蓄渗效果进行了分析和计算,结果表明,城市建设采用下凹式绿地是利用城市雨水资源,防范及降低洪水危害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17.
玉米植株对降雨再分配过程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2,他引:5  
 【目的】明确成熟期玉米冠层截留降雨的能力。【方法】以研究区域实际降雨强度为基础,采用人工模拟降雨法对成熟期玉米冠层截留量、茎秆流量和穿透雨量进行了测定。【结果】冠层截留率平均为7.5%,茎秆流率平均为28.8%,穿透雨率平均为63.7%;冠层截留量、茎秆流量和穿透雨量与雨强呈极显著线性正相关关系,冠层截留量和茎秆流量与叶面积之间呈极显著正相关直线关系,而穿透雨量与叶面积呈极显著线性负相关关系。【结论】不同雨强条件下,玉米冠层截留效应不尽一致;玉米冠层和茎秆可以引导一部分冠上雨量,减少直接到达地表降雨的数量,从而影响径流;本研究中建立的雨强和叶面积与冠层截留量、茎秆流量和穿透雨量之间简洁、实用模型,可为农耕地土壤侵蚀防治提供一定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8.
景新娟  张伟 《北京农业》2011,(36):143-144
通过对山西省永济市气象局72年安装的长春DYYZ2型雨量传感器和山西省技术装备中心研制的采集器为例,分析乡镇自动雨量站的常见故障,提出了排除办法及维护时的注意事项。  相似文献   

19.
引进了具有经济性、便捷性、可操作性、重现性等优点的模拟降雨试验系统,在云南省坡耕地水土流失综合治理水土保持监测中进行实践和运用,研究坡耕地土壤产汇流规律和侵蚀规律。根据人工模拟降雨试验产汇流情况,统计张毕山、吉科等5个小流域坡地试验小区和坡改梯后梯地试验小区共59场次模拟降雨试验数据,分析坡改梯水土流失综合治理效果。结果表明,坡改梯后梯地土埂发挥了拦蓄雨量作用,强化了降雨入渗,提高了土壤含水量,降低了暴雨地表径流形成,土壤流失量和侵蚀强度得到了明显的缓减,蓄水保土效果较为显著。  相似文献   

20.
高低空急流对广西强降雨作用的初步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常规观测资料对2006年5月27日广西一次强降雨过程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这次强降雨发生在高空槽、切变线和地面冷锋共同配合的天气系统中,副热带经圈环流上升支和极锋急流经圈环流对暴雨区的生成具有重要作用。边界层南风急流、低空西风急流和高空西风急流上下的耦合作用是暴雨发生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