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麦长管蚜在不同温度下的年龄-龄期生命表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为了解温度对麦长管蚜Sitobion avenae (Fabricius) 种群动态的影响,采用生命表方法研究了16、19、22、25、28 ℃共5个不同温度下麦长管蚜的实验种群生命表,并分析了温度对麦长管蚜各生命表参数的影响。结果表明:麦长管蚜繁殖力(F)、净生殖率(R0)、成蚜历期及寿命均随温度升高呈先增加后减小的趋势,在22 ℃时最大,分别为16.7±2.0头、14.11±1.90头、15.6±1.6 d、26.4±1.5 d。各龄若蚜发育历期和平均世代周期(T)随温度升高而缩短,在25 ℃时最短,其中T为12.83±0.30 d。内禀增长率(r)、周限增长率(λ)随温度升高而增大,在25 ℃时最大,分别为0.20±0.01/d和1.22±0.01/d。当温度达到28 ℃,内禀增长率出现负值为-0.14±0.02/d,周限增长率、净生殖率、繁殖力、寿命均最小,分别为0.87±0.02/d、0.16±0.04头、0.4±0.1头、15.5±0.3 d。除平均世代周期外,其它参数值在22 ℃均高于19 ℃,但无显著差异。表明麦长管蚜的生长繁殖在19 ℃和22 ℃较适,而在28 ℃受到抑制。  相似文献   

2.
为了明确Cd与Zn复合胁迫对麦长管蚜Sitobion avenae(Fabricius)生长发育与繁殖的影响,在室内采用不同含量Cd~(2+)与Zn~(2+)溶液交互处理土壤-小麦-麦长管蚜系统,利用特定年龄生命表研究在不同含量Cd与Zn复合胁迫下麦长管蚜生命参数及繁殖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Cd、Zn以及Cd与Zn交互作用均极显著影响麦长管蚜的生命参数与繁殖,其中Zn对麦长管蚜种群参数的影响最大。在40 mg/kg Cd与400 mg/kg Zn复合胁迫下,麦长管蚜种群的内禀增长率、净增值率显著高于单一Cd胁迫;但不同含量Cd与800、1 600 mg/kg高含量Zn或不同含量的Zn与120、240 mg/kg高含量Cd复合胁迫时,其内禀增长率与净增值率却逐渐下降;其平均世代周期在复合胁迫条件下显著低于单一Cd胁迫。生殖力曲线面积的变化规律与种群参数的变化规律相同,推测40 mg/kg和400 mg/kg分别为Cd与Zn复合胁迫的关键含量。研究表明,低含量Cd与Zn复合胁迫能显著促进麦长管蚜生长发育,而高含量Cd与Zn复合胁迫并不能促进麦长管蚜的生长发育。  相似文献   

3.
温度对棉黑蚜生长发育和繁殖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孙艳  冯丽凯  张学坤  刘政 《植物保护》2017,43(3):114-117
在室内5个温度梯度(18、21、24、27、30℃)下,组建棉黑蚜的实验种群生命表,探讨温度对棉黑蚜在棉花寄主上生长发育、存活和繁殖的影响。结果表明:18、21、24、27、30℃时,棉黑蚜若虫的总发育历期分别为10.46、7.4、6.07、4.98、4.52d;成虫寿命分别为25.4、21.5、18.4、13.8、13.3d;成虫产蚜量分别为57.5、68.9、64.8、49.6、30.8头。随着温度的升高,棉黑蚜若虫的发育历期、成虫寿命显著缩短,产蚜量随温度升高先增加后减少。种群的内禀增长率在27℃最大。温度对棉黑蚜的生长发育和繁殖有显著影响,本研究结果对棉黑蚜预测预报和综合防治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通过室内饲养观察,研究了苜蓿斑蚜在准格尔苜蓿上的生长发育和繁殖情况,组建了其特定年龄生命表和繁殖特征生命表.结果表明,在室内(25±1)℃恒温条件下,苜蓿斑蚜的世代总存活率为75.33%,每雌平均产蚜量为(25.45±2.04)头,种群趋势指数(I)为9.93.其内禀增长率(rm)、周限增长率(λ)、净增殖率(R0)、种群世代平均周期(T)和种群加倍时间(DDP)分别为0.42、1.52、13.04、11.97 d和1.64d.  相似文献   

5.
为明确温度对星豹蛛Pardosa astrigera生长发育和繁殖的影响,在室内测定17、21、25、29和33℃温度下星豹蛛各发育阶段的发育历期和繁殖力,并构建其年龄-龄期两性生命表,利用构建的生命表分析不同温度下星豹蛛的存活率、繁殖力、寿命期望、繁殖值和种群参数。结果表明,当温度为17~33℃时,随着温度升高星豹蛛成蛛前发育历期呈先缩短后延长的趋势,当温度为25℃时,星豹蛛雌、雄成蛛前发育历期最短,分别为47.8 d和50.5 d;当温度为17、21、25、29和33℃时,星豹蛛雌成蛛第1次繁殖分别于第108天、第63天、第57天、第46天和第60天开始;在17~33℃范围内,随着温度升高,星豹蛛种群特定年龄净繁殖力先升高后降低,29℃时达到最高;在17~33℃范围内,星豹蛛的内禀增长率、周限增长率和净生殖率随温度升高呈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25℃时达到最大值,分别为0.04 d-1、1.04 d-1和9.95;在25~33℃范围内,随温度升高平均世代周期则呈先降低后增加的趋势,在25℃时出现最小值,为54.8 d。表明25℃和29℃分别是星豹蛛种群增长和繁殖的最适宜温度。  相似文献   

6.
利用吡虫啉种子包衣技术防治麦蚜是我国小麦主产区一项重要的防控措施,目前对麦蚜的防控效果评价主要集中在自然混合种群上,对室内种群尤其是麦无网长管蚜的研究报道较少。为了明确吡虫啉种衣剂对单一蚜虫种类的影响,本文利用吡虫啉悬浮种衣剂处理的小麦苗接种4种蚜虫,分别于3、6和9 d后检查死亡率。并采用生命表方法评价种衣剂处理对麦无网长管生长发育、繁殖和种群生命参数的影响。结果表明:种衣剂处理小麦苗接种的4种蚜虫,3 d后死亡率大小依次为禾谷缢管蚜麦长管蚜麦二叉蚜麦无网长管蚜,6 d后禾谷缢管蚜和麦长管蚜全部死亡;9 d后麦二叉蚜全部死亡,但麦无网长管蚜死亡率仅为10.3%。生命表结果表明:麦无网长管蚜大部分个体在种衣剂处理麦苗上可以完成整个世代周期,但其生长发育延缓,存活率、寿命和繁殖力显著下降,内禀增长率(r_m)、周限增长率(λ)、净生殖率(R_0)显著降低,平均世代周期(T)显著延长。研究结果进一步证实吡虫啉包衣处理对麦长管蚜、禾谷缢管蚜、麦二叉蚜具有很好的防治效果,但对麦无网长管蚜防效较差。  相似文献   

7.
不同温度下的豌豆蚜实验种群生命表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在6种温度(12、15、18、21、24℃和27℃)和相对湿度为80%的条件下,研究了温度对豌豆蚜发育和增殖的影响。组建了生命表,并统计出种群内禀增长率、净增殖率、世代平均周期、种群加倍时间和周限增长率等种群动态参数。结果表明,在试验温度范围内,豌豆蚜的发育历期随温度升高而缩短。种群的内禀增长率在24℃条件下最大(rm=0.281 0),相应的种群净增殖率(R0)、周限增长率(λ)、平均世代周期(T)和种群加倍时间(t)分别为17.030 9、1.324 5、10.089 3 d和2.466 7 d。  相似文献   

8.
亢菊侠  杨林  兰文学 《植物保护》2021,47(5):164-170
植物病毒与介体蚜虫存在复杂的互作关系。前人关于植物病毒对蚜虫调控作用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植物病毒通过寄主植物对蚜虫的间接影响上,未见植物病毒对介体蚜虫适合度直接调控的报道。鉴于此,我们以麦长管蚜Sitobion miscanthi (Takahashi)为试虫,以其传播的大麦黄矮病毒-GAV(Barley yellow dwarf virus GAV,BYDV-GAV)为测试病毒,以全纯人工饲料加入BYDV-GAV病毒提取液饲养麦长管蚜4 d,使之在不接触寄主植物条件下获毒,然后分别在全纯人工饲料和无毒小麦叶片上继续饲养,直至死亡。利用生命表技术分析麦长管蚜生长发育和繁殖参数。研究结果表明:在无毒小麦叶片饲养条件下,与未获毒对照麦长管蚜相比,获毒后麦长管蚜生活史参数成虫历期和产仔天数显著降低,繁殖力显著增加;种群参数内禀增长率、净繁殖率、周限增长率显著增加,平均世代周期显著降低。在全纯人工饲料条件下,与未获毒对照相比,获毒后麦长管蚜仅成虫历期和产仔天数显著下降,而其他生活史参数及种群参数均无显著差异。说明BYDV-GAV使得介体麦长管蚜在小麦叶片上的适合度显著提高,这是由麦长管蚜与寄主植物互作引起的,而病毒对介体麦长管蚜的适合度无直接调控作用。  相似文献   

9.
以豌豆修尾蚜为猎物的大草蛉两性生命表和捕食率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为明确大草蛉Chrysopa pallens (Rambur)的发育、存活、繁殖和捕食能力,利用年龄-龄期两性生命表方法,在25 ℃、光周期L 15:D 9条件下研究了以豌豆修尾蚜Megoura japonica (Matsumura)为猎物的大草蛉的生命表及其捕食率。结果表明:大草蛉雌成虫个体的繁殖力为683.6±55.99粒,种群的内禀增长率、周限增长率、净增殖率和平均世代周期分别为0.1247/d、1.133/d、333.64粒/个体和46.5 d;大草蛉幼虫、雌成虫和雄成虫个体的平均捕食率分别为145.25、1 192.47和669.08头。若考虑存活率,个体的净捕食率为1 026.26头;从猎物种群到捕食者后代的转化率为3.08;种群个体的稳定捕食率和周限捕食率分别为5.49和6.22头。表明以豌豆修尾蚜为猎物时,大草蛉表现出较好的个体发育、种群增长和捕食特性,豌豆修尾蚜可作为大草蛉人工繁殖选择的猎物之一。  相似文献   

10.
为探究磁场对桃蚜Myzus persicae生长发育和种群参数的影响,于室内对24 h内孵化的桃蚜1龄若虫分别进行0.065、0.100、0.178和0.280 T强度辐射,测定辐射后桃蚜发育历期,并构建特定年龄-龄期两性生命表,利用构建的生命表分析磁场辐射对其存活率、繁殖力、繁殖值、寿命期望和种群参数的影响。结果表明,当磁场强度为0.065、0.100、0.178和0.280 T时,成虫前期发育历期随着磁场强度的增强先缩短后延长,当磁场强度为0.100 T时成虫前期寿命最短,为8.00 d,当磁场强度为0.280 T时成虫前期寿命最长,为9.00 d,均低于对照的9.63 d。当磁场强度为0.065、0.100、0.178和0.280 T时,桃蚜第1次繁殖分别于第5.5、5.0、5.5和5.5天开始,均早于对照(第7天开始产蚜)。当磁场强度为0.065、0.100 T、0.176和0.280 T时,桃蚜种群特定年龄净繁殖力均呈现波动性变化,但4个磁场强度下的桃蚜种群特定年龄净繁殖力均显著低于对照,峰值分别为0.6、1.0、0.8和0.7头。当磁场强度为0.065、0.100、0.17...  相似文献   

11.
为明确气候变暖对不同纬度带麦田麦长管蚜Sitobion avenae和禾谷缢管蚜Rhopalosiphum padi种群动态的影响,在高纬度的河北省廊坊市(39°30′N,116°36′E)和相对低纬度的河南省原阳县(34°55′N,114°15′E)开展红外线辐射增温试验,调查廊坊市(+2.00℃)和原阳县(+1.18℃)2个试验点的增温处理小区和对照小区麦长管蚜和禾谷缢管蚜的种群动态,并计算其盛期发生比值。结果表明,增温使廊坊市试验点的麦长管蚜始见期、峰期分别提前21、7 d,使原阳县试验点的麦长管蚜始见期、峰期分别提前14、14 d;而禾谷缢管蚜的始见期和峰期仅在原阳县试验点提前31 d和7 d。增温使廊坊市试验点的麦长管蚜盛期蚜量、峰期蚜量分别显著增加了139.21%和77.83%,禾谷缢管蚜盛期蚜量和峰期蚜量分别显著增加了157.31%和130.16%;增温使原阳县试验点的麦长管蚜盛期蚜量、峰期蚜量分别显著增加了149.62%和176.52%,禾谷缢管蚜/麦长管蚜的盛期蚜量比值显著降低了43.21%。表明增温有利于高纬度地区(廊坊市)麦长管蚜和禾谷缢管蚜种群增长,而在低纬度地区(原阳县)仅有利于麦长管蚜种群增长。  相似文献   

12.
为明确温度对早熟禾拟茎草螟Parapediasia teterrella(Zincken)生长发育和繁殖的影响,在室内采用两性生命表方法研究了不同恒温条件下(19、22、26、30、33℃)该虫各虫态的发育历期和繁殖力,并组建了该虫在不同恒温下的年龄–龄期两性生命表。结果表明:早熟禾拟茎草螟的发育历期、成虫寿命随温度的升高而缩短,繁殖力则随温度升高呈先增加后减小的趋势;33℃下,早熟禾拟茎草螟总发育历期最短为23.8 d;26℃和30℃下繁殖力最高,平均分别为283.5粒和265.4粒。早熟禾拟茎草螟世代发育起点温度和有效积温分别为14.6℃和420.0日度;平均世代周期随温度升高而缩短,内禀增长率、周限增长率和净增殖率随着温度升高呈先增加后减小的趋势,内禀增长率、周限增长率在30℃下最大,分别为0.14和1.15,净增殖率在26℃下最大为63.64。表明早熟禾拟茎草螟种群生长繁殖最适宜的温度范围在26~30℃之间。  相似文献   

13.
麦长管蚜自然种群结构动态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采用田间系统调查的方法,观察了麦长管蚜在小麦拔节期一成熟期种群结构的动态.结果显示,麦长管蚜在种群发展过程中世代重叠,内部组成结构是一个有翅型与无翅型、成虫与若虫并存的混合体;各组分占种群的比例不均等.并随着小麦生育期和麦蚜种群发展过程而变化.在小麦乳熟期,翅型和虫态结构的比例表现为有翅型高于无翅型.若虫低于成虫.在其他生育期,则有翅型低于无翅型,低龄若虫>成虫>高龄若虫.结果表明,麦长管蚜内部结构的比例动态与小麦生育期关系密切,其组成结构特征直接反映了麦长管蚜种群的兴衰.  相似文献   

14.
麦长管蚜自然种群生命表研究初报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1986—1987年,用分代隔离观测等方法克服世代重叠和有翅蚜迁飞的干扰,研究了麦长管蚜自然种群特定年龄生命表,共获得9个世代的数据。分析结果表明,影响麦长管蚜自然种群波动的主要因素是天气条件和天敌;低龄若蚜主要受风雨影响,一次大风雨可使其密度下降30—80%,高龄若蚜和成蚜则受天敌和风雨共同作用;捕食性天敌对4种麦蚜间无选择性,而蚜茧蜂对禾谷缢管蚜和麦无网蚜控制作用很小。因此,麦长管蚜种群还受其它种麦蚜密度影响。  相似文献   

15.
不同温度下苹果蠹蛾实验种群生命表   总被引:5,自引:4,他引:1  
在15、20、25、28、31、34℃的恒温条件下,测定了苹果蠹蛾Cydiapomonella(L.)各发育历期、存活率及产卵量,组建了苹果蠹蛾实验种群生命表,以探讨温度对苹果蠹蛾生长发育和繁殖的影响。在15~31℃范围内,苹果蠹蛾各阶段发育历期随温度的升高而缩短,世代平均发育历期在15、20、25、28、31℃时分别为112.0、46.8、33.3、29.6、26.2天;在34℃时,苹果蠹蛾发育受阻,世代平均发育历期延长为31.4天。成虫寿命亦随温度的升高而缩短;单雌平均产卵量在25℃时最高,为92.7粒;在15和34℃条件下,没有有效卵产生。生命表分析显示,种群趋势指数(I)在20~31℃时均大于1,25℃时苹果蠹蛾种群内禀增长率(rm)和种群趋势指数最高,分别为0.0972和39.70。研究表明,25℃左右是苹果蠹蛾生长发育和繁殖的适宜温度,温度过高或偏低均不利于苹果蠹蛾的生长繁殖。  相似文献   

16.
为明确高温对棕榈蓟马Thrips palmi种群生长发育及其种群抗药性的影响,利用年龄-龄期两性生命表方法,比较了15~25℃(室内)和14~45℃(室外)变温刺激后棕榈蓟马的生命表参数,并采用微虫笼法测定了这2种自然变温饲养条件下棕榈蓟马种群对阿维菌素和噻虫嗪2种杀虫剂的敏感性。结果表明,14~45℃变温刺激后的室外棕榈蓟马种群发育速度较15~25℃变温刺激后的室内棕榈蓟马种群显著加快,前者平均世代周期为14.33 d,后者为19.09 d;14~45℃变温刺激后的室外棕榈蓟马种群净生殖率和内禀增长率分别为26.83和0.21,均显著低于15~25℃变温刺激后的室内棕榈蓟马种群的79.33和0.23;14~45℃变温刺激后的室外棕榈蓟马种群单雌产卵量为46.01粒,也显著低于15~25℃变温刺激后的室内棕榈蓟马种群的135.98粒;14~45℃变温刺激下,室外棕榈蓟马种群雌成虫和2龄若虫对2种杀虫剂的抗药性显著提高,且雌成虫比2龄若虫的抗药性强。表明波动高温刺激不仅抑制了棕榈蓟马的种群发展,也提高了种群对常规药剂阿维菌素和噻虫嗪的抗性。  相似文献   

17.
本文研究了山东危害忍冬新纪录种——忍冬皱背蚜(Trichosiphonaphis lonicerae Uye)在19、22、25、28℃和31℃5个恒定温度下,1~4龄若虫的发育历期、成虫寿命、产仔历期和产仔量。结果表明,在19~31℃温度范围内,忍冬皱背蚜各龄期若虫发育历期、成虫寿命和产仔历期随温度的上升而缩短,25℃时产仔量最大,平均单头雌虫产33.03头若蚜;忍冬皱背蚜1~4龄若虫、全若虫期发育起点温度分别为14.28、15.99、13.36、12.95、14.66℃,有效积温分别为26.43、23.15、30.18、27.81、127.12 d·℃。建立的发育起点温度和发育速率的相关式拟合度较高。本研究结果可为忍冬皱背蚜的预测预报和综合防治提供科学参考。  相似文献   

18.
研究了腐食酪螨在5个温度梯度下的实验种群生命表。结果表明,在12.5℃和30℃时,该种群的瞬时增长力和周限增长率均较小,分别为0.0556、1.0572和0.0568、1.0585。说明温度过低或过高,均不利于该螨的发育繁殖。20℃虽然世代净生殖率最高,但由于产卵时间较长,平均日产卵量较少,瞬时增长力也较小。25℃时,该种群的存活率最高(0.7292),瞬时增长力和周限增长率最大(0.2638和1.3019),日均产卵量最多,达21.87粒。  相似文献   

19.
选用甘肃省常见的13个小麦品种,通过蚜量比值法和生命参数法研究,比较了不同小麦品种对麦长管蚜生长发育的影响。结果表明,麦长管蚜相对日均体重增长率(MRGR)与净增值率(R0)呈显著正相关(P0.05),与内禀增长率(r)、周限增长率(λ)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与种群加倍时间(Tb)呈极显著负相关(P0.01);蚜量比值与R0、r、λ呈显著正相关(P0.05),与MRGR、体重差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与Tb呈显著负相关(P0.05)。发育历期与平均世代周期(T)呈显著正相关(P0.05),与种群加倍时间(Tb)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与内禀增长率(r)、周限增长率(λ)、相对日均体重增长率(MRGR)呈极显著负相关(P0.01);陇春杂2号上麦长管蚜的R0(41.959)、r (0.303)、λ(1.355)、MRGR(0.433)均大于其他12个小麦品种,且Tb(2.289)最短;永良15上麦长管蚜的r (0.256)、λ(1.292)、MRGR(0.395)均小于其他12个小麦品种,且Tb(2.715)最长,除甘春29和陇春杂2号为高感品种外,其他品种均为感虫品种。研究结果表明,抗性水平相同的不同小麦品种之间除T外,其他生物学参数之间差异显著,且MRGR在一定程度上可以代替特定时间生命表。  相似文献   

20.
为明确不同温度对草地贪夜蛾种群动态的影响,建立草地贪夜蛾种群动态模型,本研究通过建立年龄-阶段两性种群生命表得到了室内不同温度下草地贪夜蛾种群的生命表参数,并以此为基础预测了未来2个月内草地贪夜蛾的种群动态。结果表明:不同温度(20、24、28、32、36℃)条件下草地贪夜蛾各阶段发育历期、存活率及繁殖力有显著差异。草地贪夜蛾的世代周期随温度降低而显著延长。20℃条件下世代周期最长,为(75.25±1.23)d;36℃条件下最短,为(24.79±0.36)d。草地贪夜蛾从卵存活到成虫的概率32℃下最高,为80%;20℃下最低,仅为24%。24℃条件下单雌平均产卵量为(1 448.83±97.64)粒,显著高于其他温度条件下。24℃条件下,种群净增长率(R_0)最高,为420.16±71.48。内禀增长率(r)随温度升高先升高后降低,在28℃时达到最高值。根据种群生命表参数预测未来60 d内种群动态结果表明,较高温度有利于草地贪夜蛾种群世代数的增加,适当低温下产卵量大,更有利于种群数量的增加。本研究结果表明草地贪夜蛾有较广的适宜生存的温度范围,在20~36℃温度范围内均能完成生长发育和生殖。24~32℃是幼虫的最适生长发育温度范围,24℃是成虫最适的繁殖温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