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2017年3月份,贵州省铜仁市某猪场产房仔猪发生渗出性皮炎,为确定致病菌,从病猪病变皮肤分离并纯化细菌,经形态学观察、显微镜镜检、生化特性鉴定及PCR扩增鉴定,确定为猪葡萄球菌感染。药敏试验结果表明该菌株对庆大霉素高度敏感,对新生霉素、头孢唑啉、万古霉素等中度敏感,对青霉素、阿莫西林、磺胺类药物等耐药。根据试验结果对该猪场采取治疗防控措施,1个月后未发生新病例,且发病猪痂皮基本完全脱落,皮肤破裂处逐渐愈合且可见新生毛发长出。  相似文献   

2.
为了对重庆某发病猪场仔猪所患疾病进行诊治,试验采用细菌分离纯化、镜检及PCR鉴定,结合临床症状和病理剖检进行诊断,并根据药敏试验结果进行针对治疗。结果表明:该猪场仔猪所感染的病原为含有EXHA毒素的猪葡萄球菌,其对恩诺沙星与头孢吡肟高敏,经过2周的治疗,该猪场仔猪渗出性皮炎治愈率达到了63.89%。  相似文献   

3.
仔猪渗出性皮炎(Exudative Epidermitis,EE),也叫猪油皮病,是一种以表皮脱落、皮肤油脂样渗出以及体表结痂为特征的体表接触性传染病.该病多发于寒冷潮湿的冬春季节,哺乳仔猪及刚断奶保育猪多发,通常散发或小范围群发于猪群中,虽然发病率不高,但治愈率低,耐过猪生长速度受到严重影响.仔猪渗出性皮炎的病原主要为葡萄球菌,包括猪葡萄球菌、松鼠葡萄球菌[1].主要的致病因素是病原菌侵入血液循环造成的败血症及细菌繁殖产生的表皮脱落毒素.本文主要报道在临床见到1例仔猪渗出性皮炎,通过临床症状观察及流行病学调查初步判断为仔猪渗出性皮炎,实验室检验分离到1株细菌,经生化试验,PCR分子鉴定,基因序列分析,确定为猪葡萄球菌.我们通过药敏试验筛选敏感药物,清洁环境,结合其他有效的综合防控措施,控制了该病的蔓延.  相似文献   

4.
为了确定某猪场仔猪死亡的主要病原菌,分析该病原菌的耐药性,本试验对病死猪进行剖检,并从肺脏、脾脏中分离到一株细菌,随后进行分离菌形态观察、生化试验、细菌16S r RNA基因测序与药敏试验。结果表明该株分离菌为革兰氏阳性链状球菌,生化试验结果与链球菌的生化试验结果大致相符;细菌的16S r RNA基因序列经Blast同源性比较,与猪链球菌(Gen Bank CP007497.1)同源性为99%;药敏试验结果表明该株分离菌对氟喹诺酮类、β-内酰胺类多种药物敏感。细菌分离鉴定和药敏试验的结果为猪场发生该病时药物治疗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5.
《中国兽医学报》2015,(9):1456-1462
为确定广东省增城某猪场产房仔猪暴发渗出性皮炎的致病菌,从病猪心脏、肺脏、病变皮肤分离并纯化细菌,经形态学观察,镜检,生化特性及gap基因的序列分析,确定为猪葡萄球菌,命名为ZC-4株。药敏试验结果显示该菌株对头孢拉定、头孢唑啉、新生霉素高度敏感,对头孢噻肟、万古霉素、庆大霉素中度敏感,对青霉素、阿莫西林、磺胺类药物、链霉素、恩诺沙星等均耐药。对分离株毒素基因进行检测,结果显示,分离株携带ExhA毒素基因,测序结果表明,其编码区全长为822bp,编码274个氨基酸;氨基酸序列与丹麦分离株ExhA基因(AF515453)的同源性最高,为99.6%;遗传进化分析显示,分离株所携带的毒素基因与参考菌株猪葡萄球菌ExhA毒素基因聚类紧密,位于一个小的分支内。分离株致病性试验结果显示,分离株接种25日龄健康断奶仔猪后24h,病猪耳根、四肢内侧、背部、腹部、臀部、尾根等部位出现蜕皮并露出有液体渗出的鲜红创面,继而皮肤形成一层厚厚的结痂,说明该菌株具有较强的致病性。本试验为猪葡萄球菌疫苗的研制及致病机制研究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6.
为确定引发安达市的某奶牛场奶牛乳房炎的主要致病菌,对40份乳房炎乳汁进行实验室分子生物学检测及药敏试验,并对检测出金黄色葡萄球菌进行分离鉴定,结果鉴定出8株金黄色葡萄球菌。通过分子生物学检测确定其主要致病菌为无乳链球菌、肠球菌以及少许的金黄色葡萄球菌。药敏试验结果显示,氧氟沙星、恩诺沙星、头孢噻呋等敏感药物可作为该牛场的首选治疗药物。  相似文献   

7.
从渗出性皮炎患猪身上采样进行病原分离培养,得到4株优势菌,经鉴定,2株为葡萄球菌、2株为肠杆菌科细菌;以小鼠或乳鼠进行致死试验显示4株菌株均有一定的致死作用。对4株细菌进行药敏试验,结果均对多种抗菌药物耐药,仅对丁胺卡那霉素敏感。  相似文献   

8.
黑龙江省铁力市某原种猪场,有216头断奶仔猪,对其中患病仔猪进行临床及剖检的观察疑似副猪嗜血杆菌感染对该病例进行详细分离,通过细菌分离形态培养、生化试验、PCR鉴定和药敏试验等,确定该分离菌株为副猪嗜血杆菌。测定该临床上常用抗菌药物对分离菌株的敏感性,结果显示,对头孢噻呋、氟苯尼考、阿莫西林、头孢噻肟敏感,对头孢噻吩、氨苄青霉素、新霉素、头孢三嗪等8种药物耐药性,说明分离菌株抗药性比较严重。所以,提示临床防治该病时,应根据药敏试验结果进行防治。  相似文献   

9.
仔猪副伤寒的诊断、治疗与防控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研究采用常规细菌分离培养和生化试验、血清学凝集试验,对病猪场疑似病料的细菌分离菌株进行鉴定.结果分离菌株符合沙门氏菌检验标准,从而将猪场该次发病确诊为仔猪副伤寒,并采用纸片法进行药敏试验,筛选敏感药物进行治疗,从而降低了养殖户的经济损失.  相似文献   

10.
《养猪》2021,(3)
为确定湖南岳阳某猪场仔猪渗出性皮炎致病原,从该场发病仔猪组织(心脏、皮肤和肺脏)分离并纯化得到一株革兰氏阳性球菌,通过生化试验和分子生物学方法最终将其诊断为猪葡萄球菌,且该分离菌对昆明小鼠具有致病性,感染可引起其皮肤出现脱毛、炎性渗出等,但不致死。进一步药敏试验结果显示,该菌株对青霉素、氨苄西林、头孢曲松、头孢哌酮、阿莫西林、氟苯尼考、万古霉素、多西环素和磺胺异噁唑敏感;对诺氟沙星、环丙沙星中敏;对林可霉素耐药。表明该场仔猪发生渗出性皮炎是由猪葡萄球菌感染引起,研究结果为该病的防治提供科学参考。  相似文献   

11.
为鉴定陕西某规模化场猪场发酵床养殖圈舍仔猪发生严重腹泻症的病原,本研究对病死仔猪肝、脾等脏器进行细菌分离,对疑似致病菌进行生化试验鉴定和16S rDNA测序,并进行小鼠接种试验验证细菌毒力和药敏实验检测敏感药物.结果显示分离菌为鲍曼不动杆菌(Ab),对小鼠具有较强的致病性,对卡那霉素等少数抗生素敏感,对其它多种抗生素具有耐药性.本研究结果表明Ab对仔猪具有较大威胁,特别是对发酵床养殖模式下的仔猪具有更大威胁.  相似文献   

12.
为建立研究仔猪渗出性皮炎发病机制及治疗制剂的动物模型,本研究采用PCR及BLAST序列比对方法对猪葡萄球菌437-2株毒素基因型进行鉴定,采用纸片扩散法检测其耐药性,通过不同浓度菌液人工感染仔猪试验分析该菌株的临床致病力、最小致病浓度、发病周期及组织病理学变化。结果显示,该分离菌株为ExhD毒素基因型,其毒素基因与德国分离株(GenBank登录号:AM94662.1)和俄罗斯分离株(GenBank登录号:AM950188.1)的ExhD基因同源性达99%;药敏试验结果显示,该菌株为多重耐药菌株,对青霉素、磺胺异噁唑、链霉素、阿奇霉素、红霉素、四环素、杆菌肽及诺氟沙星耐药;仔猪致病性试验结果显示,低剂量组在整个试验周期内仅注射部位表现出皮炎症状,而中、高剂量组在耳后皮下注射2 d后均出现显著的渗出性皮炎症状,病猪表现为耳后出现油皮,全身被毛粗糙,皮肤呈深褐色厚皮痂,有大片蜕皮和黄色液体渗出;感染仔猪的脏器和皮肤病理切片结果显示,低剂量组仔猪脏器无异常,耳部皮肤角质层角化过度,炎性细胞浸润,无棘皮层细胞分离,而中、高剂量组感染仔猪脏器具有一定程度的损伤,皮肤表皮棘细胞层出现明显的细胞分离。上述试验结果说明,利用猪葡萄球菌437-2株可成功建立仔猪渗出性皮炎模型,所需的最小攻菌浓度为1×10~9 CFU/mL。  相似文献   

13.
对发生渗出性皮炎(exudative epidermitis,EE)的病死仔猪进行病原学诊断,通过染色特性、生化试验、致病性试验及药敏试验,结合PCR方法对其16S rDNA基因序列分析进行鉴定。结果表明,病原为猪葡萄球菌和松鼠葡萄球菌混合感染,对小鼠均有致病性,且能从死亡小鼠上分离到相同病原菌。分离菌株混合培养物对头孢类等药物高度敏感,对氯霉素等药物中度敏感,对四环素和红霉素耐药。提示可使用敏感药物进行预防和治疗,注重平时的饲养管理和环境消毒是预防本病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14.
猪渗出性皮炎的诊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疑似渗出性皮炎病猪皮肤溃疡浆液和痂皮下组织中分离出2株细菌,通过对分离菌株进行形态特征、培养特性观察、生化特性鉴定,结果表明该分离菌为白色表皮葡萄球菌。通过对家兔进行致病性试验,证实表皮葡萄球菌对家兔有一定的致病性。药敏试验结果表明分离菌对庆大霉素、先锋V、丁胺卡那霉素和万古霉素高度敏感。应用庆大霉素对该病进行治疗得到较好疗效。  相似文献   

15.
为了明确引起吉林市郊区猪场仔猪细菌性腹泻的病原菌,筛选防治敏感药物,试验对225份粪便样本进行细菌分离培养与鉴定,并对主要致病菌进行了药敏试验。结果表明:样本中大肠杆菌检出率为100%、志贺氏菌检出率为77. 78%、沙门氏杆菌检出率为31. 56%,分离菌对恩诺沙星、左氧氟沙星、盐酸环丙沙星、阿奇霉素、诺氟沙星、硫酸新霉素高度敏感。说明引起该地区仔猪细菌性腹泻的主要病原菌为大肠杆菌、志贺氏菌、沙门氏杆菌,而恩诺沙星、左氧氟沙星是防治该地区细菌性仔猪腹泻的敏感药物。  相似文献   

16.
仔猪大肠杆菌的分离鉴定及药敏试验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仔猪大肠杆菌病俗称白痢、黄痢,是由致病性大肠杆菌引起的急性肠道传染病.该疾病是常见且危害性极大的传染病之一.目前,各养猪场防治仔猪大肠杆菌病常用的方法仍然是用抗生素类的药物,但由于仔猪服用大量的抗菌药物,易造成细菌耐药性的的产生,因此需对分离出的细菌进行药敏性试验,进而为临床用药提供理论依据.针对乐山某种猪场提供的腹泻严重的仔猪白痢病料,我们进行了细菌分离鉴定和药敏试验,以期为仔猪大肠杆菌病的有效防治提供一些技术参考资料.  相似文献   

17.
为了对某猪场病死仔猪的死亡病因进行调查,本试验采集病料进行研究,采用鉴别培养基分离、生化特性鉴定、PCR扩增细菌16S rRNA基因及测序分析等方法对样品中存在的细菌进行分离鉴定,结果显示分离菌为李斯特杆菌。采用标准K-B纸片法对分离菌株进行20种抗菌药物的药敏试验,并对其生长曲线进行测定。结果显示,此菌株对青霉素G、磷霉素、阿莫西林等药物高敏,而对呋喃唑酮等药物耐药。37 ℃培养6~14 h后细菌处于增殖期。本研究为中国仔猪李斯特杆菌病细菌学检测及治疗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8.
《中国兽医学报》2020,(2):298-302
为犊牛腹泻病的预防提供理论依据,试验无菌采取犊牛腹泻病牛粪便,进行细菌的纯培养及动物试验筛选致病菌株,利用16S rRNA基因测序,建立病原菌系统进化树,结合致病菌O抗原检测和BD Phoenix~(TM )100全自动微生物鉴定及药敏系统对病原菌进行分析鉴定,最终确定该致病菌的种类并进行治疗与后期防控。结果显示,根据致病茵的O抗原单因子血清检测、 16S rRNA基因测序,构建的系统进化树以及BD Phoenix~(TM )100全自动微生物鉴定及药敏系统鉴定,确定该致病菌株为大肠杆菌O132型并命名为DG;药敏结果显示,该大肠杆菌对阿米卡星、亚胺培南、美洛培能、哌拉西林4种药物敏感,对庆大霉素、头孢唑肟和头孢他啶等13种药物耐药;进化树分析显示该菌与人腹泻的肠膜分离(CP024978.1)、患者粪便分离(CP024992.1)大肠杆菌的亲源性达100%。结果表明,该例犊牛腹泻是由大肠杆菌O132型导致。  相似文献   

19.
试验旨在探究黑龙江地区某奶牛场引起奶牛乳房炎的致病菌以及其药敏情况.通过对发病的奶牛乳样进行细菌分离培养及鉴定、生化试验、细菌16S rDNA基因的扩增以及序列分析确定细菌种类;通过K-B试纸法确定该细菌对抗生素药物的敏感性.结果显示,结合镜检结果、生化试验、16S rDNA序列比对情况,确定引起奶牛乳房炎的2株菌株均...  相似文献   

20.
江波  杨蓉 《中国猪业》2022,17(3):74
对四川某猪场仔猪病料进行细菌分离纯化、16S rRNA基因扩增、血清分型检测,分离鉴定出一株猪链球菌2型。将分离株菌液接种小白鼠24 h后出现转圈、发抖、精神萎靡等神经症状,从接种菌液的小白鼠大脑、肝脏、肺脏等组织中分离出链球菌。表明导致该猪场仔猪发病的病原可能是本试验所分离鉴定的2型猪链球菌。对该分离菌株进行药敏试验,结果表明,该菌株对β-内酰胺类和喹诺酮类药物高度敏感;对氨基糖苷类和林可胺类药物不敏感;对四环素类和磺胺类药物中度敏感。本研究为猪链球菌2型的诊断和防治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