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石河子棉区棉蚜消长动态及测报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石河子棉区蚜迁入棉田始见期一般5月上旬末-中旬末;棉蚜中心株多在5月中正旬发现;6月中下旬棉蚜进入全面迁飞扩散期;棉蚜种群的消长与5,6月份中旬气温级7,8月份气温,降水和天敌关系密切。棉蚜的测报着手从棉蚜迁入棉田期,天敌发生情况,高温天气,不同体色棉蚜发生数量,有蚜株率及有翅株率等几方面进行。  相似文献   

2.
1“三虫”发生特点1.1棉铃虫精河棉区棉铃虫越冬代成虫4月下旬至5月初羽化;越冬代羽化高峰期和第1代卵高峰期在5月中旬至6月上旬;7月上中旬为棉铃虫幼虫高峰期,危害高峰为7月中旬至7月下旬。第1代成虫出现在7月下旬至8月上旬,8月上旬出现成虫高峰期;幼虫高峰期在8月上旬至8月下  相似文献   

3.
<正>棉蚜是棉花苗期主要害虫,广泛发生于全国棉区,已成为各地棉区的主要害虫之一,也是影响棉花产量和品质的主要因素之一。危害特点。棉蚜的寄主很多,据介绍,共有寄主植物74科285种,在我国棉区夏季寄主有棉花、瓜类、菊科、黄麻、红麻、茄科和苋科植物等。越冬寄主有木槿、花椒、石榴等木本植物和夏至草、紫花地丁、苦荬菜等草本植物。棉蚜以成蚜和若蚜群集于叶背和嫩头上刺吸汁液,被害叶片向背面卷曲或皱缩,  相似文献   

4.
一、豫北棉蚜的发生特点和防治问题棉蚜是豫北棉田前、中期的主要害虫。它的发生特点是:早、重、长、无间歇。早,发生早,棉苗出土就上棉蚜,出苗早的,棉蚜上得也早。重,为害重,棉蚜达到一定数量,就引起真叶卷缩,棉苗生长停滞,生育期推迟,造成减产;蕾期棉蚜猖獗,更会引起幼蕾大量脱落,对产量的影响尤为严重。长,持续时问长,“伏蚜”问题出现以后,为害期延长到七月底至八月上旬,整个为害期接近百天。无间歇,年年发生为害,虽然有轻重不同,但是年年需要防治。  相似文献   

5.
卵形异绒螨(Allothrombium ovatum)是棉蚜(Aphis gossypii)的一种外寄生性天敌.本文报道了该种天敌的生活史;卵、前幼螨、幼螨、若蛹、若螨、成蛹和成螨的发育历期和各种虫态的生活习性和生境;幼螨的寄主和寄主选择性;成、若螨的猎物和成螨的产卵量;棉田卵形异绒螨的来源、扩散及种群动态;棉蚜有翅成蚜携螨的最大负载量和向不同棉田的日迁移量;棉蚜-卵形异绒螨的生态位及其空间格局;卵形异绒螨对棉蚜的寄生作用及控蚜阈值;该种天敌种群密度与棉田海拔、水位、连作时间及栽培方式的关系;杀虫剂种子处理、喷雾和涂茎对棉蚜和卵形异绒螨的选择毒性.提出了卵形异绒螨的应用前景及其保护利用的方法.  相似文献   

6.
不同气候带棉蚜种群生长发育的形态指标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了采自越南胡志明市和我国海南省、北京市和新疆石河子市棉蚜在不同温度下发育体型和体色的变化。结果表明,不同气候带的棉蚜的体型和体色特征存在分化。海南棉蚜种群与北京种群和新疆种群在头宽、前足腿节、前足胫节、中足腿节、中足胫节、后足腿节、后足胫节和腹管长方面均存在显著差异。成蚜和幼蚜体型随温度降低明显增大。越南、海南和北京种群在低温下(15℃)发育的成蚜体型随纬度升高而明显增大。  相似文献   

7.
鸡骨草害虫和天敌的组成及变化规律,是鸡骨草害虫生物防治的基础及理论依据。通过定期随机调查表明:鸡骨草生长期,田间节肢动物涉及10目25科36种,主要害虫为稻绿蝽、稻棘缘蝽、斑腿蝗、中华稻蝗、棉蚜;优势天敌是小步甲、丽草蛉、异色瓢虫、天幕毛虫黑卵蜂、绒茧蜂;5至7月上旬是群落的建立阶段,7月上旬至9月上旬为群落发展阶段,9月下旬至11月底为群落消解阶段;6月下旬至7月上旬是主要害虫的发生高峰期;7月初至8月是优势天敌发生高峰;鸡骨草生长中后期,田间天敌发生稳定,基本能控制害虫的发生。  相似文献   

8.
1棉蚜暴发的原因 1.1气候因素 棉蚜种群数量受棉蚜发生期间的天敌与气候的共同作用,棉蚜繁殖的适宜温度是23-27℃,适宜的温度是棉蚜种群数量剧增的主导因素。2004年5月中旬至6月上旬,卖盖提垦区平均气温在23.4℃,相对湿度49%,有利于棉蚜的发生。从系统调查看,棉蚜6月5日达到高峰,有蚜株率100%,百株三叶蚜量3045头,益害比1:1549。并且棉蚜和棉黑蚜在棉田同时并存。从随机调查来看,棉苗出现大面积油叶、卷叶现象,再加上此期麦盖提垦区降水少,雨量小,有翅蚜在棉田扩散速度快,迁飞数量大,也是棉蚜发生的重要条件之一。  相似文献   

9.
安阳棉蚜寄主专化型及其形成机制初步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解安阳地区棉蚜寄主专化型情况,进行了棉蚜不同寄主转接的适合度测定。结果显示,棉花上与黄瓜上的棉蚜相互转接后其存活率及繁殖力均明显下降,不能建立种群;棉花上的棉蚜转接到西葫芦上时,其存活率及繁殖力与其原寄主无显著差异;黄瓜上的棉蚜转接到西葫芦上时,其净增殖率及内禀增长率均显著地高于其原寄主;黄瓜上棉蚜对西葫芦的适应性比棉花上棉蚜强。表明安阳地区棉蚜存在黄瓜和棉花两种寄主专化型,且都可以利用西葫芦。进一步对3种植物苗期叶片游离氨基酸进行测定,结果显示,游离氨基酸种类及总量均在西葫芦中最多,棉花中次之,黄瓜中最少。寄主植物游离氨基酸种类及含量的多少会影响棉蚜的生长与繁殖,可能是棉蚜寄主专化型形成的影响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10.
2001年田间小区试验研究了转Bt基因棉和转双价基因(Bt+CpTI)棉对棉苗蚜及其天敌种群动态的影响;室内研究了转基因抗虫棉对两种棉蚜天敌的生物学影响.结果表明,转基因抗虫棉对棉蚜种群数量的影响不明显,未达显著水平.单作转基因棉田棉蚜发生期比麦套棉田提前5天左右,发生数量是麦套棉田的1.6倍,表明麦棉套作可有效的控制苗蚜的为害.室内研究表明,异色瓢虫对用Bt棉处理的的棉蚜的捕食量比对照增加22.0%,棉蚜茧蜂对用Bt棉处理的棉蚜的寄主率降低23.5%.  相似文献   

11.
基于山西省13个农业气象观测站23a以上冬小麦主要发育期观测资料,利用线性拟合、相关分析和积分回归等数理统计方法对其基本特征、变化趋势、影响因素及影响敏感期进行了分析。得出以下主要结论:1)从各主要发育期的多年平均情况看,各站之间以播种期差别最小、返青期差别最大;2)南部和中部冬小麦的播种主要与降水有关,东南部则与气温关系密切;3)越冬开始期以及冬后各发育期随纬度、海拔高度而变,纬度愈高、海拔高度愈高,越冬开始期愈早、冬后各发育期愈晚,而且海拔高度的影响比纬度的影响明显;4)从各发育期的变化趋势上看,拔节期和抽穗期表现为提前趋势,尤其是抽穗期的提前趋势明显,其余发育期变化趋势不明显;拔节期和抽穗期的提前趋势与冬前、冬季和春季的降水量以及日照时数关系不大,主要与冬季和春季平均气温有关;5)不同时期的气温波动对冬小麦拔节期和抽穗期的影响不同,南部冬小麦拔节期和抽穗期的气温敏感期分别为3月上旬-3月中旬和4月上旬,气温每升高1℃可使拔节期和抽穗期分别提前0.6d和0.5d;中部冬小麦拔节期和抽穗期的气温敏感期分别为3月下旬-4月中旬和4月下旬-5月中旬,气温每升高1℃可使年拔节期和抽穗期提前0.5-0.8d和1-2d;东南部冬小麦拔节期和抽穗期的气温敏感期为9月下旬和4月下旬-5月上旬,气温每升高1℃可使年拔节期和抽穗期提前0.5d和1d。  相似文献   

12.
2008年广西南宁棉花种质资源越冬调查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广西南宁2008年1月中旬至2月中旬出现极端低温阴雨灾害天气。从2月下旬开始,对试验田种植的193份棉花种质资源进行越冬调查。结果表明,越冬材料萌芽时间主要集中在3月上中旬;有29份材料越冬,占参试材料的15.03%,其中有6份材料安全越冬;海岛棉的越冬存活率高于陆地棉;7个陆地棉细胞核雄性不育系均未越冬,陆地棉哈克尼西棉细胞质雄性不育系比与其配套的保持系越冬存活率高;越冬存活率随宿生年限的增长而下降。  相似文献   

13.
福寿螺在水稻田的消长规律及其田间分布动态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摘要:水稻田福寿螺成幼螺是以水为介质发生、入侵和扩散,消长规律随水稻对水的需求而动态变化,发生和危害在同一块田中存在一定的区域性;每年一般发生2—3代,其中早稻发生不完全1代或1代,晚稻发生1—2代,世代重叠;在早、晚稻生长期随时可见稻株上新产的卵块。  相似文献   

14.
通过对庆阳优质特色产品黄花菜越冬期进行地膜覆盖和玉米秸秆覆盖,分析越冬期土壤水分损耗、早春地温变化特征,以及不同覆盖材料水、热资源对黄花菜发育期、生长量、产量构成要素的影响。结论认为:在秋季降水充沛、土壤收墒充足、冬季气温偏高、降水明显偏少的年型,采取越冬覆盖能最大限度保持土壤水库蓄水。陇东塬区黄花菜越冬田间覆盖应大力提倡秸秆覆盖,由于秸秆覆盖既环保,又保墒,而且能有效调节黄花菜发育进程,使产量形成期避开陇东春旱最严重时期,提高水、肥利用率,增产显著。6月中、下旬和7月上、中旬降水对陇东塬黄花菜产量形成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15.
石河子白星花金龟发生为害调查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白星花金龟Postosia brevitarsis Lewis近年来对石河子市区农林作物为害严重,调查了白星花金龟在石河子发生、为害情况。研究结果表明:(1)石河子市区白星花金龟从5月初开始出土为害,6月中旬为盛期。5月25日至6月23日诱集的白星花金龟占总诱集量的59.2%;6月27日至7月29日诱集的白星花金龟占总诱集量的24.0%;两者相加占总诱集量的83.2%。(2)5种配方糖醋液(配方1糖:醋:水:酒=3:1.5:5:1;配方2:糖:醋:水:酒=3:6:9:1;配方3:糖:醋:水:酒=4:3:2:1;配方4:糖:醋:水:酒=3:4:2:1;配方5:糖:醋:水:酒=1:4:16:1)对白星花金龟的诱集作用从高到低依次为:配方3>配方1>配方5>配方4>配方2。(3)室内饲养白星花金龟成虫寿命可达近9个月。平均单雌累计产卵量为35~72粒。室内(25℃)卵孵化率100%,卵期7天左右。(4)白星花金龟在石河子地区目前主要分布在石河子市、郊区及周边较近的农牧团场,其它农牧团场尚未发现。石河子地区10多种主要农、果、林植物都发现有白星花金龟为害,其中玉米、向日葵、葡萄受害较重。  相似文献   

16.
旨在为乐山稻区稻水象甲的检疫防控提供依据,采用田间调查的方法研究稻水象甲种群动态和危害规律,用线性回归法分析成虫危害程度与幼虫数量之间的相关性。结果表明:稻水象甲在乐山地区1年发生1代,越冬代成虫迁入稻田时期不一致,且其产卵期长,幼虫发育、化蛹和羽化时期极不整齐,各虫态交叉现象明显。稻水象甲越冬成虫主要分布在离稻田10 m范围内的坡地和树荫下0~5 cm浅土中,其中树荫下的越冬虫量最大。开春后平均温度达12℃以上,越冬成虫逐渐复苏并取食周边寄主。调查表明,乐山地区共有5个县(区)发生稻水象甲疫情,涉及乡镇73个,发生面积约8000 hm2。  相似文献   

17.
通过近2年的调查观察,斜纹夜蛾在永安市一年发生6代,4月下旬始见,8月中旬至9月下旬为害最重。发生重的原因主要有:寄主面积扩大,气候条件适宜及常年使用广谱性杀虫剂。综合防治的总体思路是加强测报,应用性诱剂、灯光诱杀、人工捕捉为辅助手段,狠抓化学防治为重点的综合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18.
旨在为黄河三角洲地区危害白蜡树的云斑天牛的防治提供指导。通过调查白蜡树林地云斑天牛的产卵刻槽、排粪孔和羽化孔的数量,研究卵、幼虫和成虫(蛹)种群数量动态和频次。结果表明,危害白蜡树的云斑天牛种群卵、幼虫和成虫(蛹)的种群增长曲线是凹形,卵期虫口数大,死亡率也高。单株树上卵、幼虫和成虫(蛹)的数量与其频数负相关,随着单株白蜡树受云斑天牛危害加重,同一受害程度树木的株数下降。云斑天牛种群的卵、幼虫、成虫(蛹)的频次统计均为负二项分布,不同虫态所对应的空间分布格局为聚集分布。危害白蜡树和杨树种群云斑天牛种群的空间分布和动态变化基本相同,寄主对云斑天牛的空间分布和动态变化影响较小。  相似文献   

19.
冀南冬小麦冬前热量条件变化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近50 a来,冀南冬麦区日平均气温≥0℃终日、冬小麦冬前≥0℃积温和10-12月平均气温年际间波动较大,总体线性增长趋势不明显。但近5 a来,日平均气温≥0℃终日明显推迟,冬小麦冬前≥0℃积温显著增加。小波分析表明:日平均气温≥0℃终日变化存在4-7 a和14-17 a尺度周期变化规律,冬前≥0℃积温存在5-10 a和15-20 a尺度周期变化规律,未来3-5 a日平均气温≥0℃终日将处于偏晚期,冬前≥0℃积温呈增加趋势;10-12月平均气温存在3-5 a、8-10 a和20-25 a三类尺度周期变化规律,未来8-10 a升高趋势比较明显。综合分析表明,未来3-8 a冬小麦冬前热量仍呈增加趋势,但年际间波动明显,冬小麦播种期应根气象部门中长期气候预测年际间适当调整,避免热量资源波动对冬小麦生长发育的影响。  相似文献   

20.
柑桔木虱种群动态与扩散的调查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柑桔木虱(Diaphorina citri Kuwayam.)是传播柑桔毁灭性病害-柑桔黄龙病(hunglongbing,HLB)的媒介昆虫,为探明田间柑桔木虱种群发生与扩散规律。利用柑桔木虱分布北沿地区冬天低温致死、春天升温扩散条件,2010-2011年调查了广东省乐昌地区柑桔木虱的种群动态和田间扩散情况。结果表明:有少量柑桔木虱成虫在乐昌中南部越冬,3月底开始产卵,6-10月种群数量迅速增长,至10月中旬柑桔木虱成虫密度达最高峰;5月初首次监测到柑桔木虱种群向北扩散,扩散距离为5 km,至6月中旬再向北扩散,扩散距离2.5 km,但扩散的成虫数量不多。相关性分析表明,田间柑桔木虱种群密度与田间温度,嫩梢数量成极显著的正相关,而与的相对湿度无显著相关;田间柑桔木虱的扩散与日平均温度、日最大温度、日最小温度成极显著正相关,而与日相对湿度、日平均风速无显著相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