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京津地区苹果园农药使用情况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获得京津地区苹果园农药使用情况的基本数据,2016年以走访的方式调查了京津地区苹果主产区104个果园中农药的使用情况。结果显示,调查的成年果园中,平均用药次数为7.50次,其中,北京7.24次,天津8.25次;平均用药(非自制农药)量为9.67 kg/667m~2,其中北京10.80 kg/667m~2,天津4.06 kg/667m~2;使用的农药主要为杀虫剂、杀螨剂、杀菌剂,其中,多菌灵、甲基硫菌灵、代森锰锌使用频率较高。针对用药现状提出:未来京津地区苹果园病虫害化学防治可结合田间发生规律,通过使用高效、低毒农药,利用天敌以及使用雾化更好的喷药器械等措施来降低用药量、减少面源污染、提升果品的经济价值和安全性。  相似文献   

2.
为了监测果园中苹果轮纹病菌对戊唑醇和甲基硫菌灵敏感水平的变化,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测定了采集自山东烟台地区和北京市昌平区,有较长施药史苹果园中的苹果轮纹病菌对戊唑醇和甲基硫菌灵的敏感性。结果表明:戊唑醇对连续施用戊唑醇5年、每年施药1~2次的果园中苹果轮纹病菌的EC_(50)为0.017 4~0.114 3μg/mL,即该类果园中苹果轮纹病菌对此药的敏感性仍然保持在较高水平,与野生菌株的敏感性非常接近,没有出现敏感性分化的抗药亚群体;甲基硫菌灵对连续施用甲基硫菌灵10年、每年施药2次的果园中苹果轮纹病菌的EC_(50)为0.846 4~4.677 4μg/mL,果园中苹果轮纹病菌与野生菌株相比EC_(50)平均值约上升3.15倍,最低值和最高值分别是已报道敏感性基线的1.19倍和6.59倍,没有出现敏感性发生显著分化的抗药性亚群体。  相似文献   

3.
根据国家苹果产业技术体系25个苹果病虫害监测点2009-2017年的调查数据,分析我国苹果主产区发生的叶螨种类以及杀螨剂使用情况。结果表明,我国苹果园发生的叶螨主要有山楂叶螨、二斑叶螨、苹果全爪螨;发生范围最广的是山楂叶螨,所占比例约65%,其次是二斑叶螨,约占23%,苹果全爪螨约占12%。监测点苹果园2009-2017年9年间共使用杀螨剂447次,平均每年每个果园使用杀螨剂单剂1.99次。涉及的9种杀螨剂单剂中,使用次数和频率最高的是阿维菌素,其次是哒螨灵和三唑锡,近几年,这3种杀螨剂的使用频次大幅度减少,螺螨酯等新型杀螨剂使用频次有所增加。  相似文献   

4.
针对目前防治草莓白粉病的药剂种类较少、农药残留影响生产安全以及病原菌产生抗药性等问题,开展了使用环保型杀菌剂防治大棚草莓白粉病的试验,调查了2种环保杀菌剂及对照化学药剂的田间防效。结果显示,环保型杀菌剂42%寡糖·硫磺悬浮剂和0.5%大黄素甲醚水剂对草莓白粉病均具较好防效,施药2次后第7天防效分别为74.41%和63.62%。  相似文献   

5.
生物源杀菌剂与化学药剂协调防控番茄病害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为了阐明化学药剂与生防菌剂及植物源杀菌剂交替使用对番茄病害发展的影响,田间试验检测了交替施药的防病效果及病害发展曲线下面积.结果表明,枯草芽孢杆菌BAB-1水剂及化学药剂交替喷施7次对番茄灰霉病、叶霉病、晚疫病和早疫病的防效分别为86.9%,61.0%,72.3%和77.2%.植物源杀菌剂1-氧-乙酰基大花旋覆花内酯(ABL)乳油与化学药剂及生防菌剂枯草芽孢杆菌BAB-1水剂交替喷施9次对上述病害的防效分别为88.6%,87.4%,85.4%和83.2%,相当于不同作用机制的化学药剂交替喷施9次的防效.此外,化学药剂与BAB-1水剂及ABL乳油交替喷施明显延缓了这4种病害的发展,减少了化学药剂施用次数.  相似文献   

6.
阿维·灭幼悬浮剂防治苹果金纹细蛾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苹果金纹细蛾为苹果上的1种重要害虫,近年来在辽宁省各主要苹果产区发生为害较重。为筛选出有效的防治药剂,2002年我们开展了30%阿维·灭幼悬浮剂防治该害虫的田间药效试验,初步明确了此药剂对苹果金纹细蛾的防治效果和药剂持效时间。1试验情况和方法试验于辽宁省兴城市胜利村曹屯果园进行。该园为坡地果园,沙壤土,肥力中等。供试苹果品种为新红星,树龄10a,株行距2m×4m,行间清闲,耕作条件一致。于8月9日下午施药,时值金纹细蛾第三代成虫发生盛期,采用踏板式手压喷雾器喷药,使树冠内外全部枝梢叶片均匀着药。各处理平均单株用药液5kg(约合61…  相似文献   

7.
刘长仲  贺春贵 《植物保护学报》1994,21(2):176-176,192
李始叶螨Eotetranychus pruni(Oudemans),山楂叶螨Tetranychus viennensis Zacher和苹果全爪螨Panonychus ulmi(Koch)是果树上的重要害螨,可为害多种果树,常在果园内混合发生。据调查,李始叶螨近年已发展为甘肃兰州和河西地区苹果园内的优势种群。张乃鑫等(1990)认为与苹果园的施药次数有关。为了从种群内在机制上了解果树叶螨种群数量分布和演替形成的原因,作者对李始叶螨、山楂叶螨和苹果全爪螨实验种群增长的各种参数进行了测定和分析。一、材料与方法 (一)供试材料 1989年5月从果园内采集三种叶螨的成螨分开饲养,以雌成螨产  相似文献   

8.
当前农村农药使用现状调查——以河北省灵寿县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农民用药、购药、施药操作、安全使用农药常识情况等方面的调查显示,当前农村农药使用中存在诸多问题.在防治病虫草害中,应当慎用化学药剂,提高用药水平;加强新技术、新产品的宣传和对农民的培训;正确选药,科学安全用药;加强农药管理,落实专项资金.控制农药污染.  相似文献   

9.
针对胶东半岛苹果园长期大量使用化学农药,导致大量杀伤天敌,果园生态结构恶化,害虫抗药性日趋严重,次要害虫暴发,果实残毒量增加等问题,作者总结了6a来研究、生产无公害苹果的经验。提出了少用化学农药,不用剧毒、全杀,对害虫易产生高抗性的一六○五、乐果、菊酯类农药,以应用昆虫生长调控药剂、生物药剂、高脂膜和果实套塑膜袋等技术措施为主,最大限度保护生态平衡,达到生产无公害苹果的目的。  相似文献   

10.
中生菌素防治苹果轮纹病和苹果叶斑病的田间试验初报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1992-1993年在河南省试验的结果表明:以中生菌素替代果园常用杀菌剂退菌特、多菌灵等,与波尔多液交替喷雾、防治苹果轮纹烂果病,防效相当于化学药剂处理,大面积使用病率控制在5%以下。对叶斑病类防效突出,病叶率和病情指数均显著低于化学药剂处理。  相似文献   

11.
为了筛选防治苹果锈病的有效杀菌剂,明确其最适施药时期,通过先接种后施药和先施药后接种的方法,测试了8种药剂对苹果锈病的内吸治疗效果和7种药剂的保护效果.结果表明,8种内吸治疗剂中,氟硅唑、戊唑醇、苯醚甲环唑3种药剂对苹果锈病的治疗效果为100%;嘧霉胺和吡唑醚菌酯两种药剂的治疗效果分别为81.58%和74.52%;多抗霉素、嘧菌环胺和甲基硫菌灵3种药剂对苹果锈病没有治疗作用.7种保护剂中,代森锰锌、百菌清、吡唑醚菌酯和氟硅唑在接种前12 d内施药,保护效果皆为100%;异菌脲和甲基硫菌灵的保护效果分别为90.58%和90.21%;多抗霉素没有保护作用.上述结果表明,三唑类药剂是防治苹果锈病有效的内吸治疗剂,在病菌侵染后的5d内使用效果较为理想.代森锰锌、百菌清、吡唑醚菌酯等是防治苹果锈病的有效保护剂,持效期可达7~10 d.  相似文献   

12.
天水市苹果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示范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麦积区苹果进行多种绿色防控措施应用示范,主要绿色防控技术到位率达80%以上。结果表明,示范区绿色防控技术实施效果优于传统防治区,病虫害防治效果达96.57%以上;全年化学农药用药品种减少3~4种,使用量减少20%~30%,施药次数减少2~3次;生产成本降低,全年农药投入费用减少100元/667m~2左右:优质果品率得到提高,商品果率达88.89%;绿色防控示范区病虫害发生种类、发生程度均低于常规防治区。  相似文献   

13.
近年来各地果树上的苹果卷叶蛾发生日趋严重,为开发针对苹果卷叶蛾的有效药剂配方,拓展原有药剂虫酰肼的防治范围,我们进行了20%虫酰肼(山东京博农化有限公司提供,SC为悬浮剂,下同)防治苹果卷叶蛾的试验。1材料及方法1.1试验设计试验于2000年6月13~24日在陕西省杨凌区东卜村进行,果树品种为富士。施药前墒情较好,施药当日多云,温度为20~32℃。试验期间降水较多。处理药前出苞数(个/百枝)药后10d药剂名称浓度(倍液)重复次数虫苞数(个/百枝)虫苞增长量(个/百枝)防治效果(%)年均防效(%)20%虫酰肼SC1500145185.7091.90bB202285.70301196.204…  相似文献   

14.
中国苹果病害发生与分布现状调查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研究于2010-2012年在我国18个省(市、自治区)的1 100个苹果园采用隔行踏查法进行了实地调查。调查内容包括果园面积、品种名称、树龄结构以及各种病害发生情况。调查结果表明,3年间在我国苹果主产区共发现病害50种,其中包括新发现的2种病害:丝核菌叶枯病和炭疽菌叶枯病。通过分析确定了各种病害的严重度,明确了腐烂病、轮纹病、褐斑病和斑点落叶病4种主要病害及苹果锈病等8种中度发生病害的发生程度及区域分布,为各苹果主产省开展病害防控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5.
本文研究了有机苹果园常用的6种杀菌剂,包括农抗120、绿乳铜、高锰酸钾、大生M-45、成标和多菌灵对果园重要害虫苹果黄蚜Aphis citricola van derGoot及其天敌异色瓢虫Harmonia axyridis Pallas死亡率的影响。结果表明,这6种杀菌剂使用喷雾和浸叶饲喂法对蚜虫的死亡率均有一定的影响,但校正死亡率均小于21%。喷雾处理和二次中毒处理对瓢虫幼虫的死亡率均无显著影响。上述结果说明6种供试杀菌剂的常用浓度对蚜虫有较低的致死率,而对其天敌异色瓢虫则是安全的,因此我们推测上述杀菌剂的常规使用不会对果园昆虫的群落结构造成重大影响。  相似文献   

16.
建立了超高效液相色谱-二极管阵列检测器检测二氰蒽醌和吡唑醚菌酯在苹果中残留量的分析方法,并对2种农药在苹果中的消解动态及最终残留量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0.1~5 mg/kg添加水平下,二氰蒽醌和吡唑醚菌酯在苹果中的平均回收率为72%~98%,相对标准偏差为2.0%~9.7%;2种农药在苹果中的定量限均为0.1 mg/kg。二氰蒽醌和吡唑醚菌酯在苹果中的消解半衰期分别为3.0~6.5 d和13.5~23.6 d。采用16%唑醚·氰蒽醌水分散粒剂对水施药有效成分质量浓度为0.43和0.64 g/L,分别施药3~4次,距最后一次施药21 d时,苹果中二氰蒽醌残留量为 < 0.1~0.80 mg/kg,吡唑醚菌酯残留量为 < 0.10~0.34 mg/kg,均低于中国国家标准中规定的苹果中二氰蒽醌和吡唑醚菌酯最大残留限量值5.0 mg/kg和0.5 mg/kg。建议采用16%唑醚·氰蒽醌水分散粒剂在苹果上的最大施药剂量为有效成分质量浓度0.43 g/L,施药间隔期7 d,最多施药3次,安全间隔期为21 d。  相似文献   

17.
为了大力开展无公害苹果和绿色苹果生产,近年来,笔者对苹果园害虫以生物防治为主的生态控制技术进行了调查和研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1苹果园生态控制策略根据各地的经验和长治市实践的体会,苹果园害虫生态控制的策略,要以改善苹果园生态环境为基础,优先选用农业和生态调控措施,注意天敌的保护和利用,充分发挥天敌自然控制作用。广泛采用果实套袋、频振式杀虫灯、果园种草等非化学防治手段。在必须进行农药防治时,应优先选用生物制剂和低毒化学农药,有限制地使用中等毒性农药,严禁使用高毒、高残留农药。2生态控制方法1)重视农业栽培措施。…  相似文献   

18.
江苏省苹果栽植区属我国苹果栽植的南缘,与北方果区相比,降雨量相对较多,因而杂草的发生量大,种类复杂。杂草的为害不仅表现为影响苹果生长、加重果园病虫害发生,而且对果园施肥、打药、夏季修剪等田间管理也带来诸多不便。对于人员偏少的果园,投入大量劳力进行人工锄草还会严重耽误果园的其他管理。针对这种情况,苏北部分果园已开始使用除草剂进行化学除草,但仅限于稀植大树。由于密植果园树密根浅,果农对使用除草剂存在一定的顾虑。因此,在对果园杂草全面系统调查的基础上,开展沙地密植苹果园化学除草试验,总结出适宜的  相似文献   

19.
林柄栋 《植物保护》1983,9(1):25-26
回顾杀菌剂的发展历程,在大批内吸性杀菌剂出现以前。杀菌剂多为残效期比较短的保护品种。它们对于潜育期比较短、再侵染次数比较多、病程长的病害,以通用方式一次施药,是难以达到预期防病效果的。随着农药加工技术的进展,农药采用“控制释放技术”,可适当地延长某些现有药剂的残效期。但是对于杀菌剂,这样成功的例子还很少。近年来,在由非内吸性杀菌剂向内吸性杀菌剂发展过程中,一批杀菌有效成份本身性质稳定或内吸性强,很少受外界环境因素影响的长效杀菌剂应运而生,並在病害防治的实际应用中,显示出一定的优越  相似文献   

20.
近几年,我市苹果园苹果红蜘蛛发生较普遍,在部分苹果园中山楂红蜘蛛为害也较重,这两种螨类已成为我市果园主要害虫。为寻求比较有效且持效期较长的杀螨剂,1993年我们对几种农药进行了药效试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