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本试验应用D型肉毒素灭鼠剂毒饵对石渠高寒草甸的高原鼠兔进行药效试验,结果表明:D型肉毒素是一种高效的生物杀鼠药物,投药第6天后,0.1%的毒饵灭洞率为88.03%,0.2%的灭洞率为90.56%,各浓度间的差异不明显。从生态平衡和经济学角度分析,建议以0.1%D型肉毒素毒饵为最佳的灭鼠浓度。  相似文献   

2.
不同投饵量对草地高原鼠兔有效洞口减退率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C型肉毒素、燕麦配制成毒饵的不同投饵量,即A,0.45kg/hm2(8粒/洞)、B,0.56kg/hm2/(10粒/洞)、C,0.87kg/hm2(15粒/洞)和D,1.29kg/hm2(20粒/洞)对高寒草甸类草地高原鼠兔进行了防治试验。结果表明,C、D处理灭洞率最佳,分别达到93.5%和94.78%,经方差分析比较,两者间差异不显著。但C处理较D处理节省饵料0.2948kg/hm2,可降低投资成本0.58元/hm2。  相似文献   

3.
正为提高果洛地区寒牧退化草地植被恢复的治理效果,降低高原鼠兔对试验区草地补播的影响,以优质燕麦为基饵,按1.5%加入D型肉毒灭鼠剂拌制毒饵,在试验区内完成了2万亩高原鼠兔鼠害防治工作,在防治区域内随机划定25×25样方3个,采用堵洞开洞法计算灭鼠区内鼠害防治效果,经样方调查结果显示,平均灭洞率均在90%以上,灭鼠效果良好,为后期草地植被的恢复奠定了良好的基础。现将试验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4.
采用C型肉毒梭菌生长杀鼠剂配制的小麦,红豆草草粉粒毒饵毒杀高原鼠,兔。结果表明,750:1小麦毒饵小区灭洞率为93.2%,红豆草草粉粒毒饵小区灭洞率为95.7%;750:1小麦毒饵大面积灭洞度为89.8%;750:1红豆草草粉粒毒饵大面积灭洞率为93.5%。  相似文献   

5.
D型肉毒毒素灭高原鼠兔试验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0.1%、0.15%和0.2%浓度的D型肉毒毒素毒饵对高原鼠兔Ochotona curzoniae的灭洞率分别为:71.4%、76.5%和83%.在5%显著水平上,3个浓度之间灭杀效果差异不显著.试验结果表明,3个浓度的D型肉毒毒素对高原鼠兔的灭杀效果与0.1%的C型肉毒毒素相当.  相似文献   

6.
为提高玉树地区寒牧退化草地植被恢复的治理效果,降低高原鼠兔、高原田鼠对试验区草地补播的破坏。本研究以优质燕麦为基饵,拌制添加D型肉毒灭鼠剂浓度为1.5%的毒饵,投放至试验区内0.133万hm~2亩寒牧退化草地,随机划定25×25 m~2样方3个,采用堵洞开洞法计算灭鼠区内鼠害防治效果。样方调查结果显示:平均灭洞率均在90%以上,灭鼠效果良好,为后期草地植被恢复奠定了良好基础。  相似文献   

7.
:BIORAT灭鼠剂对家畜安全 ,不伤害鼠类天敌 ,对高原鼠兔有较好的灭杀作用 ,经笼养试验证明 ,死亡率为 10 0 % ;田间试验第 12天的灭洞率为 81 62 % ,校正灭洞率 77 50 % ;死亡速率在施药后 1~ 4天为5 56%~ 4 1 67% ,死亡高峰出现在第 5天。由于试验期间正处牧草生长季节 ,害鼠在优越的食料条件下 ,对毒饵的采食率相对较低 ,因此为考察该生物灭鼠剂田间灭杀高原鼠兔的真实效果 ,有待于在冬春季节采用燕麦饵料进行进一步试验  相似文献   

8.
通过应用D型肉毒杀鼠素防治高原鼠兔的小区试验,结果表明:1000万毒价/mL的D型肉毒毒素水剂,按1/1000、1.25/1000、1.5/1000、2/1000的浓度配制毒饵,平均校正灭洞率可分别达到87.26%、86.74%、88.37%和90.03%,差异均不显著。本着经济、安全、高效的宗旨,以1.5/1000的浓度配制毒饵使用较为适宜。  相似文献   

9.
C型肉毒梭菌毒素毒饵在天然草地上放置6天内,试鼠高原鼠兔死亡率为90~100%;8~10天逐渐分解为基本无毒。试鼠死亡高峰期为采食毒饵后3~4天,并且5天内已接触过毒素的试鼠不产生明显的耐药性。  相似文献   

10.
通过应用C.肉毒杀鼠素诱鼠颗粒毒饵和D.肉毒杀鼠素诱鼠颗粒毒饵进行防治高原鼠兔的田间小区对比试验,结果表明:两种诱鼠颗粒毒饵防治高原鼠兔的平均校正防治效果分别可达93.65%和91.56%,两药剂间防治效果差异不显著(F=1.6990.05)。且与常用药剂(0.1%C.肉毒杀鼠素燕麦毒饵)具有相同的防治效果。  相似文献   

11.
通过对青海江河源农牧科技发展有限公司生产的0.10%C.肉毒杀鼠素诱鼠颗粒毒饵Ⅰ和诱鼠颗粒毒饵Ⅱ,进行的防治高原鼠兔的田间小区对比试验。结果表明,用诱鼠颗粒现场配制的毒饵防治高原鼠兔的平均校正防治效果可达94.95%,两药剂间经方差分析差异显著(F=8.643>F0.05=3.885,既P<0.05)且与常用的0.10%C.肉毒杀鼠素燕麦毒饵具有相同的防治效果。  相似文献   

12.
对退耕还草地和天然荒山调查表明,平均每公顷人工紫花苜蓿退耕草地有地下鼠洞8.3个、地上鼠洞11.6个;平均每公顷天然荒山草场有地下鼠洞34.5个、地上鼠洞15.5个。D型肉毒素对天然草场地上鼠灭杀率为100%,对退耕还草地上鼠灭杀率为83.3%,对退耕还草地下鼠灭杀率为62.5%。鼢鼠灵对天然草场地下鼠灭杀率为90%,对退耕还草地下鼠灭杀率为85.7%。  相似文献   

13.
为了解D型肉毒毒素颗粒防治草原鼠兔的可行性、确定现地灭鼠毒饵含毒量,采用含毒价为4万、8万、12万、16万毒价/g的D型肉毒毒素颗粒毒饵,进行防治高原鼠兔的试验,结果 4万、8万、12万、16万毒价/g的D型肉毒毒素颗粒毒饵平均灭效分别为95.08%、97.68%、99.32%和99.58%,随着含毒量的增加,灭效也随之提高,与对照0.1%D型肉毒灭鼠剂燕麦毒饵灭效90.51%比较,差异显著。表明D型肉毒毒素颗粒毒饵可用于高原鼠兔的防治。通过本次试验,确定8—12万毒价/g较为合适。  相似文献   

14.
2008年春季,省农牧厅投资并下达给甘德县4.2×104 hm2鼠害防治扫残任务,笔者于3月25日至4月25日,历时30 d,对甘德县柯曲、青珍、岗龙、下藏科4个乡镇10个牧委会进行了大规模的鼠害防治扫残,共完成高原鼠兔防治扫残4.2×104hm2,平均灭效达99.34%,平均投洞率达99.43%.  相似文献   

15.
通过应用D型肉毒杀鼠素防治高原鼠兔的小区试验,结果表明:1000万毒价/mL的D型肉毒毒素水剂,按1/1000、1.25/1000、1.5/1000、2/1000的浓度配制毒饵,平均校正灭洞率可分别达到87.26%、86.74%、88.37%和90.03%,差异均不显著。本着经济、安全、高效的宗旨,以1.5/1000的浓度配制毒饵使用较为适宜。  相似文献   

16.
<正>2008年春季,省农牧厅投资并下达给甘德县4.2×104hm2鼠害防治扫残任务,笔者于3月25日至4月25日,历时30d,对甘德县柯曲、青珍、岗龙、下藏科4个乡镇10个牧委会进行了大规模的鼠害防治扫残,共完成高原鼠兔防治扫残4.2×104hm2,平均灭效达99.34%,平均投洞率达99.43%。  相似文献   

17.
分别使用浓度为0.05%,0.1%,0.15%的C型和D型肉毒素燕麦毒饵(Avena sativa L.),对祁连山北麓山地草原的高原鼠兔(O chotona curzoniae)进行灭效试验。结果表明:随着浓度的增加2种生物毒素的灭效率均提高,其中0.1%和0.15%的D型肉毒素燕麦毒饵的灭效率优于0.05%,0.1%,0.15%C型和0.05%D型肉毒素,但是两者灭效率之间无显著性差异。因此,在同等防治效果前提下,使用0.1%D型肉毒素燕麦毒饵防治祁连山北麓高原鼠兔较经济、环保。  相似文献   

18.
D型肉毒杀鼠素防治高原鼠兔田间小区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果洛州退化草地与示范项目要求,在果洛州甘德县青珍乡隆格滩冬季草场,使用D型肉毒素对高原鼠兔(Ochotonacurzoniae)进行现场药效试验和大面积防治,结果表明,0.1%和0.2%D型肉毒素燕麦毒饵对高原鼠兔具有良好的防治效果,可大面积使用。  相似文献   

19.
于2007年4-5月份在甘肃肃南县对防治高原鼠兔精确用药进行试验,将5种常见杀鼠剂的推荐用药浓度、用药量按等比级数增、减剂量进行插组,作正交对比试验,结果表明,推荐用药浓度、用药量和饵料种类与调整后的用药浓度、用药量和饵料种类对高原鼠兔的灭洞率有一定的差异性。影响灭洞率的主、次因子顺序是:杀鼠剂>用药浓度>投饵量>饵料种类。以防效为评价指标,5种参试杀鼠剂的排序为:大隆(83.9%)>D型肉毒梭菌生物毒素(82.6%)>溴敌隆(79.4%)>C型肉毒梭菌生物毒素(75.0%)>敌鼠钠盐(68.9%)。最佳处理组合是: 1)用0.15%的D型肉毒梭菌生物毒素、小麦饵料、25粒投饵量;2) 0.01%大隆、青稞饵料、5 g投饵量;3) 0.01%溴敌隆、小麦饵料、3 g投饵量。  相似文献   

20.
高原鼠兔是西藏高寒草甸的优势物种之一,其摄食和掘穴活动加快了邦杰塘高寒草甸退化速度,制约着当地草牧业的可持续发展。鉴于此,以林芝市工布江达县松多三村的冬季牧场作为试验地,以高原鼠兔活动为主要影响因素,初步探索高原鼠兔活动对不同退化程度的高寒草甸的影响。以期为邦杰塘天然草地的高原鼠兔防控和草地管理提供科学依据。研究表明,围栏外(A样地)的平均高原鼠兔鼠总洞数和有效鼠洞数均大于围栏内(B样地),A样地鼠兔掘穴土丘占地面积、洞口面积和草地占地面积也均大于B样地。高原鼠兔对植被有显著影响,表现为草地生物量减少,地上生物量干湿比增大,植物Gleason丰富度指数增加。在样地植物密度和种类基本一致的情况下,高原鼠兔的活动致使土壤种子库密度减少,尤以根茎型植物为最;地上地下植被Sorensen相似性指数减小,降低了草地根茎型植被更新潜力;其中A样地鼠区土壤种子密度仅为3 929.3粒·m-2,显著低于B样地鼠区;同时鼠区土壤种子库中的根茎型牧草物种数占保护区的40%。说明高原鼠兔对两种不同退化程度的高寒草甸的影响不同,对轻微退化高寒草甸地表特征、植被特征和土壤种子库的影响小于对重度退化高寒草甸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