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2014—2017年,在福建省福安市开展巨峰葡萄绿色防控技术集成示范。结果表明,集成应用农业防治、理化诱控、生物防治、科学用药技术,对葡萄霜霉病防效达93.74%、灰霉病防效达91.54%,后期果实病害防效达90.46%;对葡萄短须螨防效达87.16%、斑衣蜡蝉防效达89.10%、铜绿丽金龟防效达86.81%、嘴壶夜蛾防效达93.24%。绿色防控示范区与常规防治区对比,对葡萄主要病害的防效高出3.70%~12.25%,对葡萄主要害虫的防效高出3.05%~14.77%;每667 m2产量增加5.35%,纯收入增加5 199元/667m2,农药使用量减少25.61%,天敌数量增加118.52%,果实品质提升,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生态效益、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蜜蜂授粉与绿色防控集成技术不断受到重视,并在全国范围内多种作物上进行大面积示范推广.四川省乐至县自2016年以来开展油菜蜜蜂授粉与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集成示范,结果显示,示范区油菜有效角果率、结实率、产量和质量等均比仅靠风媒自花授粉有不同程度提高,其中667m2产量提高10%~15%,净收益提高194.40元;在病虫害控制与农药使用方面,化学农药使用量比常规防治区减少50%左右,对菌核病的防效59.58%,有效保护了蜜蜂安全,保障生态环境安全,总体收益提高.  相似文献   

3.
天水市苹果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示范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麦积区苹果进行多种绿色防控措施应用示范,主要绿色防控技术到位率达80%以上。结果表明,示范区绿色防控技术实施效果优于传统防治区,病虫害防治效果达96.57%以上;全年化学农药用药品种减少3~4种,使用量减少20%~30%,施药次数减少2~3次;生产成本降低,全年农药投入费用减少100元/667m~2左右:优质果品率得到提高,商品果率达88.89%;绿色防控示范区病虫害发生种类、发生程度均低于常规防治区。  相似文献   

4.
利用意大利蜜蜂在怀宁县蓝莓主栽品种奥尼尔、巴尔德温、杰兔上进行蜜蜂授粉与病虫害绿色防控集成技术融合大面积示范。结果显示,示范区蓝莓的坐果率、平均单果重、单株平均产量等比仅靠风媒自花授粉都有不同程度提高,单位面积蓝莓鲜果产量比自然授粉(不放蜂)、病虫害常规防治对照区增加65.8%,示范区绿色防控技术能有效地防治蓝莓病虫害并保护天敌,病虫害总体防效87.5%,鲜果损失率3.4%;绿色防控技术集成示范区比常规防治区减少农药制剂使用量41.3%,其效益比自然授粉(不放蜂)、病虫害常规防治对照区增加约1倍、投入产出比高出50.9%。  相似文献   

5.
为明确性信息素迷向法对桃树梨小食心虫的防控作用,开展了240 mg/根梨小食心虫性信息迷向丝对梨小食心虫的防治试验。结果表明,应用性信息素迷向法不同处理对梨小食心虫成虫防效、蛀梢和蛀果防效分别在93.19%、79.95%和78.57%以上,比常规药剂防治区防效可提高50%、40%和25%以上,整体可减少化学农药使用270 g/667m~2。由此可见,性信息素迷向法可控制桃树梨小食心虫为害,同时可减少化学农药使用量。  相似文献   

6.
激健在稻田农药减量控害中的应用效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研究农药减量控害技术,2015年7月至11月在湖南浏阳晚稻上进行了减少农药常规用量30%~50%配合使用增效助剂激健防治稻飞虱、纹枯病等病虫害的田间药效试验。结果表明,在减少农药常规用量30%~40%,加入激健15 m L/667m~2处理的防效与常规用药不加激健处理的防效无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7.
试验结果表明,于豇豆播种覆土后,进行土壤喷施防除豇豆田杂草,防效最好是330g/L二甲戊灵EC150ml/667m~2,其次是330g/L二甲戊灵EC60ml/667m~2+激健15ml/667m~2,再次是330g/L二甲戊灵EC100ml/667m~2。330g/L二甲戊灵EC60ml/667m~2+激健15ml/667m~2处理比常规用药330g/L二甲戊灵EC100ml/667m~2处理用药量减少40%且防效稍好,施药后20d的总体株防效达95.7%;施药后30d的总体株防效达94.4%,总体鲜重防效达94.5%。  相似文献   

8.
2016年,在北京市平谷区8 667 hm~2桃园全覆盖应用了梨小食心虫性信息素迷向技术。田间调查发现,应用梨小食心虫性信息素迷向技术可对梨小食心虫各代雄虫产生持续的迷向作用,迷向率95%以上,降低了成虫交配几率,减轻了幼虫为害,蛀梢防效和蛀果防效分别在93%和98%以上;迷向区比常规化防对照区减少梨小食心虫防治用药1 004 m L/667m~2,农药减量50%以上。  相似文献   

9.
水稻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试验示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011年在都昌县、新干县早、晚稻田,综合应用绿色防控技术防治水稻主要病虫害的试验示范结果显示:绿色防控区病虫防治效果明显好于农民常规防治区,二化螟枯心率减少41.1%~83.3%,稻飞虱百丛虫量减少39.5%~91.3%,稻纵卷叶螟卷叶率减少41.0%~49.1%,纹枯病为害率减少23.8%~36.2%。绿色防控区比常规防治区平均每季水稻减少打药次数0.8~1.5次,减少农药用量36.8%~80.0%,主要天敌数量增加33.3%~50.3%,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明显。  相似文献   

10.
在湖北、安徽开展酸性电解水防治水稻稻曲病的田间试验,发现不施用农药只施用酸性电解水的处理对稻曲病也有一定的防治效果,用量45 kg/667m~2处理防效最高可达57.10%;将该用量的酸性电解水与减少1/3常规用量的5%井冈霉素A水剂搭配使用,防效最高可达64.75%,与其他对照药剂处理的防效相当。  相似文献   

11.
通过试验,研究了25%戊唑醇可湿性粉剂对花生白绢病的田间控制作用及药剂处理对花生产量的影响。结果显示,该药对花生白绢病具有较明显的控制效果。第2次施药后14d,25%戊唑醇可湿性粉剂20、40 m L/667m~2处理的防效分别为83.51%、86.60%,略高于对照药剂24%噻呋酰胺悬浮剂20 m L/667m~2处理;测产表明药剂处理可显著提高花生产量。  相似文献   

12.
顾辉  万利  刘卫国  许艳云 《湖北植保》2023,(1):70-73+76
为促进湖北小麦提质增效和农业绿色高质量发展,全面落实农业农村部2015年制定的《到2020年农药使用量零增长行动方案》,2018~2022年,湖北省植物保护总站每年在襄阳、荆州、荆门、天门等地开展小麦病虫绿色防控技术集成示范,并在全省推广。近5年来,全省小麦病虫绿色防控面积累计达178.7万hm2,绿色防控覆盖率从2018年19.8%增长到2022年50.3%,小麦病虫整体防效年均值为80.4%,取得明显的经济和生态效益。示范区比农民自防区平均增产34.6 kg/667m2,节本增收91.3元/667m2,5年累计节本增收24.5亿元。示范区与不防治的对照区比,5年累计新增纯收益24.3亿元。同时示范区农药使用量比农民自防区减少28.8%,且天敌数量明显上升,从2018年的3头/m2,上升到2022年9.9头/m2,是农民自防区的2.03倍。  相似文献   

13.
为了筛选防治蛴螬的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达到较好防效并兼顾花生生产质量安全的效果,笔者于2018年在田间进行了60%高巧悬浮种衣剂防治花生蛴螬的田间药效试验.结果表明:每667m~2用60mL 60%吡虫啉(高巧)悬浮种衣剂拌种,防治效果为86.8%,保果效果77.6%,安全性较好,可以进行田间示范推广.  相似文献   

14.
玉米田蜗牛的防控药剂筛选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选择5种农药在山东济宁夏玉米苗期喷雾防治幼贝期蜗牛试验。发现22%噻虫·高氯氟微囊悬浮-悬浮剂15mL/667m~2、3%高氯·甲维盐乳油90 mL/667m~2在喷施后2 d对玉米田蜗牛的防效即可达88.93%、91.90%,速效性较好;至药后10 d,22%噻虫·高氯氟微囊悬浮-悬浮剂15 mL/667m~2、95%松树油乳油200 mL/667m~2+90%茶皂素助剂粉剂250 mL/667m~2处理的防效分别为92.04%、89.70%,体现出较好的持效性。  相似文献   

15.
通过田间试验比较了4种杀菌剂对花生叶斑病的防治效果以及对花生产量的影响。4种参试杀菌剂对花生叶斑病均有一定防效,以325 g/L苯甲·嘧菌酯悬浮剂40 g/667m~2处理的终防效最高,达到75.4%,相应处理区的产量也最高,较对照区增产14.5%。  相似文献   

16.
2017年,在贵州玉屏针对黄桃主要病虫害开展了绿色防控技术集成示范,在统一进行农业防治、灯诱和科学用药的基础上,开展了黄板、套袋、食诱、性诱等绿色防控技术试验。不同集成模式的示范对黄桃缩叶病、流胶病、褐腐病均有较好的控制效果,示范区缩叶病病叶防效和病梢防效均在76%以上,流胶病防效在74%以上;应用套袋技术的示范区褐腐病相对防效达100%。不同集成模式示范对潜(卷)叶蛾和桃(梨)食心虫相对防效均在90%以上,显著高于农民自防区。其中含套袋的2种模式对桃(梨)小食心虫的相对防效均达100%。不同绿色防控技术集成模式均能有效减少农药用量,保护天敌,提高单产和优果率,实现优质优价,效益显著。  相似文献   

17.
试验选用几种新烟碱杀虫剂进行防治晚稻褐飞虱田间药效试验。结果表明:药后4d,10%烯啶虫胺水剂15.0mL/667m~2、21%噻虫嗪悬浮剂17.0mL/667m~2和25%呋虫胺悬浮剂32.0mL/667m~2防效分别为90.46%、87.37%、86.03%,均比对照药剂25%吡蚜酮悬浮剂24.0mL/667m~2的防效85.64%,防效提高0.39~4.82个百分点;药后13d分别为82.68%、80.71%、76.08%,其药效期与25%吡蚜酮悬浮剂差异不显著;均可作为当前防治晚稻褐飞虱药剂或交替使用的药剂加以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8.
河南滑县开展小麦田农药减量增效技术研究与示范,通过全程优化用药模式,即配套使用高活性种子处理剂与喷雾药剂,采用高效植保机械进行标准化作业,在农药用量较农民自防减少12.4%~22.7%的情况下,病虫综合防效有所提高,单位面积每667 m~2纯收益增加83.2~104.3元,对病虫害的防控效果、经济和环保效益均有明显提升。  相似文献   

19.
为探索农业面源污染治理技术和经验,减少化学农药用量,宜昌市植物保护站在夷陵区小溪塔街办"湖北星翔农产品专业合作社联社"柑橘基地开展了柑橘病虫害绿色防控集成技术示范。通过综合运用人工释放捕食螨、悬挂太阳能杀虫灯、粘虫板、生物农药等绿色防控技术,化学农药使用次数减少3次,柑橘主要病虫害防效均在80%以上;与周边橘园相比,667m~2增产1 000kg,优质果率和商品果率同步增长10%,每kg增值0.3元~0.5元,667m~2增收1 000元以上。具有良好的推广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20.
2020年进行了芸乐收(0.01%芸苔素内酯+25%吡唑醚菌酯+75%肟菌·戊唑醇)在水稻上的应用小区试验和大田示范。小区试验结果显示,芸乐收对水稻稻瘟病有较好的防效,对叶瘟防效77.6%,对穗颈瘟防效79.6%。并且能提高水稻的分蘖能力,增加田间有效穗,有效增加粒重,实产比对照增产198.2kg/667m~2,增产率44.0%。大田示范显示,水稻施用芸乐收,与常规用药对照,平均667m~2增产146.09kg,平均增产率24.69%。主要表现为有效穗、穗粒数、千粒重的增加,而且水稻籽粒鲜亮饱满、出米率高,商品性和品质大幅提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