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研究由头孢噻呋钠对人工诱发的鸡白痢杆菌病、鸡大肠杆菌病、鸡葡萄球菌病的三个治疗试验组成。对鸡白痢杆菌病的治疗结果显示,头孢噻呋钠治疗组的死亡率比对照药物治疗组的死亡率分别低20%(氨苄西林混悬注射液)、3.4%(硫酸粘杆菌素)、16.7%(氟苯尼考),治愈率分别高20%(氨苄西林混悬注射液)、13.4%(硫酸粘杆菌素)、26.7%(氟苯尼考);对鸡大肠杆菌病的治疗结果显示,头孢噻呋钠治疗组比硫酸庆大霉素治疗组的死亡率低52.5%,治愈率高72.5%;对鸡葡萄球菌病的治疗结果显示,头孢噻呋钠治疗组比氨苄青霉素治疗组的死亡率低10%,治愈率高12.5%。  相似文献   

2.
杨辉  孙志永  杨广德 《兽医导刊》2016,(18):200-201
为了观察阿莫西林对猪副嗜血杆菌病的疗效,在同一地区选择四十头己感染副嗜血杆菌病的猪随机分成四组,每组十头,分别为阿莫西林肌注组、恩诺沙星肌注组、头孢拉定口服组、不治疗对照组,以及十头健康猪对照.感染猪疗程均为一周,实验结果表明,在该地区阿莫西林对猪副嗜血杆菌病治疗效果优于恩诺沙星和头孢拉定,治愈率在80%以上.所以在该地区治疗猪副嗜血杆菌病应优先选用阿莫西林进行治疗.  相似文献   

3.
副猪嗜血杆菌病是由猪副嗜血杆菌感染引起,以危害仔猪和青年猪为主。致病菌只感染猪,重点危害2~4周龄青年猪,同样,可波及5~8周龄猪只,发病率在10%~15%,致死率高达50%。此病的发生,与管理漏洞密切相关。改善管理,是有效防控此病的关键。对于感染猪副嗜血杆菌并出现症状的病猪,可以用左旋氧氟沙星、头孢噻呋、阿莫西林、多西环素、氟苯尼考等抗生素大剂量肌肉注射进行治疗。但是,长期单一用药,易产生耐药性,临床施治,建议交替轮换用药,达到科学防病的目的。  相似文献   

4.
为了评价金石翁芍散对仔猪大肠杆菌病的临床疗效,设立金石翁芍散高、中、低3个剂量组及药物对照组,通过混饲给药方式治疗仔猪大肠杆菌病,进行临床治疗效果比较。结果表明,金石翁芍散对仔猪大肠杆菌病有较好的治疗效果,高剂量组治愈率为91.6%,总有效率为94.4%;中剂量治愈率为88.9%,总有效率为94.4%;低剂量组治愈率为72.2%,总有效率为77.8%。高剂量组、中剂量组在降低死亡率、提高治愈率等方面均优于恩诺沙星可溶性粉(治愈率为72.2%,总有效率为77.8%)。低剂量组的治疗效果低于高、中剂量组;中、高剂量组死亡率、治愈率和总有效率均无显著性差异。  相似文献   

5.
为了观察酸化阿莫西林可溶性粉对猪链球菌病的临床治疗效果,试验在符合治疗条件的3个发病猪场中进行了3批次的治疗试验,将每个猪场内的猪群随机分为酸化阿莫西林组、阿莫西林组、发病对照组、健康对照组,酸化阿莫西林组和阿莫西林组猪分别用酸化阿莫西林可溶性粉、阿莫西林可溶性粉按照500 g拌料500 kg的比例使用,每天饲喂3次,连续饲喂7 d。如果病猪发热,配合使用5%氟尼辛葡甲胺注射液。统计分析有效率、治愈率、死亡率。结果表明:酸化阿莫西林组猪治疗的有效率为95.0%~96.6%,治愈率为92.1%~93.3%,死亡率为3.4%~5.0%,阿莫西林组猪治疗的有效率为87.5%~89.8%,治愈率为76.8%~81.3%,死亡率为10.2%~12.5%。经统计分析,各猪场酸化阿莫西林组间治愈率差异不显著(P0.05),每个猪场内酸化阿莫西林组与阿莫西林组猪的平均治愈率差异极显著(P0.01),死亡率差异极显著(P0.01)。说明临床上在治疗早期猪链球菌病时,酸化阿莫西林可溶性粉可提高猪群的治愈率和降低死亡率。  相似文献   

6.
本文就板陈黄注射液对临床猪感染呼吸道疾病进行治疗试验,结果表明:对由支原体、肺炎放线杆菌、副嗜血杆菌、巴氏杆菌、低致病性或减弱疫苗的病毒引发的疾病,抗生素治疗无效或疗效不佳的疾病,有效率在91.4%以上,治愈率在83.3%以上。  相似文献   

7.
《中国兽医学报》2016,(11):1908-1915
为了研究复方氟苯尼考注射液的体外抗菌活性及对人工感染巴氏杆菌仔猪的保护效果。本研究采用体外抑菌试验采用试管二倍稀释法,测定复方氟苯尼考注射液和单方氟苯尼考注射液对多杀性巴氏杆菌、副猪嗜血杆菌、猪传染性胸膜肺炎放线杆菌及链球菌的最小抑菌浓度(MIC)。体内治疗试验是将复方氟苯尼考注射液分为20、40、60mg/kg 3个剂量组与氟苯尼考对照组(40mg/kg)以及氟尼辛葡甲胺对照组(3.65mg/kg)以颈部肌肉注射治疗人工感染多杀性巴氏杆菌的仔猪。体外抑菌试验结果显示,复方氟苯尼考注射液对多杀性巴氏杆菌、副猪嗜血杆菌、猪传染性胸膜肺炎放线杆菌及链球菌的MIC分别为0.59、1.09、0.59、2.12mg/L;氟苯尼考注射液对多杀性巴氏杆菌、副猪嗜血杆菌、猪传染性胸膜肺炎放线杆菌及链球菌的MIC分别为1.12、6.13、17.86、17.86mg/L。保护性试验结果显示,复方氟苯尼考注射液低、中、高剂量组增重率分别为(10.19±4.84)、(14.33±4.07)、(15.53±5.38)kg,死亡率分别为10%、10%、0,好转率分别为60%、90%、100%,治愈率分别为20%、90%、100%;氟苯尼考组的增重率为(9.90±4.25)kg;氟尼辛葡甲胺组的增重率为(8.02±3.83)kg。结果表明,复方氟苯尼考注射液对多杀性巴氏杆菌、副猪嗜血杆菌、猪传染性胸膜肺炎放线杆菌及链球菌的抑菌效果强于单方氟苯尼考注射液;复方氟苯尼考注射液对人工感染多杀性巴氏杆菌仔猪的保护作用也优于氟苯尼考注射液。建议本品的治疗剂量为颈部肌肉注射40mg/kg,每7d给药1次,连用2次,如症状严重可2d给药1次,连用2次。  相似文献   

8.
<正>猪传染性胸膜肺炎是由胸膜肺炎放线杆菌引起猪的一种高度传染性呼吸道疾病,以急性出血纤维素性胸膜肺炎和慢性坏死纤维素性胸膜肺炎为特征。发病率在40%~80%,死亡率达40%以上。猪嗜血杆菌病是由副猪嗜血杆菌引起猪的一种接触性细菌性传染病。常以纤维蛋白性胸膜炎、腹膜炎、浆膜炎和心包炎为特征,发病率在40%~80%,死亡率达40%以上。1发病诱因2016年1月15日大连地区受北方强冷空气影响,遭受  相似文献   

9.
为了评价头孢噻呋钠对鸡白痢病、鸡大肠杆菌病、鸡葡萄球菌病的治疗效果,用头孢噻呋钠对人工诱发鸡白痢病、鸡大肠杆菌病、鸡葡萄球菌病进行临床治疗试验.结果显示头孢噻呋钠对鸡白痢病的治愈率比氨苄西林混悬注射液、硫酸黏杆菌素和氟苯尼考分别高20%、13.4%和26.7%,死亡率分别低20%、3.4%和16.7%;头孢噻呋钠对鸡大肠杆菌病的治愈率比硫酸庆大霉素高72.5%,死亡率低55.5%;头孢噻呋钠对鸡葡萄球菌病的治愈率比氨苄青霉素高12.5%,死亡率低10%.结论头孢噻呋钠对3种疾病的治疗效果在死亡率、有效率和治愈率的指标比较上,均显著高于对照药物(P<0.05).头孢噻呋钠组的平均增重均显著高于对照药物组(P<0.05).  相似文献   

10.
为了评价头孢噻呋钠对鸡白痢病、鸡大肠杆菌病、鸡葡萄球菌病的治疗效果,用头孢噻呋钠对人工诱发鸡白痢病、鸡大肠杆菌病、鸡葡萄球菌病进行临床治疗试验。结果显示:头孢噻呋钠对鸡白痢病的治愈率比氨苄西林混悬注射液、硫酸黏杆菌素和氟苯尼考分别高20%、13.4%和26.7%,死亡率分别低20%、3.4%和16.7%;头孢噻呋钠对鸡大肠杆菌病的治愈率比硫酸庆大霉素高72.5%,死亡率低55.5%;头孢噻呋钠对鸡葡萄球菌病的治愈率比氨苄青霉素高12.5%,死亡率低10%。结论:头孢噻呋钠对3种疾病的治疗效果在死亡率、有效率和治愈率的指标比较上,均显著高于对照药物(P<0.05)。头孢噻呋钠组的平均增重均显著高于对照药物组(P<0.05)。  相似文献   

11.
副猪嗜血杆菌病是以保育阶段的断奶猪为发病主体,无论是现代化的养猪场还是农村的散养户,都存在着副猪嗜血杆菌病混合感染,给养猪业带来了一定的经济损失。试验采用咳嗽包3种药物对副猪嗜血杆菌病进行治疗,并对治疗效果进行分析。结果表明:3个猪场副猪嗜血杆菌病平均治愈率达96.4%,为副猪嗜血杆菌病混合感染的治疗用药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2.
<正>近年来高热病在养猪生产中发病率有上升趋势,引起猪高热病的原因较多,大多数人认为主要是由高致病性蓝耳病引起的,但是副猪嗜血杆菌病也会引起猪高热,其在发病中的作用不容忽视。实际生产中,有很多病例是由副猪嗜血杆菌引起的。副猪嗜血杆菌病主要发生于2-8周龄的哺乳仔猪和保育猪,发病率一般在5%~15%,发病猪死亡率达50%,初次发病的猪场,或者与其它疫病如链球菌或蓝耳病混合感染时,病死率可达80%以上,造  相似文献   

13.
为了探究河南省鄢陵县某大型规模化养猪场育肥猪发生疫情的原因,对该猪场病猪进行了细菌的分离鉴定、血清型鉴定及药敏试验。结果表明:从该猪场分离到副猪嗜血杆菌(Haemophilus parasuis,HPS),经鉴定为4型副猪嗜血杆菌,分离到的副猪嗜血杆菌对头孢曲松、头孢他啶、头孢噻肟、头孢哌酮、头孢唑林、头孢呋辛、亚胺培南、阿莫西林、氨苄西林等药物敏感。  相似文献   

14.
为了评价磷酸替米考星对仔猪自然感染肺炎支原体的治疗效果,选取支原体肺炎患猪,10%磷酸替米考星可溶性粉混饮给药,每日1次,连用7 d,通过检测各组受试猪死亡率、治愈率、有效率、增重效果、感染仔猪的肺部病变评分等指标对受试药物的临床治疗效果进行研究。结果显示:10%磷酸替米考星可溶性粉80 mg/L剂量组治愈率最佳,与其他2个药物治疗组相比差异显著(P0.05);药物治疗有效率10%磷酸替米考星可溶性粉80 mg/L剂量组最高,但3个药物治疗组之间差异不显著(P0.05);10%磷酸替米考星可溶性粉60~80 mg/L能有效改善猪群相对增重率(P0.05),但仍显著低于健康猪群(P0.05);10%磷酸替米考星可溶性粉60~80 mg/L剂量组、10%替米考星可溶性粉组均可明显降低病猪肺脏病变评分(P0.05)。结果表明:60~80 mg/L剂量的10%磷酸替米考星可溶性粉饮水治疗猪自然感染肺炎支原体的效果显著,且治疗效果与10%替米考星可溶性粉相当。  相似文献   

15.
《畜牧与兽医》2016,(4):116-118
从闽北地区16个规模化猪场分离到5株病原菌,经过分离纯化、形态学观察、细菌生化鉴定、PCR鉴定以及测序分析,分离菌株与已知的副猪嗜血杆菌(Haemophilus parasuis,Hps)菌株16S rRNA序列同源性均在96%以上,确定5株病原菌均为副猪嗜血杆菌。通过致病性试验表明:分离菌株均有一定的致病性,其中Hps-jo株分离菌致死率达83.3%。细菌药敏试验表明:分离菌株对头孢噻呋、头孢氨苄、氟苯尼考敏感;对万古霉素、强力霉素、四环素、多黏菌素中度敏感;对环丙沙星、阿莫西林、恩诺沙星低、链霉素、TMP、新霉素耐药率达100%。试验结果为闽西地区副猪嗜血杆菌病的防治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6.
猪副猪嗜血杆菌病是由猪副嗜血杆菌引起的一种高致病性传染病,35日龄~40日龄的保育仔猪多发,发病率一般为20%~25%,严重时死亡率可达到55%,已经严重影响到养猪业的健康发展。笔者介绍临床病例的发病情况、临床症状、实验室诊断以及药敏试验结果,总结了猪副猪嗜血杆菌病的预防和治疗和经验。提前做好预防是最有效措施。日常预防工作应以改善饲养环境、消除应激因素、加强饲养管理、强化生物安全措施等为前提,才能有效预防本病的发生。  相似文献   

17.
副猪嗜血杆菌病又称多发性纤维素性浆膜炎和关节炎,副猪嗜血杆菌是上呼吸道正常菌群中的常见细菌,该病也称格拉泽氏病。该病目前在集约化养猪场呈多发趋势,主要危害5~8周龄的仔猪,发病率通常在10%~15%,严重时死亡率可达30%以上,危  相似文献   

18.
为评价泰地罗新注射液注射液(4%)对猪呼吸道疾病的有效性和安全性,试验选择自然发病、表现典型的呼吸系统疾病症状的130头猪进行治疗效果试验。将患病猪随机分成2组(试验组和对照组),受试组采用泰地罗新注射液(4 mg/kg体重)肌内注射给药,对照组采用氟苯尼考注射液(2 mg/kg体重)肌内注射给药。结果显示:受试组和对照组给药后,对猪呼吸道疾病的有效率分别为86.15%和78.46%,治愈率分别为83.08%和75.38%,死亡率分别为10.77%和16.92%。泰地罗新注射液与氟苯尼考注射液相比,疗效更好,死亡率较低。泰地罗新注射液对自然感染副猪嗜血杆菌和胸膜肺炎放线杆菌等引起的呼吸道疾病具有良好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9.
《养猪》2012,(1):112-112
副猪嗜血杆菌(Haemophilus parasuis)是猪上呼吸道的常在病原微生物,是一种机会致病菌,常引起多发性纤维素性浆膜炎和关节炎。主要危害2周龄到4月龄的猪,在断奶前后和保育阶段最易发病,发病率一般为10%~45%,严重时死亡率可达50%~90%。咳嗽、呼吸困难、消瘦、跛行和被毛粗乱是主要的临床症状。近年来,副猪嗜血杆菌常与肺炎支原  相似文献   

20.
为了了解海南藏族自治州共和县规模化猪场中仔猪副猪嗜血杆菌分离株的流行情况及对常用抗菌药的耐药情况。本试验于2022—2023年采集海南藏族自治州共和县规模化猪场中患疑似副猪嗜血杆菌病的仔猪鼻拭子、关节液、胸腔积液、肺脏等病料,共计283份。采用细菌分离鉴定、PCR方法对采集的病料进行副猪嗜血杆菌分离鉴定,采用人工感染小鼠试验验证分离株的致病性,采用纸片扩散法(Kirby-Bauer,简称K-B法)检测致病性副猪嗜血杆菌分离株对临床中常用抗菌药的耐药性。结果显示:从采集的283份病料中分离到128株副猪嗜血杆菌,通过致病试验显示,91株副猪嗜血杆菌能引起小鼠不同程度发病与死亡,为致病性菌株;分离的91株致病性副猪嗜血杆菌对磺胺间甲氧嘧啶、阿莫西林、氨苄西林等6种药物的耐药率为85.7%以上,对其他药物的耐药率为3.3%~25.3%,本研究为该地区仔猪副猪嗜血杆菌合理用药及防控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