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瘤缘蝽Acamthocoris Scaber(Lianeus)属半翅目缘(?)科。近年来在我县局部田块发生较多,为害辣椒、龙葵为主,在茄子、烟草上偶而看到。成虫、若虫群集于叶背及枝条的上部吸取汁液,致使叶片、幼果脱落,常年6—8月为害最盛,影响辣椒产量。1982—1983年笔者对该虫生活史进行了初步观察,现将结果整理如下:瘤缘蝽在我县一年发生1—2代,成虫  相似文献   

2.
随着气候的变迁和气温的升高.有利于瘤缘蝽的发生。农药的不合理使用,导致瘤缘蝽的猖獗为害;同时,蔬菜品种多,布局特别复杂,桥梁田多,有利于瘤缘蝽的转移、繁殖和为害.致使近年来瘤缘蝽成为辣椒上的主要害虫之一。  相似文献   

3.
大稻缘蝽大发生为害大稻缘蝽*(LeptocorisaacutaThunberg)近年在广东梅州市一带时有发生。1996年在该市的大埔、丰顺等县部分地区大发生,当年晚稻期间,大埔、丰顺两县21个镇发生大稻缘蝽,面积达1808.2hm2,严重发生为害的面...  相似文献   

4.
瘤缘蝽的生活史及防治简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俞满根 《江西植保》2001,24(2):58-58,57
瘤缘蝽 Acanthocoris scaber ( Linnaeus) ,属半翅目缘蝽科 ,分布于我国华东、华南、华中、西南 ,国外印度、马来西亚。以成虫、若虫为害马铃薯、蕃茄、茄子、蚕豆、瓜类、红茹、辣椒等作物。成、若虫常群集为害 ,吸食作物嫩梢、叶柄、花梗的汁液 ,受害部变色 ,有斑点 ,严重影响结实 ,甚至整株枯死。 1 998~ 2 0 0 0年瘤缘蝽在江西农大校园附近的辣椒上严重发生 ,笔者进行了观察和防治 ,现报道如下 :1 生活史及习性1 .1 生活史 瘤缘蝽在江西南昌一年发生 1~ 2代 ,以 2代为主。以成虫在菜地周围土缝、砖缝、石块下及枯枝落叶中越冬。越…  相似文献   

5.
辣椒新害虫--瘤缘蝽发生为害的调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1年7月,笔者在咸宁温泉发现1半翅目害虫严重为害辣椒,在未防治情况下,暴发成灾,导致绝收,2005年发生较重,局部成灾。经鉴定,该害虫为瘤缘蝽[Acanthocoris casber(Linnaeus)]。通过资料查阅,除《江西植保》2001年第2期有过关于瘤缘蝽的生活史及防治方面的简短报道外,再未见其他更详细的报道。为便于开展瘤缘蝽的监测与防治,笔者于2001~2005年对瘤缘蝽发生与为害进行了调查和观察。现报道如下。1形态特征成虫:长10"5~13"5 mm,宽4"0~5"1 mm,褐色。触角具硬粗毛。前胸背板及后足腿节有许多瘤突。前胸背板侧缘稍向内曲,侧角突出,其上具显…  相似文献   

6.
红背安缘蝽Anoplocnemis phasiana Fabricius属缘蝽科巨缘蝽亚科Mictinae,是江西丘陵、山区常见害虫之一,常在林木、豆科作物上局部成灾。 一、分布及为害 红背安缘蝽属东洋区系昆虫,国内北限可抵辽宁南  相似文献   

7.
一、异稻缘蝽的发生及为害异稻缘蝽 Leptocorisa acuta Thunberg 以成虫、若虫刺吸稻株、穗汁液,造成生长缓慢,花穗萎缩,谷粒干瘪、秕谷率增加,千粒重下降,影响产量,降低米质。异稻缘蝽以前在我县间歇性零星发生。自80年代后,发生面积迅速扩大,每年发生面积3.5~4.6万亩,目前全县大部分地区均有分布,山坑田发生较洋田严重,晚造稻为害重于早造。我县1981、1982、1983、1986、1989年发生严重,1986年晚造翁田、昌洒、龙马发生面积21000亩,一  相似文献   

8.
笔者于2001年7月在咸宁温泉发现一种为害辣椒的新害虫—瘤缘蝽Acanthocoris Casber(Lin-naeus),并对其生活习性、发生危害特点进行了观察,研究制定了综合防治方案,现报道如下:1农业防治1·1合理轮作前茬种植过蚕豆、辣椒、茄子、番茄、马铃薯、蕹菜等蔬菜而又发生瘤缘蝽的,不宜再种辣椒。1·2合理密植增强植株长势种植合理的密度,一般以每667m23000株左右为宜,通过增施肥料,特别是磷钾肥,促进植株生长,既可提高辣椒产量,又可创造不利瘤缘蝽发生的环境条件,从而控制其危害。1·3清除杂草及被害残株通过铲除菜地周围的杂草,创造不利于瘤缘蝽…  相似文献   

9.
华稻缘蝽Leptocorisa chinensis Dall.和稻棘缘蝽Cleus Punctiger Dall.是我省水稻上两种最常见的缘蝽科昆虫,还为害其他一些作物。省内每个县、社,甚至每个生产队、每一地段,均可采到。局部密度较高,刺吸茎叶汁液,特别在灌浆乳熟期,能造成麻谷或不实粒,影响产量和品质极大。现据1978—1980年在南昌饲养观察结果,分别记述如下。  相似文献   

10.
斑须蝽犤Dolycorisbaccarum(Linnaeus)犦又称细毛蝽。原为小麦、玉米、西瓜等作物主要害虫,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随着种植业结构调整,梨园面积扩大,斑须蝽逐渐转移为害梨树。由于该虫较其他椿象耐低温,世代多,目前已成为郓城县梨园椿象的优势种群。据1998年调查,何庄林场梨园被害果率10%~20%,极大地阻碍了梨业的发展。为此,我们从1998年起在何庄林场设点对该虫的发生规律、生活习性进行系统调查、研究,并提出了综合防治技术。1为害状斑须蝽在本县梨园均有分布,且为害均较重。若虫和成虫以刺吸式口器为害梨树的花序、幼叶、嫩梢及果实。造…  相似文献   

11.
大稻缘蝽(LeptocorisaacutaThunberg)在南丹县历年轻发生,不造成大的损失,但1997年在迟熟中稻田局部发生严重。发生面积333.3hm2,占种植面积的3.7%,减产一般20%~30%,严重的达50%~60%,损失粮食120万Kg。  9月上旬在车河镇的骆马村、芒场镇的芒场村、八圩乡的关西村等地调查,平均虫口密度40444头/666.7m2,最高的田块达160000头/666.7m2。部份田块有稻绿蝽混合为害,稻绿蝽占蝽象类总数的25%。大稻缘蝽有群集性,常数头集中在正值灌浆期的迟熟中稻吸食嫩穗谷粒的汁液,使稻穗颗粒不饱满,变成白穗或部份不结实的瘪谷,严重影响粮食产量。  …  相似文献   

12.
笔者于2019年研究了河北省中部地区春播大豆田点蜂缘蝽发生动态,据此制作了点蜂缘蝽在大豆田内的累积虫日指数图,并分析大豆不同生育时期点蜂缘蝽累积虫日与大豆产量的线性关系。结果表明,河北省点蜂缘蝽第1代成虫于7月中下旬开始转移到春播大豆田为害,待第2代成虫羽化后便逐渐迁出大豆田。分析点蜂缘蝽累积虫日与大豆产量关系,发现大豆嫩果期点蜂缘蝽累积虫日指数与大豆产量显著相关(P=0.026 6,R2=0.746 0),点蜂缘蝽高峰期累积虫日与大豆产量相关性次之,其R2为0.726 9,而大豆全生育期累积虫日与大豆产量R2为0.663 4。三种利用累积虫日法研究点蜂缘蝽对大豆产量影响线性相关性均高于采用点蜂缘蝽高峰期虫量的分析结果(R2为0.597 7),其中大豆嫩果期点蜂缘蝽累积虫日指数最能准确反映出其对大豆产量的影响。本研究将为大豆田点蜂缘蝽防治指标的确定,及其合理化学防治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3.
对9种主要为害果树、林木、蔬菜、稻麦、烟草、药草等植物有害蝽类昆虫高龄若虫龄期区分进行了研究,各种类的1~5龄若虫及成虫标本均通过田间采集和室内饲养方法获取。通过对不同种类若虫进行形态特征的比较形态学研究,提供了3~5龄若虫间的鉴别特征。9种有害蝽象分别为:华麦蝽Aelia nasuta Wagner、斑须蝽Dolycoris baccarum(L.)、麻皮蝽Erthesina fullo(Thunberg)、菜蝽Eurydema dominulus(Scopoli)、横纹菜蝽Eurydema gebleri Kolenati、茶翅蝽Halyomorpha halys(Stl)、二星蝽Stollia guttiger(Thunberg)、红脊长蝽Tropidothorax elegans(Distant)、瘤缘蝽Acanthocoris scaber(Linnaeus)。  相似文献   

14.
80年代中期稻绿蝽 Nezara viridula var.smaragduta Fabr.在我区发生为害逐年加重,1987年暴发为害,给农业生产造成较大的损失。鉴于稻绿蝽在本地规律尚不清楚,缺少测报及防治方法。为此,作者在1987~1989年对稻绿蝽在上述方面进行了研究,现将结果报道于后。  相似文献   

15.
梨冠网蝽对贴梗海棠的为害及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董如义  皱军 《植物医生》2009,22(3):23-24
梨冠网蝽在华北地区一年发生3-4代,近年来,梨冠网蝽的为害呈逐年加重趋势。文章介绍了梨冠网蝽的发生规律和在贴梗海棠上的为害特点、形态特征及生态习性,并提出了具体的防治方法。  相似文献   

16.
稻绿蝽Nezara Viridula(Linnaes)为害烟草的严重性尚未引起各烟区的注意,而武鸣县近年来烟草受稻绿蝽的为害时常发生,有的烟区相当严重,影响了烟叶的产量和质量.为此,我们对稻绿蝽为害烟草的情况作了一些初步调查,现整理如下.1 为害情况根据1991~1992年的调查,武鸣县14个种烟乡(镇)都不同程度地受到稻绿蝽的为害,受为害较重的乡(镇)有:罗波、陆斡、太平、宁武、玉泉等烟区,受害面积占当年种植面积的15%~30%.1992年5月间,我们在罗波乡凤林村11队、太平乡新联村9、10队烟田中调查,受害烟株占16%~34%,每百株烟有虫38~66头,最高达800头.受害叶片少则1片,多则4片.主要为害烟株上部开  相似文献   

17.
刘贺昌 《植物保护》1994,20(3):38-39
冀东地区麦根蝽象生活习性及防治刘贺昌(河北农业技术师范学院昌黎066600)麦根蝽象,又名地臭虫,成虫和若虫以刺吸口器吸作物根部汁液,主要为害小麦、高粱、玉米、谷子等禾本科作物,此外还为害大豆、甘薯等。受害谷子、高粱、玉米苗期叶片干黄矮化,重者成片枯...  相似文献   

18.
王克臻  王义平 《植物保护》2021,47(6):248-253
雷竹Phyllostachys praecox是我国特有的优良笋用竹种, 在南方竹产区经济发展中占据重要地位。随着竹林栽培面积的不断扩大, 竹林生物多样性和生态系统稳定性不断降低, 竹林害虫日益猖獗, 成为制约竹产业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为了有效控制雷竹林害虫, 本试验首次将频振式杀虫灯应用到雷竹林趋光性害虫防治中, 选用6种不同波长的杀虫灯进行试验, 光源分别为365、380、395 nm的3种波长紫外光和420、460、520 nm的3种波长可见光, 明确雷竹林害虫发生情况及规律, 探究雷竹林中频振式杀虫灯的科学使用方法。试验结果表明, 395 nm波长杀虫灯不仅对筛胸梳爪叩甲、沟胸重脊叩甲等鞘翅目害虫和竹卵圆蝽、黑竹缘蝽等半翅目害虫诱杀效果最好, 而且对鳞翅目害虫也有一定的诱杀效果, 综合防治能力较好。365 nm波长杀虫灯对竹林鳞翅目害虫诱杀效果最好, 适用于竹笋夜蛾、竹织叶野螟、二色绿刺蛾等鳞翅目害虫为害严重的竹林。520 nm波长杀虫灯对膜翅目害虫的诱杀效果最好, 同时对半翅目害虫也有一定的诱杀效果, 适用于竹瘿广肩小蜂、刚竹泰广肩小蜂等膜翅目及竹卵圆蝽、黑竹缘蝽等半翅目害虫为害严重的竹林。本研究可为频振式杀虫灯监测防治雷竹林趋光性害虫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9.
绿盲蝽对冬枣不同生长期的为害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为了解绿盲蝽对其重要果树寄主冬枣的为害特点,通过对各生长期叶、蕾、花、幼果等易受害部位接虫试验,研究绿盲蝽对冬枣的为害规律及其对冬枣坐果的影响。结果显示,不同生长期各部位的被害率和刺点数均随着接虫数的增加而增大。嫩叶期最幼嫩的部位顶芽和第1片叶被害率均为100%,第4、5片叶的被害率均为0;相同接虫密度下,花的刺点数显著高于蕾和幼果;花蕾并存时,花的刺点数显著高于蕾,而被害率无显著差异。花期受害后,坐果数显著降低,其中接1、2、3、4、5头绿盲蝽坐果数分别降低了49.49%、59.60%、84.85%、94.95%、94.87%。研究表明,绿盲蝽对冬枣的为害有明显趋嫩和趋花性,花期受害后对产量的影响最大,应加强对花、幼果期绿盲蝽种群的控制。  相似文献   

20.
在陕西省安康市开展了为期3年的茶脊冠网蝽发生情况调查和防治药剂筛选试验。结果表明,茶脊冠网蝽在安康市茶叶主产区一年发生3代。以卵越冬。4月中、下旬,7月中旬,9月上、中旬的若虫盛发期是防治关键时期。25%噻虫嗪水分散粒剂6 g/667m2或10%联苯菊酯水乳剂30 m L/667m2、20%啶虫脒可溶粉剂8 g/667m2对控制该虫为害具有较好的效果。为害隐蔽、农民防治意识不强、防控手段较少是该虫在当地重发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