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为掌握豫南地区规模化猪场中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PRRSV)和猪圆环病毒2型(PCV2)疫苗免疫场猪群抗体水平和非疫苗免疫场猪群病原感染情况,试验利用ELISA方法对该地区猪群进行了PRRSV和PCV2抗体水平检测。结果表明,在疫苗免疫猪群中,PRRSV和PCV2抗体合格率分别为68.8%和58.7%,规模越大的猪场合格率越高,200~500头母猪规模场抗体阳性率最高(分别为76.8%和77.4%),50头母猪以下场最低(分别为48.3%和44.2%),种猪的合格率均最高,而育肥猪群合格率均最低。在非疫苗免疫猪群中,PRRSV和PCV2抗体阳性率分别为55.6%和65.3%,PRRSV抗体阳性率最低的是100~200头母猪规模场(46.5%),最高的是50头母猪以下规模场(68.8%),断奶仔猪和育肥猪群抗体阳性率均在71%以上;随猪场规模越大,PCV2抗体阳性率越低,200~500头母猪规模场抗体阳性率为41.4%,50~100头规模场和50头以下场的阳性率分别为78.9%和78.6%,种公、母猪的PCV2抗体阳性率最低(分别为37.5%和40.4%),断奶仔猪和育肥猪抗体阳性率较高(分别为82.2%和79.5%)。本研究反映了豫南地区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porcine reproductive and respiratory syndrome,PRRS)和猪圆环病毒病(porcine circovirus disease,PCVD)疫苗免疫猪场的疫苗免疫效果和非疫苗免疫猪场病原感染的实际情况和规律,为该地区PRRS和PCVD防制工作提供了理论依据和指导。  相似文献   

2.
为了探索由三毛滴虫导致小猪腹泻的发病机理,对20头三毛滴虫病死猪及10头健康猪的空肠、盲肠和结肠等肠道内容物进行pH值测定。结果表明,20头三毛滴虫病组的空肠、盲肠和结肠内容物pH平均值分别为6.6±0.4、6.9±0.5、7.0±0.6,而健康对照组的肠内容物pH平均值分别为5.7±0.3、6.1±0.4、6.0±0.5,三毛滴虫病猪的肠道pH值极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在生产实践中可通过降低肠道pH值来预防猪三毛滴虫病。  相似文献   

3.
为摸清当前安徽省猪群中PCV2感染情况及疫苗的免疫效果,本试验采集了12个猪场的289份猪扁桃体和289份猪血清样品,采用荧光定量PCR方法检测扁桃体中的PCV2,采用ELISA方法检测血清中PCV2抗体。试验结果显示:猪群PCV2感染率为11.8%,其中大型猪场、中型猪场、小型猪场感染率分别为8%、0%、26%,生产母猪、后备母猪、保育猪及育肥猪感染率分别为12%、16%、0%、17%;猪群PCV2抗体阳性率92.4%,其中大型猪场、中型猪场、小型猪场阳性率分别为96%、82%、98%,生产母猪、后备母猪、保育猪、育肥猪阳性率分别为100%、91%、82%、98%。安徽省猪群存在PCV2隐性感染,其中小型猪场及育肥猪群感染率较高;不同养殖规模、不同生长阶段猪群猪圆环病毒疫苗免疫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4.
为探究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PRRSV)、猪瘟病毒(CSFV)、猪伪狂犬病毒(PRV)、猪圆环病毒2型(PCV-2)、猪细小病毒(PPV)和猪圆环病毒3型(PCV-3)这6种与猪繁殖障碍相关的病毒在母猪初乳乳房拭子和仔猪睾丸处理液样品中的检出率及2种样品中的检出差异,采用qPCR的方法对河南某规模猪场的母猪初乳乳房拭子和3~5日龄仔猪睾丸处理液进行检测。结果:在随机不分胎次采集的113份(452头母猪的4混1样)初乳乳房拭子样品中,PCV-2、PCV-3和PPV的检出率分别为0、26.55%和4.42%;在随机不分胎次采集的171份(684窝仔猪的4混1样)仔猪睾丸处理液样品中,PCV-2、PCV-3和PPV的检出率分别为0、5.85%和1.17%。在单独检测的38头1胎母猪的初乳乳房拭子样品中,PCV-2、PCV-3和PPV的检出率分别为2.63%、55.26%和2.62%;对应的3~5日龄仔猪睾丸处理液样本中,PCV-2、PCV-3和PPV的检出率分别为0、44.74%、0;PCV-2+PCV-3和PPV+PCV-3混合感染在初乳乳房拭子中的检出率均为2.63%,在睾丸处理液中未...  相似文献   

5.
为对昆明市禄劝县某规模化猪场猪瘟、猪伪狂犬病的免疫效果进行评价,采用酶联免疫吸附分析(ELISA)试剂盒,对该猪场18份妊娠母猪、24份哺乳母猪和38份2.5~3月龄保育猪,共80份血清样品进行抗体水平检测。结果表明,3种猪群的猪瘟抗体阳性率分别为94.4%、95.8%和89.5%;猪伪狂犬病抗体阳性率为100%、100%和7.9%。表明该猪场猪瘟免疫合格;猪伪狂犬病妊娠母猪、哺乳母猪免疫合格,但保育猪免疫失败。建议分析保育猪免疫失败原因,完善免疫程序,及时补充接种伪狂犬病疫苗。  相似文献   

6.
《畜牧与兽医》2015,(7):113-115
利用PCR和RT-PCR方法对豫南地区发生仔猪腹泻的218个猪场进行病原体检测,以调查猪流行性腹泻病毒(PEDV)、猪传染性胃肠炎病毒(TGEV)、猪瘟病毒(CSFV)、伪狂犬病毒(PRV)和猪圆环病毒2型(PCV2)的感染情况。结果显示:该地区引起仔猪腹泻主要病原体是PEDV(为94.5%),其次为PCV2和PRV,分别为72.1%和33.9%,CSFV和TGEV仅为5.5%和6.0%;100~500头母猪规模场发生仔猪腹泻最为严重(126个),其次是500~1 000头母猪规模场(58个);混合感染非常普遍,二重混合感染最为严重,高达70.6%,其中100~500头母猪规模场感染率最高(76.2%),PEDV+PCV2混合感染最为严重(101个场),三重混合感染为21.1%,其中100头以下母猪规模场最高,为27.0%,PEDV+PCV2+PRV混合感染最为严重(40个)。  相似文献   

7.
[目的]调查福州市某规模化猪场经常出现伪狂犬病例的原因。[方法]采集血样133份,其中公猪8份、经产母猪25份、后备母猪20份、10~30日龄仔猪20份、40~60日龄小猪20份、80~100日龄肉猪20份、120日龄以上肉猪20份,进行伪狂犬病gB和gE抗体检测。[结果]7组猪伪狂犬病gB抗体阳性率分别为100%、100%、95%、100%、70%、90%和40%;伪狂犬病gE抗体阳性率分别为37.5%、56%、25%、45%、30%、5%和15%。[评价]该猪场种猪伪狂犬病疫苗免疫抗体正常,免疫程序合理;但肉猪的伪狂犬病疫苗免疫抗体不均匀,免疫程序不合理;同时,该猪场存在较严重的伪狂犬病野毒感染,需通过调整伪狂犬病疫苗免疫程序以及淘汰gE抗体阳性种猪来净化猪场的伪狂犬病。  相似文献   

8.
越南是 1个以农业发展为主的国家 ,它已成为世界上第 2大小麦出口国 ,在过去 1 0年间 ,其猪肉产量每年以 5 %的速度增长。目前 ,越南有1 90 0万头猪 ,主要饲养于胡志明市和 Hanoi附近的几个省 ,大约 80 %的猪仍在较小规模的猪场( <5头猪 )饲养 ,国营猪场基本每省都有 ,在胡志明市和 Dong Nai的国营猪场有 5 0 0~ 1 0 0 0头母猪 ,其它地区的规模为 1 0 0~ 40 0头母猪的私营猪场 ,一些拥有 1 0 0 0~ 2 0 0 0头母猪的大型私营猪场的数量正在逐年增长。1 猪粪造成的环境污染在小型猪场 ,猪舍一般为水泥地面 ,这需要大量的水清洗猪舍。这些…  相似文献   

9.
正2016年1月16日早,接到黑山县段家乡一个500头猪场老板求诊电话。说该猪场从哺乳仔猪到保育猪、及育肥猪出现腹泻,并有仔猪大量死亡。1流行病学调查猪场老板介绍了整个发病过程。猪场共有可繁母猪50多头、后备母猪30头,新生仔猪1~13日龄7窝;保育猪150头、肥猪200头、存栏共计500多头。在一周前首先表现以仔猪呕吐、腹泻,然后保育猪、育肥猪及个别母猪发生急剧性腹  相似文献   

10.
2015年5—6月,长沙市某猪场出现母猪流产、仔猪死亡等现象,共有60余头经产母猪流产,发病率为11%;仔猪发病死亡600余头,病死率达100%。经现场流行病学调查和实验室检测,判定该场暴发猪伪狂犬病疫情。采取淘汰阳性猪群、紧急免疫猪伪狂犬病疫苗以及加强猪场内部管理等控制措施,最终疫情得到控制。分析认为引种不规范、免疫程序不合理、饲养管理不规范是引起疫情暴发的主要原因。建议猪场加强仔猪的免疫保护和经产母猪、后备猪的引种、免疫和饲养管理。  相似文献   

11.
为了解我国部分地区猪瘟、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和猪伪狂犬病3种常见疫病的流行情况,采用ELISA、聚合酶链式反应(PCR)和反转录PCR(RT-PCR)等方法,对2019年11个省(自治区)172个猪场送检的3 550份猪血清样品进行猪瘟病毒(CSFV)、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PRRSV)及伪狂犬病野毒(PRV-gE)抗体检测,对9个省(自治区)72个猪场送检的371份病料进行抗原检测。结果显示:CSFV、PRRSV、PRV-gE抗体阳性率分别为82.75%、84.08%、31.86%,抗原阳性率分别为2.62%、26.15%、1.67%。保育猪群CSFV抗体平均阻断率最低,为44.62%,抗体整齐度差,CV为58.26%,且CSFV抗原主要在哺乳仔猪和保育猪病料中被检出,检出率分别为3.57%、3.00%;除育肥猪群外,其他各阶段猪群的PRRSV抗体S/P平均值为1.0~2.0,抗体整齐度整体较差,且平均抗原阳性率较高(26.15%),其中保育阶段猪群病原检出率最高(37.68%);育肥猪、母猪、公猪的PRV-gE抗体阳性率分别为36.82%、35.31%、15.65%,病原主要从死胎/木乃伊胎和哺乳仔猪病料中被检出,检出率分别为8.70%和2.99%。结果表明,PRRSV对我国猪场不同阶段猪群均有较大威胁;保育猪群CSFV抗体水平不理想,暴发疫情风险较高;公猪、母猪及育肥猪群普遍存在PRV感染,尤其是母猪。提议各猪场采取免疫、监测、净化等综合措施,加强这3类常见猪群疫病的防控。  相似文献   

12.
为准确了解、比对不同种猪场猪群免疫猪瘟E2灭活疫苗与猪瘟C株 (脾淋源、ST传代细胞源)活疫苗效果。对A、B、C、D、E、F 6家猪场1 672头母猪免疫对应猪瘟疫苗后,分别采集6家猪场的20头、30头、10头、20头、10头、10头共计100头母猪的血清样品进行间接ELISA检测。结果显示100份样品中猪瘟抗体阳性率100%;其中免疫猪瘟C株 (脾淋源、ST传代细胞源)活疫苗组A、B、C场抗体效价OD均值分别为2.0662、2.0029、1.8147,离散度分别为41.86%、28.89%、43.85%;免疫猪瘟E2灭活疫苗D、E、F场抗体效价OD均值分别为2.6587、2.2537、2.4862,离散度分别为21.75%、7.72%、9.76%;经两样本均数比较T检验分析,2个试验组内抗体效价OD值差异不显著,2个试验组间抗体效价OD值差异极显著。  相似文献   

13.
为了解沧州地区猪场伪狂犬病疫苗免疫后伪狂犬病毒的感染情况,对本市13个注射过猪伪狂犬病gE基因缺失苗的猪场进行了猪伪狂犬病的血清学ELISA检测。结果表明,不同地区阳性率相差较大,沧县、盐山县、黄骅市、肃宁县血清阳性率较高,泊头市、河间市猪伪狂犬病阳性率较低;300头母猪以上的猪场阳性率(54.05%)低于平均阳性率(63.34%),100头母猪以下猪场阳性率最高达72.53%(66/91);1胎阳性率低于平均阳性率,而4胎以上的母猪高于平均阳性率;每年免疫2次的母猪阳性率明显高于每年免疫3次的母猪;30日龄内与31~60日龄的商品猪伪狂犬病阳性率相差不明显,60日龄以上的仔猪阳性率最小,低于平均值;未免疫疫苗的仔猪阳性率最高28.57%(12/42),而免疫2次的商品猪阳性率最低14.58%(7/48)。  相似文献   

14.
猪副嗜血杆菌感染的诊断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1998年在湖南省娄底、益阳、长沙等地区的部分猪场先后发生了疑似猪副嗜血杆菌 (Hemophilusparasuis,Hps ,旧名为猪嗜血杆菌 )引起的疾病。病理解剖主要表现为胸膜炎和肺炎。此病在湖南省尚未见报道 ,现将长沙某外贸出口猪场送检猪的诊断试验结果报告如下。1 流行情况该猪场有母猪 2 40余头 ,仔猪 10 0 0余头 ,架子猪 70 0余头 ,4月 15~ 16日开始发病。有 10余头母猪不食 ,死了 3~ 4头 ,有的治愈 ,患病率为 3 %左右 ,病死率 3 0 %~ 40 %;仔猪有 10 0余头发病 ,死亡 10 0余头 ,患病率 10 %左右 ,病死率高达 90 %以…  相似文献   

15.
为研究中药"猪孕散"治疗母猪慢性子宫内膜炎最佳添加剂量,试验选临床两个以上情期内配种不孕的经产母猪150头,分为5组,每组30头猪,进行中药"猪孕散"治疗母猪慢性子宫内膜炎剂量筛选试验,其中1~3组为中药组,服用"猪孕散"治疗,剂量分别为每天150 g/头、100 g/头和50 g/头,连用3 d;4组为西药组,用0.1%高锰酸钾1 000 m L冲洗子宫,然后再用青霉素240万U、链霉素100万U、生理盐水100 m L,混合后注入子宫内,每日1次,连用3 d;5组为阳性对照组,不进行任何治疗。结果表明:对母猪慢性子宫内膜炎治愈率,中药"猪孕散"高剂量组和中剂量组均为93.33%、低剂量组为86.67%、西药组为83.33%,阳性对照组为10%,其中各试验组与阳性对照组相比差异极显著(P0.01),高、中剂量组与低剂量组及西药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说明中药"猪孕散"治疗母猪子宫内膜炎有较好的疗效,使用"猪孕散"中、高剂量治疗母猪子宫内膜炎的疗效明显优于使用青、链霉素治疗母猪子宫内膜炎,低剂量组疗效与青、链霉素组相当。考虑治疗效果,临床以中剂量100 g/(头·d)使用为宜。  相似文献   

16.
虽然关于屠宰场内淘汰母猪的病损已有若干报道,但注意猪场中母猪死亡原因的作者却为数不多。鉴于造成的经济损失,对52群育成一肥育猪群中,死于猪场的母猪进行了系统的尸检。本文介绍该项调查研究的主要结果。这些猪群每群有母猪50~200头,总数达3600头。在为期一年内,死亡母猪约132头,即年平均死亡率为3.7%。换言之,在一个有100头母猪的猪场中,每年将近4头母猪死亡。不过,不同的猪  相似文献   

17.
某猪场发生以高热为主要症状的疫情,发病率达到100%,诊断为猪瘟病毒性感染. 1 发病情况 该猪场饲养育肥猪160头;1~3月龄大小不等母猪18头.  相似文献   

18.
为了解四川德阳某猪场发生母猪繁殖障碍性疾病的原因,试验对该场待配母猪在1,3,5,7月份猪蓝耳病、猪瘟、细小病毒病、乙型脑炎、弓形虫病和衣原体病的抗体水平进行了检测并采取相应控制措施。结果表明:1月份猪蓝耳病、猪瘟、细小病毒病、乙型脑炎、弓形虫病和衣原体病抗体阳性率分别为100%、100%、100%、100%、85.00%、0;3月份抗体阳性率分别为97.50%、87.50%、85.00%、82.50%、22.50%、12.50%;5月份抗体阳性率分别为100%、76.67%、100%、96.67%、90.00%、90.00%;7月份抗体阳性率分别为95.00%、90.00%、60.00%、67.50%、0、5.00%。  相似文献   

19.
本研究采集某猪场公猪、后备母猪、怀孕前期、怀孕中期、怀孕后期、哺乳期母猪、仔猪(0~15 d、16~30 d)、保育猪(31~45 d、46~75 d)及育肥猪(76~100 d、100 d至出栏) 64份血清,用进口ELISA抗体检测试剂盒进行猪瘟及猪蓝耳抗体检测。猪瘟抗体检测结果表明公猪及母猪各组的阳性率为100%,抗体较好,仔猪至保育和育肥阶段抗体阳性率仅为23.33%,抗体水平较低,应在仔猪阶段加强猪瘟免疫;猪蓝耳抗体总阳性率为54.69%,公猪及母猪各组阳性率在50%以下,仔猪至育肥猪各组间40%~100%波动较大,猪蓝耳感染存在较大风险或已存在猪蓝耳野毒感染。猪场抗体监测有助于了解猪场免疫状态,可为及时调整或修改免疫程序、降低传染病发病风险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20.
试验选择浙江某猪场20头和河南某猪场17头的长白母猪,耳缘静脉采血,进行动物血常规、猪免疫球蛋白和猪皮质醇含量检测;并建立健康指数模型,计算健康指数,估计部分母猪个体健康状况。结果表明:浙江猪场母猪仅有4头处于健康状态,11头为亚健康状态,病态猪有5头;河南猪场母猪的健康状况不太乐观,健康的母猪只有1头,亚健康状态的母猪有5头,有11头母猪处于病态。猪健康指数模型的建立可以为种猪选择和饲养管理提供数字化的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