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21 毫秒
1.
PFOS是农用化学污染物中最难降解且具有致癌毒性的物质,为促进红火蚁防控领域PFOS的全面退出,寻求能有效控制红火蚁的替代药剂,2019年在福建省永安市组织开展了PFOS替代药剂示范,介绍示范开展情况,并对替代药剂0.1%茚虫威饵剂的防效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2.
红火蚁是一种极具危险性的入侵物种,在入侵区给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带来严重威胁。目前主要利用人工合成的化学药剂防治红火蚁。然而,长期大量使用化学药剂会导致红火蚁产生耐药性和破坏生态环境等不良影响。近年来,越来越多的研究发现天然产物对红火蚁具有良好的触杀、驱避和熏蒸作用。本文就天然产物对红火蚁的生物活性及其开发为饵剂、触杀型药剂和驱避剂等的潜力以及应用效果进行简要总结与讨论,以期为红火蚁的绿色防控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几种毒饵对红火蚁的室内诱杀药效试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阿维菌素、吡丙醚、氟虫腈、吡虫啉、毒死蜱和氟磺酰胺等6种毒饵在室内对红火蚁进行诱杀实验结果表明:氟磺酰胺和吡丙醚的药效均属于慢性,较适于作为红火蚁防控根除的诱杀毒饵药剂;阿维菌素和吡虫啉的药效介于急、慢性之间;而氟虫腈、毒死蜱属于急性毒杀药剂,不适于作为红火蚁诱杀毒饵.其中0.5%氟磺酰胺饵剂作为广西红火蚁发生区的面上防治药剂已取得显著控制效果.  相似文献   

4.
红火蚁是世界范围内重要入侵有害生物,预测和研究红火蚁在我国的适生区,可为红火蚁的监测和防控提供理论依据。本研究搜集并整理红火蚁在我国区县级的发生点数据,通过计算2000—2022年间月最高气温、月最低气温和月降水量等19个生物气候变量之间的相关性,使用VIF和Pearson检验筛选获得6个最主要的气候变量,基于Biomod2的组合模型对当前红火蚁适生区进行了预测。结果显示,影响红火蚁适生区分布最重要的环境因子为气温季节性变动系数与平均气温日较差,当前时期的红火蚁高度适生区集中在海南、广东、广西、福建、浙江、贵州、云南、江西和重庆等省市,研究结果为红火蚁的监测预警和科学防控提供理论支撑。  相似文献   

5.
本文选用0.1%茚虫威饵剂和1.0%氟蚁腙饵剂对红火蚁进行防治应用示范,结果表明,使用0.1%茚虫威饵剂0.30 kg/667m~2和1.0%氟蚁腙饵剂0.45 kg/667m~2防治红火蚁,药后67 d对蚁巢及工蚁的防治效果均达到97%以上,都具有很好的防治效果,可以替代PFOS类药剂氟虫胺饵剂在生产上使用。建议生产使用0.1%茚虫威饵剂和1.0%氟蚁腙饵剂防治红火蚁时,每个蚁丘投药饵20~30 g,要分别在第一次施药后的30 d和60 d针对残存的活动蚁巢再补施药1次,才能确保把活动的蚁巢全面杀灭。  相似文献   

6.
为了探讨氟虫胺、吡虫啉、阿维菌素、毒死蜱4种药剂对红火蚁野外的毒杀效果。采用毒饵法对试验区内的红火蚁蚁巢进行处理。结果表明:0.5%氟虫胺饵剂和2.0%吡虫啉饵剂对红火蚁蚁巢的防控效果最好,校正减退率分别可达81.16%、79.17%。其次是0.8%氟虫胺饵剂,校正减退率最高可达76.79%。阿维菌素也表现出较好的灭杀效果,校正减退率达63.16%;而1.0%吡虫啉及0.4%毒死蜱微胶囊饵剂对红火蚁的效果最差。通过试验得出:0.5%氟虫胺和2.0%吡虫啉对红火蚁蚁巢的防控效果最好,为研制防治红火蚁的有效药剂之一。  相似文献   

7.
红火蚁入侵广东省已17年,本文介绍了广东省红火蚁的发生面积、传播途径及分布区域,分析了红火蚁防控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统一思想,提高认识;政府主导,属地负责;部门协同,落实任务;植物检疫,监管执法;科学防控,确保实效;科学指导,宣传培训."的防控对策,以期对广东及其他省份红火蚁疫情防控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基于GIS和气候、种群动态模型的红火蚁适生性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进行红火蚁Solenopsis invicta适生性分析,找出制约红火蚁种群发展因素及其潜在的地理分布是开展防控、监管工作的重要基础。利用气候模型和种群动态模型对红火蚁在中国可能的分布范围进行分析,并从地温和降雨两个方面探讨了其气候制约因素的地理分布特征。预测结果表明,红火蚁在我国广东、广西、福建、台湾、海南入侵定殖可能性很高,气候条件不能构成制约因素。云贵高原东南部、四川东部以及重庆、湖南、湖北、江西、浙江、安徽、江苏局部地区也存在被红火蚁入侵定殖的风险。两个模型预测相似的红火蚁分布北界为川西高原、陇南、关中、山西南部、河南北部、山东南部一线。当前红火蚁分布还远未达到其分布北界,且其分布范围还不大,仍然可通过执行严格防控、检疫策略以防止红火蚁进一步蔓延。  相似文献   

9.
红火蚁2004年9月入侵我国广东省,已在全国152个县(市、区)发生为害,被农业部、国家林业局列入全国农业、林业植物检疫性有害生物名单。2014年9月在重庆市首次发现红火蚁入侵,通过应急防控和科学监测,取得了明显的防治效果。介绍红火蚁的鉴别方法和防治技术,以便更好地控制红火蚁的为害、蔓延。  相似文献   

10.
正云南省文山州2014年7月首次在辖区富宁县境内发现红火蚁疫情,之后其他相关县市陆续报告有红火蚁疫情发生。2015年5~12月文山州组织专业技术人员对全州8个县开展疫情普查,共有430个监测点。疫情调查参照"红火蚁防控应急预案中红火蚁调查监测技术方案"、国家标准GB/T 23626-2009"红火蚁疫情监测规程"执行。采用GPS定位法对蚁巢进行定位,并在蚁巢旁边用红色的指示牌进行标记,  相似文献   

11.
红火蚁是全球公认的百种最具危险性入侵物种之一。本文分析了云南省红火蚁发生分布传播特点,从压实各方防控责任、建立科学防控机制、加强调运检疫监管、强化疫情监测防控、广泛开展宣传培训等方面,总结了云南省阻截防控红火蚁的主要做法;分析了疫情防控工作存在的防控经费投入不足、防控组织化程度低、防治规范化落实难、防控技术储备欠缺等主要问题,提出加大资金投入、完善防控策略、开展技术研究、研究根除案例、加强宣传培训等科学防控红火蚁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2.
江西水稻农药减量技术集成优化与推广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介绍了江西省水稻播种、水稻病虫害防控及大力推广水稻病虫害绿色防控农药减量技术的概况。优先应用生态调控、理化诱控、生物防控等绿色防控技术,集成优化新型药剂替代老药剂、高效植保药械替代传统施药机械、应用助剂等水稻农药减量技术,以统防统治方式,提高病虫害防控效果、效率和效益,通过政府引导、项目引领、加强宣传和创新融合等措施积极推进农药零增长行动。本省农药使用量连年减少,统防统治和绿色防控覆盖率、农药利用率逐年提高。  相似文献   

13.
红火蚁自2004年入侵我国后,发生范围迅速扩大,已扩散到我国12个省份的579个县级行政区,对我国南方大部分地区的农业生产、居民生活、生物多样性和公共设施造成较大威胁。为有效控制红火蚁疫情,2022年广东省南雄市探索形成了“政府组织、群众参与、专业化公司协作”的“全民防控”新模式,依托红火蚁云采集系统采取“灭蚁巢、有补助”方式开展红火蚁防控,可调动群众积极性,有利于推进红火蚁群防群控工作,有效控制了红火蚁的发生与蔓延,为红火蚁疫情防控提供了新的借鉴。  相似文献   

14.
重大和突发植物疫情协作防控工作进展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为有效控制红火蚁等重大植物检疫性有害生物的扩散与为害,保护我国农业生产、生态环境和农产品贸易安全.支持粮食增产和农民增收,2006年以来.农业部成立了红火蚁等14个重大植物检疫性有害生物联合监测与防控协作组(以下简称"协作组").  相似文献   

15.
近几年,在我国广东、福建、湖南等省发生了外来入侵的红火蚁,给社会生活和经济发展带来了严重影响。农业部非常重视红火蚁的防治,于2006年1月17日发布公告,将红火蚁定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入境植物检疫性有害生物和全国植物检疫性有害生物,制定并启动了《红火蚁疫情防控应急预案》。由于红火蚁已经在美国定殖70多年,发生规律和防治技术已基本掌握,对经济社会的影响得到了控制。现将美国红火蚁的发生与防治情况做一介绍,希望能给我国红火蚁的控制提供一些参考。  相似文献   

16.
广西于2005年发现了红火蚁,对生态和生产生活造成了严重影响,全区各地开始加强对红火蚁的防控。本研究基于OvitalMap和ArcGIS对钦州部分地区的红火蚁发生情况进行了调查。调查结果表明:红火蚁蚁巢密度在工厂附近最大,农田、商铺、工地、人工林地次之,公园、生活区、自然林最小;在调查区域内红火蚁以轻度发生为主;红火蚁有由港口向市区传播的趋势。这说明红火蚁已适应了钦州的生态环境,应加大防控力度阻止其进一步扩散。  相似文献   

17.
《昆虫天敌》2006,28(3):119-119
8月18日,台湾朝阳科技大学的王顺成博士率检验检疫专家代表团一行四人到广东省昆虫研究所访问,双方就共同学科方向和研究领域开展了交流,特别是在红火蚁的防控方面进行了探讨。会议上,两岸专家们就昆虫学有关专业知识进行了交流,其中重点针对红火蚁的发生规律、防控措施和防治药剂及其药效、成份等问题进行了积极探讨。跟随李丽英等老  相似文献   

18.
近几年,在我国广东、福建、湖南等省发生了外来入侵的红火蚁,给社会生活和经济发展带来了严重影响。农业部非常重视红火蚁的防治,于2006年1月17日发布公告,将红火蚁定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入境植物检疫性有害生物和全国植物检疫性有害生物,制定并启动了《红火蚁疫情防控应急预案》。由于红火蚁已经在美国定殖70多年,发生规律和防治技术已基本掌握,对经济社会的影响得到了控制。现将美国红火蚁的发生与防治情况做一介绍,希望能给我国红火蚁的控制提供一些参考。1发生历史[1,2]当前有4种火蚁被发现分布在美国东南边境。其中热带火蚁(Solenopsis g…  相似文献   

19.
2004年9月,我国广东省吴川市首次发现红火蚁(Solenopsis invicta)疫情,后经过调查发现,在广东省深圳市、惠州市、广州市和湖南张家界等也出现了红火蚁疫情,经过风险分析发现,我国长江以南地区为红火蚁疫情发生的高风险地区。同时自2005年3月以来我国出入境检验检疫机构在广东增城、江苏张家港、江苏常熟等口岸从进境的废纸、原木、木质包装已多次截获红火蚁。我国已将红火蚁定为进境植物检疫性有害生物和国内植物检疫性有害生物,对红火蚁进行防控。1红火蚁在美国的发生危害情况及防控措施到1953年美国农业部第1次正式调查时,红火蚁已扩散到美国南部的广大地区,取代了本地火蚁和入侵黑火蚁。目前,红火蚁在美国南部13个州建立了种群,被其占领的土地超过1.3亿hm2,每百万hm2土地上分布的红火蚁重量为18~35万t。据统计,在美国历史上有80多人因红火蚁叮咬而死亡,仅得克萨斯州因红火蚁危害造成的损失每年高达10亿美元,不包括医疗和生态环境方面的损失,美国一些电话和电子公司每年要花费几百万美元来防治红火蚁和更换被其损坏的电器设备,每年红火蚁对美国南部受害地区造成的总损失达50亿美元。1.1防控策略20世纪50年代,美国...  相似文献   

20.
连平县红火蚁疫情的监测及防控效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红火蚁在广东省连平县的发生概况、当地开展的疫情普查和防控工作,以及防控工作取得的成效。从2006年9月至2009年3月,经对红火蚁发生区多次、多点监测,以及多次对发生核心区周围3 km范围的多点监测结果显示,均未发现红火蚁踪迹,达到了扑灭疫情的目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