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杨干象是为害2~6年杨树中幼林的主要蛀干害虫,严重危害杨树的生长和成材。通过采用钻孔注药方式对4-6年生杨树杨干象幼虫进行防治试验,结果表明:40%氧化乐果乳油+2.5%高效氯氟氰菊酯+50%久效磷乳油(1∶0.5∶1)混合液10倍液,每厘米胸径注射剂量1.0mL时,防治效果最好,虫口减退率达90.77%,防治效果达86.82。钻孔注药低污染、防治率高、易于操作、成本低,可在林业生产中普及推广。  相似文献   

2.
黑星天牛是板栗的一种主要害虫。采用 6种农药对板栗黑星天牛幼虫进行虫孔注射防治试验。结果显示 ,40 %氧化乐果乳油 30 0~ 5 0 0倍液虫孔注药防治效果好 ,用药量每虫孔 6ml,防治效果达 97.6 %~ 10 0 %。  相似文献   

3.
进行白蜡外齿茎蜂Stenocephus fraxini成虫和幼虫防治试验,结果表明:在成虫羽化高峰期喷药防治成虫,2.5%高效氯氟氰菊酯2500倍液,1.8%阿维菌素1500倍液,3%噻虫啉1500倍液速效性好。在幼虫孵化初期灌根防治幼虫,25%噻虫嗪1000倍液和20%呋虫胺2000倍液防效最好;打孔注药防治幼虫,5%和10%吡虫啉原液、5%啶虫脒原液防效最好;毒死蜱不适宜于打孔注药使用。  相似文献   

4.
黑星天牛是板栗的一种主要害虫。采用 6种农药对板栗黑星天牛幼虫进行虫孔注射防治试验。结果表明 ,40 %氧乐果乳油 30 0~ 5 0 0倍液进行防治效果好 ,用药量每虫孔 6ml,防治效果达 97 6 %~ 10 0 %。虫孔注药法是防治板栗黑星天牛幼虫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5.
虫孔注药法防治红脂大小蠹试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针对红脂大小蠹主要在距地面50cm以下的主干上侵入的特点,采用20%高渗甲胺磷乳油、40%氧化乐果乳油、80%敌敌畏乳油5倍稀释液在主干上用注射器进行虫孔注药(每孔注药5ml),成虫防治效果可达90%以上,初孵幼虫防治效果可达80%以上。  相似文献   

6.
在对陇南市成县南山核桃标准化试验示范基地介壳虫为害调查的基础上,采用不同比例成分熬制的4种松碱合剂稀释后进行田间防治介壳虫试验。结果表明,不同成分的4种松碱合剂都有很好的防治效果,以松香∶烧碱∶水=3∶2∶10熬制成的松碱合剂,兑温水15倍液喷洒防治效果最明显,药后10 d对若虫的平均防治效果为98.4%,成虫的平均防治效果为93.77%,对若虫的防治效果比对成虫的防治效果更好。  相似文献   

7.
通过使用溴氰菊酯4个浓度药剂对松沫蝉(Aphrophora flavipes Uhler)若虫进行防治试验,结果表明:施药后1天防治效果都在70%以上,施药5 d后,2 000倍、1 000倍、500倍都在89%以上。吡虫啉3个浓度药剂的防治效果在60%~73%,树干注药初期药效较慢,注药后5 d的防治效果才达到90%以上,树干注药对其他昆虫和环境的危害较小,有利于保护生态环境。  相似文献   

8.
对福建宁德市蕉城区受白蚁危害的香樟大苗上山造林地块进行化学防治。结果表明:5%丁虫腈、5%氟虫腈、3%克百威对造林地的白蚁防治效果分别为91.7%,50%和37.5%,5%丁虫腈的药效期长达95天且环保效果相对较好,可用于山地香樟大苗的白蚁防治。  相似文献   

9.
在宜昌市兴山县进行了古树名木白蚁的监测和防治研究,利用引诱坑对6棵古树进行了白蚁监测,其中3棵古树北监测到黑翅土白蚁,投放10%氟虫胺诱杀剂后,20 d内白蚁数量和监测木块被食量均有明显的下降,这表明10%氟虫胺对黑翅土白蚁表现出了诱杀效果,也说明黑翅土白蚁的觅食活性和危害已经得到了明显抑制。  相似文献   

10.
用贝尔-206直升机和车载式喷雾机分别对一代美国白蛾1~3龄幼虫和4~5龄幼虫喷施1%的苦参碱500倍、1000倍、1500倍、2000倍液。试验表明对1~3龄美国白蛾喷施1%的苦参碱1000~1500倍液防治死亡率均达到95%以上,4~5龄美国白蛾喷施1%的苦参碱500倍液防治效果可以达到85%以上,用1000~1500倍1%苦参碱液防治4~5龄美国白蛾防治效果低于80%。用1%苦参碱防治美国白蛾,防治效果随虫龄和药液稀释倍数的增大而降低。  相似文献   

11.
不同药剂林间防治竹织叶野螟效果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竹织叶野螟是毛竹的重要害虫之一,严重危害时可将竹叶吃光,甚至导致竹子死亡。采用4种药剂进行了林间防治竹织叶野螟试验,结果表明,使用森得保可湿性粉剂1 500倍液、90%杀虫单可湿性粉剂1 000倍液、10%氯虫苯甲酰胺悬浮剂+有机硅1 000倍液、2.5%溴氰菊酯乳油1 000倍液进行林间喷雾,喷药后7 d,防治效果分别达68.95%、95.68%、92.99%、67.12%。杀虫单和氯虫酰胺防治效果显著好于森得保和溴氰菊酯,研究结果为竹织叶野螟防治药剂选择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2.
吴建勤 《福建林业科技》2007,34(4):101-103,117
2006年对永安市区行道树天竺桂上的日本龟蜡蚧采用树干基部注射及叶面喷雾防治试验,结果表明:注射防治法效果较差,不宜使用;而喷雾法4种可湿性粉剂均有较好效果,防治效果达75.6%~93.3%之间。从防治效果与成本两方面考虑,防治时应优先选用杀灭2 000倍液、删虫1 000倍液,其次是利克虱1 000倍液,最后是欧贝1 000倍液。防治时机应掌握在初孵若虫期进行。  相似文献   

13.
通过试验研究了使用50%灭幼脲Ⅲ号胶悬剂和25%溴氰菊酯乳油对国槐尺蠖的防治效果,结果表明:50%灭幼脲Ⅲ号胶悬剂1 500倍和25%溴氰菊酯乳油2 000倍液防治效果最好;国槐尺蠖在北京昌平地区每年发生4代,5月中旬为防治第1代幼虫的最佳时期,6月中旬为防治第2代幼虫最佳时期,第3代后世代交替,可根据虫情在2~3龄幼虫期喷药。  相似文献   

14.
防治园林白蚁施药技术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早晚施药、掩体施药、分群孔内施药和常规施药等4种方法防治园林土栖白蚁并进行交叉对比试验,结果表明:不同施药方法防治土栖白蚁效果差异显著,其中掩体、早晚施药方法最为理想,防治率分别为86.97%和82.42%。传统施药方法(直接喷药、诱杀坑)和“诱饵箱”法防治家白蚁差异不显著。“诱饵箱”法防治园林家白蚁,防治率为90.3%。  相似文献   

15.
林木白蚁的林间防治药效试验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通过对 10种杀白蚁药剂或混配制剂对林木白蚁的林间防治效果试验结果表明 ,5 0 %福美双、5 %锐劲特、2 5 %溴氰菊酯、2 5 %辛硫·灭扫利、90 %杀虫双、48%毒死蜱、5 0 %福美双 +2 0 %叶青双等 7种药剂或混配制剂在林间的防治效果均超过或接近 70 %氯丹 ,可以替代 70 %氯丹用于生产上大面积防治林木白蚁。文中还探讨了白僵菌和绿僵菌用于林间防治林木白蚁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6.
2种不同施药方法防治大栗鳃金龟幼虫对比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40%辛硫磷乳油、50%敌·辛乳油、甲氰菊酯乳油、1%苦参碱4种药剂的稀释液,在大栗鳃金龟幼虫距地表最近时,用根部追肥器在土壤中注射农药和用喷壶在草面上喷洒2种不同施药方式防治大栗鳃金龟3龄幼虫。结果表明:用根部追肥器在土壤中注射40%辛硫磷乳油400倍液和50%敌·辛乳油300倍液防治大栗鳃金龟幼虫效果分别达到95.87%和97.96%,比用表面喷洒农药的防治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7.
山地橄榄星室木虱防治初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亨平 《福建林业科技》2005,32(3):130-133,153
应用不同药剂、浓度对橄榄星室木虱(Pseudophacopteron canariumYang et Li)进行室内毒力测定和林间防治试验,结果表明:2.5%功夫菊酯乳油对橄榄星室木虱的毒力最高,其相对毒力是苦.烟乳油的1.7倍;复合药剂的防效明显高于单一药剂,最佳组合以功夫乳油5 500倍液+木虱净乳油6 000倍液+苦.烟乳油5 000倍液林间喷雾效果最佳,药后3 d、7 d、14 d、21 d的防效分别为73.63%、90.54%、93.51%、95.43%;连续施用复合药剂7 d的防效达100%,不仅防治效果好,而且持效长,可有效地控制星室木虱的危害。  相似文献   

18.
波纹杂毛虫综合防治试验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波纹杂毛虫幼虫 [Cyclophragmaundans (walker) ]是马尾松林又一害虫 ,用 2 5 %溴氰菊酯 2 5 0 0倍液、4 0 %氧化乐果80 0倍液、80 %敌敌畏乳油 15 0 0倍液、5 0 %甲胺磷乳油 10 0 0倍液 ,防治效果可达 92 %以上。用 2 5 %溴氰菊酯乳油加白僵菌纯孢子油剂 1∶80采取超轻型飞机超低容量喷雾 ,防治效果可达 95 %以上。在气象条件适宜情况下 (地面温度呈逆增时 ) ,在凌晨施放林丹烟剂加 2ml的 2 5 %敌敌畏乳油 ,用量 15kg·hm-2 ,对 2~ 4龄幼虫防治效果可达 95 %以上。  相似文献   

19.
通过应用3%高效氯氰菊酯微囊悬浮剂30倍、40倍、50倍稀释液,用背负式机动喷雾机针对1.5m以下竹干和地面进行低容量喷雾,来对黄脊竹蝗进行防治试验,结果表明:低容量喷雾后,形成从竹干到地面的药剂封闭层,杀灭初孵跳蝻,药后30d对黄脊竹蝗防效分别为97.3%、92.6%、81.1%,表现出良好的持效性和防治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